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架构与通信机制:从边缘到核心的深度解析

简介: 互联网架构与通信机制:从边缘到核心的深度解析

互联网的组成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从互联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

(1)边缘部分:

自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system).

端系统在功能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 小的端系统可以是一台普通个人电脑,具有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甚至是一个很小的网络摄像头。
  • 大的端系统则可以是一台非常昂贵的大型计算机。
  • 端系统的拥有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如学校、企业、政府机关等),当然也可以是某个ISP。

端系统之间通信的含义

“主机 A 和主机 B 进行通信”实际上是指:“运行在主机 A 上的某个程序和运行在主机 B 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信。

”即“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个进程进行通信”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


端系统之间的两种通信方式

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

即 Client/Server方式,简称为 CS 方式。


对等方式(P2P 方式)

即 Peer-to-Peer方式,简称为P2P方式。

1.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服务器都是指通信(server)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囗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2.对等连接方式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网络核心部分是互联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为了理解分组交换,首先了解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

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

2 部电话机只需要用 1对电线直接连接就能够互相通话。

5 部电话机两两直接相连,需 10 对电线

N 部电话机两两直接相连,需 N(N-1)/2 对电线。这种直接连接方法所需要的电线对的数量与电话机数量的平方( N )成正比。

使用交换机

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

每一部电话都直接连接到交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彼此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所采用的交换方式就是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交换”的含义

在这里,“交换”(switching)的含义就是转接——把一条电话线转接到另一条电话线,使它们连通起来。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特点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

  • 建立连接: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以保证双方通话时所需的通信资源在通信时不会被其他用户占用;
  • 通信:主叫和被叫双方就能互相通电话:
  • 释放连接:释放刚才使用的这条专用的物理通路(释放刚才占用的所有通信资源)。
电路交换举例

A 和 B 通话经过四个交换机

通话在A到B的连接上进行


电路交换缺点

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

这导致在传送计算机数据时,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2.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

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添加首部构成分组

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packet)。


分组交换的传输单元

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端在左边)。


分组首部的重要性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诸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每个分组在互联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

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最后分组就能到达最终目的地。


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

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


最后还原成原来的报文

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为原来的报文。

这里我们假定分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错,在转发时也没有被丢弃。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互联网核心部分中的路由器之间一般都用高速链路相连接,而在网络边缘的主机接入到核心部分则通常以相对较低速率的链路相连接。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分组交换网的示意图

注意分组的存储转发过程

路由器

在路由器中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没有直接连线。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

  • 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 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
  • 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主机和路由器的作用不同

  •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向网络发送分组,从网络接收分组。
  • 路由器对分组进行存储转发,最后把分组交付目的主机。

分组交换的优点

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高效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

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

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迅速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

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分组交换带来的问题

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延迟)

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存储转发原理并非完全新的概念

在20世纪40年代,电报通信也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现在报文交换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三种交换的比较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由于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远小于整个报文的长度,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

若您认为本文内容有益,请不吝赐予赞同并订阅,以便持续接收有价值的信息。衷心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Java
智能客服系统的技术栈解析-唯一客服系统技术架构优势
“唯一客服系统”采用 Vue.js 2.x + ElementUI 构建前端,实现响应式界面,支持多端适配;后端基于 Golang + Gin + GORM,具备高性能与高并发处理能力。系统支持私有化部署,提供灵活定制、AI 扩展能力,技术栈简洁易维护,兼顾开发者友好与企业级应用需求。
143 1
|
2月前
|
存储 SQL 监控
数据中台架构解析:湖仓一体的实战设计
在数据量激增的数字化时代,企业面临数据分散、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数据中台作为统一管理与应用数据的核心平台,结合湖仓一体架构,打通数据壁垒,实现高效流转与分析。本文详解湖仓一体的设计与落地实践,助力企业构建统一、灵活的数据底座,驱动业务决策与创新。
|
2月前
|
数据可视化 IDE Java
OneCode图生代码技术深度解析:从可视化设计到注解驱动实现的全链路架构
OneCode图生代码技术通过可视化设计与Java注解驱动,实现UI到代码的高效转换,支持设计即开发、组件复用与动态加载,提升企业应用开发效率与协作能力。
OneCode图生代码技术深度解析:从可视化设计到注解驱动实现的全链路架构
|
2月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智能风险管理的技术架构:2025从数据采集到自主决策的全链路解析
本文系统梳理了项目风险管理的技术演进历程,从文档驱动到智能化阶段,深入解析各时期关键技术与工具架构,并结合实践案例提出前瞻性实施策略,助力项目管理专业人士构建智能风险管理体系。
122 2
|
2月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快应用推广联盟分销逻辑及技术架构深度解析-优雅草卓伊凡|果果|Ant
快应用推广联盟分销逻辑及技术架构深度解析-优雅草卓伊凡|果果|Ant
95 2
|
3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算法
人才招聘系统开发全解析:从技术底层到商业逻辑的完整架构优雅草卓伊凡|小无|果果|阿才
人才招聘系统开发全解析:从技术底层到商业逻辑的完整架构优雅草卓伊凡|小无|果果|阿才
143 2
人才招聘系统开发全解析:从技术底层到商业逻辑的完整架构优雅草卓伊凡|小无|果果|阿才
|
3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区块链
DNS+:互联网的下一个十年,为什么域名系统正在重新定义数字生态? ——解读《“DNS+”发展白皮书(2023)》
DNS+标志着域名系统从基础寻址工具向融合技术、业态与治理的数字生态中枢转变。通过与IPv6、AI和区块链结合,DNS实现了智能调度、加密传输等新功能,支持工业互联网、Web3及万物互联场景。当前,中国IPv6用户达7.6亿,全球DNSSEC支持率三年增长80%,展现了其快速发展态势。然而,DNS+仍面临安全威胁、技术普惠瓶颈及生态协同挑战。未来,需推动零信任DNS模型、加强威胁情报共享,并加速标准制定,以筑牢数字时代网络根基,实现更安全、高效的数字生态建设。
235 3
|
2月前
|
存储 安全 虚拟化
全面解析服务器虚拟化:云计算时代的核心技术架构
服务器虚拟化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通过资源池化提升IT效率。本文详解其原理、部署优势及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涵盖技术架构、应用场景与选型指南,助力企业构建高效灵活的云环境。
262 0
|
3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语音技术
2025年国内主流智能客服系统:技术架构与能力深度解析
本文分析了2025年国内智能客服市场的技术格局与系统能力,从核心技术栈(NLP、知识图谱、语音技术等)到市场梯队划分,深入探讨了第一梯队的综合型平台和第二梯队的场景化服务。以合力亿捷为例,剖析其端到端AI技术栈、大模型融合、全渠道融合及运营优化能力,并对比国际顶尖通用AI在语义理解、多模态交互和自主学习方面的启示。最后为企业提供选择智能客服系统的五大考量因素,强调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实现更高效、智能的客户服务体验。
722 2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