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Feign的工作原理

简介: OpenFeign的工作原理

OpenFeign是一个微服务之间调用的Http客户端,它集成了负载均衡组件自动将请求发到不同的服务实例,它是一个http通信模板,底层使用第三方框架OkHttp发送http请求并获取响应结果, 整个请求的过程实现了RPC远程方法调用,将请求和响应自动封装为Java 对象。
它的使用流程:

  1. 接口定义:开发者通过定义Java接口来描述服务间的通信协议,包括URL、请求方法、请求参数等。
  2. 代理生成:在应用启动时,Feign接口会生成代理对象。
  3. 请求发送:当调用代理对象的方法时,Feign会根据方法的注解和参数生成HTTP请求,并发送给目标服务。Feign的底层使用的是第三方的OkHttp框架发起http请求。
  4. 负载均衡:OpenFeign集成了负载均衡组件(如Ribbon或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可以自动将请求发到不同的服务实例。
  5. 响应处理:目标服务处理完请求后,将响应返回给Feign客户端。
  6. 结果解析:OpenFeign会根据接口定义和注解,将HTTP响应解析为Java对象,并返回给调用者。
相关文章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负载均衡
RocketMQ 面试题及答案整理,最新面试题
RocketMQ 面试题及答案整理,最新面试题
1658 4
|
NoSQL 算法 Java
面试官:网关如何实现限流?
面试官:网关如何实现限流?
932 2
面试官:网关如何实现限流?
|
Java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Sentinel
面试官:Sentinel是如何实现限流的?
面试官:Sentinel是如何实现限流的?
1370 1
|
负载均衡 Java 微服务
OpenFeign原来是这么基于Ribbon来实现负载均衡的
大家好,我是三友~~ 前面我已经剖析了OpenFeign的动态代理生成原理和Ribbon的运行原理,这篇文章来继续剖析SpringCloud组件原理,来看一看OpenFeign是如何基于Ribbon来实现负载均衡的,两组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OpenFeign原来是这么基于Ribbon来实现负载均衡的
|
消息中间件 数据库 RocketMQ
分布式事务常见解决方案
分布式事务常见解决方案
1633 0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缓存 监控
MQ消息积压 / Rocketmq 积压 最全的处理方案。 (秒懂+图解+史上最全)
MQ消息积压 / Rocketmq 积压 最全的处理方案。 (秒懂+图解+史上最全)
MQ消息积压 / Rocketmq 积压 最全的处理方案。 (秒懂+图解+史上最全)
|
2月前
|
Java Spring 容器
SpringBoot自动配置的原理是什么?
Spring Boot自动配置核心在于@EnableAutoConfiguration注解,它通过@Import导入配置选择器,加载META-INF/spring.factories中定义的自动配置类。这些类根据@Conditional系列注解判断是否生效。但Spring Boot 3.0后已弃用spring.factories,改用新格式的.imports文件进行配置。
735 0
|
canal 缓存 NoSQL
Redis缓存与数据库如何保证一致性?同步删除+延时双删+异步监听+多重保障方案
根据对一致性的要求程度,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同步删除、同步删除+可靠消息、延时双删、异步监听+可靠消息、多重保障方案
Redis缓存与数据库如何保证一致性?同步删除+延时双删+异步监听+多重保障方案
|
6月前
|
消息中间件
使用RabbitMQ如何保证消息不丢失 ?
消息从发送,到消费者接收,会经理多个过程 , 其中的每一步都可能导致消息丢失 针对这些问题,RabbitMQ分别给出了解决方案: ● 消息发送到交换机丢失 : 发布者确认机制publisher-confirm消息发送到交换机失败会向生产者返回ACK , 生产者通过回调接收发送结果 , 如果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或者记录日志人工介入 ● 消息从交换机路由到队列丢失 : 发布者回执机制publisher-return消息从交换机路由到队列失败会向生产者返回失败原因 , 生产者通过回调接收回调结果 , 如果发送失败, 重新发送, 或者记录日志人工介入 ● 消息保存到队列中丢失 : MQ持久化(交
|
7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监控
RabbitMQ如何保证消息可靠性?
RabbitMQ通过多种机制确保消息的可靠性,包括消息持久化、确认机制、消息重试与死信队列、消息去重、高可用性配置以及监控与告警机制。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RabbitMQ可靠消息传递的基础,帮助开发者在构建分布式系统时有效避免消息丢失和重复处理问题。理解并正确实施这些技术,将显著提高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47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