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JVM成神路之性能调优、GC调试、各内存区、Linux参数大全及实用小技巧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云防火墙,500元 1000GB
简介: 本章节主要用于补齐之前GC篇章以及JVM运行时数据区的一些JVM参数,更多的作用也可以看作是JVM的参数列表大全。对于开发者而言,能够控制JVM的部分也就只有启动参数了,同时,对于JVM的性能调优而言,JVM的参数也是基础。

引言

   本章节主要用于补齐之前GC篇章以及JVM运行时数据区的一些JVM参数,更多的作用也可以看作是JVM的参数列表大全。对于开发者而言,能够控制JVM的部分也就只有启动参数了,同时,对于JVM的性能调优而言,JVM的参数也是基础。

“本篇主要用于记录一些常用的JVM参数,方便之后使用时快速查找”。

   在JVM的所有参数中,总体会被分为几种类型:标准参数(Standard)、非标准参数(Non-Standard)、高级运行时选项以及不建议使用(可能会被遗弃的)四大类,其中:

  • 标准参数:开头直接为参数名,例如:-server、-client等。
  • 非标准参数: -X开头,例如:-Xdebug、-XBatch等。
  • 高级选项:-XX:开头,例如:-XX:+UseG1GC、-XX:-UseG1GC等,其中+号代表开启,-号代表关闭。

上述简单介绍清楚JVM参数中,不同开头的参数代表的含义后,接下来开始罗列JVM中的参数列表。

当然,也可以根据其他维度定义为行为参数、性能调优参数、调试参数这类的。

PS:本章是将一些常用的JVM、Linux参数写成个参数表,以便于使用时方便查阅,如果你认为对于你有帮助,也欢迎点赞、收藏!当然,对于不足也可以在评论区补充。

一、JVM运行时数据区参数列表

   虚拟机的运行时数据区中,堆空间无疑是最重要的,除堆空间之外,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HotSpot中二合一)、元数据空间、本地内存等区域也有对应的参数,接下来依次列出。

1.1、通用参数

  • -client:以客户端模式启动JVM。
  • -server:以服务器模式启动JVM。
  • -agentlib:装载本地lib库。
  • -agentpath: 按全路径装载本地库。
  • -classpath:声明jvm搜索目录名、jar、zip文档名,之间用分号;分隔。
  • -D property=value:设置系统[属性名/值]对。
    • 应用程序运行时可通过System.getProperty("property")获取。
  • -enableassertions:设置JVM是否启动断言机制,默认关闭(1.4开始支持的)。
    • 后续跟-esa代表开启,跟-dsa代表关闭。
  • -jar:指定以jar包的形式执行一个应用程序。
  • -javaagent:jarpath:指定JVM启动时装入java语言设备代理。
  • -verbose:这个参数比较有趣,可以用于输出JVM一些信息,如下:
    • 结尾跟:class:输出JVM类加载相关信息,JVM找不到类时可以用于排查。
    • 结尾跟:gc:输出每次GC相关的简略信息。
    • 结尾跟:jni:输出native方法调用的相关状况,可以用于诊断jni调用错误。
  • -version:输出当前机器Java环境版本信息。
  • -version:release:指定当前机器以某个特定的版本执行。
    • -version:"1.5.0_04 1.5*&1.5.1_02+":以1.5或比1.5更高的版本执行。
  • -help:输出Java所有标准参数及其描述。
  • -X: 输出非标准的参数列表及其描述。
  • -Xint:设置JVM以纯解释器模式执行。
  • -Xcomp:完全采用即时编译器模式执行程序。
  • -Xmixed:采用解释器+JIT即时编译器的混合模式共同执行。
  • -Xbatch:禁止JVM后台编译,将编译过程放到前台任务执行。
  • -Xbootclasspath:让Bootstrap从指定目录下加载库、jar、zip包。
    • 结尾跟/a:path:将指定路径的全部文件追加到默认bootstrap路径中。
    • 结尾跟/p:path:让JVM优先于bootstrap默认路径加载指定路径的文件。
  • -Xcheck:jni: 对JNI函数进行附加检查,校验传递给JNI函数参数的合法性。
  • -Xfuture:让JVM对类文件执行严格模式检查(默认不使用)。
  • -Xnoclassgc:关闭针对class的gc(开启后类不会被卸载/会导致OOM)。
  • -Xincgc: 开启增量gc,会减少停顿,但会导致吞吐量下降。
  • -Xprof:跟踪正运行的程序,适合于开发环境调试。
  • -Xrs:减小JVM对操做系统信号(signals)的使用。
  • -XX:DisableExplicitGC:禁止程序内部调用System.gc()触发GC。
  • -XX:MaxFDLimit:文件描述符的最大数量限制。
  • -XX:UseThreadPriorities:启用本地线程优先级。
  • -XX:UnlockExperimentalVMOptions:开启未知参数识别机制。
  • -XX:PrintFlagsInitial:输出当前程序的参数默认值。

