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应用与微服务的优缺点

本文涉及的产品
智能开放搜索 OpenSearch行业算法版,1GB 20LCU 1个月
检索分析服务 Elasticsearch 版,2核4GB开发者规格 1个月
实时计算 Flink 版,5000CU*H 3个月
简介: 单体应用(monolith application)就是将应用程序的所有功能都打包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以是 JAR、WAR、EAR 或其它归档格式。

单体应用与微服务的优缺点

单体应用(monolith application)就是将应用程序的所有功能都打包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以是 JAR、WAR、EAR 或其它归档格式。

随着业务需求的快速发展变化,敏捷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一种更加快速高效的软件交付方式。微服务就是一种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软件架构风格。单体应用被分解成多个更小的服务,每个服务有自己的归档文件,单独部署,然后共同组成一个应用程序。这里的“微”不是针对代码行数而言,而是说服务的范围限定到单个功能。微服务有如下特点:

领域驱动设计:应用程序功能分解可以通过 Eric Evans 在《领域驱动设计》中明确定义的规则实现;每个团队负责与一个领域或业务功能相关的全部开发;团队拥有全系列的开发人员,具备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和持久化存储等方面的开发技能;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服务应该负责该功能的一个单独的部分,这是 SOLID 原则之一;

明确发布接口:每个服务都会发布一个定义明确的接口,而且保持不变;服务消费者只关心接口,而对于被消费的服务没有任何运行依赖;

独立部署、升级、扩展和替换:每个服务都可以单独部署及重新部署而不影响整个系统。这使得服务很容易升级,每个服务都可以沿着《Art of Scalability》一书定义的 X 轴和 Z 轴进行扩展;

可以异构 / 采用多种语言:每个服务的实现细节都与其它服务无关,这使得服务之间能够解耦,团队可以针对每个服务选择最合适的开发语言、持久化存储、工具和方法;

轻量级通信:服务通信使用轻量级的通信协议,例如,同步的 REST,异步的 AMQP、STOMP、MQTT 等。

单体应用与微服务是两种不同的软件架构模式,它们各自具有一些优点和缺点。

单体应用的优缺点

单体应用的优点:

简单易用:对于小型项目或团队来说,单体应用架构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上手。它将所有功能都集成在一个应用中,使得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都变得相对简单。

部署方便:单体应用通常只需要部署一个应用包,而不需要考虑多个服务之间的依赖和通信问题。这使得部署过程更加简单和快速。

调试容易:由于代码都集中在一个应用中,调试和排查问题相对容易。开发人员可以更容易地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进行修复。

为人所熟知:现有的大部分工具、应用服务器、框架和脚本都是这种应用程序;

IDE友好:像 NetBeans、Eclipse、IntelliJ 这些开发环境都是针对开发、部署、调试这样的单个应用而设计的;

便于共享:单个归档文件包含所有功能,便于在团队之间以及不同的部署阶段之间共享;

易于测试:单体应用一旦部署,所有的服务或特性就都可以使用了,这简化了测试过程,因为没有额外的依赖,每项测试都可以在部署完成后立刻开始。

单体应用的缺点:

复杂性高: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加,单体应用的代码库会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这可能导致代码质量下降、可维护性降低以及开发效率下降。

可扩展性差:单体应用通常难以进行水平扩展,因为它将所有功能都集成在一个应用中。如果需要增加更多的处理能力或存储容量,可能需要升级整个应用或购买更强大的服务器。

可靠性低:由于单体应用将所有功能都集成在一个进程中,如果一个模块出现问题,整个应用都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由于代码之间的紧密耦合,一个模块的修改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

不够灵活:对应用程序做任何细微的修改都需要将整个应用程序重新构建、重新部署。开发人员需要等到整个应用程序部署完成后才能看到变化。如果多个开发人员共同开发一个应用程序,那么还要等待其他开发人员完成了各自的开发。这降低了团队的灵活性和功能交付频率;

妨碍持续交付:单体应用可能会比较大,构建和部署时间也相应地比较长,不利于频繁部署,阻碍持续交付。在移动应用开发中,这个问题会显得尤为严重;

受技术栈限制:对于这类应用,技术是在开发之前经过慎重评估后选定的,每个团队成员都必须使用相同的开发语言、持久化存储及消息系统,而且要使用类似的工具,无法根据具体的场景做出其它选择;

技术债务:“不坏不修(Not broken,don’t fix)”,这在软件开发中非常常见,单体应用尤其如此。系统设计或写好的代码难以修改,因为应用程序的其它部分可能会以意料之外的方式使用它。随着时间推移、人员更迭,这必然会增加应用程序的技术债务。

微服务的优缺点

微服务的优点:

高可扩展性:微服务架构允许将应用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地进行扩展和升级。这使得应用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增加或减少处理能力或存储容量。

高可靠性:每个微服务都是独立的进程,它们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如REST API或消息队列)进行通信。这使得一个服务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其他服务的正常运行。此外,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故障隔离和恢复。

技术选型灵活:每个微服务都可以使用最适合的技术栈进行开发,这使得团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来解决特定问题。

易于开发、理解和维护;

比单体应用启动快;

局部修改很容易部署,有利于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

故障隔离,一个服务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整个应用;

不会受限于任何技术栈

微服务的缺点:

开发难度大:微服务架构需要更多的开发人员来管理和维护多个独立的服务。此外,由于服务之间的通信是异步的,开发人员需要处理更多的网络问题和并发问题。

运维成本高:微服务架构需要更多的服务器和基础设施来支持多个独立的服务。此外,由于服务之间的通信是异步的,需要更多的监控和日志记录工具来确保服务的正常运行和故障排查。

数据一致性问题:在微服务架构中,数据通常被分散在多个服务中,这可能导致数据一致性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分布式事务、数据总线等)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相关文章
|
3月前
|
监控 Java 持续交付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应用开发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应用开发中的应用
79 1
|
2月前
|
Java 开发者 微服务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Spring Cloud** 是一套基于 Spring 框架的**微服务架构解决方案**,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组件,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尤其是微服务架构。
294 69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
3月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持续交付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110 32
|
3月前
|
存储 监控 API
深入解析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应用中的实践
深入解析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应用中的实践
99 12
|
3月前
|
监控 持续交付 API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应用开发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应用开发中的应用
47 4
|
3月前
|
消息中间件 运维 Kubernetes
后端架构演进:从单体到微服务####
本文将探讨后端架构的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从传统的单体架构向现代微服务架构的转变。通过实际案例和理论解析,揭示这一转变背后的技术驱动力、挑战及最佳实践。文章还将讨论在采用微服务架构时需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服务划分、通信机制、数据管理以及部署策略,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架构转型视角。 ####
64 1
|
3月前
|
运维 Kubernetes Docker
深入理解容器化技术及其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容器化技术及其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
105 1
|
3月前
|
监控 持续交付 API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75 3
|
3月前
|
监控 持续交付 API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从设计原则到实践应用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从设计原则到实践应用
|
3月前
|
监控 物联网 持续交付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5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