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用时变马尔可夫区制转换(MARKOV REGIME SWITCHING)自回归模型分析经济时间序列

简介: PYTHON用时变马尔可夫区制转换(MARKOV REGIME SWITCHING)自回归模型分析经济时间序列

原文链接:http://tecdat.cn/?p=22617


本文提供了一个在统计模型中使用马可夫转换模型模型的例子,来复现Kim和Nelson(1999)中提出的一些结果。它应用了Hamilton(1989)的滤波器和Kim(1994)的平滑器。

%matplotlib inline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statsmodels.api as sm
from pandas_datareader.data import DataReader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DataReader(start=datetime(1947, 1, 1), end=datetime(2013, 4, 1))


Hamilton (1989) 马尔可夫转换模型(_Markov -switching_ _model_)


这是对Hamilton(1989)介绍马可夫转换模型(_Markov -switching_ _model_)的开创性论文的复现。该模型是一个4阶的自回归模型,其中过程的平均值在两个区制之间切换。可以这样写。

每个时期,区制都根据以下的转移概率矩阵进行转换。

其中 pij是从区制 i 转移到区制 j 的概率。

该模型类别是时间序列部分中的MarkovAutoregression。为了创建这个模型,我们必须指定k\_regimes=2的区制数量,以及order=4的自回归阶数。默认模型还包括转换自回归系数,所以在这里我们还需要指定switch\_ar=False。

创建后,模型通过极大似然估计进行拟合。使用期望最大化(EM)算法的若干步骤找到好的起始参数,并应用准牛顿(BFGS)算法来快速找到最大值。

\[2\]:
#获取数据
hamilton= pd.read('gndata').iloc\[1:\]
# 绘制数据
hamilton.plot()
# 拟合模型
Markovreg(hamilton)

summary()

我们绘制了经过过滤和平滑处理的衰退概率。滤波指的是基于截至并包括时间tt(但不包括时间t+1,...,Tt+1,...,T)的数据对时间t的概率估计。平滑化是指使用样本中的所有数据对时间t的概率进行估计。

fig, axes = plt.subplots(2, figsize=(7,7))
ax = axes\[0\]
ax.plot(margl_prob\[0\])
ax = axes\[1\]
ax.plot(smoomarginal_pro\[0\])

根据估计的转移矩阵,我们可以计算出衰退与扩张的预期持续时间。


点击标题查阅往期内容


用机器学习识别不断变化的股市状况—隐马尔科夫模型(HMM)股票指数预测实战


01

02

03

04

print(expected_du)

在这种情况下,预计经济衰退将持续约一年(4个季度),扩张约两年半。

Kim, Nelson, and Startz (1998) 三状态方差转换模型。

这个模型展示了带有区制异方差(方差转换)和无平均效应的估计。

模型是:

由于没有自回归成分,这个模型可以用MarkovRegression类来拟合。由于没有平均效应,我们指定趋势='nc'。假设转换方差有三个区制,所以我们指定k\_regimes=3和switching\_variance=True(默认情况下,方差被假定为在不同区制下是相同的)。

raw = pd.read_table(ew ,engine='python')
# 绘制数据集
plot( figsize=(12, 3))

res_kns.summary()

下面我们绘制了处于每个区制中的概率;只有在少数时期,才有可能出现高_方差_区制。

fig, axes = plt.subplots(3, figsize=(10,7))
ax.plot(smoothed_proba\[0\])
ax.plot(smoothed_proba\[2\])
ax.plot(smoothed_proba\[3\])

Filardo (1994) 时变的转移概率


这个模型展示了用时变的转移概率进行估计。

在上述模型中,我们假设转移概率在不同时期是不变的。在这里,我们允许概率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否则,该模型就是Hamilton(1989)的马尔可夫自回归。

每个时期,区制现在都根据以下的时变转移概率矩阵进行转移。

其中 pij,tipij,t 是在 t 期间从区制 i 转移到区制 j 的概率,并定义为。

与其将转移概率作为最大似然法的一部分进行估计,不如估计回归系数βij。这些系数将转移概率与预先确定的或外生的变量xt-1向量联系起来。

\[9\]:
# 用标准差进行标准化
data\['p'\]\['1960-01-01':\].std() / data\['dlip'\]\[:'1959-12-01'\].std()
# 绘制数据
data\['dlip'\].plot( )
 
data\['dmdlleading'\].plot(  figsize=(13,3));

时变的转移概率是由exog_tvtp参数指定的。

这里我们展示了模型拟合的另一个特点--使用随机搜索的MLE起始参数。因为马尔科夫转换模型的特征往往是似然函数的许多局部最大值,执行初始优化步骤有助于找到最佳参数。

下面,我们规定对起始参数向量的20个随机扰动进行检查,并将最好的一个作为实际的起始参数。由于搜索的随机性,我们事先设置了随机数种子,以便结果复制。

markovreg(data, k=2, order=4)
fit(search=20)
summary()

下面我们绘制了经济运行在低生产状态下的平滑概率,并再次将NBER的衰退情况纳入其中进行比较。

ax.plot(smoo\_marg\_prob\[0\])

