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是一种设计模式,通过一个中间对象(代理)来间接访问目标对象,以控制访问权限或添加额外功能。常见的代理类型包括远程代理、虚拟代理、保护代理和智能引用代理。代理模式常用于延迟加载、权限控制、日志记录等场景,能够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详解

定义

代理模式可以看作委托别人去办事。如果你想办一件事(比如访问一个资源、操作一个文件),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直接去做,就可以通过一个中间人来帮忙。这种中间人就是代理,既可以帮你完成任务,又可以加点“附加服务”,比如检查你的权限、记录操作日志等。


生活中的例子

  1. 公司前台
    假设你要找某位公司高管谈事情,你不能直接冲进高管办公室,而是要先经过前台。前台会判断你有没有预约,或者是否符合要求。前台就相当于代理,高管则是真实对象
  2. 明星经纪人
    你想请一位明星参加活动,不会直接联系明星,而是通过经纪人。经纪人会筛选请求、谈价格,最后安排明星工作。这里,经纪人是代理,明星是真实对象
  3. 网购快递
    当你网购时,快递公司是你的代理。你买的东西最终是由快递送到你手上,商家并不直接交货给你,而是通过快递完成的。

为什么需要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的核心在于控制访问和扩展功能。以下是常见需求:

  1. 控制访问权限:比如你不能直接访问数据库,需要验证身份。
  2. 优化性能:有些资源初始化很慢,通过代理延迟加载可以节省性能。
  3. 增加功能:可以在代理中加入日志、统计、监控等功能。

代理模式的分类

  1. 远程代理(Remote Proxy)
    让客户端像访问本地对象一样访问远程对象。例如:RPC(远程过程调用)。
  2. 虚拟代理(Virtual Proxy)
    延迟创建耗资源的对象,按需加载。例如:图片加载器在图片未加载时显示占位符。
  3. 保护代理(Protection Proxy)
    控制对对象的访问权限。例如:文件操作时的权限检查。
  4. 智能引用代理(Smart Reference Proxy)
    在对象访问时增加额外功能,例如记录访问日志或统计引用次数。

代理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 单一职责:将真实对象的核心功能与附加功能分离。
  2. 灵活性强:可以动态添加功能,如权限控制、日志记录。
  3. 资源管理:可以有效管理复杂对象的生命周期(如延迟加载)。

缺点

  1. 代码复杂性增加:引入代理后,代码结构更复杂。
  2. 性能开销:代理模式引入了额外的操作,可能会影响性能。

使用场景

序号 场景 具体案例描述 作用与目的
1 延迟加载 图片查看器延迟加载高清图片,先显示占位符。 减少初始页面加载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2 远程调用 分布式系统中访问远程服务时,通过代理简化调用。 降低远程服务调用的复杂性,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权限控制 用户权限不足时,通过代理阻止对敏感资源的直接访问。 增强系统的安全性,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资源。
4 监控与日志 为真实对象的每次操作记录日志,用于分析和调试。 便于追踪系统行为,分析问题原因,优化系统性能。
5 事务管理 数据库操作时,代理处理事务的提交与回滚。 确保数据库操作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属性),维护数据的完整性。

更详细的实现步骤

  1. 定义抽象接口(Subject):所有请求的公共接口。
  2. 实现真实对象(RealSubject):负责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
  3. 实现代理对象(Proxy)
  • 保存一个对真实对象的引用。
  • 在真实对象的方法调用前后,添加权限检查、日志等附加功能。
  1. 客户端通过代理访问真实对象

更通俗的代码说明

C++ 示例:图片延迟加载代理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memory>
using namespace std;

// 抽象接口
class Image {
public:
   virtual void display() = 0;
   virtual ~Image() = default;
};

// 实际图片类
class RealImage : public Image {
private:
   string fileName;

   void loadFromDisk() {
       cout << "Loading " << fileName << " from disk..." << endl;
   }

public:
   RealImage(const string& fileName) : fileName(fileName) {
       loadFromDisk();
   }

   void display() override {
       cout << "Displaying " << fileName << endl;
   }
};

// 代理图片类
class ProxyImage : public Image {
private:
   unique_ptr<RealImage> realImage;
   string fileName;

public:
   ProxyImage(const string& fileName) : fileName(fileName) {}

   void display() override {
       if (!realImage) {
           realImage = make_unique<RealImage>(fileName);
       }
       realImage->display();
   }
};

// 客户端代码
int main() {
   unique_ptr<Image> image = make_unique<ProxyImage>("test.jpg");
   cout << "Image will not load until display() is called:" << endl;
   image->display(); // 第一次调用会加载图片
   image->display(); // 后续调用直接显示,不重新加载
   return 0;
}

C# 示例:远程代理模拟

using System;

// 抽象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Image {
   void Display();
}

