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 二进制安装 优化架构之 部署负载均衡,加入master02

本文涉及的产品
应用型负载均衡 A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k8s 二进制安装 优化架构之 部署负载均衡,加入master02

一    实验环境

k8s集群master01:192.168.217.66    kube-apiserver kube-controller-manager kube-scheduler etcd

k8s集群master02:192.168.217.77

k8s集群node01:192.168.217.88    kubelet kube-proxy docker

k8s集群node02:192.168.217.99

etcd集群节点1:192.168.217.66    etcd

etcd集群节点2:192.168.217.88    etcd

etcd集群节点3:192.168.217.99    etcd

负载均衡nginx+keepalive01(master):192.168.217.22

负载均衡nginx+keepalive02(backup):192.168.217.44

二    部署 CoreDNS

CoreDNS:可以为集群中的 service 资源创建一个域名 与 IP 的对应关系解析

node加载coredns.tar 镜像    

master 执行ymal 文件

1,所有node加载coredns.tar 镜像  

拖入压缩包

docker load -i coredns.tar 载入镜像

2,在 master01 节点部署 CoreDNS

上传 coredns.yaml 文件到 /opt/k8s 目录中,部署 CoreDNS

查看 kube-system  的命名空间

3, DNS 解析测试

 kubectl create clusterrolebinding cluster-system-anonymous --clusterrole=cluster-admin --user=system:anonymous
 
 
############   
返回结果
clusterrolebinding.rbac.authorization.k8s.io/cluster-system-anonymous created

4, 报错分析

如果出现以下报错

需要添加 rbac的权限  直接使用kubectl绑定  clusteradmin 管理员集群角色  授权操作权限

在master01:

 kubectl create clusterrolebinding cluster-system-anonymous --clusterrole=cluster-admin --user=system:anonymous
 
 
############   
返回结果
clusterrolebinding.rbac.authorization.k8s.io/cluster-system-anonymous created

kubectl create clusterrolebinding 命令用于在 Kubernetes 集群中创建一个新的 ClusterRoleBinding 资源。ClusterRoleBinding 将ClusterRole(一组权限)绑定到用户、组或其他实体,决定了这些实体在集群范围内能够执行的操作。下面是给定命令的详细解释:

  • kubectl create clusterrolebinding: 指令部分,表示要创建一个新的 ClusterRoleBinding 对象。
  • cluster-system-anonymous: 这是新创建的 ClusterRoleBinding 的名称。你可以自定义此名称,以便于管理和识别该ClusterRoleBinding的目的或作用。
  • --clusterrole=cluster-admin: 这个选项指定了要绑定的ClusterRole。在这个例子中,使用的是 cluster-admin,这是Kubernetes内置的ClusterRole,拥有对整个集群的完全管理权限。这意味着通过此ClusterRoleBinding关联的用户或组将拥有所有可能的权限。
  • --user=system:anonymous: 这个选项指定了ClusterRoleBinding将应用到的用户。在这个命令中,用户是 system:anonymous。在Kubernetes中,system:anonymous 是一个特殊用户,代表未认证的请求者,即任何未提供有效认证信息的访问尝试都会被视为这个用户。通过这种方式,此命令实际上是在赋予所有未经身份验证的访问者集群管理员权限,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配置,通常不推荐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因为这会极大地降低集群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这条命令创建了一个名为 cluster-system-anonymous 的ClusterRoleBinding,将集群管理员(cluster-admin)权限赋予了匿名用户(system:anonymous)。这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配置,实际操作中应谨慎使用此类权限分配,以免造成安全风险。

5,重新  DNS 解析测试

三       master02 节点部署

在企业里 master最少3台 有个leader

大体思路 是传 master需要的

etcd    kubernetes  目录   以及/root/.kube(kubectl 的配置文件以及缓存)     以及所有服务的system 单元文件

最后一个一个启动

1,从master01 传etcd 目录到 master02 节点

2,从master01 传  kubernetes  目录到 master02 节点

3,从master01传/root/.kube到 master02 节点

  • cache: 这个目录通常用于存放由kubectl命令行工具缓存的各种数据,比如API资源的本地副本或者上次查询的结果,以便提高后续命令的执行速度。这些信息帮助减少不必要的API服务器查询,提升交互效率。
  • config: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全名为config.yamlconfig(取决于操作系统显示设置),它包含了Kubernetes配置信息,尤其是与集群连接相关的设置。这个文件定义了如何连接到Kubernetes API服务器(apiserver)、认证凭据(如token或client证书)、上下文(clusters)、用户(users)以及默认的命名空间(namespace)等。当你使用kubectl命令行工具时,它会默认查找这个文件来确定如何与Kubernetes集群进行通信。

