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开网站时,HTTP请求流程是如何处理的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简介: 【8月更文挑战第20天】流程包括:构建请求(如`GET /index.html HTTP/1.1`)、检查本地缓存、获取服务器IP及端口、等待TCP连接队列、建立TCP连接、发送HTTP请求。服务器处理后返回数据与响应头,可选择保持连接开启以便后续请求重用,最后断开TCP连接。

HTTP 是一种允许浏览器向服务器获取资源的协议,是 Web 的基础,通常由浏览器发起请求,用来获取不同类型的文件,例如 HTML 文件、CSS 文件、JavaScript 文件、图片、视频等。

浏览器端发起 HTTP 请求流程:

1. 构建请求

首先,浏览器构建请求行信息(如下所示),构建好后,浏览器准备发起网络请求。

GET /index.html HTTP1.1

image.gif

2. 查找缓存

在真正发起网络请求之前,浏览器会先在浏览器缓存中查询是否有要请求的文件。其中,浏览器缓存是一种在本地保存资源副本,以供下次请求时直接使用的技术。

当浏览器发现请求的资源已经在浏览器缓存中存有副本,它会拦截请求,返回该资源的副本,并直接结束请求,而不会再去源服务器重新下载。

3. 准备 IP 地址和端口

因为浏览器使用 HTTP 协议作为应用层协议,用来封装请求的文本信息;并使用 TCP/IP 作传输层协议将它发到网络上,所以在 HTTP 工作开始之前,浏览器需要通过 TCP 与服务器建立连接。也就是说 HTTP 的内容是通过 TCP 的传输数据阶段来实现的。

第一步浏览器会请求 DNS 返回域名对应的 IP。当然浏览器还提供了 DNS 数据缓存服务,如果某个域名已经解析过了,那么浏览器会缓存解析的结果,以供下次查询时直接使用,这样也会减少一次网络请求。

拿到 IP 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获取端口号了。通常情况下,如果 URL 没有特别指明端口号,那么 HTTP 协议默认是 80 端口。

4. 等待 TCP 队列

现在已经把端口和 IP 地址都准备好了,那么下一步是不是可以建立 TCP 连接了呢?答案依然是“不行”。Chrome 有个机制,同一个域名同时最多只能建立 6 个 TCP 连接,如果在同一个域名下同时有 10 个请求发生,那么其中 4 个请求会进入排队等待状态,直至进行中的请求完成。

当然,如果当前请求数量少于 6,会直接进入下一步,建立 TCP 连接。

5. 建立 TCP 连接

排队等待结束之后,终于可以快乐地和服务器握手了,在 HTTP 工作开始之前,浏览器通过 TCP 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6. 发送 HTTP 请求

一旦建立了 TCP 连接,浏览器就可以和服务器进行通信了。而 HTTP 中的数据正是在这个通信过程中传输的。

在浏览器发送请求行命令之后,还要以请求头形式发送其他一些信息,把浏览器的一些基础信息告诉服务器。比如包含了浏览器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浏览器内核等信息,以及当前请求的域名信息、浏览器端的 Cookie 信息,等等。

服务器端处理 HTTP 请求流程:

1. 返回请求

一旦服务器处理结束,便可以返回数据给浏览器了。你可以通过工具软件 curl 来查看返回请求数据。

随后,正如浏览器会随同请求发送请求头一样,服务器也会随同响应向浏览器发送响应头。响应头包含了服务器自身的一些信息,比如服务器生成返回数据的时间、返回的数据类型(JSON、HTML、流媒体等类型),以及服务器要在客户端保存的 Cookie 等信息。

发送完响应头后,服务器就可以继续发送响应体的数据,通常,响应体就包含了 HTML 的实际内容。

2. 断开连接

通常情况下,一旦服务器向客户端返回了请求数据,它就要关闭 TCP 连接。不过如果浏览器或者服务器在其头信息中加入了:

Connection:Keep-Alive

image.gif

那么 TCP 连接在发送后将仍然保持打开状态,这样浏览器就可以继续通过同一个 TCP 连接发送请求。保持 TCP 连接可以省去下次请求时需要建立连接的时间,提升资源加载速度。比如,一个 Web 页面中内嵌的图片就都来自同一个 Web 站点,如果初始化了一个持久连接,你就可以复用该连接,以请求其他资源,而不需要重新再建立新的 TCP 连接。

相关文章
|
5天前
|
API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Haskell中的HTTP请求:代理与响应状态检查
Haskell中的HTTP请求:代理与响应状态检查
|
2月前
|
JSON Java 数据格式
java操作http请求针对不同提交方式(application/json和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java操作http请求针对不同提交方式(application/json和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107 25
java操作http请求针对不同提交方式(application/json和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1月前
|
缓存 应用服务中间件 Apache
HTTP 范围Range请求
HTTP范围请求是一种强大的技术,允许客户端请求资源的部分内容,提高了传输效率和用户体验。通过正确配置服务器和实现范围请求,可以在视频流、断点续传下载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本文提供的详细介绍和示例代码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90 19
|
2月前
|
JSON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什么是HTTP POST请求?初学者指南与示范
HTTP POST请求是一种常用的HTTP方法,主要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数据。通过合理设置请求头和请求主体,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无论是在客户端使用JavaScript,还是在服务器端使用Node.js,理解和掌握POST请求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对于Web开发至关重要。
361 18
|
2月前
|
JSON 数据格式
.net HTTP请求类封装
`HttpRequestHelper` 是一个用于简化 HTTP 请求的辅助类,支持发送 GET 和 POST 请求。它使用 `HttpClient` 发起请求,并通过 `Newtonsoft.Json` 处理 JSON 数据。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该类发送请求并处理响应。注意事项包括:简单的错误处理、需安装 `Newtonsoft.Json` 依赖,以及建议重用 `HttpClient` 实例以优化性能。
89 2
|
2月前
|
Web App开发 大数据 应用服务中间件
什么是 HTTP Range请求(范围请求)
HTTP Range 请求是一种非常有用的 HTTP 功能,允许客户端请求资源的特定部分,从而提高传输效率和用户体验。通过合理使用 Range 请求,可以实现断点续传、视频流播放和按需加载等功能。了解并掌握 HTTP Range 请求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对开发高效的网络应用至关重要。
221 15
|
2月前
|
数据采集 JSON 测试技术
Grequests,非常 Nice 的 Python 异步 HTTP 请求神器
在Python开发中,处理HTTP请求至关重要。`grequests`库基于`requests`,支持异步请求,通过`gevent`实现并发,提高性能。本文介绍了`grequests`的安装、基本与高级功能,如GET/POST请求、并发控制等,并探讨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79 3
|
3月前
|
前端开发 UED 开发者
CSS Sprites和图标字体在网页图标加载优化中的应用。CSS Sprites通过合并多图标减少HTTP请求,提升加载速度
本文探讨了CSS Sprites和图标字体在网页图标加载优化中的应用。CSS Sprites通过合并多图标减少HTTP请求,提升加载速度;图标字体则以字体形式呈现图标,便于调整样式。文章分析了两者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并提供了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开发者提升页面性能,改善用户体验。
47 5
|
3月前
|
JSON API 数据格式
Python中获取HTTP请求响应体的详解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的`requests`和`urllib`库发送HTTP请求并处理响应体。`requests`库简化了HTTP请求过程,适合快速开发;`urllib`库则更为底层,适用于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文章详细演示了发送GET请求、处理JSON响应等常见操作。
81 3
|
2月前
|
Web App开发 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Lua中实现HTTP请求的User-Agent自定义
Lua中实现HTTP请求的User-Agent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