// 真实图片类
public class RealImage : IImage {
   private string FileName;

   public RealImage(string fileName) {
       FileName = fileName;
       LoadFromDisk();
   }

   private void LoadFromDisk() {
       Console.WriteLine($"Loading {FileName} from disk...");
   }

   public void Display() {
       Console.WriteLine($"Displaying {FileName}");
   }
}

// 代理图片类
public class ProxyImage : IImage {
   private RealImage _realImage;
   private string FileName;

   public ProxyImage(string fileName) {
       FileName = fileName;
   }

   public void Display() {
       if (_realImage == null) {
           _realImage = new RealImage(FileName);
       }
       _realImage.Display();
   }
}

// 客户端代码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Image image = new ProxyImage("test.jpg");
       Console.WriteLine("Image will not load until Display() is called:");
       image.Display(); // 第一次调用加载图片
       image.Display(); // 后续调用不再加载
   }
}


代理模式的类图


总结

  1. 定义核心:代理为真实对象提供了一个间接访问的方式,方便控制权限或扩展功能。
  2. 实现灵活:代码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日志、延迟加载或权限控制等功能。
  3. 理解方法:通过生活例子结合实际代码,代理模式的作用更加直观。
相关实践学习
【涂鸦即艺术】基于云应用开发平台CAP部署AI实时生图绘板
【涂鸦即艺术】基于云应用开发平台CAP部署AI实时生图绘板
目录
相关文章
|
设计模式 JSON 架构师
你真的需要防腐层吗?DDD 系统间的7种关系梳理与实践
当提到系统间交互的时候,人们都会想到大名鼎鼎的防腐层,用来防止其他系统的模型变更对本系统造成影响。但是在实践这个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问题。此时我们也应该考虑下其他的系统交互方式。
27618 12
你真的需要防腐层吗?DDD 系统间的7种关系梳理与实践
|
负载均衡 Ubuntu 应用服务中间件
|
9月前
|
设计模式 C# C++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通过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原本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一起工作。它包括目标接口、适配者和适配器三个核心角色。适配器模式常用于解决旧系统兼容性问题、第三方库整合和统一接口等场景。该模式有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两种实现方式,分别通过继承和组合实现。适配器模式的优点包括提高兼容性、遵循开闭原则和灵活性高,但也存在适配器数量增加导致复杂性和可能影响性能的缺点。
306 1
|
9月前
|
消息中间件 人工智能 运维
12月更文特别场——寻找用云高手,分享云&AI实践
我们寻找你,用云高手,欢迎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3766 101
|
9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程序员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概述篇】设计模式概述、UML图、软件设计原则
本系列文章聚焦于面向对象软件设计中的设计模式,旨在帮助开发人员掌握23种经典设计模式及其应用。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设计模式的概念、UML图和软件设计原则;第二部分详细讲解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模式,并配以代码示例;第三部分通过自定义Spring的IOC功能综合案例,展示如何将常用设计模式应用于实际项目中。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提升编程能力,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复用性。
1697 1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概述篇】设计模式概述、UML图、软件设计原则
|
9月前
|
XML 设计模式 JSON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
模板方法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将某些步骤的实现延迟到子类。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的某些步骤。适用于多个类有相似操作流程且部分步骤需要定制的场景。优点包括高复用性、扩展性强和清晰明确;缺点是灵活性降低和可能引入性能开销。示例包括文件解析和策略模式的对比。
120 3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
|
9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
命令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将请求封装为对象,实现参数化请求、支持撤销操作和记录日志。适用于需要解耦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场景,如智能家居系统中的遥控器控制电灯开关并支持撤销功能。优点包括解耦、支持撤销与恢复操作,但过度使用会增加系统复杂度。
143 7
|
9月前
|
设计模式 C# C++
建造者模式详解
建造者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通过将对象的构造与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对象。它适用于复杂对象的构建,如汽车制造、软件配置生成等场景。该模式的核心角色包括抽象建造者、具体建造者、产品和指挥者。优点包括解耦构造和表示、代码复用性强、易于扩展;缺点是增加代码复杂度,对产品组成部分有依赖。
196 3
|
9月前
|
设计模式 数据库 C#
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
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接口。它通过一个高层接口简化子系统的复杂性,使客户端更容易使用。外观模式的核心角色包括外观(Facade)和子系统(Subsystems),主要优点是降低复杂性和松耦合,适用于简化接口、分层设计和遗留代码集成等场景。
112 2
|
9月前
|
设计模式 IDE 数据可视化
UML中类图的介绍与使用
类图是 UML 中用于展示系统静态结构的重要工具,包括类、接口及其关系。类图有助于系统可视化、团队沟通、发现设计问题、文档化系统和辅助开发工具。类图的三大元素是类、接口和关系,其中关系又细分为关联、聚合、组合、继承、实现和依赖。类图在设计模式学习和实际开发中非常重要,许多现代 IDE 都支持从类图生成代码或从代码生成类图。
4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