简而言之,.kube/cache是kubectl用于缓存数据以提高效率的目录,而.kube/config则是一个关键的配置文件,用于存储与Kubernetes集群交互所需的认证和配置细节

4, 从master01 传服务管理文件到 master02 节点

scp /usr/lib/systemd/system/{kube-apiserver,kube-controller-manager,kube-scheduler}.service root@master02:/usr/lib/systemd/system/

5,修改配置文件kube-apiserver中的IP

去master02

vim /opt/kubernetes/cfg/kube-apiserver

将第5行   7行   改成自己的ip

 

6, master02 节点上启动各服务并设置开机自启

systemctl start kube-apiserver.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kube-apiserver.service
systemctl start kube-controller-manager.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kube-controller-manager.service
systemctl start kube-scheduler.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kube-scheduler.service

7, master02  将 可执行文件都做软连接

8,验证 master02 是否安装成功

查看node节点状态

-o=wide:输出额外信息;对于Pod,将输出Pod所在的Node名

//此时在master02节点查到的node节点状态仅是从etcd查询到的信息,而此时node节点实际上并未与master02节点建立通信连接,因此需要使用一个VIP把node节点与master节点都关联起来

四     负载均衡部署

1,架构图

2,k8s 集群做 nginx +keepalive 负载均衡高可用 的必要性

负载均衡器 :

分摊master流量

且 node回包的时候  也是经过负载均衡器

所有master 不需要指向node

3, 部署两台nginx 负载均衡服务器

3.1,配置nginx的官方在线yum源,配置本地nginx的yum源

两个nginx服务器

cat > /etc/yum.repos.d/nginx.repo << 'EOF'
[nginx]
name=nginx repo
baseurl=http://nginx.org/packages/centos/7/$basearch/
gpgcheck=0
EOF
3.2, 安装nginx

两个nginx服务器

3.3,修改nginx配置文件,配置四层反向代理负载均衡,指定k8s群集2台master的节点ip和6443端口

两个nginx服务器

vim /etc/nginx/nginx.conf

stream {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upstream_addr - [$time_local] $status $upstream_bytes_sent';
    
  access_log  /var/log/nginx/k8s-access.log  main;
 
    upstream k8s-apiserver {
        server 192.168.217.66:6443;
        server 192.168.217.77:6443;
    }
    server {
        listen 6443;
        proxy_pass k8s-apiserver;
    }
}

解释:

这段配置是Nginx的一个配置片段,用于设置一个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特别是针对Kubernetes(k8s)API服务器的流量管理。下面逐行解释各部分:

  • stream: 这里其实有一个小误解,正确的配置应该是放在http块中而非stream,因为log_format, access_log, upstream, 和 server 配置都是HTTP相关的,而不是TCP/UDP流处理。stream模块用于处理四层协议(TCP/UDP)的负载均衡,而这里明显是在配置HTTP七层协议的负载均衡。因此,下面的解释基于它是HTTP配置的假设。
  • log_format main ...: 定义了名为main的日志格式,用于记录客户端IP地址(remote_addr),上游服务器地址(remoteaddr),上游服务器地址(upstream_addr),请求时间(time_local),HTTP响应状态码(timelocal),HTTP响应状态码(status),以及发送给客户端的字节数($upstream_bytes_sent)。
  • access_log /var/log/nginx/k8s-access.log main;: 指定了访问日志的存储位置/var/log/nginx/k8s-access.log并且使用前面定义的main日志格式来记录日志
  • upstream k8s-apiserver {...}: 定义了一个名为k8s-apiserver的上游服务器组(可以理解为真实服务器),包含两个Kubernetes API服务器的地址:192.168.10.80:6443 和 192.168.10.20:6443。Nginx会根据负载均衡策略(默认是轮询)将请求分发到这两个地址之一。
  • server {...}: 定义了一个监听在6443端口上的Nginx服务器块。
  • listen 6443;: 指定该Nginx服务器监听在6443端口,这通常是Kubernetes API服务器的默认端口。
  • proxy_pass k8s-apiserver;: 设置代理传递目标为之前定义的k8s-apiserver上游服务器组,这意味着所有到达Nginx此端口的请求会被转发到这两个Kubernetes API服务器之一

