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入门(六):分类模型评估方法

简介: 机器学习入门(六):分类模型评估方法

前言

掌握分类模型评估方法对于数据科学家和机器学习工程师至关重要。它不仅帮助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还能指导模型优化方向,确保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优异。通过精确率、召回率等指标,可以全面评估模型性能,识别误分类的类别,从而针对性地改进。

学习目标

  1. 掌握数据集划分中留出法、交叉验证法、留一法 API 的使用
  2. 了解数据集划分中自助法的采样规则
  3. 掌握分类问题评估方法

1. 数据集划分

1.1 为什么要划分数据集?

思考:我们有以下场景:

  • 将所有的数据都作为训练数据,训练出一个模型直接上线预测
  • 每当得到一个新的数据,则计算新数据到训练数据的距离,预测得到新数据的类别

存在问题:

  • 上线之前,如何评估模型的好坏?
  • 模型使用所有数据训练,使用哪些数据来进行模型评估?

结论:不能将所有数据集全部用于训练

为了能够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可以通过实验测试对学习器的泛化能力进行评估,进而做出选择。因此需要使用一个 "测试集" 来测试学习器对新样本的判别能力,以测试集上的 "测试误差" 作为泛化误差的近似。

一般测试集满足:

  1. 能代表整个数据集
  2. 测试集与训练集互斥
  3. 测试集与训练集建议比例: 2比8、3比7 等

1.2 数据集划分的方法

留出法:将数据集划分成两个互斥的集合:训练集,测试集

  • 训练集用于模型训练
  • 测试集用于模型验证
  • 也称之为简单交叉验证

交叉验证: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

  • 训练集用于模型训练
  • 验证集用于参数调整
  • 测试集用于模型验证

留一法:每次从训练数据中抽取一条数据作为测试集

自助法:以自助采样(可重复采样、有放回采样)为基础

  • 在数据集D中随机抽取m个样本作为训练集
  • 没被随机抽取到的D-m条数据作为测试集

1.3 留出法(简单交叉验证)

留出法 (hold-out) 将数据集 D 划分为两个互斥的集合,其中一个集合作为训练集 S,另一个作为测试集 T。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StratifiedShuffleSplit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ShuffleSplit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def test01():
    # 1. 加载数据集
    x, y = load_iris(return_X_y=True)
    print('原始类别比例:', Counter(y))
    # 2. 留出法(随机分割)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print('随机类别分割:', Counter(y_train), Counter(y_test))
    # 3. 留出法(分层分割)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stratify=y)
    print('分层类别分割:', Counter(y_train), Counter(y_test))
def test02():
    # 1. 加载数据集
    x, y = load_iris(return_X_y=True)
    print('原始类别比例:', Counter(y))
    print('*' * 40)
    # 2. 多次划分(随机分割)
    spliter = ShuffleSplit(n_splits=5,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0)
    for train, test in spliter.split(x, y):
        print('随机多次分割:', Counter(y[test]))
    print('*' * 40)
    # 3. 多次划分(分层分割)
    spliter = StratifiedShuffleSplit(n_splits=5,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0)
    for train, test in spliter.split(x, y):
        print('分层多次分割:', Counter(y[te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01()
    test02()

1.4 交叉验证法

K-Fold交叉验证,将数据随机且均匀地分成k分,如上图所示(k为10),假设每份数据的标号为0-9

  • 第一次使用标号为0-8的共9份数据来做训练,而使用标号为9的这一份数据来进行测试,得到一个准确率
  • 第二次使用标记为1-9的共9份数据进行训练,而使用标号为0的这份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第二个准确率
  • 以此类推,每次使用9份数据作为训练,而使用剩下的一份数据进行测试
  • 共进行10次训练,最后模型的准确率为10次准确率的平均值
  • 这样可以避免了数据划分而造成的评估不准确的问题。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StratifiedKFold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def test():
    # 1. 加载数据集
    x, y = load_iris(return_X_y=True)
    print('原始类别比例:', Counter(y))
    print('*' * 40)
    # 2. 随机交叉验证
    spliter = KFold(n_splits=5, shuffle=True, random_state=0)
    for train, test in spliter.split(x, y):
        print('随机交叉验证:', Counter(y[test]))
    print('*' * 40)
    # 3. 分层交叉验证
    spliter = StratifiedKFold(n_splits=5, shuffle=True, random_state=0)
    for train, test in spliter.split(x, y):
        print('分层交叉验证:', Counter(y[te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

1.5 留一法

留一法( Leave-One-Out,简称LOO),即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做为测试集。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LeaveOneOut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LeavePOut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def test01():
    # 1. 加载数据集
    x, y = load_iris(return_X_y=True)
    print('原始类别比例:', Counter(y))
    print('*' * 40)
    # 2. 留一法
    spliter = LeaveOneOut()
    for train, test in spliter.split(x, y):
        print('训练集:', len(train), '测试集:', len(test), test)
    print('*' * 40)
    # 3. 留P法
    spliter = LeavePOut(p=3)
    for train, test in spliter.split(x, y):
        print('训练集:', len(train), '测试集:', len(test), te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01()

1.6 自助法

每次随机从D中抽出一个样本,将其拷贝放入D,然后再将该样本放回初始数据集D中,使得该样本在下次采样时仍有可能被抽到; 这个过程重复执行m次后,我们就得到了包含m个样本的数据集D′,这就是自助采样的结果。

import pandas as pd
if __name__ == '__main__':
    # 1. 构造数据集
    data = [[90, 2, 10, 40],
            [60, 4, 15, 45],
            [75, 3, 13, 46],
            [78, 2, 64, 22]]
    data = pd.DataFrame(data)
    print('数据集:\n',data)
    print('*' * 30)
    # 2. 产生训练集
    train = data.sample(frac=1, replace=True)
    print('训练集:\n', train)
    print('*' * 30)
    # 3. 产生测试集
    test = data.loc[data.index.difference(train.index)]
    print('测试集:\n', test)

2. 分类算法的评估标准

2.1 分类算法的评估

如何评估分类算法?

