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心得记录:机器学习——用逻辑回归及随机森林实现泰坦尼克号的生存预测

简介: 技术心得记录:机器学习——用逻辑回归及随机森林实现泰坦尼克号的生存预测

1.实验背景


本次实验是Kaggle上的一个入门比赛——Titanic: Machine Learning from Disaster。比赛选择了泰坦尼克号海难作为背景,并提供了样本数据及测试数据,要求我们根据样本数据内容建立一个预测模型,对于测试数据中每个人是否获救做个预测。样本数据包括891条乘客信息及获救情况,测试数据有418条乘客信息。样本数据的样例如下:


Passenger:乘客唯一识别id


Survived:是否存活,0为否,1为是


Pclass:船舱等级,1、2、3等


Name:姓名


Sex:性别


Age:年龄


SibSp:和该乘客一起旅行的兄弟姐妹和配偶的数量

//代码效果参考: http://www.jhylw.com.cn/320825391.html


Parch:和该乘客一起旅行的父母和孩子的数量


Ticket:船票号


Fare:船票价格


Cabin:船舱号


Embarked:登船港口 S=英国南安普顿Southampton(起航点) C=法国 瑟堡市Cherbourg(途经点) Q=爱尔兰 昆士Queenstown(途经点)


我们的目标就是根据上述字段信息以及乘客的获救情况,实现一个预测乘客是否存活的模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用到的模型。


2.模型简介


通过分析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二分类问题,即判断乘客是否遇难,关于二分类的模型很多,这里用到了三种模型:线性回归模型、逻辑回归模型跟随机森林模型。本次实验也参考了 寒小阳的CSDN博客以及网页云课堂的免费公开课。下面就对这三个模型进行介绍。


线性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很简单,可以看成多项式方程的拟合问题。只有一个自变量,称为一元线性回归;有多于一个的变量,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对于一元线性回归,经常采用最小二乘的方法拟合出一条最逼近各点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多元线性回归自变量不止一个,形式如式子:Y = a1X1+a2X2+a3X3+a4X4+a5X5+.....+anXn。一元线性回归是找一条拟合直线,而对于多元线性回归则是找到一个超平面,使这个超平面距离各点的距离最小。


其实无论是一元线性回归还是多元线性回归,它们的通式是Y = ω‘X+b。通过训练数据,找到最合适的w‘和b,也就实现了模型的求解。


这样,我们输入不同的自变量,就可以找到对应的因变量,达到预测的目的。


逻辑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自变量是连续变化的,是区间变量,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变量不是连续的,例如属性变量或者序列变量。在这里,像我们样本数据中的年龄属性就是序列变量,因为年龄正常情况下不存在小数,不可能我们说一个人12.25岁;数据中的船舱等级、性别、登船港口等都是属性变量,这些变量的取值都是固定的。


所以对于现实生活中很多实例,线性回归模型不再很适用,这时候就要考虑逻辑回归模型。


其实逻辑回归可以看做广义的线性回归,只不过它通过函数L把 w‘X+b对应一个隐状态p,p = L(ω‘X+b),相当于对于结果Y又用一个函数L进行修饰得到L(Y)。如果没有函数L则是线性回归,如果函数L是多项式函数,就是多项式回归,而如果L是logistic函数,就是logistic回归。


logistic回归的因变量可以是二分类的,也可以是多分类的,但是二分类的更为常用,也更加容易解释,多类可以使用softmax方法进行处理。实际中最为常用的就是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


我们通常用0和1来表示二分类的结果,而ω‘X+b得到的值可能不是0-1范围内,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函数对于ω‘X+b结果进行处理,使其值在【0,1】里面。于是便找到Sigmoid Function作为我们的L函数,它的函数式如下:


Sigmoid Function的函数图像如下,它的绘制函数是:


1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2 import numpy as np


3


4 def Sigmoid(x):


5 return 1.0 / (1.0 + np.exp(-x))


6


7 x= np.arange(-10, 10, 0.1)


8 #Sigmoid函数


9 h = Sigmoid(x)


10 plt.plot(x, h)


11 #坐标轴上加一条竖直的线(0位置)


12 plt.axvline(0.0, color='k')


13 plt.axhspan(0.0, 1.0, facecolor='1.0', alpha=1.0, ls='dotted')


14 plt.axhline(y=0.5, ls='dotted', color='k')


15 #y轴标度


16 plt.yticks(【0.0, 0.5, 1.0】)


17 #y轴范围


18 plt.ylim(-0.1, 1.1)


19 plt.show()


我们又把L函数叫做激活函数,激活函数不只Sigmoid Function一种,还有tanh函数、ReLU函数等等,函数的选择要根据适用场景来定。


我们通过Sigmoid Function把结果值变为【0,1】之间的数值,那么怎么才能求出最合适的ω'跟b呢?


