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对比Java、Python、Go、Rust等常见语言计算斐波拉契数的性能

简介: 简单对比Java、Python、Go、Rust等常见语言计算斐波拉契数的性能

前言

最近简单学了下Rust,以我这种菜鸟水平,没感受到什么安全、性能什么方面的优势,只觉得概念太多,编译各种报错。暂时也写不出来什么玩法,索性对比下各种学过的语言的性能。部分语言很早之前学过,很久不用就忘了,所以是用GPT写的。但运行逻辑很简单,所以应该没什么影响。具体的代码可以见“实验代码”部分。

对比方法是在同一台机器上计算斐波拉契数,获取运行时长和内存占用。对比方法很野鸡,看看当个乐就行。

根据个人工作经验来说,大部分业务场景性能只要够用就行,能尽快下班的语言就是好语言。

实验准备

  • 测试主机:虚拟机
  • 系统:Debian 12.5 x86_64
  • CPU:4 核
  • 内存:4 GB

使用time命令计算运行时长和内存消耗。示例,计算C二进制程序的运行时长和内存

/usr/bin/time -f 'Elapsed Time: %e s Max RSS: %M kbytes' ./fib-c 45
# 输出结果
The 45th Fibonacci number is 1134903170
Elapsed Time: 8.36 s Max RSS: 1444 kbytes

部分语言需要编译,二进制文件和代码如下,C编译出来的二进制文件只有16KB。

-rwxr-xr-x 1 atlas atlas  16K Mar 16 16:21 fib-c  # C编译的二进制文件
-rwxr-xr-x 1 atlas atlas 1.8M Mar 16 15:56 fib-go  # Go编译的二进制文件
-rwxr-xr-x 1 atlas atlas 7.7M Mar 16 17:47 fib-graalvm  # GraalVM编译的二进制文件
-rw-r--r-- 1 atlas atlas  175 Mar 16 18:06 fib-js.js  # JavaScipt源代码文件
-rw-r--r-- 1 atlas atlas  643 Mar 16 16:48 fib-lua.lua  # lua 代码文件
-rw-r--r-- 1 atlas atlas  377 Mar 16 16:49 fib-lua.luac  # LuaJIT编译文件
-rw-r--r-- 1 atlas atlas  981 Mar 16 19:17 Fibonacci.class  # javac编译文件
-rw-r--r-- 1 atlas atlas  622 Mar 16 17:18 Fibonacci.java  # Java源代码文件
-rw-r--r-- 1 atlas atlas  322 Mar 16 16:31 fib-python.py  # python源代码文件
-rwxr-xr-x 1 atlas atlas 3.7M Mar 16 15:56 fib-rust  # rust编译的二进制文件

实验结果

递归计算数值 45 的斐波拉契数,确保计算出来的值都是1134903170。

根据结果数据来看,Java(OpenJDK)计算最快,但内存占用相当高,接近rust运行内存的20倍。换成GraalVM编译后,内存占用会少很多,但还是比Rust和C要多。

C的内存占用最低,Rust和C基本齐平,二者运行时长也差不多。

Python最慢,意料之中。。但Python平常个人写的也很多,开发速度相当快。

Go平常也经常写,速度和内存占用都尚可,语法也很简单。写习惯了Go的并发语法,再写其它语言就有点感觉怪怪的。

Lua使用本身的解释器运行是很慢的,用luajit编译后效率提升很多。

JS并不熟,完全用GPT给的测试方案。运行速度还行,就是内存占用比Java都高。貌似也有其它js运行时,可能性能比nodejs要好。

语言 版本 运行时长(seconds) 环比Rust(越低越好) 最大内存占用(kbytes) 环比Rust(越低越好)
Java OpenJDK 17.0.2 2.75 -69.7% 38056 +1932.9%
Java GraalVM 21.0.2+13.1 4.37 -51.8% 6980 +272.9%
Python 3.11.2 112.13 +1136.3% 9364 +400.2%
Go 1.21.6 4.88 -46.2% 3396 +81.4%
C gcc 12.2.0 8.36 -7.8% 1444 -22.9%
Rust 1.76.0 9.07 0 1872 0
Lua Lua 5.4 74.22 +718.3% 2668 +42.5%
Lua LuaJIT 2.1.0-beta3 17.09 +88.42% 2296 +22.6%
Nodejs v20.10.0 9.18 +1.2% 45248 +2317.1%

