AI大模型都有的“幻觉病”,企业AI应用创新路上须警惕

简介: 法思诺创新提醒:AI大模型虽强大,但其“幻觉病”不容忽视。文章剖析了AI生成错误信息的现象及其成因,包括数据质量问题、缺乏常识理解及追求流畅度的倾向,并警示企业在医疗、法律、金融等关键领域应用AI时需警惕潜在风险。为应对挑战,应通过技术改进、人机协同和伦理规范三重手段约束AI行为,同时强调企业应以人为主导,将AI作为辅助工具,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

法思诺创新
法思诺创新​
已认证账号
AI大模型都有的“幻觉病”,企业AI应用创新路上须警惕
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和相信AI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严重问题--AI幻觉,也称为模型幻觉或虚假信息。简单来说就是人工智能模型(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在生成内容时,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AI大模型看似自信满满地输出语法正确、语言流畅,却与事实不符、错漏百出,甚至完全捏造的信息时,对企业来说,表面上只是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可能是致命的。

一、当AI开始“说谎”:一场“无意”造成的技术事故

想象一下,你有一台聪明的电脑。它能根据你的需求写出流畅的文章,甚至能模仿莎士比亚的文风。但偶尔,它会突然在历史小说里插入一段“秦始皇发明了蒸汽机”的情节——这可能不是它故意撒谎,而是它在无意之间,“幻觉病”发作了。

这就是当今AI大模型的真实写照。它们能写诗、编程、分析数据,但在某些时刻,会像醉酒的学者一样,自信满满地输出错误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AI幻觉”——看起来就像说谎,实际却是AI技术快速发展一种“副作用”。

因为,AI大模型虽然拥有惊人的知识量和强大的生成能力,但它们并不像人类一样真正理解语言或世界。它们更像是一个超级拼图高手,通过统计模式和概率分布来组合信息。当遇到未知领域或模糊问题时,AI可能会“创造”出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答案。

2023年,美国律师史蒂文·施瓦茨因在法庭文件中引用ChatGPT编造的不存在的法律案例,导致案件被驳回,职业生涯遭受重创。这类事件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AI的“谎言”可能比人类更隐蔽、更致命。

二、AI为何“幻觉发作”?大模型的隐疾

  1. 数据投喂的“垃圾食品”效应

AI的学习过程像极了挑食的孩子:如果训练数据里混杂着错误信息、过时知识和偏见(比如互联网上有大量虚假、误导性或不准确的医疗信息),它就会把这些“垃圾食品”当作真理吸收。更可怕的是,即便面对它从未学过的知识领域(比如小众疾病诊疗),AI也会像考试蒙题的学生,用“看似合理”的猜测填补空白。

加州Vectara公司的研究表明,AI模型在重建训练数据时,即使98%的内容准确,剩余的2%误差仍会导致虚构信息。例如,当用户询问“糖尿病患者能否用蜂蜜代替糖”时,部分模型可能给出与医学共识相悖的建议。

因此,你喂给AI的数据质量,决定了它输出的是金玉良言,还是一派胡言。

  1. 不懂常识的“天才儿童”困境

当前AI就像一个能解微积分却分不清猫狗的天才儿童。它擅长统计规律(比如“下雨”常与“伞”同时出现),却缺乏物理世界基础常识(不知道“雨会淋湿衣服”)。当某自动驾驶系统误把卡车的白色货厢认作天空时,这种“常识缺失”可能酿成致命事故。

  1. 追求流畅度的“应试教育”陷阱

大模型的训练目标类似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更关注语句流畅、结构工整,而非内容真实性。就像学生为了高分作文编造名人名言,AI也可能为保持对话连贯性,捏造出“《XX商业评论》2023年研究报告显示...”这类虚构论据。

研究发现,ChatGPT在回答专业问题时,虚构引用的概率高达15%-20%。此外,DeepSeek-R1推理模型的幻觉率高达14.3%,也不低。 而十句话,九句真,一句假,最具欺骗性。

三、行业警示:当AI幻觉撞上现实红线

尽管AI技术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AI幻觉的存在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关键行业领域中,AI幻觉可能造成的潜在问题。