1.2、堆空间常用参数

  • -Xms:JVM启动时堆空间大小。
  • -Xmx:堆空间的最大大小。
  • -XX:NewSize=n/-Xmn:分配年轻代的空间大小。
  • -XX:NewRatio=n:设置年轻代和年老代的比值。
  • -XX:SurvivorRatio:设置新生代中Eden区和Survivor区的大小比值。
  • - XX:TargetsurvivorRatio:设置Survivor区的目标使用率,默认为50%
  • -XX:MaxTenuringThreshold:设置年老代对象的晋升年龄。
  • -XX:PretenureSizeThreshold:指定直接进入年老代大对象的阈值。
  • -XX:MaxHeapFreeRatio:GC后允许堆中空闲内存占的最大比例。
  • -XX:MinHeapFreeRatio:GC后允许堆中空闲内存占的最小比例。
  • -XX:MaxNewSize:设置新生代内存的最大的可分配大小。
  • -XX:UseLargePages:开启大页面内存技术(大内存下使用)。
  • -XX:LargePageSizeInBytes:设置Java堆空间的大页面尺寸。
  • -XX:HandlePromotionFailire:是否开启空间分代担保机制。
  •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堆空间首次发生OOM时输出dump日志。
  • -XX:HeapDumpPath:和上面的参数配套使用,指定输出的位置。
  • -XX:HeapDumpBeforeFullGC:在FullGCdump
  • -XX:HeapDumpAfterFullGC:在FullGCdump
  • -XX:OnOutOfMemoryError:当JVM首次发生OOM时,可以执行制定脚本。
  • -XX:+UseGCOverheadLimit:在抛出OOM前限制JVM耗费在GC上的时间比例。
  • -XX:UseAdaptiveSizePolicy:是否开启自适应堆比例调整机制(并行GC器)。
  • -XX:MaxGCPauseMillis:设置每次新生代垃圾回收的期望最大停顿时间。
  • -XX:UseCompressedOops:是否开启对象指针压缩机制。
  • -XX:CompressedClassSpaceSize:是否开启类指针压缩机制。
  • -XX:UseTLAB:是否开启TLAB分配机制。
  • -XX:TLABWasteTargetPercent:指定TLAB与整个Eden区的占比。
  • -XX:TLABSize:显示指定TLAB区域的大小。
  • -XX:ResizeTLAB:是否开启JVM自适应的TLAB大小自调整机制。
  • -XX:BiasedLockingStartupDelay:设置sync匿名偏向锁的延迟启动时间。
  • -XX:PreBlockSpin:指定Sync自旋锁次数(1.6被弃用,引入自适应自旋)。
  • -XX:PermSize:设置非堆空间初始大小(1.7后被弃用,改为元空间)。
  • -XX:MaxPermSize:设置非堆空间最大大小(1.7后被弃用,改为元空间)。
  • -XX:AlwaysPreTouch:是否开启物理内存分配替换虚拟内存分配。

1.3、Java栈参数

  • -Xss:设置虚拟机栈的默认大小。
  • -XX:ThreadStackSize:设置线程栈默认大小。
  • -XX:+DoEscapeAnalysis:是否开启逃逸分析机制。
  • -XX:PrintEscapeAnaysis:输出逃逸分析信息。
  • -XX:EliminateAllocations:是否开启标量替换机制。
  • -XX:EliminateLocks:是否开启同步消除机制。
  • -XX:PrintEliminateAllocations:输出标量替换信息。

1.4、元数据空间参数

  • -XX:MetaspaceSize:指定元数据空间的初始大小。
  • -XX:MaxMetaspaceSize:指定元数据空间的最大大小。
  • -XX:MinMetaspaceFreeRatio:FullGC后,允许元空间空闲内存的最小比例。
  • -XX:MaxMetaspaceFreeRatio:FullGC后,允许元空间空闲内存的最大比例。
  • -XX:MinMetaspaceExpansion:元空间内存不足时,设置增量内存的最小大小。
  • -XX:MaxMetaspaceExpansion:元空间内存不足时,设置增量内存的最大大小。
  • -XX:CompileThreshold:方法调用计数器编译触发阈值设置。
  • -XX:ReservedCodeCacheSize:热点代码缓存区的最大大小。
  • -XX:InitialCodeCacheSize:设置热点代码缓存区的初始大小。
  • -XX:+UseCodeCacheFlushing:热点代码空间已满时,取消部分冷代码的编译。
  • -XX:UseCounterDecay:是否开启热度衰减机制。
  • -XX:CounterHalfLifeTime:调整半衰周期的时间,单位为秒。
  • -XX:PrintCompilation:当方法被编译时输出相关信息。
  • XX:BackgroundCompilation:禁止JVM后台编译,将编译任务在前台执行。
  • -XX:CITime:JVM关闭时,输出各种编译的统计信息。
  • -XX:TraceClassLoading:跟踪类加载信息。
  • -XX:TraceClassLoadingPreorder:跟踪所有被使用的类加载信息。
  • -XX:TraceClassUnloading:跟踪类卸载信息。
  • -XX:TraceLoaderConstraints:跟踪类加载器相关信息。
  • -XX:TraceClassResolution:跟踪常量池信息。

1.5、直接内存参数

  • -XX:DirectMemorySize:设置直接内存的初始空间值(不设置默认与Xmx参数值相同)。
  • -XX:MaxDirectMemorySize:设置直接内存的最大空间值。

