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轻量级RTSP服务中玩转H.264扩展SEI,实现自定义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简介: 【9月更文挑战第4天】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轻量级RTSP服务中实现H.264标准的扩展SEI功能,包括环境准备、依赖引入、RTSP服务创建、自定义SEI数据发送与接收等步骤,并提供了具体代码示例,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利用SEI在视频流中嵌入元数据。

H.264标准中的扩展补充增强信息(Supplemental Enhancement Information, SEI)为视频编码提供了额外的功能,允许在视频流中嵌入自定义数据。这对于需要在视频流中传递元数据的应用非常有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一个轻量级的RTSP服务中实现H.264扩展SEI的发送与接收,并提供具体的代码示例。

一、环境准备

确保开发环境已安装Android Studio以及具备一定的Android开发基础。此外,还需准备一台运行Android操作系统的设备或模拟器进行测试。

二、引入依赖

使用Gradle管理项目依赖,添加必要的依赖。这里假设我们使用了一个轻量级的RTSP库,比如jrtsp,它提供基本的RTSP服务支持。

dependencies {
   
    implementation 'com.example:jrtsp:1.0.0'
}

三、创建RTSP服务

初始化RTSP服务并配置H.264编码器以支持SEI消息。

public class RTSPServer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RTSPServer rtspServer;
    private H264Encoder h264Encod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rtsp_server);

        // 初始化RTSP服务
        rtspServer = new RTSPServer(8554); // 使用默认端口8554
        rtspServer.start();

        // 配置H.264编码器
        h264Encoder = new H264Encoder();
        h264Encoder.enableSEISupport(true); // 启用SEI支持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rtspServer.stop();
    }
}

四、发送自定义SEI数据

在编码过程中,向H.264编码器添加自定义SEI数据。

public void sendCustomSEIData(String payload) {
   
    // 构建自定义SEI消息
    byte[] seiPayload = payload.getBytes(StandardCharsets.UTF_8);
    SeiMessage customSei = new SeiMessage(seiPayload);

    // 将SEI消息添加到H.264编码器
    h264Encoder.addSEIMessage(customSei);
}

五、编码H.264视频流

使用H.264编码器编码视频流,并确保SEI消息被正确编码进视频流中。

public void encodeAndSendVideoFrame(Bitmap frame) {
   
    // 编码视频帧
    byte[] encodedFrame = h264Encoder.encode(frame);

    // 将编码后的视频帧发送给RTSP客户端
    rtspServer.sendVideoFrame(encodedFrame);
}

六、接收SEI数据

在客户端接收H.264视频流时,解析SEI消息。

public class RTSPClient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implements RTSPClientCallback {
   

    private RTSPClient rtspClient;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rtsp_client);

        // 初始化RTSP客户端
        rtspClient = new RTSPClient("rtsp://localhost:8554/live", this);
        rtspClient.connect();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rtspClient.disconn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VideoFrameReceived(byte[] data) {
   
        // 解析H.264视频数据
        List<NalUnit> nalUnits = H264Utils.parseNalUnits(data);
        for (NalUnit unit : nalUnits) {
   
            if (unit.nalUnitType == NalUnitType.SEI) {
   
                byte[] seiData = unit.data;
                parseSEIData(seiData);
            }
        }
    }

    private void parseSEIData(byte[] seiData) {
   
        // 解析SEI数据
        SeiMessage seiMessage = SeiMessage.parseFromBytes(seiData);
        String payload = new String(seiMessage.payload(), StandardCharsets.UTF_8);
        Log.d("RTSPClient", "Received SEI data: " + payload);
    }
}

七、示例代码片段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在编码过程中添加自定义SEI数据,并在客户端解析这些数据。

public class H264Encoder {
   
    // 假设这是一个封装好的H.264编码器类

    public void enableSEISupport(boolean enable) {
   
        // 启用或禁用SEI支持
    }

    public void addSEIMessage(SeiMessage message) {
   
        // 添加SEI消息到编码器
    }

    public byte[] encode(Bitmap frame) {
   
        // 编码视频帧并返回编码后的数据
        return new byte[0];
    }
}

public class SeiMessage {
   
    private byte[] payload;

    public SeiMessage(byte[] payload) {
   
        this.payload = payload;
    }

    public static SeiMessage parseFromBytes(byte[] data) {
   
        // 从字节数组中解析SEI消息
        return new SeiMessage(data);
    }
}

public class NalUnit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EI = 6; // SEI NAL单元类型

    public int nalUnitType;
    public byte[] data;
}

public class H264Utils {
   
    public static List<NalUnit> parseNalUnits(byte[] data) {
   
        // 从H.264视频数据中解析NAL单元列表
        return new ArrayList<>();
    }
}

八、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在一个轻量级的RTSP服务中实现H.264扩展SEI的发送与接收。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开发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网络状况、异常处理等因素,确保应用稳定可靠。此外,考虑到不同设备可能支持的视频编码类型不同,建议在请求视频流前查询设备能力集,以确保兼容性。

