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剖析vue响应式原理,监听数据不再迷茫

简介: 该文章深入剖析了Vue.js的响应式原理,特别是如何利用`Object.defineProperty()`来实现数据变化的监听,并探讨了其在异步接口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vue响应式原理

近期在对 vue 的学习到一定阶段之后,在想着自己能不能造些东西。于是身边的小伙伴建议说可以从看 vue 的源码开始,毫无头绪的我原本迟迟不敢迈出这一步……(内心经历了各种自我劝说后)最终,我开启了我的源码学习之路。

于是我搜刮了一些常见的原理来进行学习,我对 vue 源码的第一步从 vue 的响应式原理开始。

下面的这篇文章中,将记录我学习 vue 响应式原理的总结。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组件化基础

1、“很久以前”的组件化

(1)asp jsp php 时代

在很久以前,也就是大概第一批接触网页开发的程序员,在他们的那个年代其实就已经有组件化了。

(2)nodejs

nodejs 比起 aspjspphp 来说,起步较晚,但是呢, nodejs 中也有类似的组件化,比如像 js 的模板引擎 ejs ,就可以实现组件化

我们来看下 ejs 是怎么实现组件化的✍:

<!-- 个人信息 -->
<div class = "right-item">
    <%- include('widgets/user-info', {
        userInfo:userData.userInfo,
        isMe:userData.isMe,
        amIFollowed:userData.amIFollowed,
        atCount:userData.atCount
    });%>
</div>
<!-- 用户列表 -->
<%- include('widgets/user-list', {
    count:userData.count,
    userList:userData.list
});%>

通过以上代码可以了解到, ejs 通过 <%- %> 的形式来定义一个组件,从而实现数据渲染。

虽说早期也有组件,但是对于传统组件来说,也只是静态渲染,并且它的更新还是要依赖于操作 DOM 。这样子的话,用不用组件开发其实区别也不会差特别多。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有了现在流行的 vuereact ,基于数据驱动视图的开发。

2、数据驱动视图(MVVM,setState)

(1)数据驱动视图 - Vue MVVM

vue的组件化定义如下所示:

<template>
    <div id="app">
        <img
            alt="Vue logo"
              src="./assets/logo.png"
        >
        <HelloWorld
        msg="Welcome to your Vue.js App"
        />
    </div>
</template>

引用官方的图片,我们来讲下 VueMVVM

mvvm

所谓 MVVM ,即 Model-View-ViewModel

View视图 ,也就是 DOM

Model模型 ,可以理解为 Vue 中组件里面的 data

那么这两者之间,就通过 ViewModel 来做关联。而 ViewModel 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说像监听事件,监听指令等。当 Model 层的数据发生修改时,就可以通过 ViewModel ,来把数据渲染到 View 视图层上。反之,当 View 层触发 DOM 事件时,就可以通过 ViewModel ,从而使得 Model 层实现数据的修改。

这就是 Vue 中的数据驱动视图,通过修改 Model 层的数据,来驱动到 View 的视图中来。


了解完基本概念,我们用一段代码来剖析 Vue 中的 MVVM 是怎么样的。

<template>
    <div id="app">
        <p @click="changeName">{
  {name}}</p>
        <ul>
            <li v-for="(item, index) in list" :key="index">
                {
  {item}}
            </li>
        </ul>
        <button @click="addItem">添加一项</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app',
    data(){
    
        return{
    
            name:'vue',
            list:['a', 'b', 'c']
        }
    },
    methods:{
    
        changeName(){
    
            this.name = 'monday';
        },
        addItem(){
    
            this.list.push(`${
      Date.now()}`);
        }
    }
}
</script>

在上面的代码中, template 部分就表示 view 层,而下面的 data 就表示 Model 层。之后呢,像 @click 这种点击事件,点击完之后触发到具体的 methods ,这一部分就可以视为是 ViewModel 层,这样的话,就可以理解为 ViewModel 层是连接 View 层和 Model 层的一个桥梁。

(2)数据驱动视图 - React setState

React的组件化的定义如下所示:

function App(){
   
    return(
        <div className="App">
            <header className="AppHeader">
                <img
                    src={
   logo}
                    className="App-logo"
                    alt="logo"
                    />
                <HelloWorld
                    msg="Welcome to Your React App"
                    />
            </header>
        </div>
    );
}