1.6、调试通用参数

  • -XX:+PrintVMOptions:输出当前运行程序的显式启动参数。
  • -XX:+PrintCommandLineFlags:输出传递给虚拟机的显式和隐式参数。
  • -XX:+PrintFlagsInitial:查看所有的参数的默认初始值。
  • -XX:+PrintFlagsFinal:输出所有的系统参数的最终值。
  • -XX:PrintTLAB:输出TLAB分配相关的信息
  • -XX:CITime:输出JIT即时编译的耗时。
  • -XX:ErrorFile:保存错误日志或者数据到文件中。
  • -XX:OnError=”;”:出现致命错误时执行自定义的指定脚本。

1.7、GC调试通用参数

  • -XX:+PrintGC/-verbose:gc:输出GC的简略日志。
  • -XX:+PrintGCDetails:输出GC发生时的详细日志。
  • -XX:+PrintGCTimeStamps:输出GC发生的时间。
  • -XX:+PrintGCApplicationConcurrentTime:输出应用程序的执行时间。
  • -XX:+PrintGCApplicationStoppedTime:输出应用由于GC而产生的停顿时间。
  • -Xloggc:将输出的GC日志转储到指定目录中。
  • -XX:+PrintReferenceGC:跟踪并输出软/弱/虚引用和Finallize队列信息。
  • -XX:+PrintHeapAtGC:每次GC前后打印堆信息。
  • -XX:PrintGCCause:输出导致本次GC触发的原因。

二、新生代垃圾收集器参数列表

   上述阶段中,将一些JVM通用参数、JVM运行时数据区参数以及部分调试参数进行了简单整理,接下来看看GC相关的一些参数。

2.1、Serial收集器参数

  • -XX:UseSerialGC:是否启用Serial作为新生代收集器。

2.2、ParNew收集器参数

  • -XX:UseParNewGC:是否启用ParNew作为新生代收集器。

2.3、ParallelScavenge收集器参数

  • -XX:UseParallelGC:是否启用ParallelScavenge作为新生代收集器。
  • -XX:MaxGCPauseMillis:设置GC发生时允许的最大停顿时间。
  • -XX:GCTimeRatio:精准控制GC发生时的吞吐量占比。
  • -XX:UseAdaptiveSizePolicy:是否开启JVM自适应的GC调节策略。
  • -XX:ParallelGCThreads:指定GC工作时的并行线程数(默认为CPU核数)。

三、年老代垃圾收集器参数列表

3.1、SerialOld收集器参数

  • -XX:UseSerialGC:是否启用SerialOld作为年老代收集器。

3.2、ParallelOld收集器参数

  • -XX:UseParallelOldGC:是否启用ParallelOld作为年老代收集器。

3.3、CMS收集器参数

  • -XX:UseConcMarkSweepGC:是否启用CMS作为年老代收集器。
  • -XX:UseCMSInitiatingoccupancyonlyn:指定触发CMS回收的阈值。
  • -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action:指定空间占用达到多少比例时触发MSC工作。
  • -XX:+UseCMSInitiatingOccupancyOnly:强制设定的回收阈值,达到即触发GC。
  • -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内存碎片化严重时是否开启MSC工作。
  • -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设置间隔多少次FullGC触发一次MSC工作,默认0
  • -XX:ParallelCMSThreads:指定CMS执行GC工作时的并发线程数。
  • -XX:CMSClassUnloadingEnabled:是否开启类元数据卸载(回收)机制。
  • -XX:CMSInitiatingPermOccupancyFraction:指定元空间GC的触发比例。
  • -XX:GCTimeRatio:指定GC停顿时间与用户线程工作时间的占比。
  • -XX:MaxGCPauseMillis:指定一次GC允许发生的最大停顿时间。
  • -XX:CMSIncrementalMode:是否启用增量回收模式(1.8中被废弃,1.9中移除)。
  • -XX:CMSScavengeBeforeRemark:是否在重新标记阶段前触发一次新生代GC。
  • -XX:CMSMaxAbortablePrecleanTime:默认为5s,表示AbortablePreclean阶段的最大时间。
  • -XX:CMSScheduleRemarkEdenPenetration:指定Eden区使用比例超过N%时,就结束预清理阶段进入remark阶段。
  • -XX:CMSParallellnitialMarkEnabled:在初始阶段是否采用多线程执行。
  • -XX:CMSParallelRemarkEnabled:在重新标记阶段是否采用多线程执行。
  • -XX:CMSClassUnloadingEnabled:在正常GC阶段中清除过期的class数据,不等到FullGC时再清除。

