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机器学习10大经典算法的讲解和示例

简介: 为了展示10个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的最简例子,我将为每个算法编写一个小的示例代码。这些算法将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K-最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随机森林、朴素贝叶斯、K-均值聚类、主成分分析(PCA)、和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我将使用常见的机器学习库,如 scikit-learn,numpy 和 pandas 来实现这些算法。

为了展示10个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的最简例子,我将为每个算法编写一个小的示例代码。这些算法将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K-最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随机森林、朴素贝叶斯、K-均值聚类、主成分分析(PCA)、和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我将使用常见的机器学习库,如 scikit-learn,numpy 和 pandas 来实现这些算法。


让我们开始吧。

1. 线性回归 (Linear Regression)

线性回归通常用于根据连续变量估计实际数值(房价、呼叫次数、总销售额等)。我们通过拟合最佳直线来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这条最佳直线叫做回归线,并且用 Y= a *X + b 这条线性等式来表示。


理解线性回归的最好办法是回顾一下童年。假设在不问对方体重的情况下,让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按体重从轻到重的顺序对班上的同学排序,你觉得这个孩子会怎么做?他(她)很可能会目测人们的身高和体型,综合这些可见的参数来排列他们。这是现实生活中使用线性回归的例子。实际上,这个孩子发现了身高和体型与体重有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看起来很像上面的等式。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生成示例数据
X = np.array([[1], [2], [3], [4], [5]])
y = np.array([1, 2, 3, 4, 5])
 
# 创建线性回归模型并拟合数据
model = LinearRegression()
model.fit(X, y)
 
# 预测
y_pred = model.predict(X)
 
# 绘制结果
plt.scatter(X, y, color='blue')
plt.plot(X, y_pred, color='red')
plt.title("Linear Regression Example")
plt.xlabel("X")
plt.ylabel("y")
plt.show()

2. 逻辑回归 (Logistic Regression)

别被它的名字迷惑了!这是一个分类算法而不是一个回归算法。该算法可根据已知的一系列因变量估计离散数值(比方说二进制数值 0 或 1 ,是或否,真或假)。简单来说,它通过将数据拟合进一个逻辑函数来预估一个事件出现的概率。因此,它也被叫做逻辑回归。因为它预估的是概率,所以它的输出值大小在 0 和 1 之间(正如所预计的一样)。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 生成示例数据
X = np.array([[1], [2], [3], [4], [5]])
y = np.array([0, 0, 0, 1, 1])
 
# 创建逻辑回归模型并拟合数据
model = LogisticRegression()
model.fit(X, y)
 
# 预测
y_pred = model.predict(X)
print("Predictions:", y_pred)

3. K-最近邻 (K-Nearest Neighbors, KNN)

该算法可用于分类问题和回归问题。然而,在业界内,K – 最近邻算法更常用于分类问题。K – 最近邻算法是一个简单的算法。它储存所有的案例,通过周围k个案例中的大多数情况划分新的案例。根据一个距离函数,新案例会被分配到它的 K 个近邻中最普遍的类别中去。


这些距离函数可以是欧式距离、曼哈顿距离、明式距离或者是汉明距离。前三个距离函数用于连续函数,第四个函数(汉明函数)则被用于分类变量。如果 K=1,新案例就直接被分到离其最近的案例所属的类别中。有时候,使用 KNN 建模时,选择 K 的取值是一个挑战。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 生成示例数据
X = np.array([[1], [2], [3], [4], [5]])
y = np.array([0, 0, 0, 1, 1])
 
# 创建KNN模型并拟合数据
model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3)
model.fit(X, y)
 
# 预测
y_pred = model.predict(X)
print("Predictions:", y_pred)

4. 支持向量机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这是一种分类方法。在这个算法中,我们将每个数据在N维空间中用点标出(N是你所有的特征总数),每个特征的值是一个坐标的值。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C
 
# 生成示例数据
X = np.array([[1], [2], [3], [4], [5]])
y = np.array([0, 0, 0, 1, 1])
 
# 创建SVM模型并拟合数据
model = SVC()
model.fit(X, y)
 
# 预测
y_pred = model.predict(X)
print("Predictions:", y_pred)

5. 决策树 (Decision Tree)

这是我最喜爱也是最频繁使用的算法之一。这个监督式学习算法通常被用于分类问题。令人惊奇的是,它同时适用于分类变量和连续因变量。在这个算法中,我们将总体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同类群。这是根据最重要的属性或者自变量来分成尽可能不同的组别。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 生成示例数据
X = np.array([[1], [2], [3], [4], [5]])
y = np.array([0, 0, 0, 1, 1])
 
