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爬虫、数据泄露?大模型应用安全落地的生存指南

本文涉及的产品
Web应用防火墙 3.0,每月20元额度 3个月
云安全中心 免费版,不限时长
云安全态势管理CSPM免费试用,1000次1年
简介: 大模型安全防护

AI大模型创新与应用风起云涌,有机构预测2025年将涌现5亿个 ToB 和 ToC 的AI应用,加速渗透到金融、制造、政务等千行百业,推动生产效率与业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但大模型的规模化应用也给企业带来了包括数据安全、内容合规、系统稳定性在内的复杂风险。

基于此,本期《安全记》栏目围绕“大模型应用安全防护”主题展开探讨,首次邀请到了阿里云智能集团研究院院长穆飞担任主持人,特邀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阿里云安全产品负责人祝建跃作为嘉宾,共同就大模型应用面临的风险、防护方案等方面展开探讨,结合阿里云和客户的供需双方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解构大模型应用安全挑战的应对路径与技术趋势。

本文基于访谈嘉宾观点进行提炼,完整版内容请点击下方视频。

视频详情见阿里云安全微信公众号

AI大模型应用存在大量安全风险

访谈中徐栋表示,在大模型应用场景下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三类:

  • 以数据安全为代表的传统安全问题依旧存在。
  • 部分大模型在线服务类企业更加关注内容安全问题。
  • 对系统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海量流量时确保平稳可靠。

祝建跃则进一步从技术角度阐述了上述安全风险出现的原因。他表示传统的经典安全问题,比如DDoS攻击等,在大模型场景下依然存在。但同时大模型应用场景下,其独特的服务形态还带来了新兴安全风险,例如算力环境安全、大模型API安全等,需要企业额外关注。

大模型应用“全栈防御”实践

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风险,祝建跃表示,大模型应用场景下存在安全木桶理论,任何一块短板的出现都可能带来严重安全事故。

因此,大模型应用需具备全栈防御思维:

  • 安全防护流程上;要建立起事前治理、事中防护和事后响应的安全闭环。
  • 在安全防护路径上:针对边界层、系统层和应用环境建立起多层次防护体系。

阿里云安全团队也在基于大模型应用场景更新迭代防护方案,例如阿里云安全中心可对PAI、灵骏等Severless高性能GPU计算实例提供运行时的威胁检测,阻断工作负载中的恶意进程,特别是对于挖矿类的进程能快速识别并自动隔离,保障大模型应用的稳定性。

徐栋则从企业的视角分享了大模型应用安全的实践。他表示,大模型应用相比于传统互联网应用有一定的区别,其知识库可能更加简洁直白,为此阿里云针对性推出“本地知识库+云端模型”的安全架构来满足用户诉求:既可以享受在云上调用最好、最领先的模型,又兼顾安全可控的体验。

阿里云AI大模型应用安全的优势

祝建跃表示阿里云作为同时提供云计算与大模型服务的领先厂商,在云安全和大模型安全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丰富的安全实战经验,深刻理解企业业务效率和安全的平衡。例如推出了基于大模型的AI助手,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处置告警。

同时将安全能力深度融入云原生架构之中,具备云的天然优势,将包括弹性、高可用、规模化等赋予安全。最终为用户打造一个统一的云计算与大模型应用的安全防护体系,通过统一运营平台实现“构建-部署-运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减少人为配置错误。

徐栋认为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依托于“百炼”模型服务平台,已经有大量用户使用,积累了丰富且成熟的经验。因为采取开源策略,所以阿里云在模型原生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强化,并且未来还会持续提升。此外在模型对外提供服务时,阿里云自带安全围栏,帮助用户及时调整内容策略,让用户有更多的时间对业务进行优化,无需担心安全问题。

针对大模型应用是否会有全新的安全产品形态出现?

祝建跃表示,未来阿里云将进一步强化安全与AI的“双向赋能”。在大模型应用安全防护方面:

  • 让用户更加方便、一体化地使用阿里云的安全能力;
  • 对云安全中心AI-SPM的能力进行升级,给予用户更全面的安全态势管理;
  • 针对企业高需求防护场景,包括防爬虫、防DDoS攻击、安全隔离等产品功能进行升级(Security for AI)。

同时阿里云也将利用大模型全面提升安全能力(AI for Security),例如在内容安全领域实现“用模型打败模型”;在威胁检测及自动化响应方面去做更多的能力提升。

徐栋也表示,AI时代大量的风险来源于文本,因此通义大模型将在不久之后,针对非IT层面的内容安全进行一次大的升级,围绕业务安全让传统小模型升级为大模型或大的风控智能体。