四、整堆分区垃圾收集器参数列表

4.1、G1收集器参数

  • -XX:+UseG1GC:让JVM使用G1收集器。
  • -XX:ConcGCThreads:指定并发GC工作阶段的并发线程数量。
  • -XX:ParallelGCThreads:指定STW阶段,GC工作的并行线程数。
  • -XX:MaxGCPauseMillis:期望的目标停顿时间(默认200ms)。
  • -XX:GCPauseIntervalMillis:GC的间隔时间。
  • -XX:G1HeapRegionSize:指定单个分区大小(1~32MB,且必须是2的N次幂)。
  • -XX:G1NewSizePercent:新生代初始空间占比(默认整堆的5%)。
  • -XX:G1MaxNewSizePercent:新生代最大空间占比。
  • GCTimeRatio:GC停顿的时间占比(G1会根据此值调整堆空间)。
  • -XX:TargetSurvivorRatio:G1中空间分配担保的触发比例。
    • Survivor空间达到填充容量阈值时(默认50%),将对象转入年老代。
  • -XX:MaxTenuringThreshold:新生代空间对象的晋升年龄阈值(默认15)。
  • -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年老代空间触发MixedGC的阈值。
  • -XX:GCPauseIntervalMillis:设置停顿间隔时间(作用于G1-回收阶段)。
  • -XX:ExplicitGCInvokesconcurrent:对显示调用触发的GC是否启用并发回收。
  • -XX:G1ReservePercent:预留年老代的空闲Region数,为分代担保做准备,默认10
    • 默认为整堆45%,年老代空间使用比例达到该阈值时触发混合GC。
  • -XX:G1MixedGCLiveThresholdPercent:单个Region触发GC的垃圾占比阈值。
    • 默认为85%,单个分区中垃圾对象达到该阈值时才可被选作目标区域回收。
  • -XX:G1MixedGCCountTarget:指定回收阶段时,分为几次筛选回收。
    • 默认8次,在G1最后的筛选回收阶段可以回收一段时间,然后暂停回收,恢复系统运行,过一会儿再回收,这样做可以让系统不至于单次停顿时间过长。
  • -XX:G1HeapWastePercent:GC回收停止的空闲Region阈值(默认5%)。
    • 回收阶段是基于复制算法来完成的,回收一个分区时会将该区内的所有存活对象移入到另外一个区域,然后统一清除该分区,这样最终就会出现一个空的Region,而当空闲的Region数量达到5%时,G1会结束本次MixedGC
  • -XX:G1OldCSetRegionThresholdPercent:每轮MixedGC回收分区的最大比例,默认10%
  • -XX:SoftRefLRUPolicyMSPerMB:指定每兆空间中软引用的存活时间,默认为1000ms
  • -XX:G1UseAdaptiveIHOP:是否开启G1-IHOP分析预测机制(默认开启)。
  • -XX:ParallelRefProcEnabled:是否启用并发引用处理机制(默认关闭)。
  • -XX:G1RSetUpdatingPauseTimePercent:降低处理Rset记忆集时的停顿时间。
  • -XX:G1RSetRegionEntries:降低RSet粗化的程度。
  • -XX:G1SummarizeRSetStatsPeriod:诊断参数,可以查看Rset的周期频率报告。

4.2、ZGC收集器参数

  • -XX:UnlockExperimentalVMOptions:是否解锁JVM隐藏的额外参数(实验参数)。
  • -XX:UseZGC:是否启用ZGC作为JVM整堆的垃圾收集器。
  • -XX:ZCollectionInterval:定期触发一次GC(默认不开启,单位:秒)。
  • -XX:ZProactive:设置ZGC主动触发GC的阈值(默认开启)。

4.3、ShenandoahGC收集器参数

  • -XX:UseShenandoahGC:是否启用ShenandoahGC作为JVM整堆的垃圾收集器。

其实整堆收集器中,除开G1之外,其他两款整堆收集器,因为没有做分代实现,所以能够暴露给外部操作的JVM参数其实也并不会太多,大概也只能调调线程数、内存大小、GC触发条件、GC频率这类的了。因为这些整堆收集器本身就能够很好的驾驭已分配的堆空间。

五、Linux系统常用指令

   Linux系统是每位开发者逃不开的话题,程序发布、上线中间件、数据库部署等几乎都会基于Linux系统。因此,对于Linux你大概不需要掌握的特别精通,但至少对于它的一些常用指令必须要会使用,毕竟项目上线、线上排查等场景下,我们都必须要通过指令进行操作。

5.1、目录管理与文件操作指令

  • pwd:显示当前所在目录的路径。
  • cd:切换目录,后面需要跟具体操作:
    • ..:回到上一级目录。
    • /:回到根目录。
    • ~:回到/home/user/目录下。
    • dirName:进入当前目录的dirName子目录。
    • /xx/xx/xxx:进入到指定路径的目录下。
  • ls: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可跟选项如下:
    • -a:显示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含隐藏文件。
    • -l:显示目录中所有文件的详细信息,如权限、所有者、群组、大小、日期等。
    • -f:显示文件的类型。
    • -r:逆向模式,从后至前的显示整个目录下所有文件。
    • -R:递归模式,显示当前目录下所有子目录的内容。
    • -s:按文件大小排序显示。
    • -h:按KB、MB、GB等单位显示文件大小。
    • ls -l xxx:显示名称为xxx文件的详细信息。
  • ll:显示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并显示文件的详细信息。
  • treelstree:显示文件和目录由根目录开始的树形结构。
  • find:在系统中搜索指定文件:
    • -type:按类型搜索。
    • -name:按文件名搜索。
    • -atime +N:按时间搜索N天内未被使用过的文件。
    • -mtime -N:按时间搜索过去N天内创建的文件。
    • -size:按文件大小搜索文件。
  • man 指令名称:查询、解释一个指令令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 locate filename:查询某个文件的具体位置。
  • whatis 指令名称:查询某个指令的作用。
  • in file link:为文件file创建一个link物理链接(Windows的快捷方式)。
    • -s:创建一个软链接。
  • mkdir xxx:新建名称为xxx的文件夹。
  • touch filename:创建文件名为filename的文件。
  • cp /xx/xx.xx /xx/xx.xx:将/xx/xx.xx文件复制到其他路径。
    • -i:互动模式,如果目标目录下存在相同文件是,提示是否确认覆盖?
    • -r:递归模式,将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子文件等全部复制。
    • -v:详细进度模式,显示当前复制的完成进度。
  • mv /xx/xx.xx /xx/xx.xx:将/xx/xx.xx文件移动(剪切)到其他路径。
    • -i:互动模式,如果目标目录下存在相同文件是,提示是否确认覆盖?
    • -f:强制模式,不管目标路径下是否存在同名文件,都直接强制覆盖。
    • -v:详细进度模式,显示当前移动的完成进度。
  • rm filename:删除指定文件,可选参数:
    • -i:互动模式,提示是否确认删除该文件?
    • -f:强制模式,强制删除目标文件。
    • -r:递归模式,递归删除目标文件所有的子目录及其文件。
    • -v:详细进度模式,显示当前删除的完成进度。
    • rm -rf /*:老梗,代表强制递归删除根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 rmdir xxx:删除指定文件夹目录。

