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IoT打造智能工厂,日本怎么做?

简介:

在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全球正在掀起一股智能制造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工厂的建设。有机构预测,未来五年智能工厂领域的投资将促进生产力增长27%,预计到2022年年底,21%的工厂将会成为智能工厂。在美好的市场预期下,企业尝试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工厂建设和生产中,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下,IoT技术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成为打造智能工厂的重要支撑。从概念上看,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联网,指利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网络连接并进行识别与管理。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利用IoT等信息技术以及机器人等智能生产设备,推进智能工厂的建设。下面就来看看日本如何依托IoT等技术建设智能工厂,IoT又究竟能够给制造业带来什么?

制造业成IoT应用主体

针对日本企业IoT利用现状调查,日本经济产业省针对开发设计、生产部门合作、使用与维修、贸易等环节对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利用的程度来看,不同领域IoT的利用程度有所不同。具体来看,在生产过程可视方面(数据搜集、改善、利用等)的利用比较多,而预测、试验等方面的利用较少;从企业规模来看,规模越大,IoT的利用率越高。另外,无论哪个产业环节,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企业IoT利用率均最高,其次是101~300人之间的企业,最后是100人以下的企业。

日本总务省的统计数据显示(如图1),与智慧城市相关的IoT/M2M市场规模在2014年为9.3兆日元,到2020年将达到18.9兆日元,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根据试算,2020年分领域的IoT/M2M市场规模中,制造业市场规模为4.14兆日元,占比为22%,位居第一位。

伴随着IoT技术的应用,机器人市场正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过渡。一直以来,机器人的采用都是智能工厂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日本《情报通信白书2015》统计显示(如图2),2015年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规模为1.6兆日元,其中制造业用机器人占比为62.7%,位居第一位。根据预测,未来20年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将大幅增长,分行业占比中,服务用机器人无论增长速度、总量规模都将超越制造业用机器人。具体来看,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为5.3兆日元,制造业用机器人占比将为30.1%,位居第二位。到2035年,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达9.7兆日元,制造业占比将为28.1%,位居第二位,而服务业用机器人占比将达51.1%。

大企业更青睐IoT技术

为调查日本智能工厂发展现状(IoT利用现状),日本经济产业省分别对3858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将全体企业分为A、B、C、D、E五组(如右表),从A组到E组的IoT利用率依次提高,企业规模分为300人以上、101~300人、100人以下三个等级。横向看,无论哪个组中,100人以下、101~300人的中小企业占比均较高,原因在于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而300人以上企业的数量较少,仅占全体企业的7.8%;从纵向来看,300人以上企业IoT利用率从A组的5.0%依次提高,在E组中的占比为15.1%,而100人以下企业的占比则呈现了依次下降的情况,101~300人企业在各组中的占比均比较稳定。由此可见,企业IoT利用以大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引入态度积极。

从实际应用上看,IoT利用提高了全体企业的决策速度,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从决策速度的变化上看(如图3),虽然决策维持原状的企业占比较大,但IoT利用率越高的企业决策速度越快,E组中决策速度加速的企业占47.7%,而A组中决策速度加速的企业仅占28.2%。主打产品开发周期也与决策速度呈现了同样的趋势(如图4),E组中主打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的企业占比为49.3%,A组中主打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的企业占比仅为26.7%。

目前,日本中小企业IoT设备投资呈稳步增长趋势。调查显示,对于小企业而言,无论是决策速度还是主打产品开发周期,IoT利用率较高的企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E组中决策速度加快的企业占比为49.3%,主打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的企业占47.1%。从设备投资预测来看(如图5),未来三年,除E组外,投资平稳增长的企业占比较多,E组中设备投资预测微增的企业占比较大,为46.9%,同时E组中设备投资增加的比例也比其他组大,为8%。

三大方向推进产业发展

可以看到,日本正在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新模式、产业培育作为政策支持的三大方向。

实行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无人驾驶以及智能工厂的实现(到2020年培育50件先进事例),促进小型无人机产业、产业安全智能化、金融科技(FinTech)等规制、制度的改革。