  1. 安全攸关的行业
  • 自动驾驶: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如果AI系统错误地识别交通信号灯或行人,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例如,某款自动驾驶汽车曾因未能正确识别前方障碍物而发生碰撞事故,引发了公众对AI可靠性的质疑。

  • 医疗健康:1%的错误率=100%的灾难。AI辅助诊断系统如果出现幻觉,可能会导致误诊误治。一家医院曾使用AI分析X光片,结果发现AI将部分正常影像错误地标记为“肺部感染”,险些造成不必要的治疗。

  • 航空航天:飞行控制系统中的AI幻觉可能导致导航错误甚至飞行事故。历史上,某次航班曾因导航系统故障偏离航线,差点酿成灾难。

  1. 信息真实性至关重要的行业
  • 新闻媒体:一篇假新闻=多年声誉崩塌。AI自动生成的新闻稿件如果包含虚假信息,将损害媒体多年累积的公信力。

  • 法律服务:AI法律研究工具如果引用错误的法律条文,可能影响案件判决。一名律师曾使用AI工具准备辩护材料,结果发现其中引用的法律依据早已废止。

  • 金融服务:一次误判=上亿资金蒸发。AI投资决策系统如果基于错误数据做出判断,可能导致巨额亏损。2024年,某对冲基金因AI算法失误,损失超过1亿美元。

  1. 依赖公众信任和品牌声誉的行业
  • 客户服务:一次错误回答=永久客户流失。AI客服系统如果提供错误的产品信息,可能降低客户满意度。一家电商平台的AI客服曾错误地告知用户某款商品已售罄,导致用户转向竞争对手购买。

  • 教育行业:一个错误知识点=一代人的认知偏差。AI教学工具如果传播错误知识,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某在线教育平台的AI辅导系统曾教学生用错误公式解题,结果遭到家长投诉。

四、破局之道:给AI戴上三重“紧箍咒”

  1. 技术疫苗:大模型注入常识与验证机制。
  • 知识图谱:像给AI安装“常识字典”,让它知道“汽车不会飞”这类基础事实。例如,百度通过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结合向量数据库提升信息准确性。

  • 不确定性预警:当AI对答案存疑时,应主动标注“此结论置信度70%”,如同医生告知“诊断存在误差可能”。

  1. 工程安全网:人机协同的黄金法则
  • 医疗领域:某IT公司推出“AI+三甲医生”双审制,AI初诊后必须由人类医生签字确认。

  • 金融风控:某金融机构采用“AI建议→人类否决权”模式,任何投资决策需经至少两名分析师复核。

  • 人机协同:结合人类专家的经验和AI的强大计算能力,共同完成复杂任务。

  1. 伦理交通灯:划定技术禁区
  • 制定《AI法案》:欧盟《AI法案》明确要求,自动驾驶等高风险AI必须提供“技术出生证明”,披露训练数据和决策逻辑。

  • 行业白名单:教育、法律等敏感领域,应禁止AI独立决策,只能担任“智能助手”角色。

五、未来挑战:没有终点的技术马拉松

即便采取所有防护措施,AI幻觉仍会如影随形。根本矛盾在于:人类用有限的数据训练AI,却期待它应对无限复杂的现实世界。

前瞻警钟:

  • 治理困境:开源技术降低AI门槛,却也助长深度伪造滥用。当互联网上有越来越多由AI生成的虚假信息,文章,数据,案例和视频时,企业将如何识别真伪?

  • 技术黑洞:当AI开始改造自身代码,幻觉可能演变为无法追溯的“技术黑洞”。例如,量子计算加持的超大规模模型,或产生人类无法理解的“高阶幻觉”。

企业与AI共舞,需常备清醒剂

AI大模型的幻觉问题提醒我们,尽管AI技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它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正如一艘刚刚下水的新船,它需要经过无数次试航和改进才能真正成为远洋巨轮。企业在推进AI创新应用的过程中,既要看到AI的巨大潜力,也要警惕其潜在风险。