5.2、文本操作指令

  • cat filename:打开filename文件查看文件内容。
  • more filename:打开filename文件,输出一屏数据。
  • less filename:和more作用相同,输出一屏数据,但可以上下滑动。
  • tac filename:和less作用相同,但是从末尾开始显示,支持上下滑动。
  • tail filename:查看文件末尾十行数据内容。
    • -n:输出指定的n行末尾数据。
    • -f:监控某个文本文件,实时输出最新追加的数据,通常用于监控日志。
  • head -n filename:输出文件头部n行数据。
  • grep xx filename:在filename文件内查找xx字符。
  • wc:查看指定文件或进程的数量:
    • -l:查看指定目标的行数。
    • -w:查看指定文件的单词数量。
    • -c:查询指定文件的字节数量。
    • -m:查询指定文件的字符数量。
  • vi filename:编辑指定文件的内容(vi命令是Unix/Linux通用的文件编辑器,vimvi的增强版)。
    • 进入vi工具时的命令:
      • vi n filename:打开指定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n行。
      • vi /pattern filename:打开指定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个与pattern匹配处。
      • vi -r filename:打开指定文件,并恢复上次系统崩溃时的状态。
      • vi filename...filename:同时编辑多个文件,依次进行编辑。
    • 屏幕翻滚类操作(命令模式):
      • Ctrl+u:向前滚动半屏。
      • Ctrl+d:向后滚动半屏。
      • Ctrl+f:向前滚动一屏。
      • Ctrl+b:向后滚动一屏。
      • [n]z:将第n行滚至屏幕顶部,不指定n时,将当前行滚至屏幕顶部。
    • 插入文本类操作(插入模式):
      • i:在光标位置前插入。
      • I:在当前行的行首插入。
      • a:在光标位置后插入。
      • A:在当前行的行尾插入。
      • o:在当前行上面新增一行。
      • O:在当前行下面新增一行。
      • s:替换光标位置的字符。
      • S:替换光标位置的行。
    • 删除、复制、粘贴、查找、替换、撤销类操作(命令模式):
      • x: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
      • X: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
      • dd:删除当前行。
      • dG:向下删除到最后一行。
      • D0:从光标位置删除至行首。
      • [n]x:删除光标后n个字符。
      • [n]X:删除光标前n个字符。
      • [n]dd:向下删除n行。
      • dw:删除当前的单词。
      • d$:删除光标至行尾。
      • yy:复制当前行。
      • [n]yy:向下复制n行。
      • p:在下一行位置粘贴内容。
      • r:替换光标处的字符。
      • R:替换光标所到处的字符(按ESC键结束)。
      • u:撤销操作。
      • ctrl+r:反撤销操作。
      • /[filed]:查找filed关键字(按n查找下一个)。
      • ?[filed]:查找filed关键字(按n查找下一个)。
    • 退出保存命令(底行模式/需先按ESC):
      • :w:保存更改内容但不退出本次编辑。
      • :w file:将内容保存到file文件中,不退出本次编辑。
      • :w!:强制保存更改内容,不退出本次编辑。
      • :wq:保存更改内容并退出编辑。
      • :wq!:强制保存更改内容并退出编辑。
      • :q:不保存更改内容,直接退出编辑。
      • :q!:不保存更改内容,强制退出编辑。
      • :e!:放弃本次编辑中的所有更改内容,从上次保存的时刻重新编辑。