# 创建决策树模型并拟合数据
model = DecisionTreeClassifier()
model.fit(X, y)
 
# 预测
y_pred = model.predict(X)
print("Predictions:", y_pred)

6. 随机森林 (Random Forest)

随机森林是表示决策树总体的一个专有名词。在随机森林算法中,我们有一系列的决策树(因此又名“森林”)。为了根据一个新对象的属性将其分类,每一个决策树有一个分类,称之为这个决策树“投票”给该分类。这个森林选择获得森林里(在所有树中)获得票数最多的分类。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 生成示例数据
X = np.array([[1], [2], [3], [4], [5]])
y = np.array([0, 0, 0, 1, 1])
 
# 创建随机森林模型并拟合数据
model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10)
model.fit(X, y)
 
# 预测
y_pred = model.predict(X)
print("Predictions:", y_pred)

7. 朴素贝叶斯 (Naive Bayes)

在预示变量间相互独立的前提下,根据贝叶斯定理可以得到朴素贝叶斯这个分类方法。用更简单的话来说,一个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假设一个分类的特性与该分类的其它特性不相关。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水果又圆又红并且直径大约是 3 英寸,那么这个水果可能会是苹果。即便这些特性互相依赖或者依赖于别的特性的存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还是会假设这些特性分别独立地暗示这个水果是个苹果。


朴素贝叶斯模型易于建造,且对于大型数据集非常有用。虽然简单,但是朴素贝叶斯的表现却超越了非常复杂的分类方法。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GaussianNB
 
# 生成示例数据
X = np.array([[1], [2], [3], [4], [5]])
y = np.array([0, 0, 0, 1, 1])
 
# 创建朴素贝叶斯模型并拟合数据
model = GaussianNB()
model.fit(X, y)
 
# 预测
y_pred = model.predict(X)
print("Predictions:", y_pred)

8. K-均值聚类 (K-Means Clustering)

K – 均值算法是一种非监督式学习算法,它能解决聚类问题。使用 K – 均值算法来将一个数据归入一定数量的集群(假设有 k 个集群)的过程是简单的。一个集群内的数据点是均匀齐次的,并且异于别的集群。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生成示例数据
X = np.array([[1], [2], [3], [4], [5]])
 
# 创建K-Means模型并拟合数据
model = KMeans(n_clusters=2)
model.fit(X)
 
# 预测
y_pred = model.predict(X)
 
# 绘制结果
plt.scatter(X, np.zeros_like(X), c=y_pred, cmap='viridis')
plt.title("K-Means Clustering Example")
plt.xlabel("X")
plt.show()

9. 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主成分分析(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降维技术,旨在将一组可能相关的变量转换为一组线性不相关的变量,称为主成分,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数据集的信息。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生成示例数据
X = np.array([[1, 2], [3, 4], [5, 6], [7, 8]])
 
# 创建PCA模型并拟合数据
pca = PCA(n_components=2)
X_r = pca.fit_transform(X)
 
# 绘制结果
plt.scatter(X_r[:, 0], X_r[:, 1])
plt.title("PCA Example")
plt.xlabel("Principal Component 1")
plt.ylabel("Principal Component 2")
plt.show()

10. 梯度提升 (Gradient Boosting)

梯度提升模型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通过迭代地训练多个弱学习器(通常是决策树),并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强学习器。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模型可以通过分析特征重要性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中各个特征的相对重要程度。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
 
