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者模式详解

简介: 建造者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通过将对象的构造与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对象。它适用于复杂对象的构建,如汽车制造、软件配置生成等场景。该模式的核心角色包括抽象建造者、具体建造者、产品和指挥者。优点包括解耦构造和表示、代码复用性强、易于扩展;缺点是增加代码复杂度,对产品组成部分有依赖。

建造者模式详解

定义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通过将对象的构造与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对象。


建造者模式的特点

优点

  1. 解耦构造和表示:构造复杂对象时可以灵活改变其内部结构或表示。
  2. 代码复用性强:不同的具体建造者可以复用相同的构造过程。
  3. 易于扩展:增加新的建造者无需修改已有代码,符合开闭原则。

缺点

  1. 增加代码复杂度:需要为每个产品定义具体的建造者。
  2. 对产品组成部分有依赖:如果产品结构变化,所有建造者都需要修改。

适用场景

  1. 复杂对象的构建
    需要多个步骤构建的对象,如嵌套、依赖其他对象的初始化等。
  2. 构建过程稳定,产品表示多样化
    不同的表示方式(如不同配置的车辆、不同风格的房屋)。
  3. 对象构造步骤依赖顺序
    例如必须先初始化再添加组件。

建造者模式的结构

核心角色

  1. 抽象建造者(Builder):定义构建产品的步骤。
  2. 具体建造者(Concrete Builder):实现步骤以构建具体产品。
  3. 产品(Product):最终构建的复杂对象。
  4. 指挥者(Director):调用建造者的步骤来创建产品。

使用案例

案例 1:汽车制造

不同配置的汽车(如电动车、SUV),但装配过程类似。

案例 2:软件配置生成器

根据用户输入生成复杂的配置文件。

案例 3:餐馆点餐

不同种类的套餐,包含固定步骤但菜品可以变化。


建造者模式的实现

C++ 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memory>

// 产品类
class Product {
public:
   void AddPart(const std::string& part) {
       parts += part + " ";
   }
   void Show() const {
       std::cout << "Product built with parts: " << parts << std::endl;
   }
private:
   std::string parts;
};

// 抽象建造者
class Builder {
public:
   virtual ~Builder() = default;
   virtual void BuildPartA() = 0;
   virtual void BuildPartB() = 0;
   virtual std::unique_ptr<Product> GetResult() = 0;
};

// 具体建造者
class ConcreteBuilder : public Builder {
public:
   ConcreteBuilder() { product = std::make_unique<Product>(); }
   void BuildPartA() override {
       product->AddPart("PartA");
   }
   void BuildPartB() override {
       product->AddPart("PartB");
   }
   std::unique_ptr<Product> GetResult() override {
       return std::move(product);
   }
private:
   std::unique_ptr<Product> product;
};

// 指挥者
class Director {
public:
   void Construct(std::shared_ptr<Builder> builder) {
       builder->BuildPartA();
       builder->BuildPartB();
   }
};

// 客户端代码
int main() {
   std::shared_ptr<Builder> builder = std::make_shared<ConcreteBuilder>();
   Director director;
   director.Construct(builder);
   std::unique_ptr<Product> product = builder->GetResult();
   product->Show();
   return 0;
}


C# 实现

using System;

// 产品类
public class Product {
   private string parts = "";

   public void AddPart(string part) {
       parts += part + " ";
   }

   public void Show() {
       Console.WriteLine($"Product built with parts: {parts}");
   }
}

// 抽象建造者
public abstract class Builder {
   public abstract void BuildPartA();
   public abstract void BuildPartB();
   public abstract Product GetResult();
}

// 具体建造者
public class ConcreteBuilder : Builder {
   private Product product = new Product();

   public override void BuildPartA() {
       product.AddPart("PartA");
   }

   public override void BuildPartB() {
       product.AddPart("PartB");
   }

   public override Product GetResult() {
       return product;
   }
}

// 指挥者
public class Director {
   public void Construct(Builder builder) {
       builder.BuildPartA();
       builder.BuildPartB();
   }
}