5.3、文件压缩/解压/备份指令

  • tar:压缩解压命令:
    • -z:让打包的文件具备gz压缩性质(gz格式,压缩速度最快)。
    • -j:让打包的文件具备bzip压缩性质(bz2格式,压缩文件最小)。
    • -J:让打包的文件具备xz压缩性质(xz格式,压缩率最佳)。
    • -x:解压打包文件。
    • -t:查看压缩文件中的内容。
    • -c:将文件打成压缩包。
    • -C:解压时指定解压位置,如tar -xf xx.tar.gz -C /usr/xxx/
    • -v:显示解压时的压缩包文件列表。
    • -f:参数后面指定要解压或压缩的文件名。
    • -p:保留备份数据的原本权限与属性,一般用于打包重要的配置信息。
    • -P:保留绝对路径。
    • 压缩命令示例:tar -czvf xx.tar.gz xx.txt xx.conf
    • 解压命令示例:tar -xf xx.tar.gz -C /usr/xxx/
  • zipzip压缩命令(需要额外安装):
    • -m:将目标文件压缩后,删除原文件。
    • -o:将压缩包内所有文件的最新变动时间改为压缩的时间。
    • -q:安静模式,在压缩的时候不显示压缩执行的过程。
    • -r:递归模式,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子文件以及目录一起压缩。
    • -x:可以跟一个文件列表,压缩时排除文件列表中的文件。
  • unzipzip解压命令(需要额外安装):
    • -o:强制模式,解压时如果存在同名的文件直接覆盖。
    • -l:不解压查看压缩包中包含的文件。
    • -v:解压时显示执行过程中的详细信息。
    • -t:检查解压文件是否正确(是否损坏、数据丢失等)。
    • -q:安静模式,在解压的时不显示解压执行的过程。
    • -d:指定文件解压后存储的目录。
    • -x:指定不要解压压缩包中的那些文件。
  • bzip2:将文件打包成拓展名为.bz2的压缩包。
  • bunzip2:将文件拓展名为.bz2的压缩包解压。
  • gzip:将文件打包成拓展名为.gz的压缩包。
  • gunzip:将文件拓展名为.gz的压缩包解压。
  • compress:将文件打包成拓展名为.Z的压缩包。
  • uncompress:将文件拓展名为.Z的压缩包解压。
  • rar:将文件打包成拓展名为.rar的压缩包。
  • unrar:将文件拓展名为.rar的压缩包解压。

5.4、系统操作、权限管理/用户群组管理指令

  • shutdown:关机命令:
    • -k:不会真正关机,仅发出关机的警告(结合sh脚本做运维监控用)。
    • -r:关机后重启。
    • -t:在指定的时间后关机(默认单位:min)。
  • reboot:重启命令:
    • -d:关机时不会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到/var/log/wtmp档案内。
    • -f:不管是否有应用阻止关机,强制性重启。
    • -n:在重开机前不做将记忆体数据写回硬盘(包含了-d操作)。
    • -w:不会真的重启,只是把数据记录写到/var/log/wtmp档案里。
  • kill:终止(杀)进程指令(只是给进程发个信号,让进程“自杀”):
    • -l:列出所有可用的信号名称。
    • -p:输出pid但并不发送操作信号。
    • -signal:给进程传递信号(目前有三种):
      • -HUP/-1:重新启动进程。
      • -KILL/-9:终止(杀掉)进程。
      • -TERM/-15:结束进程。
  • date:更改或查看目前日期。
  • cal:显示月历及年历。
  • arch: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
  • uname:显示机器的信息:
    • -m: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
    • -r:显示当前系统的内核版本。
  • chmod:用于改变Linux系统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支持文字、数字设定法:
    • -R:递归模式,如果打算更改一个目录的权限,加这个才可更改所有子文件权限。
    • 文件使用者分为所有者、群组、其他用户三种:
      • u: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
      • g:所有者所在的用户群组。
      • o:其他用户。
      • a:所有用户(包含u、o、a)。
    • 文件权限分为读、写、执行三个级别:
      • r:读权限,数字为4
      • w:写权限,数字为2
      • x:执行权限,数字为1
    • 权限操作:
      • +:添加权限。
      • -:移除权限。
      • =:覆盖原有权限,让当前设置的权限成为唯一权限。
    • 示例:
      • chmod a+rwx filename:为所有用户添加filename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 chmod 777 filename:这条指令是上面那条指令的数字设定法。
  • su username:将当前登录的用户切换指定用户(更改时需要输入密码)。
  • useradd username:添加一个名字为username的用户(root用户操作)。
  • passwd username:更改username用户的密码,其他操作如下:
    • -l username:禁止指定用户登录。
    • -u username:解除被禁止登录的用户。
    • -d username:清除指定用户的登录密码,该用户之后无需密码即可登录。
  • userdel -r username:删除指定用户账号(-r:递归删除用户的所有目录)。
  • groupadd groupname:创建用户组。
  • w:查看当前登录用户的详细信息。
  • who:查看当前登录的所有用户信息。
  • last:查看用户登录的记录(多次登录的记录)。
  • lastlog:查看所有用户最后的登录时间。
  • touch /etc/nologin:禁止除root账号外的所有用户登录。

