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代码语言模型的安全性研究全新进展,南大&NTU联合发布全面综述

简介: 南京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联合发布论文《代码语言模型的安全性:系统文献综述》,系统分析了67篇相关论文,探讨了CodeLMs面临的数据泄露、模型篡改等安全威胁,并介绍了数据加密、模型加固等防御策略。论文不仅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还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在提升模型性能的同时确保其安全性的重要性。该研究对推动代码语言模型的安全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代码语言模型(CodeLMs)在代码相关任务中展现出了超越传统方法和标准机器学习方法的强大能力。然而,这些模型也面临着安全漏洞的挑战,这引起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尽管针对CodeLMs安全性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目前仍缺乏一个全面的综述来系统地整理和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南京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NTU)的研究团队联合发布了一篇名为《Security of Language Models for Cod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的论文,该论文对67篇相关论文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并根据攻击和防御策略对它们进行了组织和分析。

这篇论文首先概述了常用的语言模型、数据集和评估指标,为读者提供了对CodeLMs的全面了解。然后,研究团队深入探讨了CodeLMs面临的安全威胁,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泄露、模型篡改和恶意代码生成等。这些威胁不仅可能对个人用户造成损害,还可能对整个软件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研究团队还详细介绍了目前已提出的各种防御策略。这些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加密、模型加固和运行时监控等。通过这些防御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CodeLMs的安全性,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除了对现有研究的总结和分析,这篇论文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研究团队指出了CodeLMs安全性研究中的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例如,如何在保证模型性能的同时提高其安全性,以及如何设计更有效的防御策略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等。

这篇论文的发布对于推动CodeLMs安全性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综述和分析框架,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和启示。通过深入研究CodeLMs的安全性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挑战,从而为构建一个更安全、可靠的软件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CodeLMs的安全性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在保证模型性能的同时提高其安全性,以及如何设计更有效的防御策略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等。这些问题需要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探索,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到,CodeLMs的安全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伦理和社会问题。例如,如何确保CodeLMs的安全性不会被滥用,以及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发挥CodeLMs的优势,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潜在的风险。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10.15631

目录
相关文章
|
7月前
|
云安全 人工智能 安全
《大模型安全研究报告(2024年)》正式发布
《大模型安全研究报告(2024年)》正式发布
|
7月前
|
人工智能
RAG没有银弹!四级难度,最新综述覆盖数据集、解决方案,教你LLM+外部数据的正确使用姿势
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型语言模型(LLM)结合外部数据展现出强大能力,尤其检索增强生成(RAG)和微调技术备受关注。然而,不同专业领域的有效部署仍面临挑战,如准确检索数据、理解用户意图等。综述文章《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 (RAG) and Beyond》提出RAG任务分类方法,将用户查询分为四个级别,并探讨了外部数据集成的三种形式:上下文、小型模型和微调。文章提供了宝贵见解和实用指导,帮助更好地利用LLM潜力解决实际问题。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9.14924
242 6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测试技术
专家模型不要专家并行!微软开源MoE新路径
微软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GRIN(GRadient-INformed MoE training)”的新型训练方法,针对专家混合(MoE)模型优化难题。MoE通过稀疏计算提高效率,但传统梯度优化难以直接应用。GRIN利用梯度信息指导专家路由,引入稀疏梯度估计和并行配置,克服了这一局限,显著提升了MoE模型的训练效率和性能。实验表明,GRIN在语言建模等任务上超越了密集模型,并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取得领先。尽管存在计算复杂度高等挑战,GRIN为MoE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09.12136
189 24
|
7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测试技术
跨模态大升级!少量数据高效微调,LLM教会CLIP玩转复杂文本
LLM2CLIP是一种创新方法,旨在通过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的能力来改进CLIP多模态模型。该方法通过对比学习微调LLM,增强其文本判别性,并将其作为CLIP的强教师,从而显著提升CLIP处理长复杂文本和跨语言任务的能力。实验表明,LLM2CLIP在多个基准测试中优于现有模型,特别是在长文本检索任务上性能提升了16.5%。尽管如此,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鲁棒性和资源需求仍需进一步验证。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11.04997。
299 70
|
8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完全开源的代码大模型OpenCoder来了,跻身性能第一梯队
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型语言模型(LLM)尤其在代码生成等任务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高质量、可复现的开源代码LLM仍稀缺。为此,多领域专家团队推出了OpenCoder,一个顶级开源代码LLM。它不仅性能卓越,还提供了完整的数据处理流程和训练协议,确保研究的可复现性。OpenCoder的开放性为研究社区提供了从数据准备到模型训练的全流程指导,成为推动代码AI领域发展的关键工具。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11.04905
377 91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Token化一切,甚至网络!北大&谷歌&马普所提出TokenFormer,Transformer从来没有这么灵活过!
Transformer模型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出色,但扩展其规模时面临计算成本和训练难度急剧增加的问题。北京大学、谷歌和马普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了TokenFormer架构,通过将模型参数视为Token,利用Token-Parameter注意力(Pattention)层取代线性投影层,实现了灵活且高效的模型扩展。实验表明,TokenFormer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了训练成本,在语言和视觉任务上表现优异。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10.23168。
201 45
|
6月前
|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清华、面壁提出创新AI Agent交互:能主动思考、预测需求
清华大学与面壁智能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AI Agent交互模式,将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智能体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协助。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研究团队开发了能够预测和主动发起任务的智能体,并创建了ProactiveBench数据集。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微调的模型在主动性方面取得了66.47%的F1分数,展示了该方法在人机协作中的潜力。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10.12361
211 2
|
8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首个多模态连续学习综述,港中文、清华、UIC联合发布
多模态连续学习(MMCL)旨在使模型在不断学习新数据的同时,不遗忘已有知识。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发布了首个关于MMCL的全面综述。该综述介绍了MMCL的基本背景和设置,提出了基于正则化、架构、重放和提示四类方法的分类体系,并讨论了其挑战与未来研究方向。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10.05352
191 28
|
7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阿里国际版o1来了,Marco-o1:聚焦开放式问题推理
阿里巴巴推出的国际版大型语言模型(LLM)——Marco-o1,基于OpenAI的o1模型,由多位专家研发。Marco-o1在开放式问题推理方面进行了优化,采用链式思维微调、蒙特卡洛树搜索、反思机制等技术,提升了数学、编程及翻译任务的表现。实验结果显示其在MGSM数据集上显著改进,但依然面临多语言处理和计算效率的挑战。
216 3
|
8月前
|
人工智能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深度揭秘CoT!普林斯顿耶鲁发布最新报告:大模型既有记忆推理、也有概率推理
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布报告,探讨链式思维(CoT)提示对大型语言模型(LLM)推理能力的影响。研究通过移位密码任务,揭示了三个关键因素:任务输出概率、预训练阶段的隐性学习及中间操作数量(噪声推理)。实验使用GPT-4、Claude 3和Llama 3.1模型,发现CoT提示可显著提升模型准确性,但也存在局限性。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07.01687。
350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