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2-Java面向对象三大特性(基础篇)(一)

简介: Java基础2-Java面向对象三大特性(基础篇)(一)

Java面向对象三大特性(基础篇)

面向对象简称 OO(Object Oriente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有了面向对象分析(OOA)、 面向对象设计(OOD)、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等新的系统开发方式模型的研究。

对语言来说,一切皆是对象。把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抽象地体现在编程世界中,一个对象代表了某个具体的操作。一个个对象最终组成了完整的程序设计,这些对象可以是独立存在的,也可以是从别的对象继承过来的。对象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传递信息,实现程序开发。

对象的概念

Java 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对象就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核心。所谓对象就是真实世界中的实体,对象与实体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现实世界中每一个实体都是一个对象,它是一种具体的概念。对象有以下特点:

  • 对象具有属性和行为。
  • 对象具有变化的状态。
  • 对象具有唯一性。
  • 对象都是某个类别的实例。
  • 一切皆为对象,真实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视为对象。

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区别

  • 面向过程: 一种较早的编程思想,顾名思义就是该思想是站着过程的角度思考问题,强调的就是功能行为,功能的执行过程,即先后顺序,而每一个功能我们都使用函数(类似于方法)把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实现。使用的时候依次调用函数就可以了。
  • 面向过程的设计: 最小的程序单元是函数,每个函数负责完成某一个功能,用于接受输入数据,函数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输出结果数据,整个软件系统由一个个的函数组成,其中作为程序入口的函数称之为主函数,主函数依次调用其他函数,普通函数之间可以相互调用,从而实现整个系统功能。   面向过程最大的问题在于随着系统的膨胀,面向过程将无法应付,最终导致系统的崩溃。为了解决这一种软件危机,我们提出面向对象思想。
  • 面向过程的缺陷: 是采用指定而下的设计模式,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每一个模块应该分解成哪些子模块,每一个子模块又细分为更小的子模块,如此类推,直到将模块细化为一个个函数。
  • 存在的问题
    设计不够直观,与人类的思维习惯不一致 系统软件适应新差,可拓展性差,维护性低
  • 面向对象:
    一种基于面向过程的新编程思想,顾名思义就是该思想是站在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把多个功能合理放到不同对象里,强调的是具备某些功能的对象。
    具备某种功能的实体,称为对象。面向对象最小的程序单元是:类。面向对象更加符合常规的思维方式,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强,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有良好的可维护性。

在软件工程上,面向对象可以使工程更加模块化,实现更低的耦合和更高的内聚。

面向对象的三大核心特性简介

面向对象开发模式更有利于人们开拓思维,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便于程序的划分,方便程序员分工合作,提高开发效率。

该开发模式之所以使程序设计更加完善和强大,主要是因为面向对象具有继承、封装和多态 3 个核心特性。

继承的概念

继承是java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的一块基石,因为它允许创建分等级层次的类。

继承就是子类继承父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得子类对象(实例)具有父类的实例域和方法,或子类从父类继承方法,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相同的行为。 image.png

兔子和羊属于食草动物类,狮子和豹属于食肉动物类。

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又是属于动物类。

所以继承需要符合的关系是:is-a,父类更通用,子类更具体。

虽然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都是属于动物,但是两者的属性和行为上有差别,所以子类会具有父类的一般特性也会具有自身的特性。

Java 多态

多态是同一个行为具有多个不同表现形式或形态的能力。

多态就是同一个接口,使用不同的实例而执行不同操作,如图所示:

image.png

多态性是对象多种表现形式的体现。

现实中,比如我们按下 F1 键这个动作:

  • 如果当前在 Flash 界面下弹出的就是 AS 3 的帮助文档;
  • 如果当前在 Word 下弹出的就是 Word 帮助;
  • 在 Windows 下弹出的就是 Windows 帮助和支持。

同一个事件发生在不同的对象上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Java 封装

在面向对象程式设计方法中,封装(英语:Encapsulation)是指一种将抽象性函式接口的实现细节部份包装、隐藏起来的方法。

封装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保护屏障,防止该类的代码和数据被外部类定义的代码随机访问。