AI幻觉不是否定技术的理由,而是提醒我们:真正的智能创新,从不是让机器完美无缺,而是建立“接受不完美,但能控制风险”的智慧系统。

正如汽车发明后,人类没有因交通事故禁止车轮,而是发明了安全带和交通法规。为了应对AI幻觉,我们建议企业在AI应用中,仍然保持以人为主,AI辅助原则。既用专业人脑审慎判断AI输出质量,让业内专家主导研发创新过程。这才是打造合适的“技术安全带”——既能享受AI的速度与激情,又不至于在幻觉中车毁人亡。

相关文章
|
23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Kubernetes
Serverless 应用引擎 SAE:为传统应用托底,为 AI 创新加速
在容器技术持续演进与 AI 全面爆发的当下,企业既要稳健托管传统业务,又要高效落地 AI 创新,如何在复杂的基础设施与频繁的版本变化中保持敏捷、稳定与低成本,成了所有技术团队的共同挑战。阿里云 Serverless 应用引擎(SAE)正是为应对这一时代挑战而生的破局者,SAE 以“免运维、强稳定、极致降本”为核心,通过一站式的应用级托管能力,同时支撑传统应用与 AI 应用,让企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创新。
336 29
|
25天前
|
设计模式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3个月圈粉百万,这个AI应用在海外火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之前推荐过一个叫 Agnes 的 AI 应用,也是当时在 WAIC 了解到的。
258 1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当AI学会“看”和“听”:多模态大模型如何重塑人机交互
当AI学会“看”和“听”:多模态大模型如何重塑人机交互
305 121
|
23天前
|
人工智能 缓存 运维
【智造】AI应用实战:6个agent搞定复杂指令和工具膨胀
本文介绍联调造数场景下的AI应用演进:从单Agent模式到多Agent协同的架构升级。针对复杂指令执行不准、响应慢等问题,通过意图识别、工具引擎、推理执行等多Agent分工协作,结合工程化手段提升准确性与效率,并分享了关键设计思路与实践心得。
329 20
【智造】AI应用实战:6个agent搞定复杂指令和工具膨胀
|
23天前
|
人工智能 API 开发工具
构建AI智能体:一、初识AI大模型与API调用
本文介绍大模型基础知识及API调用方法,涵盖阿里云百炼平台密钥申请、DashScope SDK使用、Python调用示例(如文本情感分析、图像文字识别),助力开发者快速上手大模型应用开发。
732 16
构建AI智能体:一、初识AI大模型与API调用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人工智能 安全
云原生进化论:加速构建 AI 应用
本文将和大家分享过去一年在支持企业构建 AI 应用过程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377 22
|
2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中间件
阿里云 AI 中间件重磅发布,打通 AI 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
9 月 26 日,2025 云栖大会 AI 中间件:AI 时代的中间件技术演进与创新实践论坛上,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技术专家林清山发表主题演讲《未来已来:下一代 AI 中间件重磅发布,解锁 AI 应用架构新范式》,重磅发布阿里云 AI 中间件,提供面向分布式多 Agent 架构的基座,包括:AgentScope-Java(兼容 Spring AI Alibaba 生态),AI MQ(基于Apache RocketMQ 的 AI 能力升级),AI 网关 Higress,AI 注册与配置中心 Nacos,以及覆盖模型与算力的 AI 可观测体系。
696 32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人工智能 安全
构建企业级 AI 应用:为什么我们需要 AI 中间件?
阿里云发布AI中间件,涵盖AgentScope-Java、AI MQ、Higress、Nacos及可观测体系,全面开源核心技术,助力企业构建分布式多Agent架构,推动AI原生应用规模化落地。
181 0
构建企业级 AI 应用:为什么我们需要 AI 中间件?
|
1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Java
Java与AI驱动区块链:构建智能合约与去中心化AI应用
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融合正在开创去中心化智能应用的新纪元。本文深入探讨如何使用Java构建AI驱动的区块链应用,涵盖智能合约开发、去中心化AI模型训练与推理、数据隐私保护以及通证经济激励等核心主题。我们将完整展示从区块链基础集成、智能合约编写、AI模型上链到去中心化应用(DApp)开发的全流程,为构建下一代可信、透明的智能去中心化系统提供完整技术方案。
200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