// 客户端代码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uilder builder = new ConcreteBuilder();
       Director director = new Director();
       director.Construct(builder);
       Product product = builder.GetResult();
       product.Show();
   }
}

建造者模式的类图


建造者模式的扩展

1. 多指挥者与多建造者结合

多个指挥者(Director)可复用建造者以创建不同风格的产品。

2. 与工厂模式结合

将建造者模式的产品创建交由工厂管理,建造者只专注于构造步骤。

3. 流式接口建造者

通过流式接口(Fluent Interface)简化使用,如 .BuildPartA().BuildPartB()


总结

建造者模式非常适合构造复杂对象,并使构建过程具有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它通过分离构建步骤和产品表示,解决了对象创建的复杂性问题。在实际开发中,建造者模式可以结合工厂模式和原型模式实现更复杂的功能,尤其是在配置生成、产品装配等场景中应用广泛。

目录
相关文章
|
Java 开发工具 Maven
svn篇2:idea中使用svn
svn篇2:idea中使用svn
6424 0
|
9月前
|
XML 设计模式 JSON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
模板方法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将某些步骤的实现延迟到子类。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的某些步骤。适用于多个类有相似操作流程且部分步骤需要定制的场景。优点包括高复用性、扩展性强和清晰明确;缺点是灵活性降低和可能引入性能开销。示例包括文件解析和策略模式的对比。
120 3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
|
9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C#
装饰模式(Decorator Pattern)
装饰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允许在不修改原有对象的情况下动态添加功能。它通过装饰类层层叠加实现功能扩展,适用于需要在运行时动态添加、修改或移除对象行为的场景。装饰模式的核心角色包括抽象组件、具体组件、抽象装饰和具体装饰。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动态扩展功能、避免类爆炸和遵守开放-封闭原则,但可能会导致对象数量增加和调试困难。常见使用场景包括图形系统中的动态效果和输入流的功能扩展。
225 0
|
9月前
|
设计模式 C# C++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通过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原本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一起工作。它包括目标接口、适配者和适配器三个核心角色。适配器模式常用于解决旧系统兼容性问题、第三方库整合和统一接口等场景。该模式有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两种实现方式,分别通过继承和组合实现。适配器模式的优点包括提高兼容性、遵循开闭原则和灵活性高,但也存在适配器数量增加导致复杂性和可能影响性能的缺点。
306 1
|
9月前
|
设计模式 安全 C#
单例模式详解
单例模式是一种常用的创建型设计模式,确保某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单例模式的定义、特点、适用场景、优缺点及实现代码(C++ 和 C#),并探讨了线程安全的实现细节和与依赖注入的结合使用。
228 0
|
设计模式 缓存 Java
适配器模式与代理模式的区别
【8月更文挑战第22天】
469 0
|
9月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搜索推荐
设计模式概述
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中的最佳实践,帮助开发者解决常见问题,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可读性和可靠性。学习设计模式可以提升思维能力、标准化程序设计、增强代码质量。文章介绍了设计模式的分类(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及其在流行框架中的应用,建议读者掌握SOLID原则并深入学习GoF的23种设计模式。
145 3
设计模式概述
|
9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
命令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将请求封装为对象,实现参数化请求、支持撤销操作和记录日志。适用于需要解耦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场景,如智能家居系统中的遥控器控制电灯开关并支持撤销功能。优点包括解耦、支持撤销与恢复操作,但过度使用会增加系统复杂度。
143 7
|
9月前
|
设计模式 C# C++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允许多个对象按顺序处理请求,直到某个对象处理为止。适用于多个对象可能处理同一请求的场景,如请假审批流程。优点是灵活性高、降低耦合,但责任链过长可能影响性能。
222 3
|
9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数据库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是一种设计模式,通过一个中间对象(代理)来间接访问目标对象,以控制访问权限或添加额外功能。常见的代理类型包括远程代理、虚拟代理、保护代理和智能引用代理。代理模式常用于延迟加载、权限控制、日志记录等场景,能够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33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