# 生成示例数据
X = np.array([[1], [2], [3], [4], [5]])
y = np.array([0, 0, 0, 1, 1])
 
# 创建梯度提升模型并拟合数据
model =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n_estimators=10)
model.fit(X, y)
 
# 预测
y_pred = model.predict(X)
print("Predictions:", y_pred)


相关文章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算法
解锁文件共享软件背后基于 Python 的二叉搜索树算法密码
文件共享软件在数字化时代扮演着连接全球用户、促进知识与数据交流的重要角色。二叉搜索树作为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通过有序存储和快速检索文件,极大提升了文件共享平台的性能。它依据文件名或时间戳等关键属性排序,支持高效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显著优化用户体验。本文还展示了用Python实现的简单二叉搜索树代码,帮助理解其工作原理,并展望了该算法在分布式计算和机器学习领域的未来应用前景。
|
25天前
|
监控 算法 安全
深度洞察内网监控电脑:基于Python的流量分析算法
在当今数字化环境中,内网监控电脑作为“守城卫士”,通过流量分析算法确保内网安全、稳定运行。基于Python的流量分析算法,利用`scapy`等工具捕获和解析数据包,提取关键信息,区分正常与异常流量。结合机器学习和可视化技术,进一步提升内网监控的精准性和效率,助力企业防范潜在威胁,保障业务顺畅。本文深入探讨了Python在内网监控中的应用,展示了其实战代码及未来发展方向。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眼疾识别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卷积网络算法
眼疾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收集了4种常见的眼疾图像数据集(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和正常眼睛) 再使用通过搭建的算法模型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然后保存为为本地h5格式文件。最后使用Django框架搭建了一个Web网页平台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眼疾图片识别其名称。
130 5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眼疾识别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卷积网络算法
|
5天前
|
监控 算法 安全
内网桌面监控软件深度解析:基于 Python 实现的 K-Means 算法研究
内网桌面监控软件通过实时监测员工操作,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并提升效率。本文深入探讨K-Means聚类算法在该软件中的应用,解析其原理与实现。K-Means通过迭代更新簇中心,将数据划分为K个簇类,适用于行为分析、异常检测、资源优化及安全威胁识别等场景。文中提供了Python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实现K-Means算法,并模拟内网监控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28 10
|
23天前
|
存储 算法 安全
控制局域网上网软件之 Python 字典树算法解析
控制局域网上网软件在现代网络管理中至关重要,用于控制设备的上网行为和访问权限。本文聚焦于字典树(Trie Tree)算法的应用,详细阐述其原理、优势及实现。通过字典树,软件能高效进行关键词匹配和过滤,提升系统性能。文中还提供了Python代码示例,展示了字典树在网址过滤和关键词屏蔽中的具体应用,为局域网的安全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50 17
|
1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员工电脑监控屏幕场景下 Python 哈希表算法的探索
在数字化办公时代,员工电脑监控屏幕是保障信息安全和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哈希表算法在该场景中的应用,通过Python代码例程展示如何使用哈希表存储和查询员工操作记录,并结合数据库实现数据持久化,助力企业打造高效、安全的办公环境。哈希表在快速检索员工信息、优化系统性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45 20
|
27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算法
深度解密:员工飞单需要什么证据之Python算法洞察
员工飞单是企业运营中的隐性风险,严重侵蚀公司利润。为应对这一问题,精准搜集证据至关重要。本文探讨如何利用Python编程语言及其数据结构和算法,高效取证。通过创建Transaction类存储交易数据,使用列表管理订单信息,结合排序算法和正则表达式分析交易时间和聊天记录,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飞单行为。Python的强大功能使得从交易流水和沟通记录中提取关键证据变得更加系统化和高效,为企业维权提供有力支持。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安全
CCS 2024:如何严格衡量机器学习算法的隐私泄露? ETH有了新发现
在2024年CCS会议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当前对机器学习隐私保护措施的评估可能存在严重误导。研究通过LiRA攻击评估了五种经验性隐私保护措施(HAMP、RelaxLoss、SELENA、DFKD和SSL),发现现有方法忽视最脆弱数据点、使用较弱攻击且未与实际差分隐私基线比较。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在更强攻击下表现不佳,而强大的差分隐私基线则提供了更好的隐私-效用权衡。
52 14
|
26天前
|
存储 算法 安全
U 盘管控情境下 Python 二叉搜索树算法的深度剖析与探究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数据安全至关重要。U盘作为常用的数据存储与传输工具,其管控尤为关键。本文探讨Python中的二叉搜索树算法在U盘管控中的应用,通过高效管理授权U盘信息,防止数据泄露,保障信息安全。二叉搜索树具有快速插入和查找的优势,适用于大量授权U盘的管理。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树结构退化问题,但通过优化和改进,如采用自平衡树,可以有效提升U盘管控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26 3
|
1月前
|
存储 算法 Serverless
剖析文件共享工具背后的Python哈希表算法奥秘
在数字化时代,文件共享工具不可或缺。哈希表算法通过将文件名或哈希值映射到存储位置,实现快速检索与高效管理。Python中的哈希表可用于创建简易文件索引,支持快速插入和查找文件路径。哈希表不仅提升了文件定位速度,还优化了存储管理和多节点数据一致性,确保文件共享工具高效运行,满足多用户并发需求,推动文件共享领域向更高效、便捷的方向发展。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