总结来说,这段配置的作用是设置了一个Nginx作为Kubernetes API服务器的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器,它监听在6443端口,接收对Kubernetes API的请求,并将这些请求透明地分发到两个Kubernetes API服务器实例上,同时记录相关访问日志。这样不仅提升了Kubernetes API服务的可用性和响应能力,还便于日志审计和故障排查。

3.4  检查配置文件语法

两个nginx服务器

3.5 启动nginx服务,查看已监听6443端口

两个nginx服务器

4,部署keepalived服务 解决nginx 单点故障

4.1  安装keepalived

两个nginx服务器

4.2 修改keepalived配置文件

ng01

vim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注意此处vip 地址  需要与master01   /opt/k8s/k8s-cert/k8s-cert.sh 中的vip 一致

vim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 Configuration File for keepalived
 
global_defs {
   # 接收邮件地址
   notification_email {
     acassen@firewall.loc
     failover@firewall.loc
     sysadmin@firewall.loc
   }
   # 邮件发送地址
   notification_email_from Alexandre.Cassen@firewall.loc
   smtp_server 127.0.0.1
   smtp_connect_timeout 30
   router_id NGINX_MASTER       #ng01节点的为 NGINX_MASTER,ng02节点的为 NGINX_BACKUP
}
 
#添加一个周期性执行的脚本
vrrp_script check_nginx {
    script "/etc/nginx/check_nginx.sh"  #指定检查nginx存活的脚本路径
}
 
vrrp_instance VI_1 {
    state MASTER                        #ng01节点的为 MASTER,ng02节点的为 BACKUP
    interface ens33                     #指定网卡名称 ens33
    virtual_router_id 51        #指定vrid,两个节点要一致
    priority 100                        #ng01节点的为 100,ng02节点的为 90
    advert_int 1
    authentication {
        auth_type PASS
        auth_pass 1111
    }
    virtual_ipaddress {
        192.168.217.100/24      #指定 VIP
    }
    track_script {
        check_nginx                     #指定vrrp_script配置的脚本
    }
}

ng02

 

vim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 Configuration File for keepalived
 
global_defs {
   # 接收邮件地址
   notification_email {
     acassen@firewall.loc
     failover@firewall.loc
     sysadmin@firewall.loc
   }
   # 邮件发送地址
   notification_email_from Alexandre.Cassen@firewall.loc
   smtp_server 127.0.0.1
   smtp_connect_timeout 30
   router_id NGINX_BACKUP       #ng01节点的为 NGINX_MASTER,ng02节点的为 NGINX_BACKUP
}
 
#添加一个周期性执行的脚本
vrrp_script check_nginx {
    script "/etc/nginx/check_nginx.sh"  #指定检查nginx存活的脚本路径
}
 
vrrp_instance VI_1 {
    state BACKUP                        #ng01节点的为 MASTER,ng02节点的为 BACKUP
    interface ens33                     #指定网卡名称 ens33
    virtual_router_id 51        #指定vrid,两个节点要一致
    priority 90                 #ng01节点的为 100,ng02节点的为 90
    advert_int 1
    authentication {
        auth_type PASS
        auth_pass 1111
    }
    virtual_ipaddress {
        192.168.217.100/24      #指定 VIP
    }
    track_script {
        check_nginx                     #指定vrrp_script配置的脚本
    }
}
4.3 创建nginx状态检查脚本

两个nginx服务器

vim /etc/nginx/check_nginx.sh

#!/bin/bash
#egrep -cv "grep|$$" 用于过滤掉包含grep 或者 $$ 表示的当前Shell进程ID,即脚本运行的当前进程ID号
count=$(ps -ef | grep nginx | egrep -cv "grep|$$")
 
if [ "$count" -eq 0 ];then
    systemctl stop keepalived
fi

加执行 权限

4.4 启动keepalived服务

两个nginx服务器

(一定要先启动了nginx服务,再启动keepalived服务)

查看VIP是否生成 ng01

5,  使用一个VIP把node节点与master节点都关联起来

所有node

5.1 修改node节点上的bootstrap.kubeconfig  配置文件为VIP

vim bootstrap.kubeconfig

5.2 修改node节点上的kubelet.kubeconfig  配置文件为VIP

vim kubelet.kubeconfig

5.3  修改node节点上的kube-proxy.kubeconfig配置文件为VIP

vim kube-proxy.kubeconfig

5.4  重启kubelet和kube-proxy服务

6,  查看nginx 和 node 、 master 节点的连接状态

ng01

ng02

7,测试创建pod

master01 节点

7.1 测试创建pod

创建nginx pod

7.2 查看Pod的状态信息

//READY为1/1,表示这个Pod中有1个容器

 