要访问该类的代码和数据,必须通过严格的接口控制。

封装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我们能修改自己的实现代码,而不用修改那些调用我们代码的程序片段。

适当的封装可以让程式码更容易理解与维护,也加强了程式码的安全性。

面向对象编程三大特性详解

面向对象编程是利用 类和对象编程的一种思想。万物可归类,类是对于世界事物的高度抽象 ,不同的事物之间有不同的关系 ,一个类自身与外界的封装关系,一个父类和子类的继承关系, 一个类和多个类的多态关系。万物皆对象,对象是具体的世界事物,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封装,继承,多态,封装,封装说明一个类行为和属性与其他类的关系,低耦合,高内聚;继承是父类和子类的关系,多态说的是类与类的关系。

继承

继承的概念

如同生活中的子女继承父母拥有的所有财产,程序中的继承性是指子类拥有父类数据结构的方法和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继承只能是单继承。

例如定义一个语文老师类和数学老师类,如果不采用继承方式,那么两个类中需要定义的属性和方法如图 1 所示。 image.png

图1 语文老师类和数学老师类中的属性和方法

从图 1 能够看出,语文老师类和数学老师类中的许多属性和方法相同,这些相同的属性和方法可以提取出来放在一个父类中,这个父类用于被语文老师类和数学老师类继承。当然父类还可以继承别的类,如图 2 所示。

image.png

图2 父类继承示例图

总结图 2 的继承关系,可以用概括的树形关系来表示,如图 3 所示。

image.png

图3 类继承示例图

从图 3 中可以看出,学校主要人员是一个大的类别,老师和学生是学校主要人员的两个子类,而老师又可以分为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两个子类,学生也可以分为班长和组长两个子类。

使用这种层次形的分类方式,是为了将多个类的通用属性和方法提取出来,放在它们的父类中,然后只需要在子类中各自定义自己独有的属性和方法,并以继承的形式在父类中获取它们的通用属性和方法即可。

 继承是类与类的一种关系,是一种“is a”的关系。比如“狗”继承“动物”,这里动物类是狗类的父类或者基类,狗类是动物类的子类或者派生类。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注:java中的继承是单继承,即一个类只有一个父类。

补充:Java中的继承只能单继承,但是可以通过内部类继承其他类来实现多继承。

public class Son extends Father{
public void go () {
System.out.println("son go");
}
public void eat () {
System.out.println("son eat");
}
public void sleep() {
System.out.println("zzzzzz");
}
public void cook() {
//匿名内部类实现的多继承
new Mother().cook();
//内部类继承第二个父类来实现多继承
Mom mom = new Mom();
mom.cook();
}
private class Mom extends Mot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ok() {
System.out.println("mom cook");
}
}
}
复制代码

2、继承的好处

 子类拥有父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除了private修饰的属性不能拥有)从而实现了实现代码的复用; 

3、语法规则

image.png

A、方法的重写

 子类如果对继承的父类的方法不满意(不适合),可以自己编写继承的方法,这种方式就称为方法的重写。当调用方法时会优先调用子类的方法。

 重写要注意:

     a、返回值类型

  b、方法名

  c、参数类型及个数

 都要与父类继承的方法相同,才叫方法的重写。

 重载和重写的区别:

  方法重载:在同一个类中处理不同数据的多个相同方法名的多态手段。

  方法重写:相对继承而言,子类中对父类已经存在的方法进行区别化的修改。

B、继承的初始化顺序

  1、初始化父类再初始化子类

  2、先执行初始化对象中属性,再执行构造方法中的初始化。

 基于上面两点,我们就知道实例化一个子类,java程序的执行顺序是:

 父类对象属性初始化---->父类对象构造方法---->子类对象属性初始化--->子类对象构造方法 

 下面有个形象的图:

image.png

C、final关键字

 使用final关键字做标识有“最终的”含义。

  1. final 修饰类,则该类不允许被继承。
  2. final 修饰方法,则该方法不允许被覆盖(重写)
  3. final 修饰属性,则该类的该属性不会进行隐式的初始化,所以 该final 属性的初始化属性必须有值,或在**构造方法中赋值(但只能选其一,且必须选其一,因为没有默认值!),**且初始化之后就不能改了,只能赋值一次
  4. final 修饰变量,则该变量的值只能赋一次值,在声明变量的时候才能赋值,即变为常量
D、super关键字

 在对象的内部使用,可以代表父类对象。

  1、访问父类的属性:super.age

   2、访问父类的方法:super.eat()

 super的应用:

 首先我们知道子类的构造的过程当中必须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其实这个过程已经隐式地使用了我们的super关键字。

 这是因为如果子类的构造方法中没有显示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则系统默认调用父类无参的构造方法。

 那么如果自己用super关键字在子类里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则必须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的第一行

 要注意的是:如果子类构造方法中既没有显示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而父类没有无参的构造方法,则编译出错。

(补充说明,虽然没有显示声明父类的无参的构造方法,系统会自动默认生成一个无参构造方法,但是,如果你声明了一个有参的构造方法,而没有声明无参的构造方法,这时系统不会动默认生成一个无参构造方法,此时称为父类有没有无参的构造方法。)

二、封装

1、封装的概念

封装是将代码及其处理的数据绑定在一起的一种编程机制,该机制保证了程序和数据都不受外部干扰且不被误用。封装的目的在于保护信息,使用它的主要优点如下。

  • 保护类中的信息,它可以阻止在外部定义的代码随意访问内部代码和数据。
  • 隐藏细节信息,一些不需要程序员修改和使用的信息,比如取款机中的键盘,用户只需要知道按哪个键实现什么操作就可以,至于它内部是如何运行的,用户不需要知道。
  • 有助于建立各个系统之间的松耦合关系,提高系统的独立性。当一个系统的实现方式发生变化时,只要它的接口不变,就不会影响其他系统的使用。例如 U 盘,不管里面的存储方式怎么改变,只要 U 盘上的 USB 接口不变,就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操作。
  • 提高软件的复用率,降低成本。每个系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使用。例如,一个 U 盘可以在多台电脑上使用。

Java 语言的基本封装单位是类。由于类的用途是封装复杂性,所以类的内部有隐藏实现复杂性的机制。Java 提供了私有和公有的访问模式,类的公有接口代表外部的用户应该知道或可以知道的每件东西,私有的方法数据只能通过该类的成员代码来访问,这就可以确保不会发生不希望的事情。

2、封装的优点

在面向对象程式设计方法中,封装(英语:Encapsulation)是指一种将抽象性函式接口的实现细节部份包装、隐藏起来的方法。

封装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保护屏障,防止该类的代码和数据被外部类定义的代码随机访问。

要访问该类的代码和数据,必须通过严格的接口控制。

封装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我们能修改自己的实现代码,而不用修改那些调用我们代码的程序片段。

适当的封装可以让程式码更容易理解与维护,也加强了程式码的安全性。

封装的优点

  1. 良好的封装能够减少耦合。
  2. 类内部的结构可以自由修改。
  3. 可以对成员变量进行更精确的控制。
  4. 隐藏信息,实现细节。

Java 封装,说白了就是将一大坨公共通用的实现逻辑玩意,装到一个盒子里(class),出入口都在这个盒子上。你要用就将这个盒子拿来用,连接出入口,就能用了,不用就可以直接扔,对你代码没什么影响。

对程序员来说,使用封装的目的:

  1. 偷懒,辛苦一次,后面都能少敲很多代码,增强了代码得复用性
  2. 简化代码,看起来更容易懂
  3. 隐藏核心实现逻辑代码,简化外部逻辑,并且不让其他人修改,jar 都这么干
  4. 一对一,一个功能就只为这个功能服务;避免头发绳子一块用,导致最后一团糟

