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survivor区的解释

简介: 【JVM】survivor区的解释

干货

那么,在JVM的新生代内存中,为什么除了Eden区,还要设置两个Survivor区?

1 为什么要有Survivor区

先不去想为什么有两个Survivor区,第一个问题是,设置Survivor区的意义在哪里?

如果没有Survivor,Eden区每进行一次Minor GC,存活的对象就会被送到老年代。老年代很快被填满,触发Major GC(因为Major GC一般伴随着Minor GC,也可以看做触发了Full GC)。老年代的内存空间远大于新生代,进行一次Full GC消耗的时间比Minor GC长得多。你也许会问,执行时间长有什么坏处?频发的Full GC消耗的时间是非常可观的,这一点会影响大型程序的执行和响应速度,更不要说某些连接会因为超时发生连接错误了。


好,那我们来想想在没有Survivor的情况下,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image.png

我们可以得到第一条结论:Survivor的存在意义,就是减少被送到老年代的对象,进而减少Full GC的发生,Survivor的预筛选保证,只有经历16次Minor GC还能在新生代中存活的对象,才会被送到老年代。

2 为什么要设置两个Survivor区

设置两个Survivor区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碎片化,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为什么一个Survivor区不行?第一部分中,我们知道了必须设置Survivor区。假设现在只有一个survivor区,我们来模拟一下流程:

刚刚新建的对象在Eden中,一旦Eden满了,触发一次Minor GC,Eden中的存活对象就会被移动到Survivor区。这样继续循环下去,下一次Eden满了的时候,问题来了,此时进行Minor GC,Eden和Survivor各有一些存活对象,如果此时把Eden区的存活对象硬放到Survivor区,很明显这两部分对象所占有的内存是不连续的,也就导致了内存碎片化。

我绘制了一幅图来表明这个过程。其中色块代表对象,白色框分别代表Eden区(大)和Survivor区(小)。Eden区理所当然大一些,否则新建对象很快就导致Eden区满,进而触发Minor GC,有悖于初衷。



碎片化带来的风险是极大的,严重影响JAVA程序的性能。堆空间被散布的对象占据不连续的内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堆中没有足够大的连续内存空间,接下去如果程序需要给一个内存需求很大的对象分配内存。。。画面太美不敢看。。。这就好比我们爬山的时候,背包里所有东西紧挨着放,最后就可能省出一块完整的空间放相机。如果每件行李之间隔一点空隙乱放,很可能最后就要一路把相机挂在脖子上了。


那么,顺理成章的,应该建立两块Survivor区,刚刚新建的对象在Eden中,经历一次Minor GC,Eden中的存活对象就会被移动到第一块survivor space S0,Eden被清空;等Eden区再满了,就再触发一次Minor GC,Eden和S0中的存活对象又会被复制送入第二块survivor space S1(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这种复制算法保证了S1中来自S0和Eden两部分的存活对象占用连续的内存空间,避免了碎片化的发生)。S0和Eden被清空,然后下一轮S0与S1交换角色,如此循环往复。如果对象的复制次数达到16次,该对象就会被送到老年代中。下图中每部分的意义和上一张图一样,就不加注释了。


上述机制最大的好处就是,整个过程中,永远有一个survivor space是空的,另一个非空的survivor space无碎片。


那么,Survivor为什么不分更多块呢?比方说分成三个、四个、五个?显然,如果Survivor区再细分下去,每一块的空间就会比较小,很容易导致Survivor区满,因此,我认为两块Survivor区是经过权衡之后的最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
|
存储 缓存 算法
JVM虚拟机:内存区域详解(Eden Space、Survivor Space、Old Gen、Code Cache和Perm Gen)
JVM虚拟机:内存区域详解(Eden Space、Survivor Space、Old Gen、Code Cache和Perm Gen)
1205 0
|
存储 缓存 算法
JVM系列之:你知道为什么要有两个 Survivor吗?关于卡表技术又有多少了解
JVM系列之:你知道为什么要有两个 Survivor吗?关于卡表技术又有多少了解
691 0
JVM系列之:你知道为什么要有两个 Survivor吗?关于卡表技术又有多少了解
|
算法 Java
面试官:说一下jvm里面的survivor区域
面试官:说一下jvm里面的survivor区域
376 0
|
算法 Java
JVM垃圾回收算法,解析新生代为什么要有两个survivor区域
复制算法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
340 0
|
5月前
|
Arthas 存储 算法
深入理解JVM,包含字节码文件,内存结构,垃圾回收,类的声明周期,类加载器
JVM全称是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JVM作用:本质上是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的程序,职责是运行Java字节码文件,编译为机器码交由计算机运行类的生命周期概述:类的生命周期描述了一个类加载,使用,卸载的整个过类的生命周期阶段:类的声明周期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加载->连接->初始化->使用->卸载,其中连接中分为三个小阶段验证->准备->解析类加载器的定义:JVM提供类加载器给Java程序去获取类和接口字节码数据类加载器的作用:类加载器接受字节码文件。
469 55
|
6月前
|
Arthas 监控 Java
Arthas memory(查看 JVM 内存信息)
Arthas memory(查看 JVM 内存信息)
446 6
|
9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监控
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本文介绍了 Java 应用常见的 CPU & JVM 内存热点原因及优化思路。
915 166
|
11月前
|
缓存 Prometheus 监控
Elasticsearch集群JVM调优设置合适的堆内存大小
Elasticsearch集群JVM调优设置合适的堆内存大小
1792 1
|
7月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定义、类型(如程序计数器、Java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Java堆、方法区和直接内存)及其作用。文中还探讨了各版本内存区域的变化、直接内存的使用、从线程角度分析Java内存区域、堆与栈的区别、对象创建步骤、对象内存布局及访问定位,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常见内存溢出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这些内容帮助开发者深入理解Java内存管理机制,优化应用程序性能并解决潜在的内存问题。
319 29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
7月前
|
缓存 监控 算法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本文介绍了Java垃圾回收机制的多个方面,包括垃圾回收概述、对象存活判断、引用类型介绍、垃圾收集算法、垃圾收集器设计、具体垃圾回收器详情、Stop The World现象、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新生代配置演示、内存泄漏和溢出问题以及JDK提供的相关工具。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