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Java HashMap的高性能扩容机制与树化优化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深入解析Java HashMap的高性能扩容机制与树化优化

深入解析Java HashMap的高性能扩容机制与树化优化

Java中的HashMap是一个基于哈希表实现的键值对(key-value)存储数据结构。它属于Java Collections

Framework的一部分,用于高效地存储和检索数据。以下是对Java HashMap的一些详细探讨:

基本特性

  • 键值对存储:HashMap存储键值对,每个键对应一个值。键和值都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对象。
  • 键的唯一性:HashMap中的键是唯一的,即不允许有重复的键。若尝试存储一个已经存在的键,其对应的值将被新的值替换。
  • 无序存储:HashMap不保证键值对的顺序,这意味着存储的顺序与遍历的顺序可能不同。

主要操作

  • put(K key, V value):将指定的键值对插入到HashMap中。如果键已经存在,则更新对应的值。
  • get(Object key):根据键获取对应的值,如果键不存在,则返回null。
  • remove(Object key):移除指定键的键值对。
  • containsKey(Object key):判断HashMap中是否包含指定的键。
  •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判断HashMap中是否包含指定的值。
  • size():返回HashMap中键值对的数量。
  • isEmpty():判断HashMap是否为空。

内部工作原理

HashMap的核心在于哈希表(hash table)实现。以下是其基本工作流程:

  • 哈希函数:通过键的hashCode()方法计算哈希值,然后用哈希值对数组长度取模,确定键值对在哈希表中的位置。
  • 冲突处理:当不同的键计算得到的哈希值相同时,会发生哈希冲突。Java使用链表法(即链地址法)来处理冲突:在哈希表的每个位置上,实际存储的是一个链表,所有哈希值相同的键值对都存储在该链表中。
  • 扩容机制(最后部分重点解释):HashMap有一个负载因子(默认0.75),当实际存储的键值对数量超过capacity * loadFactor时,HashMap会进行扩容(通常是原来容量的两倍),并重新散列所有的键值对到新的哈希表中。

优缺点

优点

  • 快速存取:在理想情况下,HashMap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1)。
  • 灵活性:HashMap允许使用null值和null键,这在某些应用场景下非常灵活。

缺点

  • 非线程安全:HashMap不是线程安全的。如果多个线程同时操作同一个HashMap实例而没有适当的同步措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线程安全请参考全面解读CourrentHashMap
  • 性能退化:在极端情况下(如所有键的哈希值都相同),HashMap的性能会退化为O(n)。

扩容机制(结合treeifyBin方法)

在Java 8中,HashMap在处理哈希冲突时引入了树化机制。当某个桶中的链表长度超过一定阈值时(默认是8),链表会被转换成红黑树,以提高查询效率。这一过程被称为树化(treeify),而具体的树化操作则是在treeifyBin方法中进行的。下面我们结合treeifyBin方法和扩容过程来详细讲解。


treeifyBin 方法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treeifyBin方法的实现:

final void treeifyBin(Node<K,V>[] tab, int hash) {
    int n, index; Node<K,V> e;
    if (tab == null || (n = tab.length) < MIN_TREEIFY_CAPACITY)
        resize();
    else if ((e = tab[index = (n - 1) & hash]) != null) {
        TreeNode<K,V> hd = null, tl = null;
        do {
            TreeNode<K,V> p = replacementTreeNode(e, null);
            if (tl == null)
                hd = p;
            else {
                p.prev = tl;
                tl.next = p;
            }
            tl = p;
        } while ((e = e.next) != null);
        if ((tab[index] = hd) != null)
            hd.treeify(tab);
    }
}

关键点分析
  • 树化的触发条件
    当某个桶中的链表长度超过阈值(默认8)时,会触发树化。但是,在进行树化之前,会检查哈希表的容量。如果当前哈希表的容量小于最小树化容量(默认64),则会进行扩容而不是树化:
if (tab == null || (n = tab.length) < MIN_TREEIFY_CAPACITY)
    resize();

MIN_TREEIFY_CAPACITY的默认值是64。这意味着,如果当前哈希表的容量小于64,即使链表长度超过阈值,也不会进行树化,而是优先扩容。这是为了避免在容量较小的哈希表中引入树结构,进而影响性能。