实验代码

Java

public class Fibonacci {
    public static int fib(int n) {
        if (n <= 2) {
            return 1;
        }
        return fib(n - 2) + fib(n - 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f (args.length < 1) {
            System.out.println("Usage: java Fibonacci NUMBER");
            return;
        }
        
        try {
            int num = Integer.parseInt(args[0]);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The %dth Fibonacci number is %d", num, fib(num)));
        } catch (NumberFormat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Invalid number provided.");
        }
    }
}

Python

import sys
def fib(n: int) -> int:
    if n <= 2:
        return 1
    return fib(n-2) + fib(n-1)
def main():
    if len(sys.argv) < 2:
        print("Usage: python fib-python.py NUMBER")
        return
    print(f"The {sys.argv[1]}th Fibonacci number is {fib(int(sys.argv[1]))}")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os"
    "strconv"
)
func fib(n uint) uint {
    switch n {
        case 0:
            return 0
        case 1:
            return 1
        case 2:
            return 1
        default:
            return (fib(n-2) + fib(n-1))
    }
}
func main() {
    args := os.Args
    for i := 1; i < len(args); i++ {
        v1, err := strconv.Atoi(args[i])
        if err != nil {
            panic(err)
        }
        var arg uint = uint(v1)
        fmt.Printf("The %dth Fibonacci number is %d\n", arg, fib(arg))
    }
}

Rust

use std::str::FromStr;
use std::env;
fn fib(n: u64) -> u64 {
    match n {
        0 => 0,
        1 => 1,
        2 => 1,
        _ => fib(n - 1) + fib(n - 2),
    }
}
fn main() {
    let mut args = Vec::new();
    for arg in env::args().skip(1) {
        args.push(u64::from_str(&arg).expect("error parsing argument"));
    }
    if args.len() == 0 {
        eprintln!("Usage: fib <number>");
        std::process::exit(1);
    }
    println!("The {}th Fibonacci number is {}", args[0], fib(args[0]));
}

JavaScript

function fib(n) {
 if (n <= 2) {
   return 1;
 }
 return fib(n - 2) + fib(n - 1);
}
function main(n) {
 console.log(`The ${n}th Fibonacci number is ${fib(n)}`);
}
main(45);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long long fibonacci(int n);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f (argc != 2) {
        printf("使用方法: ./fib-c NUMBER\n");
        return 1;
    }
    
    int n = atoi(argv[1]);
    printf("The %dth Fibonacci number is %d\n", n, fibonacci(n));
    return 0;
}
long long fibonacci(int n) {
    if (n <= 1) return n;
    else return fibonacci(n - 1) + fibonacci(n - 2);
}

Lua

function fib(n)
    if n <= 2 then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n - 2) + fib(n - 1)
    end
end
function main()
    if #arg == 0 then
        print("Usage: lua fib-lua.lua NUMBER")
        return
    end
    
