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掌握HTTP协议

简介: 本文介绍HTTP协议的演变,从HTTP1.0到HTTP2.0。HTTP1.0为无状态连接,每次请求独立;HTTP1.1引入持久连接、管道化请求和更多状态码;HTTP2.0采用二进制分帧、多路复用、头部压缩及服务器主动推送,大幅提升性能与用户体验。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开发者优化应用和服务。

本次主题是从零开始掌握HTTP协议。从HTTP1.0、HTTP1.11到最新的HTTP2.0,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HTTP协议概述

HTTP即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用于聚会,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是万维网的数据通信基础。HTTP是一个无状态协议,每次请求都是独立的,不会保留之前的请求信息。


2.HTTP1.0的定义

HTTP1.0是第一个广泛使用的HTTP协议版本,诞生于1996年。它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网页变得更加壁画。

 

3.HTTP1.0的特点

(1)无状态连接

每次请求或响应后连接即断开。单一请求或响应,每次连接只能发送一个请求并接收一个响应。


(2)缺乏服务器控制

没有提供标准的服务器控制机制。无持久连接,每次请求都需要重新建立连接,效率低下。

 

4.HTTP1.1的定义

HTTP1.1于1997年发布,是当前最广泛使用的HTTP协议版本。相比HTTP1.0,HTTP1.1做很多改进和优化。

 

5.HTTP1.1的特点

(1) 持久连接

默认启用连接复用机制,即在同一个连接中可以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减少连接建立和中断的开销。


(2)管道化请求

允许在同一个连接中同时发送多个请求,虽然响应顺序仍请求顺序。

(3)服务器控制

引入更多的服务器。如Cache-Control,带宽优化和网络连接的使用。引入Range头,允许请求部分资源,适用于断点、续传等场景。

(4)更多的状态码

扩展状态码。如100 Continue等。

 

6.HTTP2.0的定义

HTTP2.0于2015年发布,是对HTTP1.1的重大改进。HTTP2.0的设计目标是解决HTTP1.1中的性能问题,提升用户的网页体验。


7.HTTP2.0的特点

(1)二进制分帧

将请求和响应消息中继都是更小的帧,且这些帧是二进制,而不是文本的。


(2)多路复用

同一个连接上可以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并且可以乱序发送和接收,不再受顺序的限制。

(3) 头部压缩

通过HPACK算法对头部信息进行压缩,减少传输的数据量。活跃服务器可以主动将资源活跃到客户端服务器中,从而需要客户端明确的请求。


(4)更快的传输速度

得益于上述改进,HTTP2.0显著提升网页加载速度。

 

8.HTTP1.0和HTTP1.1的主要区别

(1)持久连接

HTTP1.0请求或响应需要单独的连接,导致每次的连接建立和中断大量,效率低下。HTTP1.1开启默认持久连接,可以在一个TCP连接中处理多个请求和响应,显著减少连接开销。

(2)请求管道化

HTTP1.0不支持管道化请求。HTTP1.1支持管道化请求,允许在同一个TCP连接中同时发送多个请求,但是响应仍然按顺序。

(3)灾难模式

HTTP1.0没有标准的服务器控制机制,主要依赖Expires头。HTTP1.1引入更丰富的服务器控制头部,例如Cache-Control,让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可以更灵活的控制服务器策略。


(4)任务优化

HTTP1.0不支持部分内容请求。HTTP1.1引入Range头,支持部分内容请求,实现断点续传功能,优化带宽使用。


(5)虚拟主机支持

HTTP1.0不支持虚拟主机,需要为每个域名配置单独的IP地址。HTTP1.1通过Host头支持虚拟主机,使多个域名可以共享同一个IP地址,节省了IP资源。

 

9.HTTP1.1和HTTP2.0的主要区别

(1) 二进制分帧

HTTP1.1使用文本协议,解析和传输都比较运行。HTTP2.0引入二进制分帧层,将HTTP消息分割成更小的二进制帧 ,解析和传输效率更高。


(2) 多路复用

HTTP1.1虽然支持持久连接和管道化请求,但仍是串行处理,每次只能处理一个请求,存在队头阻塞问题。HTTP2.0实现真正的多路复用,在一个连接中可以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并且可以大量乱序发送和接收,提升传输效率。


(3)头部压缩

HTTP1.1头部信息分区,尤其是在分区的请求中会带来额外的开销。HTTP2.0引入HPACK头部压缩算法,对头部信息进行压缩,减少传输的数据量,提升性能。

(4)服务器主动

HTTP1.1只能由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被动响应HTTP2.0服务器可以在客户端未明确请求的情况下,主动将资源到客户端缓存,减少延迟,提升用户体验。