5.5、网络、内存、磁盘管理指令

  • ping ip/domain-name:检测与某个节点之间通信是否正常:
    • -c:设置要求响应的次数。
    • -d:使用SocketSO_DEBUG功能。
    • -f:大量且快速的发送网络封包给一台机器,看它的回应。
    • -i:指定收发信息的间隔时间,单位为秒。
    • -s:设置数据包的大小,单位:字节。
    • -r:忽略目标机器的网关,直接将数据保送到远程主机上。
    • -q:不显示命令的执行过程,只显示结果。
    • -v:详细显示命令的执行过程,包括非回应信息和其它信息。
    • -t:设置存活数值TTL的大小。
  • ftp ip/domain-name:远程文件传输(下载、上传)文件:
    • -d:显示指令执行过程中的详细信息。
    • -i:关闭互动模式,每次执行不询问任何问题。
    • -g:关闭本地主机文件名称支持特殊字符的扩充特性。
    • -n:不试用自动登录,每次连接都需要手动输入账号密码。
    • -v:显示ftp文件传输的进度信息。
    • FTP内部指令:
      • 大部分指令与Linux的基本操作指令相同,如cd等。
      • get remote-file local-file:从其他机器中下载文件到当前机器。
      • mget remote-files:批量下载。
      • put local-file remote-file:将本地文件上传到远程机器。
      • mput local-files:批量上传。
      • bye:退出ftp服务。
      • .......
  • telnet ip/domain-name:远程登录主机。
  • rlogin ip/domain-name:也是远程登录主机的作用,与telnet指令类似。
  • netstat:查看Linux系统的网络情况:
    • -a:显示所有连接中的Socket
    • -f:显示FIB信息。
    • -c:持续输出网络状态。
    • -i:显示网络界面信息。
    • -n:不显示网络名称,显示真实网络IP。
    • -o:显示计数器信息。
    • -r:显示网络路径表信息。
    • -t:显示TCP连接信息。
    • -u:显示UDP连接信息。
    • -v:显示版本信息。
    • -w:显示RAW连接信息。
    • netstat -nat|grep -i "8080"|wc -l:查看8080端口的连接数。
  • ifconfig:查看和设置网卡信息。
  • ip addr:查看网卡信息。
  • route:查看和操作当前机器的路由表。
  • netstat:查看本机的网络状态,可看到端口占用情况和网络连接情况。
  • traceroute:显示一个请求到目标服务器所经的全部路由节点(排错用)。
  • iftop:查看实时网络io情况。
  • lsof:检查端口是否被占用。
  • dig:查看域名解析信息。
  • curl:发送一个http请求,检测目标服务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 wget:下载一个网络文件到本地机器。
  • yum install:在线安装需要用到的工具,类似于Python的PIP指令。
  • firewall-cmd --state:查看防火墙状态。
  • systemctl list-unit-files|grep firewalld.service:查看防火墙信息。
  • systemctl restart firewalld.service:重启防火墙。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关闭防火墙。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开机时禁止启动防火墙。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80/tcp --permanent:开放8080端口。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ports:查看防火墙已开放的端口。
  • ps:查看当前系统中在后台执行的进程信息:
    • -a:查看当前运行的所有进程。
    • -u:列出所有进程所属者的名称以及运行时长。
    • -x:列出所有程序,包括那些没有终端机的进程。
    • -ef:显示进程的全部信息,包括父进程ID、创建者、创建时间、PID等。
    • -l:只显示与本次登录有关的进程信息。
    • -T:查看某个进行内的线程信息。
    • -p:指定一个进程ID,与-T一同使用。
    • -m:输出后台所有进程对于系统内存的占用情况。
    • -r:只单独显示在执行的前台进程。
  • top:查看系统执行程序对内存、CPU、磁盘的使用情况(会实时刷新):
    • -H:查看所有线程的负载情况。
    • top -H -p pid:根据pid列表指定进程下的所有线程信息。
  • service:查看系统服务信息:
    • service servicename -status:查看指定名称服务的运行状态。
    • service --status-all:查看所有服务的运行状态。
    • service servicename start:启动指定名称的系统服务。
    • service servicename restart:重启指定名称的系统服务。
    • service servicename stop:关闭指定名称的系统服务。
  • free:查看内存信息及使用信息。
  • mount dir:挂载指定目录下的文件系统(Linux文件系统只有挂载了才能使用):
    • -a:挂上/etc/fstab下的全部文件系统。
    • -t:制定所挂上来的文件系统的名称(类似于Windows的盘符重命名)。
    • -n:挂上文件系统,但不把文件系统的数据写入/etc/mtlab这个文件。
    • -w:将文件系统设为可读写。
    • -r:挂上来的文件系统设为只读。
  • umount dir:卸载某个挂上来的文件系统。
  • df:检查硬盘分区与已经挂载的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既查看硬盘的使用情况:
    • -a:显示所有文件系统和各分区的硬盘使用情况。
    • -i:列出I-nodes的使用情况。
    • -k:将各硬盘分区以及挂载的文件分区大小用k表示。
    • -t:列出某一文件系统的所有分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 -x:列出不是某一文件系统的所有分区空间使用情况(-t的反作用)。
    • -T:列出每个分区所属的文件系统名称。
  • du:查看文件及目录大小:
    • -a:显示所有目录下每个文件所占的空间大小。
    • -b:显示目录及其文件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 -c:显示文件总大小。
    • -h:指定大小单位,提高信息可读性,如KB、MB、GB等。
    • -s:列出各文件大小的总和。
    • -x:只计算属于同一文件系统的文件。
  • fsck:检测和修复Linux文件系统。
  • iostat:查看磁盘IO的状态。
  • iotop:与top命令类似,实时显示各个进程的io状态。

5.6、Linux超级实用的小技巧

   对于上述罗列的指令是一些经常接触Linux系统时常用的指令,如某些指令未列出,可参考:Linux命令大全。不过在Linux系统中,掌握了众多指令的同时,也要熟练Linux系统中的一些操作,接下来分享一些个人看来比较实用的小技巧!