对于单个样本,这里就是每一个乘员数据,我们定义了损失函数(Loss Functon)来评价预测的结果。它的形式是这样的:?(a,y),这里的a就是L(ω‘X+b),y则是预测的真值。?是一个衡量预测值与真值大小的函数,最常用的就是对数形式的函数,为:?(a,y) = -【yloga +(1-y)log(l-y)】。


而成本函数(Cost Function)则是所有样本函数的加权求平均。我们要想求出最合适的ω'跟b,就要是成本函数的值最小,首先对ω'跟b赋予初值,这时候我们对成本函数求导,利用反向传播,可以得到一次dω'跟db。


通过梯度下降法ω' = ω'+dω',b = b+db就得到更新后的ω'跟b。最后通过一步步的梯度下降,使得成本函数C的值最小,这时候我们就找到了最优的ω'跟b。如下图所示,通过不断调整ω'跟b,使得损失函数C到达最低点。


当然,我们的实现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几行代码就可以搞定。


随机森林模型


在谈随机森林模型前,需要理解决策树模型。最简单的一个决策树只有一个分支,例如考到60分以上是及格,60分以下是不及格。当影像因素很多事,会根据这些因素建立很多决策层,最终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就是一个决策树:


决策树模型很容易产生过拟合现象,模型泛化能力很弱。基于决策树模型,又出现了随机森林模型,通过选择选择任意数量的决策树,通过从样本数据数据中有放回的随机抽取一些样本去训练这些决策树,最终的结果是综合所有决策树的判断给出最合理的决策。


说了这么多模型,其实模型的实现过程很简单,因为python的sklearn库已经把上面这些函数通通封装好了,只需要调用即可。


3.数据预处理


在进行实验之前,这里先说明一下用到的库函数。pandas、sklearn、numpy以及绘图库函数matplotlib。


机器学习的绝大多数运算是矩阵运算,需要输入的数据是数值型。而我们这里很多数据是字符型,我们首先需要对于数据进行预处理。


首先读入我们的数据:


1 # 正则表达式模块


2 import re


3


4 # 由于年龄中有空值,需要先用平均值对年龄的缺失值进行填充,因为矩阵运算只能是数值型,不能是字符串


5 titanic【'Age'】 = titanic【'Age'】.fillna(titanic【'Age'】.mean())


6 # 同理,由于Embarked(登船地点)里面也有空值,所以也需要用出现最多的类型对它进行一个填充


7 titanic【'Embarked'】 = titanic【'Embarked'】.fillna('S')


8


9 # 对于性别中的male与female,用0和1来表示。首先看性别是否只有两个值


10 # 对于登船地点的三个值S C Q,也用0 1 2分别表示


11 # print(titanic【'Sex'】.unique())


12 # print(titanic【'Embarked'】.unique())


13 titanic.loc【titanic【'Sex'】 == 'male', 'Sex'】 = 0


14 titanic.loc【titanic【'Sex'】 == 'female', 'Sex'】 = 1


15


16 titanic.loc【titanic【'Embarked'】 == 'S', 'Embarked'】 = 0


17 titanic.loc【titanic【'Embarked'】 == 'C', 'Embarked'】 = 1


18 titanic.loc【titanic【'Embarked'】 == 'Q', 'Embarked'】 = 2


19


20 # 加上其余的属性特性


21 titanic【"FamilySize"】 = titanic【"SibSp"】 + titanic【"Parch"】


22


23 # 姓名的长度


24 titanic【"NameLenght"】 = titanic【"Name"】.apply(lambda x: len(x))


25


26


27 # 定义提取姓名中Mr以及Mrs等属性


28 def get_title(name):


29 title_search = re.search(' (【A-Za-z】+).', name)


30 if title_search:


31 return title_search.group(1)


32 return ""


33


34


35 titles = titanic【"Name"】.apply(get_title)


36 # 对于姓名中的一些称呼赋予不同的数值


37 title_mapping = {'Mr': 1, 'Miss': 2, 'Mrs': 3, 'Master': 4, 'Dr': 5, 'Rev': 6, 'Major': 7, 'Mlle': 8, 'Col': 9,


38 'Capt': 10, 'Ms': 11, 'Don': 12, 'Jonkheer': 13, 'Countess': '14', 'Lady': 15, 'Sir': 16, 'Mme': 17}


39 for k,v in title_mapping.items():


