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信美相互人寿选择与阿里云数据库产品团队进行合作,引入阿里云瑶池旗下的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 PostgreSQL版(以下简称“PolarDB”),成功构建了符合IFRS17标准的数据处理平台,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更展现了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深厚实力。
信美相互人寿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的相互制人寿保险公司,总部设在北京。业务范围广泛,包括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万能型保险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同时积极拓展保险资金运用,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保障需求。信美相互人寿坚持以会员利益为核心,创新性地采用会员共有、共治、共享的模式,通过全在线运营和数字化战略,专注于长期养老和健康保障业务。近年来携手阿里云逐步引入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产品与生态,形成基础技术支撑上层各类生态平台应用。
2017年5月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IASB)发布全新的保险会计准则,新准则是对保险合同会计处理的全面改革,在保险合同的确认、计量、报表列报、披露等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按照保险合同新准则,信美相互人寿需对大量明细数据快速进行加工处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合规列报。
利用 PolarDB 作为数据存储的处理层,信美人寿整体的系统架构划分为四个主要层次:
1. 表现层:使用 Vue.js、HTML5、JavaScript 和 Element UI 等现代Web技术,为系统提供了动态、响应式的用户界面,便于用户进行操作和交互。
2. 服务层:由 SpringBoot、SpringCloud 和 Python 组成,提供业务逻辑处理、API交互以及云原生微服务的支持。
3. 中间层:集成了网关(API管理)、Nacos(服务发现与注册)、Postman(API测试)和 Log4j(日志管理),确保各服务之间的通信顺畅、性能一致以及系统的可监控性。
4. 数据存储及处理层:在这一层,PolarDB 担任核心数据库,与 MyBatis(SQL 框架)、Redis(缓存数据库)和 DataX(ETL工具)协同工作,完成数据的高效存储与处理。
PolarDB在架构中的关键优势:
- 云原生能力:PolarDB具备云原生架构的优势,允许保险公司利用云计算的成本效益、轻松扩展和高可用性等特性。
- 高可用性与灾备能力:通过内置的高可用性和自动故障转移机制,PolarDB 确保了在硬件故障或系统崩溃时,IFRS 17 关键数据依然可以正常访问。
- 降低总拥有成本(TCO):PolarDB为处理大数据集提供了成本高效的解决方案,其能够在云原生架构中处理高强度工作负载而不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资,使其成为保险公司在保持运营效率最大化的同时,降低成本的理想选择。
在IFRS17的实施过程中,解决了数据处理和报告的全新挑战。PolarDB数据库以其高性能、高可用性和易于扩展的特点,成为信美相互人寿的理想选择。PolarDB数据库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应对大量数据的场景,其自研内核提供了向量化计算能力、并行查询能力、全局内存优化、存算分离的极致弹性架构等核心特性,帮助用户对现有场景中的慢SQL、统计与分析类查询提供性能加速方案,能够高效支持轻量级的分析型查询,满足用户日渐需要的HTAP能力。不仅优化了数据库使用成本,还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值得注意的是,PolarDB数据库产品已经在IFRS17场景中得到了业务伙伴的适配和认可,学习成本和开发难度降低,大大缩短了应用开发的周期。信美相互人寿的成功案例,不仅使 PolarDB 数据库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认知度得到了提升,也使信美相互人寿为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贡献。
展望未来,信美相互人寿与阿里云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金融科技的更多可能。相信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合作,能够为保险行业带来更多的变革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