7.3 curl命令访问

在对应网段的node节点上操作,可以直接使用浏览器或者curl命令访问

node01

7.4 查看nginx日志

master01节点

网关访问

 

7.5  查看service

master01节点

五    部署 Dashboard

1,Dashboard 介绍

仪表板是基于Web的Kubernetes用户界面。您可以使用仪表板将容器化应用程序部署到Kubernetes集群,对容器化应用程序进行故障排除,并管理集群本身及其伴随资源。您可以使用仪表板来概述群集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创建或修改单个Kubernetes资源(例如deployment,job,daemonset等)。例如,您可以使用部署向导扩展部署,启动滚动更新,重新启动Pod或部署新应用程序。仪表板还提供有关群集中Kubernetes资源状态以及可能发生的任何错误的信息。

2, 准备Dashboard 和 metrics-scraper.tar

node01  node02

准备压缩包

加载Dashboard  镜像(可视化工具)

这是监控数据的

3,master01 节点上传 recommended.yaml 文件到 /opt/k8s 目录中

master01

#默认Dashboard只能集群内部访问,修改Service为NodePort类型,暴露到外部:
kind: Service
apiVersion: v1
metadata:
  labels:
    k8s-app: kubernetes-dashboard
  name: kubernetes-dashboard
  namespace: kubernetes-dashboard
spec:
  ports:
    - port: 443
      targetPort: 8443
      nodePort: 30001     #添加
  type: NodePort          #添加
  selector:
    k8s-app: kubernetes-dashboard

4, 执行 ymal 文件

master01

5,创建service account并绑定默认cluster-admin管理员集群角色

创建service account

kubectl create serviceaccount dashboard-admin -n kube-system

kubectl create serviceaccount dashboard-admin -n kube-system 是一个 Kubernetes 命令,用于在 Kubernetes 集群中创建一个新的服务账户(service account)。下面是对这个命令各部分的详细解释:

  • kubectl: 这是 Kubernetes 的命令行工具,用于与 Kubernetes 集群进行交互,执行各种管理任务,如部署应用、检查集群状态等。
  • create: 这是一个 kubectl 动作,表示你要创建一个新的资源对象,如 Pod、Service、Deployment 或者在这个情况下,是 ServiceAccount。
  • serviceaccount: 这个关键词告诉 kubectl 你要创建的资源类型是 ServiceAccount。ServiceAccount 是 Kubernetes 中的一个特殊类型的对象,它用来为Pods提供身份和凭证,以便Pod内的进程能够与Kubernetes API进行安全通信。
  • dashboard-admin: 这是你要创建的服务账户的名称。在这个场景中,"dashboard-admin" 暗示这个服务账户可能被设计用来给 Kubernetes Dashboard 或其他需要访问API权限的组件提供管理员级别的访问权限,但具体权限由关联的Role或ClusterRole决定。
  • -n kube-system: -n--namespace 是一个选项,用于指定资源将被创建在哪个命名空间(namespace)中。在这里,命名空间是 kube-systemkube-system 是 Kubernetes 集群中的一个特殊命名空间,通常用于存放集群的核心组件和服务,如DNS、网络插件、监控系统等。选择 kube-system 表示这个服务账户将专用于该命名空间内的资源和服务。

综上所述,这个命令的作用是在 Kubernetes 集群的 kube-system 命名空间中创建一个名为 dashboard-admin 的服务账户,它可能被设计用于为Kubernetes Dashboard或类似应用提供必要的API访问权限。但请注意,实际的权限配置需要通过附加的Role或ClusterRole以及RoleBinding或ClusterRoleBinding来实现。

管理员账号 并赋权

kubectl create clusterrolebinding dashboard-admin --clusterrole=cluster-admin --serviceaccount=kube-system:dashboard-admin

kubectl create clusterrolebinding dashboard-admin --clusterrole=cluster-admin --serviceaccount=kube-system:dashboard-admin 是 Kubernetes 中的一个命令,用于创建一个集群角色绑定(ClusterRoleBinding)。这个命令的目的是赋予之前创建的服务账户特定的权限。下面是各部分的详细解释:

  • kubectl create clusterrolebinding: 该命令用于创建一个新的集群角色绑定。ClusterRoleBinding 是 Kubernetes 中的一种授权机制,它将 ClusterRole(定义了一组权限)绑定到用户、组或服务账户上,并在整个集群范围内生效。
  • dashboard-admin: 这是新创建的集群角色绑定的名称。它作为一个标识符,方便后续管理和理解这个绑定的用途,这里暗示它与之前创建的 dashboard-admin 服务账户相关联,用于给该服务账户分配权限。
  • --clusterrole=cluster-admin: 这个选项指定了要绑定的 ClusterRole 名称。cluster-admin 是 Kubernetes 内置的一个超级管理员角色,拥有对整个集群的完全访问权限。通过此选项,你实际上是将 cluster-admin 这一最广泛的权限集赋予了即将绑定的对象。
  • --serviceaccount=kube-system:dashboard-admin: 这个选项指定了要授予上述ClusterRole的服务账户及其所在的命名空间。格式为 <namespace>:<serviceaccount-name>。在这个例子中,服务账户名为 dashboard-admin,位于 kube-system 命名空间。这意味着 kube-system 命名空间下的 dashboard-admin 服务账户将获得 cluster-admin 角色所包含的所有权限。

综上所述,这个命令的作用是创建一个集群角色绑定,它将 cluster-admin 这个拥有集群管理员权限的角色绑定给了 kube-system 命名空间下的 dashboard-admin 服务账户,从而使该服务账户在 Kubernetes 集群中具有了非常广泛的管理权限。这通常用于需要高度访问权限的组件,比如 Kubernetes Dashboard 的后端服务,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设置应谨慎使用,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6, 查看token 令牌

这个就是Dashboard 令牌

查看token 令牌 复制

kubectl describe secrets -n kube-system $(kubectl -n kube-system get secret | awk '/dashboard-admin/{print $1}')

这条命令是用来查询 Kubernetes 集群中与 dashboard-admin 服务账户相关的秘密(secrets)详细信息的。命令分为两部分,我们逐一解析:

  1. 获取 Secret 名称:
  • kubectl -n kube-system get secret: 这部分命令用于列出 kube-system 命名空间中的所有秘密。
  • | awk '/dashboard-admin/{print $1}': 这里使用管道 (|) 将前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 awk 命令的输入。awk 是一个强大的文本分析工具,这里使用的规则是,如果输出行中包含 "dashboard-admin"(这通常意味着与 dashboard-admin 服务账户相关的秘密),则打印该行的第一列(即Secret的名称)。
  1. 描述 Secret 信息:
  • kubectl describe secrets -n kube-system $(...): 这部分利用上一步得到的 Secret 名称(通过命令替换 $() 实现),在 kube-system 命名空间中执行 describe 命令来展示这些秘密的详细信息。describe 命令提供了关于资源的更详尽视图,包括其元数据、标签、选择器等属性,对于秘密来说,还会展示其类型、数据等敏感内容的加密表示。

总结来说,整个命令的作用是查找 kube-system 命名空间中与 dashboard-admin 服务账户相关的所有秘密,并详细描述这些秘密的信息。这对于调试、审计或理解服务账户认证和授权设置特别有用。

7, 浏览器登录Dashboard

谷歌好像不太行

使用输出的token登录Dashboard

https://NodeIP:30001

展示:

8,在Dashboard  创建6台pod

在master01  可查看到刚刚创建的pod

六   总结

多master集群架构的部署过程

首先 部署master02等其他master节点  master01配置文件拷贝(私钥、服务、执行文件)到master02

搭建nginx/Haproxy + keepalived 高可用负载均衡器对master节点

修改 node节点上kubelet kube-proxy的 kubeconfig配置文件对接VIP

kubectl 的配置文件也要对接VIP或者当前的节点

相关实践学习
深入解析Docker容器化技术
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Docker是世界领先的软件容器平台。开发人员利用Docker可以消除协作编码时“在我的机器上可正常工作”的问题。运维人员利用Docker可以在隔离容器中并行运行和管理应用,获得更好的计算密度。企业利用Docker可以构建敏捷的软件交付管道,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的信誉为Linux和Windows Server应用发布新功能。 在本套课程中,我们将全面的讲解Docker技术栈,从环境安装到容器、镜像操作以及生产环境如何部署开发的微服务应用。本课程由黑马程序员提供。 &nbsp; &nbsp;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容器服务 ACK 容器服务 Kubernetes 版(简称 ACK)提供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管理能力,支持企业级容器化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阿里云虚拟化、存储、网络和安全能力,打造云端最佳容器化应用运行环境。 了解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kubernetes
相关文章
|
4月前
|
负载均衡 算法 关系型数据库
大数据大厂之My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揭秘MySQL集群架构负载均衡核心算法:从理论到Java代码实战,让你的数据库性能飙升!
本文聚焦 MySQL 集群架构中的负载均衡算法,阐述其重要性。详细介绍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加权最少连接、随机、源地址哈希等常用算法,分析各自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并提供 Java 语言代码实现示例,助力直观理解。文章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对理解和应用负载均衡算法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大数据大厂之My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揭秘MySQL集群架构负载均衡核心算法:从理论到Java代码实战,让你的数据库性能飙升!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RAG系统文本检索优化:Cross-Encoder与Bi-Encoder架构技术对比与选择指南
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两种编码架构的技术原理、数学基础、实现流程以及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并探讨混合架构的应用策略。
135 10
RAG系统文本检索优化:Cross-Encoder与Bi-Encoder架构技术对比与选择指南
|
5月前
|
数据采集 运维 Serverless
云函数采集架构:Serverless模式下的动态IP与冷启动优化
本文探讨了在Serverless架构中使用云函数进行网页数据采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针对动态IP、冷启动及目标网站反爬策略等问题,提出了动态代理IP、请求头优化、云函数预热及容错设计等方法。通过网易云音乐歌曲信息采集案例,展示了如何结合Python代码实现高效的数据抓取,包括搜索、歌词与评论的获取。此方案不仅解决了传统采集方式在Serverless环境下的局限,还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152 0
|
1月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运维
从数据感知到决策优化:MyEMS 开源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与实践效能解析
MyEMS 是一款开源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分层解耦与模块化设计,支持多能源协同监测与智能优化调度。系统具备数据采集、分析、预警、碳核算等功能,助力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安全管控与低碳转型,已在百余家全球企业落地应用,具备自主可控、成本低、安全性强等优势,面向虚拟电厂、数字孪生等未来场景持续演进。
104 0
|
2月前
|
缓存 Java 数据库
Java 项目分层架构实操指南及长尾关键词优化方案
本指南详解基于Spring Boot与Spring Cloud的Java微服务分层架构,以用户管理系统为例,涵盖技术选型、核心代码实现、服务治理及部署实践,助力掌握现代化Java企业级开发方案。
140 2
|
3月前
|
监控 搜索推荐 应用服务中间件
301重定向:网站迁移、SEO优化与架构重塑的核心引擎
301重定向是数字世界中确保网站迁移无缝过渡的关键策略。它通过HTTP状态码告知浏览器和搜索引擎资源的永久迁移,帮助维持权重传递与用户体验。本文深入解析301重定向的工作机制、SEO影响及实施策略,涵盖域名迁移、HTTPS升级、URL标准化等场景,并提供服务器配置示例(如.htaccess和Nginx规则)。同时,强调避免重定向链、循环等问题,推荐使用专业工具监控效果。掌握这些技巧,可确保网站在架构调整或迁移时保持流量稳定与搜索引擎信任,成为网站管理不可或缺的战略工具。
92 8
|
2月前
|
缓存 监控 API
电商API的微服务架构优化策略
随着电商快速发展,API成为连接用户、商家与系统的核心。本文探讨微服务架构下电商API的优化策略,分析高并发、低延迟与数据一致性等挑战,并提供服务拆分、缓存异步、监控容器化等实践方案,助力构建高性能、高可用的电商系统,提升用户体验与业务效率。
66 0
|
5月前
|
缓存 监控 安全
301重定向进阶指南:从基础配置到企业级架构优化
本文深入探讨网站重定向的高级技巧与企业级实现,涵盖正则表达式重定向、权重无损迁移、分布式系统适配等核心内容。通过解析301/302状态码区别及应用场景,结合Nginx、Apache配置示例,帮助开发者优化大规模网站重定向逻辑。同时,文章介绍CDN边缘重定向、微服务架构下的规则管理以及容灾设计,确保高性能与安全性。最后提供全链路监控方案和经典案例分析,助你规避流量损失风险,提升SEO表现。
156 38
|
5月前
|
负载均衡 算法 关系型数据库
大数据新视界--大数据大厂之MySQL数据库课程设计:MySQL集群架构负载均衡故障排除与解决方案
本文深入探讨 MySQL 集群架构负载均衡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涵盖请求分配不均、节点无法响应、负载均衡器故障等现象,介绍多种负载均衡算法及故障排除步骤,包括检查负载均衡器状态、调整算法、诊断修复节点故障等。还阐述了预防措施与确保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如定期监控维护、备份恢复策略、团队协作与知识管理等。为确保 MySQL 数据库系统高可用性提供全面指导。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