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与机器学习:K-近邻算法实现

简介: C语言与机器学习:K-近邻算法实现

C语言与机器学习:K-近邻算法实现

使用C语言实现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如K-近邻(KNN),并应用于分类问题。

 

K-近邻(K-Nearest Neighbors, KNN)算法是一种基本的分类和回归方法。在这里,我将展示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一个简单的KNN分类器。由于C语言本身不直接支持高级数据结构(如矩阵库、向量操作等),我们将手动实现一些基础功能。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数据点和距离计算函数,然后实现KNN算法的核心逻辑。以下是一个简单的KNN分类器的C语言实现,用于处理二维数据点的分类问题。

1. 定义数据点和距离函数

首先,我们定义数据点和计算两点之间欧氏距离的函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float.h> // For DBL_MAX

 

// 定义数据点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double x;

double y;

int class; // 假设类别为整数

} Point;

 

// 计算两点之间的欧氏距离

double euclideanDistance(Point p1, Point p2) {

return sqrt(pow(p1.x - p2.x, 2) + pow(p1.y - p2.y, 2));

}

2. 实现KNN算法

接下来,实现KNN算法的核心部分。我们需要一个函数来找到距离给定查询点最近的K个点,并返回这些点中最常见的类别。

// 找出距离query最近的k个点,并统计各个类别的频率

int classify(Point* dataset, int datasetSize, Point query, int k) {

// 初始化距离数组和类别计数数组

double* distances = (double*)malloc(datasetSize * sizeof(double));

int* classVotes = (int*)calloc(dataset[0].class + 1, sizeof(int)); // 假设类别从0开始

 

// 计算距离

for (int i = 0; i < datasetSize; i++) {

distances[i] = euclideanDistance(dataset[i], query);

}

 

// 对距离数组进行排序,并统计每个类别的票数

for (int i = 0; i < k; i++) {

// 找到最近的k个点之一

double minDist = DBL_MAX;

int minIndex = -1;

for (int j = 0; j < datasetSize; j++) {

if (distances[j] <= minDist) {

minDist = distances[j];

minIndex = j;

}

}

 

// 增加对应类别的票数

classVotes[dataset[minIndex].class]++;

 

// 将已处理的距离设为最大,避免重复选择

distances[minIndex] = DBL_MAX;

}

 

// 找出票数最多的类别

int maxVotes = 0;

int predictedClass = 0;

for (int i = 0; i < dataset[0].class + 1; i++) {

if (classVotes[i] > maxVotes) {

maxVotes = classVotes[i];

predictedClass = i;

}

}

 

// 清理

free(distances);

free(classVotes);

 

return predictedClass;

}

3. 主函数和测试

最后,我们可以编写一个主函数来测试KNN算法。

int main() {

Point dataset[] = {{1, 2, 0}, {2, 3, 0}, {3, 1, 0}, {6, 5, 1}, {7, 7, 1}, {8, 6, 1}};

int datasetSize = sizeof(dataset) / sizeof(dataset[0]);

Point query = {5, 4};

int k = 3;

 

int predictedClass = classify(dataset, datasetSize, query, k);

printf("The predicted class for the query point (%f, %f) is: %d\n", query.x, query.y, predictedClass);

 

return 0;

}

这个C语言程序实现了KNN算法的基本框架,并可以处理简单的二维数据点分类问题。注意,这个实现是为了教学目的而简化的,并没有考虑优化和错误处理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你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优化。

 

C 语言与机器学习:深入K-近邻算法实现与优化(扩展)

在机器学习的广阔领域中,K-近邻(K-Nearest Neighbors, KNN)算法以其简单直观的特点,成为入门级算法之一。尽管C语言不直接支持高级数据结构,但通过精细的编程技巧,我们不仅可以实现KNN算法,还能对其进行优化,以提高效率和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能力。以下将详细展示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KNN算法,并探讨几种优化策略。

1. 数据结构与基础函数

首先,定义数据点和距离计算函数是基础。除了基本的二维数据点结构体和欧氏距离函数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引入更复杂的数据结构以支持高维数据或优化内存使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th.h>

#include <float.h> // For DBL_MAX

 

typedef struct {

double* features; // 动态数组存储特征,支持多维

int numFeatures; // 特征数量

int class; // 类别标签

} Point;

 

// 初始化点

Point createPoint(int numFeatures, double* features, int class) {

Point p;

p.features = (double*)malloc(numFeatures * sizeof(double));

memcpy(p.features, features, numFeatures * sizeof(double));

p.numFeatures = numFeatures;

p.class = class;

return p;

}

 

// 释放点内存

void freePoint(Point* p) {

free(p->features);

}

 

// 计算两点之间的欧氏距离

double euclideanDistance(Point p1, Point p2) {

double sum = 0.0;

for (int i = 0; i < p1.numFeatures; i++) {

sum += pow(p1.features[i] - p2.features[i], 2);

}

return sqrt(sum);

}

2. KNN算法实现

实现KNN算法时,核心在于找到距离查询点最近的K个点,并统计这些点中各个类别的频率。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可以使用优先队列(如最小堆)来维护距离最小的K个点,避免每次都要对全部点进行排序。

#include <stdlib.h>

 

// 优先队列节点,用于存储点索引和距离

typedef struct {

double distance;

int index;

} PriorityQueueNode;

 

