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习深度学习】41. 算法优化之RMSProp算法【基于AdaGrad算法的改进】介绍及其Pytorch实现

简介: 【从零开始学习深度学习】41. 算法优化之RMSProp算法【基于AdaGrad算法的改进】介绍及其Pytorch实现

1. RMSProp算法介绍


image.png

%matplotlib inline
import math
import torch
import sys
sys.path.append("..") 
import d2lzh_pytorch as d2l
def rmsprop_2d(x1, x2, s1, s2):
    g1, g2, eps = 0.2 * x1, 4 * x2, 1e-6
    s1 = gamma * s1 + (1 - gamma) * g1 ** 2
    s2 = gamma * s2 + (1 - gamma) * g2 ** 2
    x1 -= eta / math.sqrt(s1 + eps) * g1
    x2 -= eta / math.sqrt(s2 + eps) * g2
    return x1, x2, s1, s2
def f_2d(x1, x2):
    return 0.1 * x1 ** 2 + 2 * x2 ** 2
eta, gamma = 0.4, 0.9
d2l.show_trace_2d(f_2d, d2l.train_2d(rmsprop_2d))

输出:

epoch 20, x1 -0.010599, x2 0.000000

2. 从零实现RMSProp算法

接下来按照RMSProp算法中的公式实现该算法。

features, labels = d2l.get_data_ch7()
def init_rmsprop_states():
    s_w = torch.zeros((features.shape[1], 1), dtype=torch.float32)
    s_b = torch.zeros(1, dtype=torch.float32)
    return (s_w, s_b)
def rmsprop(params, states, hyperparams):
    gamma, eps = hyperparams['gamma'], 1e-6
    for p, s in zip(params, states):
        s.data = gamma * s.data + (1 - gamma) * (p.grad.data)**2
        p.data -= hyperparams['lr'] * p.grad.data / torch.sqrt(s + eps)

我们将初始学习率设为0.01,并将超参数γ \gammaγ设为0.9。此时,变量s t \boldsymbol{s}_tst可看作是最近1 / ( 1 − 0.9 ) = 10 1/(1-0.9) = 101/(10.9)=10个时间步的平方项g t ⊙ g t \boldsymbol{g}_t \odot \boldsymbol{g}_tgtgt的加权平均。

d2l.train_ch7(rmsprop, init_rmsprop_states(), {'lr': 0.01, 'gamma': 0.9},
              features, labels)

输出:

loss: 0.243452, 0.049984 sec per epoch

3. Pytorch简洁实现RMSProp算法–optim.RMSprop

通过名称为RMSprop的优化器方法,我们便可使用PyTorch提供的RMSProp算法来训练模型。注意,超参数γ \gammaγ通过alpha指定。

d2l.train_pytorch_ch7(torch.optim.RMSprop, {'lr': 0.01, 'alpha': 0.9},
                    features, labels)

输出:

loss: 0.243676, 0.043637 sec per epoch

总结

  • RMSProp算法和AdaGrad算法的不同在于,RMSProp算法使用了小批量随机梯度按元素平方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来调整学习率。
相关文章
|
17小时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昆虫识别系统】图像识别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TensorFlow+ResNet50
昆虫识别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通过TensorFlow搭建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算法(CNN)模型。通过对10种常见的昆虫图片数据集('蜜蜂', '甲虫', '蝴蝶', '蝉', '蜻蜓', '蚱蜢', '蛾', '蝎子', '蜗牛', '蜘蛛')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H5格式模型文件,然后使用Django搭建Web网页端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昆虫图片识别其名称。
20 7
【昆虫识别系统】图像识别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TensorFlow+ResNet50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球类识别系统】图像识别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TensorFlow
球类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基于TensorFlow搭建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通过收集 '美式足球', '棒球', '篮球', '台球', '保龄球', '板球', '足球', '高尔夫球', '曲棍球', '冰球', '橄榄球', '羽毛球', '乒乓球', '网球', '排球'等15种常见的球类图像作为数据集,然后进行训练,最终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文件。再使用Django开发Web网页端可视化界面平台,实现用户上传一张球类图片识别其名称。
16 7
【球类识别系统】图像识别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TensorFlow
|
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并行计算 算法
深度学习中的自动化超参数优化方法探究
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优化通常依赖于人工调整超参数,这一过程繁琐且耗时。本文探讨了当前流行的自动化超参数优化方法,包括贝叶斯优化、遗传算法和进化策略等,分析它们在提高模型效率和性能方面的应用与挑战。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C语言
【深度学习】优化算法:从梯度下降到Adam
【深度学习】优化算法:从梯度下降到Adam
6 1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中的自适应学习算法研究与应用
在深度学习领域,传统的静态模型在处理动态环境和非平稳数据时面临挑战。本文探讨了自适应学习算法在深度学习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通过分析自适应学习算法在模型参数、损失函数和数据分布上的应用,展示了其在提升模型鲁棒性和泛化能力方面的潜力。具体讨论了几种代表性的自适应学习方法,并探索了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案例,从而展示了其在处理复杂问题和动态数据中的效果。
14 0
|
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金 | 一文看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摘要:** 了解AI、ML和DL的旅程。AI是模拟人类智能的科学,ML是其分支,让机器从数据中学习。DL是ML的深化,利用多层神经网络处理复杂数据。AI应用广泛,包括医疗诊断、金融服务、自动驾驶等。ML助力个性化推荐和疾病预测。DL推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的进步。从基础到实践,这些技术正改变我们的生活。想要深入学习,可参考《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和《深度学习》。一起探索智能的乐趣!
33 1
算法金 | 一文看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orch
《PyTorch深度学习实践》--3梯度下降算法
《PyTorch深度学习实践》--3梯度下降算法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基于鲸鱼优化的knn分类特征选择算法matlab仿真
**基于WOA的KNN特征选择算法摘要**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鲸鱼优化算法(WOA)与K近邻(KNN)分类器的特征选择方法,旨在提升KNN的分类精度。在MATLAB2022a中实现,WOA负责优化特征子集,通过模拟鲸鱼捕食行为的螺旋式和包围策略搜索最佳特征。KNN则用于评估特征子集的性能。算法流程包括WOA参数初始化、特征二进制编码、适应度函数定义(以分类准确率为基准)、WOA迭代搜索及最优解输出。该方法有效地结合了启发式搜索与机器学习,优化特征选择,提高分类性能。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基于BP神经网络的64QAM解调算法matlab性能仿真
**算法预览图省略** MATLAB 2022A版中,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64QAM解调。64QAM通过6比特映射至64复数符号,提高数据速率。BP网络作为非线性解调器,学习失真信号到比特的映射,对抗信道噪声和多径效应。网络在处理非线性失真和复杂情况时展现高适应性和鲁棒性。核心代码部分未显示。
|
1天前
|
缓存 算法
基于机会网络编码(COPE)的卫星网络路由算法matlab仿真
**摘要:** 该程序实现了一个基于机会网络编码(COPE)的卫星网络路由算法,旨在提升无线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吞吐量。在MATLAB2022a中测试,结果显示了不同数据流个数下的网络吞吐量。算法通过Dijkstra函数寻找路径,计算编码机会(Nab和Nx),并根据编码机会减少传输次数。当有编码机会时,中间节点执行编码和解码操作,优化传输路径。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显示数据流与吞吐量的关系,并保存为`R0.mat`。COPE算法预测和利用编码机会,适应卫星网络的动态特性,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