创新发展模式——以IoT、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重点,制定2030年“新产业结构展望”,通过官民协作进行规制改革,推进各领域示范项目进行以及相关支持活动,形成新的规制以及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网络安全对策,将其作为成长型产业,制定新的人才培育计划,对既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等进行修订与完善。同时,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尤其在IT、改善活动、机器人导入等方面的专家支持。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文章
|
物联网 数据管理 Apache
拥抱IoT浪潮,Apache IoTDB如何成为你的智能数据守护者?解锁物联网新纪元的数据管理秘籍!
【8月更文挑战第22天】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量激增对数据库提出新挑战。Apache IoTDB凭借其面向时间序列数据的设计,在IoT领域脱颖而出。相较于传统数据库,IoTDB采用树形数据模型高效管理实时数据,具备轻量级结构与高并发能力,并集成Hadoop/Spark支持复杂分析。在智能城市等场景下,IoTDB能处理如交通流量等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IoTDB还提供InfluxDB协议适配器简化迁移过程,并支持细致的权限管理确保数据安全。综上所述,IoTDB在IoT数据管理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与竞争力。
383 1
|
物联网 Linux C#
一键掌控未来!用 Uno Platform 打造跨平台 IoT 应用,轻松连接你的智能设备,让生活更智能!
微软的开源跨平台框架 Uno Platform 支持使用 C# 和 XAML 一次性编写代码并部署至多个平台,如 Windows、macOS、Linux、WebAssembly 及 iOS/Android,这使其成为 IoT 设备开发的理想选择。本文通过创建控制网络 LED 灯的应用,详细介绍了 Uno Platform 的环境搭建及 MQTT 客户端配置过程,实现了 LED 状态订阅与控制指令发送功能。该案例展示了 Uno Platform 在 IoT 领域的潜力及其跨平台优势,未来可扩展至更多设备类型,构建智能家居系统。
621 58
|
11月前
|
存储 JSON 运维
智能物联网平台:Azure IoT Hub在设备管理中的实践
【10月更文挑战第26天】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Azure IoT Hub成为企业管理和连接数百万台设备的强大平台。本文介绍Azure IoT Hub的设备管理功能,包括设备注册、设备孪生、直接方法和监控诊断,并通过示例代码展示其应用。
453 4
|
12月前
|
物联网 Linux Android开发
一键掌控未来!用 Uno Platform 打造跨平台 IoT 应用,轻松连接你的智能设备,让生活更智能!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如何使用微软的开源框架 Uno Platform 实现与 IoT 设备的集成。Uno Platform 支持一次编写、多平台部署,适用于 Windows、macOS、Linux、WebAssembly 及 iOS/Android。本例创建了一个控制网络 LED 灯的应用,详细说明了环境搭建、MQTT 客户端配置、主题订阅及控制指令发送等步骤。该案例展示了 Uno Platform 在 IoT 领域的潜力及其跨平台优势,未来可扩展至更多设备类型,构建智能家居系统。
354 0
|
传感器 供应链 物联网
ERP系统与物联网(IoT)集成:实现智能化业务管理
【7月更文挑战第29天】 ERP系统与物联网(IoT)集成:实现智能化业务管理
971 0
|
传感器 物联网 大数据
物联网(IoT)技术与应用:塑造未来的智能化生活
【5月更文挑战第1天】物联网(IoT)技术整合传感器、嵌入式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连接智能设备,重塑生活与工作方式。应用涵盖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农业、智能城市及医疗健康,提升效率与便利性。然而,数据安全、设备兼容性及网络基础设施仍是挑战。随着5G和AI进步,IoT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潜力,驱动社会智能化转型,需关注技术挑战并加强创新。
1458 4
|
安全 物联网
更强交互,阿里云IoT发布屏显智能产品
阿里云推出了三大全新产品,帮助设备快速完成智能化升级。
610 2
更强交互,阿里云IoT发布屏显智能产品
|
物联网 云栖大会
2022云栖大会【IoT智能峰会】——万物智联的科技狂欢
期待与您一起,分享大咖行业洞察,发布年度重磅产品,直击各行各业最佳实践。
1019 0
2022云栖大会【IoT智能峰会】——万物智联的科技狂欢
|
传感器 数据采集 运维
当一座钢铁森林 变成IoT智能化数据
摒弃传统人力运维,首钢京唐为生产设备装上“智能听诊器”!
570 0
当一座钢铁森林 变成IoT智能化数据
|
物联网
《阿里云IoT – 平台赋能生态,加速企业智能升级》电子版地址
阿里云IoT – 平台赋能生态,加速企业智能升级
155 0
《阿里云IoT – 平台赋能生态,加速企业智能升级》电子版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