利用时间变化的转移概率,我们可以看到低生产状态的预期持续时间如何随时间变化。

exp_dura\[0\].plot( figsize=(12,3));

在经济衰退期间,低生产状态的预期持续时间要比经济扩张时高得多。

相关文章
|
3天前
|
存储 数据采集 自然语言处理
Python爬取公众号文章并实现关键词分析
Python爬取公众号文章并实现关键词分析
|
4月前
|
运维 监控 算法
时间序列异常检测:MSET-SPRT组合方法的原理和Python代码实现
MSET-SPRT是一种结合多元状态估计技术(MSET)与序贯概率比检验(SPRT)的混合框架,专为高维度、强关联数据流的异常检测设计。MSET通过历史数据建模估计系统预期状态,SPRT基于统计推断判定偏差显著性,二者协同实现精准高效的异常识别。本文以Python为例,展示其在模拟数据中的应用,证明其在工业监控、设备健康管理及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698 13
时间序列异常检测:MSET-SPRT组合方法的原理和Python代码实现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PyTorch
200行python代码实现从Bigram模型到LLM
本文从零基础出发,逐步实现了一个类似GPT的Transformer模型。首先通过Bigram模型生成诗词,接着加入Positional Encoding实现位置信息编码,再引入Single Head Self-Attention机制计算token间的关系,并扩展到Multi-Head Self-Attention以增强表现力。随后添加FeedForward、Block结构、残差连接(Residual Connection)、投影(Projection)、层归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及Dropout等组件,最终调整超参数完成一个6层、6头、384维度的“0.0155B”模型
129 11
200行python代码实现从Bigram模型到LLM
|
2月前
|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Python实现时间序列动量策略:波动率标准化让量化交易收益更平稳
时间序列动量策略(TSMOM)是一种基于资产价格趋势的量化交易方法,通过建立多头或空头头寸捕捉市场惯性。然而,传统TSMOM策略因风险敞口不稳定而面临收益波动问题。波动率调整技术通过动态调节头寸规模,维持恒定风险水平,优化了策略表现。本文系统分析了波动率调整TSMOM的原理、实施步骤及优势,强调其在现代量化投资中的重要地位,并探讨关键参数设定与实际应用考量,为投资者提供更平稳的风险管理体验。
99 4
Python实现时间序列动量策略:波动率标准化让量化交易收益更平稳
|
2月前
|
网络协议 API 开发者
分析http.client与requests在Python中的性能差异并优化。
合理地选择 `http.client`和 `requests`库以及在此基础上优化代码,可以帮助你的Python网络编程更加顺利,无论是在性能还是在易用性上。我们通常推荐使用 `requests`库,因为它的易用性。对于需要大量详细控制的任务,或者对性能有严格要求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 `http.client`库。同时,不断优化并管理员连接、设定合理超时和重试都是提高网络访问效率和稳定性的好方式。
87 19
|
1月前
|
XML JSON 安全
分析参数顺序对Python requests库进行POST请求的影响。
最后,尽管理论上参数顺序对POST请求没影响,但编写代码时仍然建议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范,比如URL总是放在第一位,随后是data或json,最后是headers,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在处理复杂的请求时,一致的参数顺序有助于调试和团队协作。
95 9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Python+YOLO v8 实战:手把手教你打造专属 AI 视觉目标检测模型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 Python 和 YOLO v8 开发专属的 AI 视觉目标检测模型。首先讲解了 YOLO 的基本概念及其高效精准的特点,接着详细说明了环境搭建步骤,包括安装 Python、PyCharm 和 Ultralytics 库。随后引导读者加载预训练模型进行图片验证,并准备数据集以训练自定义模型。最后,展示了如何验证训练好的模型并提供示例代码。通过本文,你将学会从零开始打造自己的目标检测系统,满足实际场景需求。
528 0
Python+YOLO v8 实战:手把手教你打造专属 AI 视觉目标检测模型
|
3月前
|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基于Python的App流量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案
基于Python的App流量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案
|
2月前
|
存储 数据采集 大数据
Python推导式进阶指南:优雅初始化序列的科学与艺术
本文系统讲解Python推导式的用法与技巧,涵盖列表、字典、集合推导式及生成器表达式。通过代码示例和性能对比,展示推导式在数据结构初始化中的优势:简洁高效、执行速度快30%-50%。文章分析基础语法、核心应用场景(如序列构造、键值对转换、去重运算)及嵌套使用,并探讨使用边界与最佳实践,强调可读性优先原则。最后指出,合理运用推导式能显著提升代码质量和处理效率,同时避免过度复杂化的陷阱。
53 0
|
6月前
|
并行计算 安全 Java
Python GIL(全局解释器锁)机制对多线程性能影响的深度分析
在Python开发中,GIL(全局解释器锁)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基于CPython解释器,探讨GIL的技术本质及其对程序性能的影响。GIL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执行代码,以保护内存管理的安全性,但也限制了多线程并行计算的效率。文章分析了GIL的必要性、局限性,并介绍了多进程、异步编程等替代方案。尽管Python 3.13计划移除GIL,但该特性至少要到2028年才会默认禁用,因此理解GIL仍至关重要。
480 16
Python GIL(全局解释器锁)机制对多线程性能影响的深度分析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