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红:数据开放是大数据战略的突破口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500CU*H 100GB 3个月
简介: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数据开放、网络安全、乡村治理、农村公共文化、“扶教”、军事“标准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张新红:数据开放是大数据战略的突破口】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指出,建立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可以让经济增长潜力迅速迸发出来,这是因为公司可以用这些数据创造价值,进而可能创造新的服务行业。数据已经在那儿了,开放没有什么成本,赢得的却是新的发展机会。需要说明的是,大数据战略中的数据开放,与我们常说的信息公开有所不同。以往的信息公开往往是政府将加工好的信息放到网上去,而数据开放则强调开放更多的基础数据,比如,交通大数据、通信大数据等。让基础数据流动起来,才能够真正释放其应有的价值,才能够通过这些数据去整合资源,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业态。

摘编自《经济日报》

【陈家喜:网络安全的维护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合作】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陈家喜认为,尽管互联网是一个高度自我管理的网络世界,但不是“网络公民”可以完全自治的虚拟空间。网络威胁的存在不仅让单个的终端用户难以处置,即便是强大的政府也难以招架。网络安全威胁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实现政府与社会合作,实现从个人和企业及时获得最新的建议和技术动态,从而做出相应的回应。由于互联网是一个由网络企业、使用者、政府乃至国际组织等多元主体构成的虚拟空间,互联网治理也应是由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治理过程。并且,网络安全的威胁日新月异,政府单一主体难以做到全面及时防御。利用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提升社会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政府和社会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世界各国加强网络安全的普遍做法。引导私营部门成立网络安全小组或协会,加强业内之间、业内与政府之间的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与沟通,实现“以网管网”。

摘编自光明网

【赵秀玲:避免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一刀切”】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赵秀玲指出,在中国乡村治理中,信息化建设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它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今后不断给予解决。与城市相比,乡村基层有很多显在或潜在的因素制约着信息化建设,这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一是要根据乡村实际进行信息化建设,避免“一刀切”的机械做法。二是要处理好信息化服务与常规式服务的关系。三是要避免信息化带来的干部脱离乡村基层群众的倾向。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李澍]

【刘刚:打造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平台】

刘刚撰文指出,创新农村公共文化管理运行机制,打造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只有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才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而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创新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发挥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基层文化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引导群众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要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畅通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采取“订单”服务方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探索实行错时开放,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数字阅读、文化娱乐、公共信息和技能培训等服务,克服远程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的问题。

摘编自《学习时报》

【孙惠玲:“扶教”供需精准是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惠玲认为,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扶教”要精准,精准是关键。首先制定的政策要精准,精准安排让每一项政策落地的相关制度和机制。“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精准识别需求,充分供需对洽,发力才能精准。近年来,乡村学校硬件建设投入加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但布局不尽合理,资源结构性短缺,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管理目标要精准,要制定并分解乡村“扶教”工作目标,落实主体责任。精准管理不但要使“扶教”实施项目顺利开展,更要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扶教”机制,还要使每项具体措施落地生根。

摘编自《人民政协报》

【胡思远:实现军事“标准化”是各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国防大学胡思远认为,在信息时代,“标准”已经成为整个体系的灵魂,成为各国技术与产品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标准”在军事应用上,还有另一层重要含义。信息化战争中,装备个体在整个装备体系中的功能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求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嵌入式电子信息装备,增强其本身的作战效能,更强调借助数据链等信息交换手段,使平台不再只是搭载、投放武器系统的工具,而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中互联的一个节点。因此,提高装备作战能力的途径已经转变为既要提升装备本身性能,又要通过信息技术发挥体系整体效能,两者并重的方式。构建信息化装备体系的关键,是实现不同武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而实现“三互”靠的就是顶层设计和标准化,即以顶层设计为核心,以开发和贯彻协议标准为前提,成体系地建设武器装备。近几年来,美军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推行新的协议标准的力度,也说明了“标准化”的重要性。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MaxCompute的热门话题分析
Apsara Clouder大数据专项技能认证配套课程:基于MaxCompute的热门话题分析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分布式计算
数据才是真救命的:聊聊如何用大数据提升灾难预警的精准度
数据才是真救命的:聊聊如何用大数据提升灾难预警的精准度
184 14
|
4月前
|
数据采集 分布式计算 DataWorks
ODPS在某公共数据项目上的实践
本项目基于公共数据定义及ODPS与DataWorks技术,构建一体化智能化数据平台,涵盖数据目录、归集、治理、共享与开放六大目标。通过十大子系统实现全流程管理,强化数据安全与流通,提升业务效率与决策能力,助力数字化改革。
161 4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运维 监控
运维不怕事多,就怕没数据——用大数据喂饱你的运维策略
运维不怕事多,就怕没数据——用大数据喂饱你的运维策略
147 0
|
4月前
|
分布式计算 DataWorks 数据处理
在数据浪潮中前行:记录一次我与ODPS的实践、思考与展望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 AI 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阿里云 ODPS 平台(尤其是 MaxCompute)进行分布式多模态数据处理的实践过程。内容涵盖技术架构解析、完整操作流程、实际部署步骤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同时结合 CSDN 博文深入探讨了多模态数据处理的技术挑战与创新路径,为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大规模数据处理方案。
296 3
|
4月前
|
SQL 人工智能 分布式计算
ODPS:数据浪潮中的成长与突围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大数据浪潮中,通过引入阿里云ODPS体系(包括MaxCompute、DataWorks、Hologres)解决数据处理瓶颈、实现业务突破与个人成长的故事。从被海量数据困扰到构建“离线+实时”数据架构,ODPS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更推动了技术能力与业务影响力的双重跃迁。
|
2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监控
数据下田,庄稼不“瞎种”——聊聊大数据如何帮农业提效
数据下田,庄稼不“瞎种”——聊聊大数据如何帮农业提效
139 14
|
1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监控
拔俗多模态跨尺度大数据AI分析平台:让复杂数据“开口说话”的智能引擎
在数字化时代,多模态跨尺度大数据AI分析平台应运而生,打破数据孤岛,融合图像、文本、视频等多源信息,贯通微观与宏观尺度,实现智能诊断、预测与决策,广泛应用于医疗、制造、金融等领域,推动AI从“看懂”到“会思考”的跃迁。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监控
吃得安心靠数据?聊聊用大数据盯紧咱们的餐桌安全
吃得安心靠数据?聊聊用大数据盯紧咱们的餐桌安全
105 1
|
2月前
|
数据采集 自动驾驶 机器人
数据喂得好,机器人才能学得快:大数据对智能机器人训练的真正影响
数据喂得好,机器人才能学得快:大数据对智能机器人训练的真正影响
208 1
|
4月前
|
SQL 人工智能 分布式计算
在数据浪潮中前行:我与ODPS的实践、思考与展望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企业如何高效处理海量数据成为数字化转型关键。本文结合作者实践,深入解析阿里云自研大数据平台 ODPS 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涵盖 MaxCompute、DataWorks、Hologres 等核心产品,分享从数据治理到实时分析的落地经验,并展望其在 AI 与向量数据时代的发展前景。
231 7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