    local num = tonumber(arg[1])
    if num then
        print(string.format("The %dth Fibonacci number is %d", num, fib(num)))
    else
        print("Invalid number provided.")
    end
end
main()
相关文章
|
2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ava
通义灵码 Rules 库合集来了,覆盖Java、TypeScript、Python、Go、JavaScript 等
通义灵码新上的外挂 Project Rules 获得了开发者的一致好评:最小成本适配我的开发风格、相当把团队经验沉淀下来,是个很好功能……
861 103
|
23天前
|
人工智能 Kubernetes Java
回归开源,两位 Java 和 Go 程序员分享的开源贡献指引
Higress是一个基于Istio和Envoy的云原生API网关,支持AI功能扩展。它通过Go/Rust/JS编写的Wasm插件提供可扩展架构,并包含Node和Java的console模块。Higress起源于阿里巴巴,解决了Tengine配置重载及gRPC/Dubbo负载均衡问题,现已成为阿里云API网关的基础。本文介绍Higress的基本架构、功能(如AI网关、API管理、Ingress流量网关等)、部署方式以及如何参与开源贡献。此外,还提供了有效的开源贡献指南和社区交流信息。
293 34
|
2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Java
智慧工地源码,Java语言开发,微服务架构,支持分布式和集群部署,多端覆盖
智慧工地是“互联网+建筑工地”的创新模式,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安全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其解决方案涵盖数据大屏、移动APP和PC管理端,采用高性能Java微服务架构,支持分布式与集群部署,结合Redis、消息队列等技术确保系统稳定高效。通过大数据驱动决策、物联网实时监测预警及AI智能视频监控,消除数据孤岛,提升项目可控性与安全性。智慧工地提供专家级远程管理服务,助力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升级,同时依托可扩展平台、多端应用和丰富设备接口,满足多样化需求,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
100 5
|
2月前
|
数据采集 测试技术 C++
无headers爬虫 vs 带headers爬虫:Python性能对比
无headers爬虫 vs 带headers爬虫:Python性能对比
|
18天前
|
网络协议 API 开发者
分析http.client与requests在Python中的性能差异并优化。
合理地选择 `http.client`和 `requests`库以及在此基础上优化代码,可以帮助你的Python网络编程更加顺利,无论是在性能还是在易用性上。我们通常推荐使用 `requests`库,因为它的易用性。对于需要大量详细控制的任务,或者对性能有严格要求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 `http.client`库。同时,不断优化并管理员连接、设定合理超时和重试都是提高网络访问效率和稳定性的好方式。
62 19
|
16天前
|
网络协议 API Python
解析http.client与requests在Python中的性能比较和改进策略。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这两种库各有其优点和适用场景。`http.client` 更适合于基础且并行的请求,`requests` 则因其易用且强大的功能,更适用于复杂的 HTTP 场景。对于哪种更适合你的应用,可能需要你自己进行实际的测试来确定。
45 10
|
13天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Java
实现Java语言的文件断点续传功能的技术方案。
像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项看似高科技、实则亲民的小工程。这样的技术实现不仅具备实用性,也能在面对网络不稳定的挑战时,稳稳地、不失乐趣地完成工作。
29 0
|
2月前
|
Python
Python中Cp、Cpk、Pp、Ppk的计算与应用
总的来说,Cp、Cpk、Pp、Ppk是衡量过程能力的重要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改进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
145 13
|
3月前
|
缓存 并行计算 数据处理
全面提升Python性能的十三种优化技巧
通过应用上述十三种优化技巧,开发者可以显著提高Python代码的执行效率和性能。每个技巧都针对特定的性能瓶颈进行优化,从内存管理到并行计算,再到使用高效的数值计算库。这些优化不仅能提升代码的运行速度,还能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希望这些技巧能帮助开发者在实际项目中实现更高效的Python编程。
288 22
|
2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算法
使用Python计算从位置x到y的最少步数
本文通过Python代码结合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解决从起点到终点的最少步数问题。以二维网格为例,机器人只能上下左右移动,目标是最短路径。BFS按层遍历,确保首次到达终点即为最短路径。文中提供完整Python实现,包括队列与访问标记数组的使用,并输出示例结果。此外,还探讨了双向BFS、Dijkstra及A*算法等优化方法,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最短路径问题及其高效解决方案。
84 0

推荐镜像

更多
下一篇
oss创建bu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