  • 链表转换为红黑树

如果哈希表的容量大于或等于最小树化容量,会将链表节点转换为红黑树节点:

else if ((e = tab[index = (n - 1) & hash]) != null) {
    TreeNode<K,V> hd = null, tl = null;
    do {
        TreeNode<K,V> p = replacementTreeNode(e, null);
        if (tl == null)
            hd = p;
        else {
            p.prev = tl;
            tl.next = p;
        }
        tl = p;
    } while ((e = e.next) != null);
    if ((tab[index] = hd) != null)
        hd.treeify(tab);
}

这里,首先遍历链表,将每个普通节点(Node)转换为红黑树节点(TreeNode)。然后,将转换后的树节点构建成一个双向链表,最后调用红黑树节点的treeify方法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

  • replacementTreeNode 方法
  • 该方法用于将普通节点转换为红黑树节点:
TreeNode<K,V> replacementTreeNode(Node<K,V> p, Node<K,V> next) {
    return new TreeNode<>(p.hash, p.key, p.value, next, null);
}
  • treeify方法
    红黑树节点的treeify方法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
final void treeify(Node<K,V>[] tab) {
    // Implementation details...
}


扩容与树化的关系

在HashMap中,扩容与树化是两种不同的性能优化手段。当哈希表的容量不足时,扩容是首选的优化手段,而当哈希表容量足够大且某个桶中的链表过长时,才会进行树化操作。扩容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哈希冲突,从而降低链表长度,而树化则是通过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来提高查找效率。


扩容过程中处理树节点

  • 在扩容过程中,如果旧哈希表中某个桶已经是红黑树结构,那么在将这些节点重新哈希到新哈希表时,需要保持红黑树结构。这一点在扩容的resize方法中有体现:
final Node<K,V>[] resize() {
    Node<K,V>[] oldTab = table;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int oldThr = threshold;
    int newCap, newThr = 0;
    if (oldCap > 0) {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
        }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oldThr << 1;
    }
    else if (oldThr > 0) // 初始阈值
        newCap = oldThr;
    else {               // 使用默认值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if (newThr == 0) {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threshold = newThr;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table = newTab;
    if (oldTab != null) {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
                oldTab[j] = null;
                if (e.next == null)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 哈希到新哈希表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preserve order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do {
                        next = e.next;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return newTab;
}

TreeNodesplit 方法

TreeNodesplit方法将当前红黑树节点分割为两个链表,一个保留在原位置,另一个移动到新位置:

final void split(HashMap<K,V> map, Node<K,V>[] tab, int index, int bit) {
    TreeNode<K,V> b = this;
    // 两个新的链表头
    Tree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Tree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int lc = 0, hc = 0;
    for (TreeNode<K,V> e = b, next; e != null; e = next) {
        next = (TreeNode<K,V>)e.next;
        e.next = null;
        if ((e.hash & bit) == 0) {
            if ((e.prev =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lc;
        }
        else {
            if ((e.prev =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hc;
        }
    }
    if (loHead != null)
        tab[index] = loHead;
    if (hiHead != null)
        tab[index + bit] = hiHead;
    // 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
    if (lc <= UNTREEIFY_THRESHOLD)
        tab[index] = loHead.untreeify(map);
    else if (loHead != null)
        loHead.treeify(tab);
    if (hc <= UNTREEIFY_THRESHOLD)
        tab[index + bit] = hiHead.untreeify(map);
    else if (hiHead != null)
        hiHead.treeify(tab);
}

在扩容过程中,split方法会将当前红黑树节点分成两部分,然后判断链表长度是否低于树化阈值(UNTREEIFY_THRESHOLD,默认6)。如果低于阈值,则将红黑树退化为链表;否则,保持红黑树结构。


总结

通过treeifyBin方法和resize方法的源码分析,可以看出Java 8中HashMap在处理哈希冲突和扩容方面的优化手段:

  • 树化:当桶中链表长度超过阈值时,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以提高查询效率。
  • 扩容优先:如果哈希表容量不足,则优先进行扩容,而不是树化,以避免在小容量时引入树结构。
  • 扩容处理树节点:在扩容过程中,保留红黑树结构,并根据新链表长度决定是否退化为链表。
    这些机制共同保证了HashMap在处理大量数据时的高效性。理解这些实现细节有助于在实际使用中优化HashMap的性能。
目录
相关文章
|
3天前
|
监控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高级java面试---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1月更文挑战第20天】Spring Boot是一个用于快速构建基于Spring框架的应用程序的开源框架。它通过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内嵌服务器等特性,极大地简化了Spring应用的开发和部署过程。本文将深入探讨Spring Boot的背景历史、业务场景、功能点以及底层原理,并通过Java代码手写模拟Spring Boot的启动过程,特别是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4 2
|
7天前
|
Java
轻松上手Java字节码编辑:IDEA插件VisualClassBytes全方位解析
本插件VisualClassBytes可修改class字节码,包括class信息、字段信息、内部类,常量池和方法等。
49 6
|
13天前
|
存储 Java 编译器
Java内存模型(JMM)深度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内存模型(JMM)的工作原理,旨在帮助开发者理解多线程环境下并发编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通过剖析JVM如何管理线程间的数据可见性、原子性和有序性问题,本文将揭示synchronized关键字背后的机制,并介绍volatile关键字和final关键字在保证变量同步与不可变性方面的作用。同时,文章还将讨论现代Java并发工具类如java.util.concurrent包中的核心组件,以及它们如何简化高效并发程序的设计。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本文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见解,助你在Java并发编程领域更进一步。 ####
|
10天前
|
Java 索引 容器
Java ArrayList扩容的原理
Java 的 `ArrayList` 是基于数组实现的动态集合。初始时,`ArrayList` 底层创建一个空数组 `elementData`,并设置 `size` 为 0。当首次添加元素时,会调用 `grow` 方法将数组扩容至默认容量 10。之后每次添加元素时,如果当前数组已满,则会再次调用 `grow` 方法进行扩容。扩容规则为:首次扩容至 10,后续扩容至原数组长度的 1.5 倍或根据实际需求扩容。例如,当需要一次性添加 100 个元素时,会直接扩容至 110 而不是 15。
Java ArrayList扩容的原理
|
4天前
|
存储 算法 Java
Java Set深度解析:为何它能成为“无重复”的代名词?
Java的集合框架中,Set接口以其“无重复”特性著称。本文解析了Set的实现原理,包括HashSet和TreeSet的不同数据结构和算法,以及如何通过示例代码实现最佳实践。选择合适的Set实现类和正确实现自定义对象的hashCode()和equals()方法是关键。
15 4
|
5天前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算法
深入探索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机制解析
本文旨在揭示操作系统核心——内核的工作原理,通过剖析其关键组件与机制,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内核结构图景。不同于常规摘要的概述性内容,本文摘要将直接聚焦于内核的核心概念、主要功能以及其在系统管理中扮演的角色,旨在激发读者对操作系统深层次运作原理的兴趣与理解。
|
7天前
|
Java 编译器 数据库连接
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深度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编程语言中异常处理机制的核心原理、类型及其最佳实践,旨在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关键特性。通过实例分析,揭示了try-catch-finally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自定义异常提升代码的健壮性和可读性。文章还讨论了异常处理在大型项目中的最佳实践,为提高软件质量提供指导。 ####
|
11天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分布式计算
Java中的多线程编程:并发与并行的深度解析####
在当今软件开发领域,多线程编程已成为提升应用性能、响应速度及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手段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Java平台上的多线程机制,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全面解析并发与并行编程的核心理念、实现方式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策略。不同于常规摘要的简洁概述,本文旨在通过详尽的技术剖析,为读者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多线程知识框架,辅以生动实例,让抽象概念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
|
11天前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Java
存算分离与计算向数据移动:深度解析与Java实现
【11月更文挑战第10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的激增给传统的数据处理架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存算一体”架构,即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紧密耦合,在处理海量数据时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存算分离(Disaggregated Storage and Compute Architecture)和计算向数据移动(Compute Moves to Data)两种架构应运而生,成为大数据处理领域的热门技术。
32 2
|
11天前
|
设计模式 安全 Java
Java编程中的单例模式深入解析
【10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编程世界中,设计模式就像是建筑中的蓝图,它们定义了解决常见问题的最佳实践。本文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带你深入了解Java中广泛应用的单例模式,并展示如何实现它。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