3、封装的实现步骤

image.png

    需要注意:对封装的属性不一定要通过get/set方法,其他方法也可以对封装的属性进行操作。当然最好使用get/set方法,比较标准。

A、访问修饰符
image.png

    从表格可以看出从上到下封装性越来越差

B、this关键字

 1.this关键字代表当前对象

  this.属性 操作当前对象的属性

  this.方法 调用当前对象的方法。

 2.封装对象的属性的时候,经常会使用this关键字。

 3.当getter和setter函数参数名和成员函数名重合的时候,可以使用this****区别。如:

image.png

C、Java 中的内部类

 内部类( Inner Class )就是定义在另外一个类里面的类。与之对应,包含内部类的类被称为外部类。

 那么问题来了:那为什么要将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里面呢?清清爽爽的独立的一个类多好啊!!

 答:内部类的主要作用如下:

  1. 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可以把内部类隐藏在外部类之内,不允许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访问该类。
  2. 内部类的方法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数据,包括私有的数据
  3. 内部类所实现的功能使用外部类同样可以实现,只是有时使用内部类更方便。

  内部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 成员内部类
  • 静态内部类
  • 方法内部类
  • 匿名内部类  


Java基础2-Java面向对象三大特性(基础篇)(二):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535610

目录
相关文章
|
1天前
|
存储 Java C语言
Java面向对象课程设计--类管理系统
Java面向对象课程设计--类管理系统
11 1
|
1天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Java
java实习生面试题_java基础面试_java面试题2018及答案_java面试题库
java实习生面试题_java基础面试_java面试题2018及答案_java面试题库
|
1天前
|
SQL 算法 安全
java面试宝典_java基础面试_2018java面试题_2019java最新面试题
java面试宝典_java基础面试_2018java面试题_2019java最新面试题
|
1天前
|
Java
Java面向对象特征(二)----- 继承
Java面向对象特征(二)----- 继承
Java面向对象特征(二)----- 继承
|
1天前
|
Java
Java面向对象特征(一)----- 封装
Java面向对象特征(一)----- 封装
|
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Java API
杨校老师课堂之Java面向对象知识点整理集锦3
杨校老师课堂之Java面向对象知识点整理集锦
8 0
|
2天前
|
安全 Java
JAVA多线程通信新解:wait()、notify()、notifyAll()的实用技巧
【6月更文挑战第20天】Java多线程中,`wait()`, `notify()`和`notifyAll()`用于线程通信。在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示例中,它们确保线程同步。`synchronized`保证安全,`wait()`在循环内防止虚假唤醒,`notifyAll()`避免唤醒单一线程问题。关键技巧包括:循环内调用`wait()`,优先使用`notifyAll()`以保证可靠性,以及确保线程安全和正确处理`InterruptedException`。
|
2天前
|
安全 Java
深入解读JAVA多线程:wait()、notify()、notifyAll()的奥秘
【6月更文挑战第20天】JAVA多线程中,wait(), notify(), notifyAll()是Object类的关键同步机制。wait()让线程等待并释放锁,直到被notify()或notifyAll()唤醒或超时。它们必须在同步块中使用,持有锁的线程调用。notify()唤醒一个等待线程,notifyAll()唤醒所有。最佳实践包括:与synchronized结合,循环检查条件,避免循环内notify(),通常优先使用notifyAll()。
|
2天前
|
Java 程序员
从菜鸟到大神:JAVA多线程通信的wait()、notify()、notifyAll()之旅
【6月更文挑战第21天】Java多线程核心在于wait(), notify(), notifyAll(),它们用于线程间通信与同步,确保数据一致性。wait()让线程释放锁并等待,notify()唤醒一个等待线程,notifyAll()唤醒所有线程。这些方法在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等场景中扮演关键角色,是程序员从新手到专家进阶的必经之路。通过学习和实践,每个程序员都能在多线程编程的挑战中成长。
|
1天前
|
安全 Java 程序员
Java多线程详解
Java多线程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