React 通过 setState 去操作数据驱动视图。这里不对 react 的数据驱动视图进行细讲,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资料查询~

(3)总结

vuereact 帮助我们通过数据去渲染视图,这也就让我们在做 vuereact 开发时,更多的是关注业务逻辑,而不像传统组件一样要一直去考虑 DOM 更新的问题。

二、Vue响应式

1、vue的响应式是什么

所谓 vue 的响应式,即组件 data 的数据一旦变化,就会立刻触发视图的更新。实现数据驱动视图的第一步,需要了解实现响应式的一个核心 API ,即 Object.defineProperty

2、Object.defineProperty基本用法

我们用一段代码来演示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用法,如下所示:

const data = {
   }
const name = 'friday'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name", {
   
    get:function () {
   
        console.log('get')
        return name
    },
    set: function (newVal) {
   
        console.log('set')
        name = newVal
    }
})

// 测试
console.log(data.name) //get friday
data.name = 'monday' //set

通过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我们可以实现对数据进行 getset 操作,即获取数据修改数据的操作,从而达到对数据进行响应式的监听。

Object.defineProperty 又是如何实现响应式的呢?接下来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3、Oject.defineProperty实现响应式

(1)监听对象

在了解响应式之前,需要大家对 js 的数据类型和深拷贝有一个了解。这里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如有需要可前往查看~

我们都知道 js 的数据类型有基本数据类型引用数据类型,接下来我们将来实现这两种数据类型的响应式监听。

基本数据类型:

// 触发更新视图
function updateView() {
   
    console.log('视图更新')
}


// 重新定义属性,监听起来
function defineReactive(target, key, value) {
   
    // 深度监听
    observer(value)

    // 核心 API
    Object.defineProperty(target, key, {
   
        get() {
   
            return value
        },
        set(newValue) {
   
            if (newValue !== value) {
   
                // 深度监听
                observer(newValue)

                // 设置新值
                // 注意,value 一直在闭包中,此处设置完之后,再次 get 时也是会获取最新的值
                value = newValue

                // 触发更新视图
                updateView()
            }
        }
    })
}

// 监听对象属性
function observer(target) {
   
    //判断是基本数据类型 or 引用数据类型
    if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arget === null) {
   
        // 不是对象或数组
        return target
    }

    // 重新定义各个属性(for in 也可以遍历数组)
    for (let key in target) {
   
        defineReactive(target, key, target[key])
    }
}
// 准备数据
const data = {
   
    name: 'monday',
    age: 20
}

// 监听数据
observer(data)

// 测试
data.name = 'lisi'
data.age = 18
console.log('name', data.name)
console.log('age', data.age)

此时控制台的打印效果如下:

基本数据类型

从上图可以看到,我们改变了两个数据的值,数据也会实时更新。在控制台中我们可以发现,改变了两个数据的值,同时也显示出两个“视图更新”,至此,则说明这两个数据监听成功

阅读代码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监听的数据是基本数据类型时,会直接返回 target 的值,并且视图进行实时更新。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Object.defineProperty()新增属性和删除属性时,数据是监听不到的

什么意思呢?我们来演示一下。

依据上面的代码,我们再增加以下两行内容。

data.x = '100' // 新增属性,监听不到 —— 用 Vue.set 解决
delete data.name // 删除属性,监听不到 —— 用 Vue.delete 解决

此时控制台的打印结果如下:

新增属性和删除属性

细心的小伙伴已经发现,加上这两行代码后运行效果跟原来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新增和删除属性时,数据是监听不到的,这个时候即使数据修改了,视图也监听不到对应的数据,也就没有办法进行视图更新。


引用数据类型:

同样,依据基本数据类型第一段的代码,我们来监听引用数据类型的数据。测试代码如下:

// 准备数据
const data = {
   
    name: 'monday',
    age: 20,
    info: {
   
        address: '福州' // 需要深度监听
    },
    nums: ['打篮球', '出来玩', '打乒乓球']
}

// 监听数据
observer(data)

// 测试
data.info.address = '上海' // 深度监听
data.nums.push('神游') // 监听数组

此时浏览器的打印结果如下:

引用数据类型

我们可以发现,只出现了一个视图更新,没有出现两个。原因在于,对象 info 监听到了,但是数组 nums 并没有监听到。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nums 虽然可以走到深度遍历里面,但是呢, Object.defineProperty() 这个 API 本身是不具备监听数组能力的,所以我们需要加工一层,让其可以拥有监听数组的能力。

(2)监听数组

要想让 Object.defineProperty() 这个 API 拥有监听数组的能力,我们可以这么做。具体代码如下:

// 触发更新视图
function updateView() {
   
    console.log('视图更新')
}

// 重新定义数组原型
const oldArrayProperty = Array.prototype
// 创建新对象,原型指向 oldArrayProperty ,再扩展新的方法不会影响原型
const arrProto = Object.create(oldArrayProperty);
['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forEach(methodName => {
   
    arrProto[methodName] = function () {
   
        updateView() // 触发视图更新
        oldArrayProperty[methodName].call(this, ...arguments)
        // Array.prototype.push.call(this, ...arguments)
    }
})

// 重新定义属性,监听起来
function defineReactive(target, key, value) {
   
    // 深度监听
    observer(value)

    // 核心 API
    Object.defineProperty(target, key, {
   
        get() {
   
            return value
        },
        set(newValue) {
   
            if (newValue !== value) {
   
                // 深度监听
                observer(newValue)

                // 设置新值
                // 注意,value 一直在闭包中,此处设置完之后,再 get 时也是会获取最新的值
                value = newValue

                // 触发更新视图
                updateView()
            }
        }
    })
}

// 监听对象属性
function observer(target) {
   
    if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arget === null) {
   
        // 不是对象或数组
        return target
    }

    // 污染全局的 Array 原型(如果直接定义在这里面,会直接污染全局)
    // Array.prototype.push = function () {
   
    //     updateView()
    //     ...
    // }

    if (Array.isArray(target)) {
   
        target.__proto__ = arrProto
    }

    // 重新定义各个属性(for in 也可以遍历数组)
    for (let key in target) {
   
        defineReactive(target, key, target[key])
    }
}

// 准备数据
const data = {
   
    name: 'monday',
    age: 20,
    info: {
   
        address: '福州' // 需要深度监听
    },
    nums: ['打篮球', '出来玩', '打乒乓球']
}

// 监听数据
observer(data)

// 测试
data.info.address = '上海' // 深度监听
data.nums.push('神游') // 监听数组

此时浏览器的打印效果如下:

监听数组

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数据对应的视图都更新了。通过对数组原型的重新定义,我们就让 Object.defineProperty() 实现了监听数组的能力。

(3)几个缺点

在让 Object.defineProperty() 实现响应式功能以后,我们来总结下其存在的几个缺点:

1)深度监听,需要递归到底,一次性计算量大

在遍历对象或数组时,需要进行深度监听,即需要递归到底,这会使得一次性计算量非常大。(这个问题在 vue3.0 中已经解决,其解决原理是不一定要一次性递归,而是可以我们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再递归。这个将放在后面的文章中讲解)

2)无法监听新增属性/删除属性

Object.defineProperty() 在进行新增属性和删除属性时,视图是无法进行更新的,也就是数据监听不到,这一点在平常的开发中需要特别注意!否则有时候我们在取数据时总会莫名其妙地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通常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使用 Vue.setVue.delete 来进行新增属性删除属性,这样就可以解决数据无法监听的问题。

3)无法原生监听数组,需要特殊处理

Object.defineProperty() 这个 API 本身无法监听原生数组,需要通过重新定义数组原型的方式,来对数组进行数据监听。

四、结束语

对于 vue2.x 的响应式原理讲到这里就结束啦!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 Object.defineProperty() 有它一定的好用之处,但同时也有一些缺点存在。因此 Vue3.0 用了 Proxy 来解决上述缺点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呢, proxy 到现在其实也还没有推广开来,因为 proxy 有兼容性的问题存在,如无法兼容 IE11 等问题,且 proxy 无法 polyfill ,所以 vue2.x 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该还会存在。因此,对于 vue2.xvue3.0 来说,这两者都是得学的,而不是说出了 vue3.0 就不学 vue2.x 了,对于这两者来说,更多的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结果。

闲谈到此结束,对于 vue 原理的学习有深深感受到造轮子的快乐,但是啃源码在开始学习时确实会比较枯燥。希望再接再厉,争取啃下更多 vue 的源码,读懂更多原理!

