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8:对象介绍
摘要:本节课学习一个比较重要,稍微有点不好理解的知识点,由于这个知识点之后我们会反复提起,所以这节课是让同学们有一个初步的理解,随着后面的深入我们会反复的加深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对象(object)。
1. 什么是“对象”
2. “对象”的具体介绍
01. 什么是“对象”
Python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
我们现在所有的编程语言都是面向对象的语言,包括Java、JS等等。面向对象的“面向”我们很容易理解,那么“对象”指的是什么呢?
——一切皆对象!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Python里看到的一切东西都是“对象”。
02. “对象”的具体介绍
具体解释什么是“对象”:之前我们学过的数值、整型、布尔值等等这些都是Python里的一些数据、一些值,这些值要在程序里运行那就要存在于某一个位置。
即程序运行当中,所有数据都是存储到内存当中然后再运行。
计算机的核心——CPU,中央处理器负责计算,CPU有一定存储功能但有限。硬盘里存储代码,代码运行时从硬盘传输到内存条中,再由CPU进行运算。
所以在代码运行中,所有数据均在内存条中,“a=123、b=hello
”,“123、hello
”都是在内存里。
我们要对内存条有概念,内存大小对计算机性能影响很大,内存大数据存的就多,不用即时从硬盘里调取,计算机运行就更快。
存储数据时,每一个数据都有其固定存储位置,在内存中为每一小块儿空间,这个位置,我们就称之为“对象”。
可以把内存想象成一个大方块,里面有一个个小方块,我们要存一个数据我们就要开一个小方格,每一个值都要在内存里开一个小方格,那么存着数据的这个小方格我们就叫它“对象”。
“对象”就是内存中专门用来存储指定数据的一块区域。
“对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容器,专门用来存储数据。
像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数值、字符串、布尔值、NoneType 等都是“对象”。
如图中,蓝色大区域为整个内存条,橙色小块儿为存储的数据,每个橙色小块都是一个“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