①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时,不同命令之间可以用;隔开,如:

cd /usr/xxx/;ls
如上指令执行后的结果则是:进入到指定的目录下,并查看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信息。


②如果执行的某条指令耗时比较长,导致自己当前终端需要等待执行完成,无法继续操作时,可以在指令最后加上&符号,将任务交给Linux的后台进程完成,如:

cp /xxx/xxx.xx /xxx/xx/xx.xx &
该条指令执行后,会将拷贝文件的任务交给后台进程执行,当前终端可以继续操作。


③如果当你想要执行一个他人编写好的脚本文件,但却不知道通过什么命令执行时,你可以尝试在前面通过加个.来执行,如下:

. xxx.sh
快速执行指定的脚本文件,当然,也不仅仅只局限于.sh后缀的脚本,该方式可以用于执行大部分的脚本文件。


④如果你想将某个指令执行后的结果,作为其他指令的入参,或想将其执行结果写出到某个文件,那么你可以尝试>、>>、<等这些符号,如:

ls > xxx.txt
上述命令执行后,会将ls指令的执行结果(即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信息)写入到xxx.txt文件中,如果xxx.txt文件不存在,系统会默认创建出来。同时,你也可以通过>>将结果追加到某个文件中,如:ls >> xxx.txt


⑤你如果想要同时执行多个命令,但后面的命令需要建立在前面命令执行成功的基础之上时,你可以尝试使用&&符号,如:

cp /usr/soft/a.txt new.txt && cat new.txt
上述命令中,如果直接执行cat new.txt必然是不行的,因为当前目录下不存在new.txt文件,所以需要先执行拷贝的命令,将其从其他目录下复制过来后,才能执行cat命令。因此,可以将两个指令用&&连接,只有当cp命令执行成功后,再执行cat指令。


⑥当执行一个指令耗时比较长或有可能执行失败时,但又得需要考虑执行失败之后的处理,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如:

wget xxx || wget xxx
执行该指令后,因为wget是从网络上下载文件,所以有时会因为网络问题导致失败,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再次执行wget指令,重新下载。


⑦你执行的命令中,下一条指令需要上一条的结果作为入参,那么可以使用|管道命令,如下:

ps aux | grep java
查询Linux后台的所有进程信息,但是只显示Java的进程。


⑧当你想要同时操作Linux中的多个文件时,可以选择使用通配符*,如下:

rm -rf /xxx/xx/*.txt
如上命令执行之后,会删除指定目录下的所有.txt后缀文件。


⑨...........

   其实在Linux下还有各种各样的符号操作,如$、%、?、#、()、[]、{}、(())、[[]]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作用与功能,有些会在Shell编写中经常用到,如$、{}等。同时,上述介绍的几种小技巧中所用的“符号”,在运维人员手中可能会组成一大长串令人“难以直视”的命令,但作为开发人员,对于前面那些技巧简单掌握即可,毕竟咱也不是专业搞运维或Linux云计算/调度开发的。

相关文章
|
21天前
|
Linux
在Linux中,列出几种常见打包工具并写相应解压缩参数。
在Linux中,列出几种常见打包工具并写相应解压缩参数。
|
16天前
|
NoSQL Linux C语言
Linux GDB 调试
Linux GDB 调试
41 10
|
18天前
|
NoSQL Linux C语言
嵌入式GDB调试Linux C程序或交叉编译(开发板)
【8月更文挑战第24天】本文档介绍了如何在嵌入式环境下使用GDB调试Linux C程序及进行交叉编译。调试步骤包括:编译程序时加入`-g`选项以生成调试信息;启动GDB并加载程序;设置断点;运行程序至断点;单步执行代码;查看变量值;继续执行或退出GDB。对于交叉编译,需安装对应架构的交叉编译工具链,配置编译环境,使用工具链编译程序,并将程序传输到开发板进行调试。过程中可能遇到工具链不匹配等问题,需针对性解决。
|
16天前
|
Ubuntu Linux
内核实验(四):Qemu调试Linux内核,实现NFS挂载
本文介绍了在Qemu虚拟机中配置NFS挂载的过程,包括服务端的NFS服务器安装、配置和启动,客户端的DHCP脚本添加和开机脚本修改,以及在Qemu中挂载NFS、测试连通性和解决挂载失败的方法。
27 0
内核实验(四):Qemu调试Linux内核,实现NFS挂载
|
24天前
|
网络协议 Linux Shell
在Linux中,linux内核参数如何修改?
在Linux中,linux内核参数如何修改?
|
21天前
|
存储 安全 Linux
在Linux中,内核调优配置文件名字有哪些?举例几个内核需要优化的参数配置?
在Linux中,内核调优配置文件名字有哪些?举例几个内核需要优化的参数配置?
|
23天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Linux
在Linux中,如何使用Netcat进行网络调试和端口扫描?
在Linux中,如何使用Netcat进行网络调试和端口扫描?
|
23天前
|
存储 Linux Shell
在Linux中,如何编写脚本处理命令行参数?
在Linux中,如何编写脚本处理命令行参数?
|
23天前
|
存储 Linux
【linux】【系统】启动参数配置的示例
【linux】【系统】启动参数配置的示例
23 0
|
27天前
|
算法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探索JVM垃圾回收算法:选择适合你应用的最佳GC策略
探索JVM垃圾回收算法:选择适合你应用的最佳GC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