  • 关注公众号 星期一研究室 ,不定期分享学习干货,学习路上不迷路~
  •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记得点个赞加个关注再走哦~
相关文章
|
3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算法
vue渲染页面的原理
vue渲染页面的原理
152 56
|
3月前
|
SQL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Vue实现动态数据透视表(交叉表)
Vue实现动态数据透视表(交叉表)
223 13
|
3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UED
vue2和vue3的响应式原理有何不同?
大家好,我是V哥。本文详细对比了Vue 2与Vue 3的响应式原理:Vue 2基于`Object.defineProperty()`,适合小型项目但存在性能瓶颈;Vue 3采用`Proxy`,大幅优化初始化、更新性能及内存占用,更高效稳定。此外,我建议前端开发者关注鸿蒙趋势,2025年将是国产化替代关键期,推荐《鸿蒙 HarmonyOS 开发之路》卷1助你入行。老项目用Vue 2?不妨升级到Vue 3,提升用户体验!关注V哥爱编程,全栈开发轻松上手。
167 2
|
3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API
管理数据必备;侦听器watch用法详解,vue2与vue3中watch的变化与差异
一篇文章同时搞定Vue2和Vue3的侦听器,是不是很棒?不要忘了Vue3中多了一个可选项watchEffect噢。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
3月前
|
存储 数据采集 供应链
属性描述符初探——Vue实现数据劫持的基础
属性描述符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比如defineProperty与Proxy的区别,比如vue2与vue3实现数据劫持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实现效果有哪些差异等,这篇博文只是入门,以后有时间再深挖。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
JavaScript 测试技术 容器
Vue2+VueRouter2+webpack 构建项目
1). 安装Node环境和npm包管理工具 检测版本 node -v npm -v 图1.png 2). 安装vue-cli(vue脚手架) npm install -g vue-cli --registry=https://registry.
1132 0
|
2月前
|
JavaScript
vue实现任务周期cron表达式选择组件
vue实现任务周期cron表达式选择组件
242 4
|
9天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开发者
Vue 自定义进度条组件封装及使用方法详解
这是一篇关于自定义进度条组件的使用指南和开发文档。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在Vue项目中引入、注册并使用该组件,包括基础与高级示例。组件支持分段配置(如颜色、文本)、动画效果及超出进度提示等功能。同时提供了完整的代码实现,支持全局注册,并提出了优化建议,如主题支持、响应式设计等,帮助开发者更灵活地集成和定制进度条组件。资源链接已提供,适合前端开发者参考学习。
95 17
|
14天前
|
JavaScript 数据可视化 前端开发
基于 Vue 与 D3 的可拖拽拓扑图技术方案及应用案例解析
本文介绍了基于Vue和D3实现可拖拽拓扑图的技术方案与应用实例。通过Vue构建用户界面和交互逻辑,结合D3强大的数据可视化能力,实现了力导向布局、节点拖拽、交互事件等功能。文章详细讲解了数据模型设计、拖拽功能实现、组件封装及高级扩展(如节点类型定制、连接样式优化等),并提供了性能优化方案以应对大数据量场景。最终,展示了基础网络拓扑、实时更新拓扑等应用实例,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实现思路和实践经验。
95 21
|
12天前
|
监控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Vue 文件批量下载组件封装完整使用方法及优化方案解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批量下载功能的技术实现与组件封装方案。主要包括两种实现方式:**前端打包方案(基于file-saver和jszip)** 和 **后端打包方案**。前者通过前端直接将文件打包为ZIP下载,适合小文件场景;后者由后端生成ZIP文件流返回,适用于大文件或大量文件下载。同时,提供了可复用的Vue组件`BatchDownload`,支持进度条、失败提示等功能。此外,还扩展了下载进度监控和断点续传等高级功能,并针对跨域、性能优化及用户体验改进提出了建议。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方案并快速集成到项目中。
9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