  • 利用训练好的模型使用测试集的特征值进行预测
  • 将预测结果和测试集的目标值比较,计算预测正确的百分比
  • 这个百分比就是准确率 accuracy, 准确率越高说明模型效果越好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加载鸢尾花数据
X,y = datasets.load_iris(return_X_y = True)
#训练集 测试集划分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y,test_size=0.2)
# 创建KNN分类器对象 近邻数为6
knn_clf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6)
#训练集训练模型
knn_clf.fit(X_train,y_train)
#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预测
y_predict = knn_clf.predict(X_test)

计算准确率:

sum(y_predict==y_test)/y_test.shape[0]

2.2 SKlearn中模型评估API介绍

sklearn封装了计算准确率的相关API:

  • sklearn.metrics包中的accuracy_score方法: 传入预测结果和测试集的标签, 返回预测准去率
  • 分类模型对象的 score 方法:传入测试集特征值,测试集目标值
#计算准确率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方式1:
accuracy_score(y_test,y_predict)
#方式2:
knn_classifier.score(X_test,y_test)

3. 小结

  1. 留出法每次从数据集中选择一部分作为测试集、一部分作为训练集
  2. 交叉验证法将数据集等份为 N 份,其中一部分做验证集,其他做训练集
  3. 留一法每次选择一个样本做验证集,其他数据集做训练集
  4. 自助法通过有放回的抽样产生训练集、验证集
  5. 通过accuracy_score方法 或者分类模型对象的score方法可以计算分类模型的预测准确率用于模型评估
相关文章
|
1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设计模式
特征时序化建模:基于特征缓慢变化维度历史追踪的机器学习模型性能优化方法
本文探讨了数据基础设施设计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数据仓库或数据湖仓中的表格缺乏构建高性能机器学习模型所需的历史记录,导致模型性能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了缓慢变化维度(SCD)技术,特别是Type II类型的应用。通过SCD,可以有效追踪维度表的历史变更,确保模型训练数据包含完整的时序信息,从而提升预测准确性。文章还从数据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产品经理的不同视角提供了实施建议,强调历史数据追踪对提升模型性能和业务洞察的重要性,并建议采用渐进式策略逐步引入SCD设计模式。
28 8
特征时序化建模:基于特征缓慢变化维度历史追踪的机器学习模型性能优化方法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本文介绍了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初始化、数据点分配与簇中心更新等步骤,以及如何在Python中实现该算法,最后讨论了其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161 4
|
1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122 13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运维
使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时间序列缺失数据填充:基础方法与入门案例
本文探讨了时间序列分析中数据缺失的问题,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缺失值补充。文章构建了一个模拟的能源生产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和决策树回归两种方法进行缺失值补充,并从统计特征、自相关性、趋势和季节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评估。结果显示,决策树方法在处理复杂非线性模式和保持数据局部特征方面表现更佳,而线性回归方法则适用于简单的线性趋势数据。文章最后总结了两种方法的优劣,并给出了实际应用建议。
82 7
使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时间序列缺失数据填充:基础方法与入门案例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hon
机器学习中评估模型性能的重要工具——混淆矩阵和ROC曲线。混淆矩阵通过真正例、假正例等指标展示模型预测情况
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中评估模型性能的重要工具——混淆矩阵和ROC曲线。混淆矩阵通过真正例、假正例等指标展示模型预测情况,而ROC曲线则通过假正率和真正率评估二分类模型性能。文章还提供了Python中的具体实现示例,展示了如何计算和使用这两种工具来评估模型。
89 8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入门——使用Scikit-Learn构建分类器
机器学习入门——使用Scikit-Learn构建分类器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UED
在数据驱动时代,A/B 测试成为评估机器学习项目不同方案效果的重要方法
在数据驱动时代,A/B 测试成为评估机器学习项目不同方案效果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 A/B 测试的基本概念、步骤及其在模型评估、算法改进、特征选择和用户体验优化中的应用,同时提供 Python 实现示例,强调其在确保项目性能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
50 6
|
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安全
CCS 2024:如何严格衡量机器学习算法的隐私泄露? ETH有了新发现
在2024年CCS会议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当前对机器学习隐私保护措施的评估可能存在严重误导。研究通过LiRA攻击评估了五种经验性隐私保护措施(HAMP、RelaxLoss、SELENA、DFKD和SSL),发现现有方法忽视最脆弱数据点、使用较弱攻击且未与实际差分隐私基线比较。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在更强攻击下表现不佳,而强大的差分隐私基线则提供了更好的隐私-效用权衡。
40 14
|
1月前
|
算法
PAI下面的gbdt、xgboost、ps-smart 算法如何优化?
设置gbdt 、xgboost等算法的样本和特征的采样率
58 2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C语言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C语言以其高效性、灵活性和可移植性,适合开发高性能的机器学习算法,尤其在底层算法实现、嵌入式系统和高性能计算中表现突出
本文探讨了C语言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C语言以其高效性、灵活性和可移植性,适合开发高性能的机器学习算法,尤其在底层算法实现、嵌入式系统和高性能计算中表现突出。文章还介绍了C语言在知名机器学习库中的作用,以及与Python等语言结合使用的案例,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62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