40 titles【titles == k】 = v


41 titanic【'Titles'】 = titles


这时候,我们需要画图看一下这些数据对于最后获救的结果影响到底有多大。


首先是乘客船舱等级获救情况统计:


1 # 导入图表函数


2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3 from pylab import *


4 # 图表汉字正常显示


5 mpl.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6 # 图表负值正常显示


7 matplotlib.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8


9 # 查看各等级乘客等级的获救情况


10 fig = plt.figure()


11 # 设置图表颜色的alpha参数


12 fig.set(alpha=0.2)


13


14 Suvived_0 = titanic.Pclass【titanic.Survived == 0】.value_counts()


15 Suvived_1 = titanic.Pclass【titanic.Survived == 1】.value_counts()


16 df = pandas.DataFrame({u"获救": Suvived_1, u"未获救": Suvived_0})


17 df.plot(kind='bar', stacked=True)


18 plt.title(u'各乘客等级的获救情况')


19 plt.xlabel(u'乘客等级')


20 plt.ylabel(u'人数')


21 plt.show()


再看一下不同性别的获救情况:


1 # 按性别分组


2 fig = plt.figure()


3 fig.set(alpha=0.2)


4


5 Survived_m = titanic.Survived【titanic.Sex == 0】.value_counts()


6 Survived_f = titanic.Survived【titanic.Sex == 1】.value_counts()


7 df = pandas.DataFrame({u'男性': Survived_m, u'女性': Survived_f})


8 df.plot(kind='bar', stacked=True)


9 plt.title(u'不同性别获救情况')


10 plt.xlabel(u'性别')


11 plt.ylabel(u'人数')


12 plt.show()


还有不同年龄的获救情况统计:


1 # 不同年龄获救情况


2 fig = plt.figure()


3 fig.set(alpha=0.2)


4 plt.scatter(titanic.Survived, titanic.Age)


5 plt.ylabel(u'年龄')


6 plt.grid(b=True, which='major', axis='y')


7 plt.title(u'不同年龄的获救情况(1为获救)')


8 plt.show()


<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copyCnblogsCod

相关文章
|
2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探索未来的技术边界
【10月更文挑战第18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基础知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趋势。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将揭示这些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并预测它们在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前端开发
【机器学习】Bagging和随机森林
【机器学习】Bagging和随机森林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语音技术
探索机器学习中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10月更文挑战第38天】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及其在机器学习领域的应用。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我们将揭示NLP技术的奥秘,包括其工作原理、主要任务以及面临的挑战。此外,我们还将分享一些实用的代码示例,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相信您都能从本文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示。
19 3
|
1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思通数科AI平台在尽职调查中的技术解析与应用
思通数科AI多模态能力平台结合OCR、NLP和深度学习技术,为IPO尽职调查、融资等重要交易环节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平台自动识别、提取并分类海量文档,实现高效数据核验与合规性检查,显著提升审查速度和精准度,同时保障敏感信息管理和数据安全。
71 11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知识图谱
【机器学习】逻辑回归原理(极大似然估计,逻辑函数Sigmod函数模型详解!!!)
【机器学习】逻辑回归原理(极大似然估计,逻辑函数Sigmod函数模型详解!!!)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学习】基于逻辑回归的分类预测
【机器学习】基于逻辑回归的分类预测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JavaScript
探索机器学习模型的可视化技术
【9月更文挑战第23天】在数据科学中,理解和解释机器学习模型的决策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几种流行的可视化工具和库,如TensorBoard、D3.js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模型内部工作原理及其预测结果。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模型可视化,增强模型的可解释性。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学习】逻辑回归介绍(逻辑回归应用场景,原理,损失及优化详解!!!)
【机器学习】逻辑回归介绍(逻辑回归应用场景,原理,损失及优化详解!!!)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手写数字识别】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手写数字识别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深度学习TensorFlow框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通过对数据集进行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并基于Flask框架,开发网页端操作平台,实现用户上传一张图片识别其名称。
27 0
【手写数字识别】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MM2024】阿里云 PAI 团队图像编辑算法论文入选 MM2024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 PAI 团队发表的图像编辑算法论文在 MM2024 上正式亮相发表。ACM MM(ACM国际多媒体会议)是国际多媒体领域的顶级会议,旨在为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行业专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以展示在多媒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进展和应用案例。其主题涵盖了图像处理、视频分析、音频处理、社交媒体和多媒体系统等广泛领域。此次入选标志着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 PAI 在图像编辑算法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学术界的充分认可。
【MM2024】阿里云 PAI 团队图像编辑算法论文入选 MM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