// 优先队列操作(这里省略具体实现,如插入、删除最小元素等)

 

// KNN分类函数

int classify(Point* dataset, int datasetSize, Point query, int k) {

PriorityQueue pq; // 假设pq已正确初始化

 

// 将所有点到查询点的距离加入优先队列

for (int i = 0; i < datasetSize; i++) {

double dist = euclideanDistance(dataset[i], query);

enqueue(&pq, (PriorityQueueNode){dist, i});

if (pq.size > k) {

dequeue(&pq); // 保持队列大小为k

}

}

 

// 统计类别票数

int* classVotes = (int*)calloc(dataset[0].class + 1, sizeof(int));

while (!isEmpty(&pq)) {

PriorityQueueNode node = dequeue(&pq);

classVotes[dataset[node.index].class]++;

}

 

// 找出票数最多的类别

int maxVotes = 0;

int predictedClass = 0;

for (int i = 0; i <= dataset[0].class; i++) {

if (classVotes[i] > maxVotes) {

maxVotes = classVotes[i];

predictedClass = i;

}

}

 

free(classVotes);

// 假设pq有清理函数

clearPriorityQueue(&pq);

return predictedClass;

}


3. 优化策略

 

KD树:对于大规模数据集,KD树(K-dimensional tree)是一种有效的数据结构,可以加速KNN搜索过程。KD树通过递归地在数据集的每个维度上划分数据点,构建一个平衡的二叉树,从而快速找到最近邻。

 

近似算法:如LSH(局部敏感哈希)或球树(Ball Tree),这些算法通过牺牲一定的精度来换取更快的查询速度,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并行化:利用多核CPU或GPU进行并行计算,可以

相关文章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20分钟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指南
在短短20分钟内,从零开始理解主流机器学习算法的工作原理,掌握算法选择策略,并建立对神经网络的直观认识。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帮助你告别算法选择的困惑,轻松踏入AI的大门。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Kubernetes
【重磅发布】AllData数据中台核心功能:机器学习算法平台
杭州奥零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数据中台业务,维护开源项目AllData并提供商业版解决方案。AllData提供数据集成、存储、开发、治理及BI展示等一站式服务,支持AI大模型应用,助力企业高效利用数据价值。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训练师入行指南(三):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架构选择
从淘金到雕琢,将原始数据炼成智能珠宝!本文带您走进数字珠宝工坊,用算法工具打磨数据金砂。从基础的经典算法到精密的深度学习模型,结合电商、医疗、金融等场景实战,手把手教您选择合适工具,打造价值连城的智能应用。掌握AutoML改装套件与模型蒸馏术,让复杂问题迎刃而解。握紧算法刻刀,为数字世界雕刻文明!
220 6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机器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matlab仿真,对比GRNN,PNN,DNN以及BP四种网络
本项目展示了人脸识别算法的运行效果(无水印),基于MATLAB2022A开发。核心程序包含详细中文注释及操作视频。理论部分介绍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概率神经网络(PNN)、深度神经网络(DNN)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涵盖各算法的结构特点与性能比较。
|
7月前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算法
使用 PAI-DSW x Free Prompt Editing图像编辑算法,开发个人AIGC绘图小助理
使用 PAI-DSW x Free Prompt Editing图像编辑算法,开发个人AIGC绘图小助理
135 0
|
7天前
|
存储 C语言
`scanf`是C语言中用于按格式读取标准输入的函数
`scanf`是C语言中用于按格式读取标准输入的函数,通过格式字符串解析输入并存入指定变量。需注意输入格式严格匹配,并建议检查返回值以确保读取成功,提升程序健壮性。
330 0
|
2月前
|
安全 C语言
C语言中的字符、字符串及内存操作函数详细讲解
通过这些函数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管理字符串和内存操作,它们是C语言编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242 15
|
8月前
|
存储 算法 C语言
【C语言程序设计——函数】素数判定(头歌实践教学平台习题)【合集】
本内容介绍了编写一个判断素数的子函数的任务,涵盖循环控制与跳转语句、算术运算符(%)、以及素数的概念。任务要求在主函数中输入整数并输出是否为素数的信息。相关知识包括 `for` 和 `while` 循环、`break` 和 `continue` 语句、取余运算符 `%` 的使用及素数定义、分布规律和应用场景。编程要求根据提示补充代码,测试说明提供了输入输出示例,最后给出通关代码和测试结果。 任务核心:编写判断素数的子函数并在主函数中调用,涉及循环结构和条件判断。
378 23
|
7月前
|
人工智能 Java 程序员
一文彻底搞清楚C语言的函数
本文介绍C语言函数:函数是程序模块化的工具,由函数头和函数体组成,涵盖定义、调用、参数传递及声明等内容。值传递确保实参不受影响,函数声明增强代码可读性。君志所向,一往无前!
194 1
一文彻底搞清楚C语言的函数
|
8月前
|
算法 C语言
【C语言程序设计——函数】利用函数求解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头歌实践教学平台习题)【合集】
本文档介绍了如何编写两个子函数,分别求任意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内容涵盖循环控制与跳转语句的使用、最大公约数的求法(包括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以及基于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过示例代码和测试说明,帮助读者理解和实现相关算法。最终提供了完整的通关代码及测试结果,确保编程任务的成功完成。
310 15
【C语言程序设计——函数】利用函数求解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头歌实践教学平台习题)【合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