HTTP协议作为互联网的基石,经历从HTTP1.0到HTTP1.1再到HTTP2.0的演进。每次升级都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和用户体验优化。对于开发者,了解这些协议的演变和区别能更好的优化应用和服务。

 

相关文章
|
1月前
|
缓存 负载均衡 网络协议
HTTP 与 SOCKS5 代理协议:企业级选型指南与工程化实践
面向企业网络与数据团队的代理协议选型与治理指南,基于流量特征选择HTTP或SOCKS5协议,通过多协议网关统一出站,结合托管网络降低复杂度,实现稳定吞吐、可预测时延与合规落地。
|
6月前
|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API
QUIC协议优化:HTTP/3环境下的超高速异步抓取方案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QUIC和HTTP/3的异步爬虫方案,用于抓取知乎热榜数据并生成趋势图。通过HTTPX与aioquic结合实现高性能连接复用,配合代理IP绕过反爬限制,提取标题、热度等信息。利用Python代码示例展示了异步抓取流程,并借助Matplotlib绘制话题热度变化图表。分析显示突发热点生命周期短,而深度话题热度更稳定。此方案可优化内容运营策略,快速捕捉潜在爆款话题。
285 4
QUIC协议优化:HTTP/3环境下的超高速异步抓取方案
|
4月前
|
缓存 监控 搜索推荐
301重定向实现原理全面解析:从HTTP协议到SEO最佳实践
301重定向是HTTP协议中的永久重定向状态码,用于告知客户端请求的资源已永久移至新URL。它在SEO中具有重要作用,能传递页面权重、更新索引并提升用户体验。本文详解其工作原理、服务器配置方法(如Apache、Nginx)、对搜索引擎的影响及最佳实践,帮助实现网站平稳迁移与优化。
614 68
|
3月前
HTTP协议中请求方式GET 与 POST 什么区别 ?
GET和POST的主要区别在于参数传递方式、安全性和应用场景。GET通过URL传递参数,长度受限且安全性较低,适合获取数据;而POST通过请求体传递参数,安全性更高,适合提交数据。
513 2
|
3月前
|
应用服务中间件
HTTP协议中常见的状态码
HTTP协议状态码分为1xx、2xx、3xx、4xx、5xx五类,常见状态码包括:101(请求已接受)、200(请求成功)、302(重定向)、400(请求错误)、401(未认证)、403(无权限)、404(资源不存在),以及500(服务器错误)、502(网关错误)、503(服务不可用)、504(网关超时)等。
135 0
|
3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安全
什么是HTTP协议
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TCP,规定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信规则,但数据以明文传输,安全性低。HTTPS则通过SSL加密保障数据安全。两者默认端口不同,HTTP为80,HTTPS为443。HTTPS安全性更高,但消耗更多服务器资源。
174 0
|
3月前
|
数据采集 Web App开发 JSON
Python爬虫基本原理与HTTP协议详解:从入门到实践
本文介绍了Python爬虫的核心知识,涵盖HTTP协议基础、请求与响应流程、常用库(如requests、BeautifulSoup)、反爬应对策略及实战案例(如爬取豆瓣电影Top250),帮助读者系统掌握数据采集技能。
272 0
|
4月前
|
存储 网络协议 安全
HTTP 协议及会话跟踪机制详解
本文详解了 HTTP 协议的核心知识,包括其定义(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 TCP,规定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规则)及与 HTTPS 的区别(安全性、端口、资源消耗)。 介绍了 GET 与 POST 请求的差异(参数限制、安全性、应用场景),以及 Restful 风格(通过 URL 定位资源,请求方式决定操作)。列举了常见 HTTP 状态码(如 200 成功、404 资源未找到),对比了转发与重定向的区别(服务器端一次请求 vs 客户端两次请求)。 还阐述了会话跟踪机制:Cookie 基于客户端存储,通过Set-Cookie和Cookie头实现,安全性较低;Session 基于服务端存储,依赖 C
532 1
|
3月前
|
缓存 网络协议 UED
深度解析HTTP协议从版本0.9至3.0的演进和特性。
总的来说,HTTP的演进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需求日益增长的结果。每一次重要更新都旨在优化性能,增进用户体验,适应新的应用场景,而且保证了向后兼容,让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得以稳定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继续进步,我们可以预期HTTP协议在未来还会继续演化。
430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oss云网关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