相关文章
|
4月前
|
数据可视化 API Swift
全模态图像模型Nexus-Gen对齐GPT-4o!同时搞定,数据、训练框架、模型全面开源
OpenAI GPT-4o发布强大图片生成能力后,业界对大模型生图能力的探索向全模态方向倾斜,训练全模态模型成研发重点。
258 17
|
5月前
|
数据采集 NoSQL 关系型数据库
Python爬虫去重策略:增量爬取与历史数据比对
Python爬虫去重策略:增量爬取与历史数据比对
|
6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WiseMindAI:一款AI智能知识库,数据完全本地化,支持文档对话、10+种文档、10+AI大模型等
WiseMindAI 是一款由 Chris 开发的 AI 智能学习助手,支持数据完全本地化存储,确保用户隐私安全。它兼容多种文档格式(如 PDF、Markdown 等),并提供 AI 文档总结、智能笔记、沉浸式翻译、知识卡片生成等功能。此外,WiseMindAI 支持 10+ 大语言模型和自定义 AI 插件,适用于 Windows 和 Mac 平台,支持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及英文。
517 74
WiseMindAI:一款AI智能知识库,数据完全本地化,支持文档对话、10+种文档、10+AI大模型等
|
5月前
|
缓存 人工智能 架构师
释放数据潜力:利用 MCP 资源让大模型读懂你的服务器
MCP(Model Control Protocol)资源系统是将服务器数据暴露给客户端的核心机制,支持文本和二进制两种类型资源。资源通过唯一URI标识,客户端可通过资源列表或模板发现资源,并使用`resources/read`接口读取内容。MCP还支持资源实时更新通知及订阅机制,确保动态数据的及时性。实现时需遵循最佳实践,如清晰命名、设置MIME类型和缓存策略,同时注重安全性,包括访问控制、路径清理和速率限制等。提供的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用JavaScript和Python实现资源支持。
683 80
|
3月前
|
数据采集 Web App开发 JavaScript
Python爬虫解析动态网页:从渲染到数据提取
Python爬虫解析动态网页:从渲染到数据提取
|
5月前
|
运维 监控 数据可视化
产品测评 | 大模型时代下全场景数据消费平台的智能BI—Quick BI深度解析
Quick BI是阿里云旗下的全场景数据消费平台,助力企业实现数据驱动决策。用户可通过连接多种数据源(如本地文件、数据库等)进行数据分析,并借助智能小Q助手以对话形式查询数据或搭建报表。平台支持数据可视化、模板快速构建视图等功能,但目前存在不支持JSON格式文件、部分功能灵活性不足等问题。整体而言,Quick BI在数据分析与展示上表现出强大能力,适合业务类数据处理,未来可在智能化及运维场景支持上进一步优化。
|
5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缓存
Python爬虫与代理IP:高效抓取数据的实战指南
在数据驱动的时代,网络爬虫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本文详解如何用Python结合代理IP抓取数据:从基础概念(爬虫原理与代理作用)到环境搭建(核心库与代理选择),再到实战步骤(单线程、多线程及Scrapy框架应用)。同时探讨反爬策略、数据处理与存储,并强调伦理与法律边界。最后分享性能优化技巧,助您高效抓取公开数据,实现技术与伦理的平衡。
229 4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数据可视化
KG4MM:融合知识图谱与多模态数据预测药物相互作用
本文探讨了用于多模态学习的知识图谱(KG4MM)在药物相互作用(DDI)预测中的应用。知识图谱通过整合药物的分子图像和文本描述,提供结构化先验知识,指导模型关注关键信息。具体实现中,利用图神经网络(GNN)连接知识图谱与多模态数据,通过注意力机制提取最具区分性的特征。以 Goserelin 和 Desmopressin 为例,模型结合直接边关系和共享节点路径,生成透明可解释的预测结果。实验表明,KG4MM 方法显著提升了预测准确性与可解释性,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120 0
KG4MM:融合知识图谱与多模态数据预测药物相互作用
|
6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可视化
大模型+BI:一场关乎企业未来生死的数据智能卡位战 | 【瓴羊数据荟】数据MeetUp第四期
随着大模型技术突破,全球企业迎来数据智能革命。Gartner预测,到2027年,中国80%的企业将采用多模型生成式AI策略。然而,数据孤岛与高门槛仍阻碍价值释放。
234 8
大模型+BI:一场关乎企业未来生死的数据智能卡位战 | 【瓴羊数据荟】数据MeetUp第四期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