相关文章
cesium添加实体不被地形遮挡的参数设置
disableDepthTestDistance:指定从相机到禁用深度测试的距离,关于深度测试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介绍到,由于深度测试的存在,我们的对象很多时候会被地形挡住,如下:
2696 0
cesium添加实体不被地形遮挡的参数设置
|
时序数据库
influxDB时序数据库2.0FLUX查询语法使用记录
influxDB时序数据库2.0FLUX查询语法使用记录
|
1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Web App开发 编解码
论文精度笔记(四):《Sparse R-CNN: End-to-End Object Detection with Learnable Proposals》
Sparse R-CNN是一种端到端的目标检测方法,它通过使用一组可学习的稀疏提议框来避免传统目标检测中的密集候选框设计和多对一标签分配问题,同时省去了NMS后处理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
195 0
论文精度笔记(四):《Sparse R-CNN: End-to-End Object Detection with Learnable Proposals》
|
编解码 Android开发
### 揭秘!如何在轻量级RTSP服务中玩转H.264扩展SEI,实现自定义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8月更文挑战第14天】本文介绍如何在轻量级RTSP服务中实现H.264的SEI功能,允许在视频流中嵌入自定义数据。首先确保环境已安装Android Studio并具备基础开发技能。接着,通过Gradle添加必要依赖如`jrtsp`。创建RTSP服务并配置H.264编码器支持SEI。编码过程中可添加自定义SEI数据,并在客户端解析这些数据。此方案适用于需在视频流中传递元数据的应用场景。
253 0
|
11月前
|
编解码 监控 网络协议
如何使用FFmpeg实现RTSP推送H.264和H.265(HEVC)编码视频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FFmpeg实现RTSP推送H.264和H.265(HEVC)编码视频。内容涵盖环境搭建、编码配置、服务器端与客户端实现等方面,适合视频监控系统和直播平台等应用场景。通过具体命令和示例代码,帮助读者快速上手并实现目标。
2621 6
|
12月前
|
网络协议 Java Linux
PyAV学习笔记(一):PyAV简介、安装、基础操作、python获取RTSP(海康)的各种时间戳(rtp、dts、pts)
本文介绍了PyAV库,它是FFmpeg的Python绑定,提供了底层库的全部功能和控制。文章详细讲解了PyAV的安装过程,包括在Windows、Linux和ARM平台上的安装步骤,以及安装中可能遇到的错误和解决方法。此外,还解释了时间戳的概念,包括RTP、NTP、PTS和DTS,并提供了Python代码示例,展示如何获取RTSP流中的各种时间戳。最后,文章还提供了一些附录,包括Python通过NTP同步获取时间的方法和使用PyAV访问网络视频流的技巧。
2578 4
PyAV学习笔记(一):PyAV简介、安装、基础操作、python获取RTSP(海康)的各种时间戳(rtp、dts、pts)
|
12月前
|
前端开发 Docker 容器
主机host服务器和Docker容器之间的文件互传方法汇总
Docker 成为前端工具,可实现跨设备兼容。本文介绍主机与 Docker 容器/镜像间文件传输的三种方法:1. 构建镜像时使用 `COPY` 或 `ADD` 指令;2. 启动容器时使用 `-v` 挂载卷;3. 运行时使用 `docker cp` 命令。每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场景,如静态文件打包、开发时文件同步及临时文件传输。注意权限问题、容器停止后的文件传输及性能影响。
2857 1
|
编解码 监控 网络协议
如何用魔法般的步骤实现RTSP推送H.264与H.265(HEVC),打造震撼视听盛宴,让每一帧都充满魔力!
【9月更文挑战第3天】实现RTSP流媒体服务推送H.264和H.265编码视频是现代视频监控及直播平台的关键技术。本文详细介绍环境搭建、编码配置及服务器与客户端实现方法。首先,通过FFmpeg捕获视频并编码成RTSP流,接着使用VLC等工具接收播放。此外,还提供了C++示例代码,演示如何利用libv4l2和FFmpeg自定义服务器端实现。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成功搭建RTSP视频流系统。
1889 1
|
存储 编解码 自然语言处理
一篇文章讲明白FFmpeg从入门到精通:SEI那些事
一篇文章讲明白FFmpeg从入门到精通:SEI那些事
30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