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首款AI光芯片登上Science,全球首创架构迈向AGI

简介: 【4月更文挑战第16天】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大规模光子芯片“太极”,在《科学》杂志发表,该芯片基于创新的光子计算架构,实现百万神经元级别的ONN,能效比高达160 TOPS/W。实验中,太极芯片成功执行1000类别分类任务,提升AI内容生成质量,为AGI发展开辟新路径。然而,光子集成电路的制造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不足及软件支持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19.jpeg
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人工通用智能(AGI)的追求中,计算性能和能效的不断提升是永恒的主题。传统的电子计算方式在速度和效率上已逐渐接近物理极限,因此,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的计算平台。光子计算,以其超高速和低能耗的潜力,成为了业界的新宠。最近,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名为“太极”的大规模光子芯片,这一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太极芯片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分布式衍射-干涉混合光子计算架构,有效地将光子神经网络(ONN)的规模扩展到了百万神经元级别。这一成就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太极芯片在实验中成功实现了芯片上1000类级别的分类任务,并在AI生成内容的高保真度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能效比达到了每瓦160万亿次运算(TOPS/W),这一指标在当前的计算设备中是极为出色的。

太极芯片的设计理念是基于集成光子电路的优越性,这种电路在处理速度和效率上远超传统电子电路,但在规模和可扩展性上受到限制。为了支持现代AGI的需求,研究团队设计了太极芯片,它不仅具备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还具有极高的能效比。太极芯片的实验成果证明了其在大规模图像分类和AI内容生成任务中的高效性,为光子计算在现代AGI中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然而,尽管太极芯片在光子计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局限性。首先,光子集成电路(PICs)的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这可能会影响其在市场上的普及。其次,尽管太极芯片在实验中表现出色,但在实际部署和应用中可能会遇到新的技术难题,例如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光子计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生态系统和软件支持还不够成熟,这可能会限制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l1203

目录
相关文章
|
29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缓存
AI 提示词模板相关的架构设计
现在很多企业纷纷研发大语言模型以解决业务问题。提示词在与模型交互中起到关键作用。为优化提示词模板的修改、提高渲染效率及确保安全性,架构设计注重可修改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设计包括:将提示词存储在OSS以方便修改和版本控制;使用本地缓存提升读取性能;模板引擎增强灵活性;秘钥安全存储在加密系统中;并通过配置中心动态调整。此设计旨在提供高效、安全且可靠的AI交互体验等。
615 78
AI 提示词模板相关的架构设计
|
3天前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Java
从云原生视角看 AI 原生应用架构的实践
本文核心观点: • 基于大模型的 AI 原生应用将越来越多,容器和微服务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将加速渗透传统业务。 • API 是 AI 原生应用的一等公民,并引入了更多流量,催生企业新的生命力和想象空间。 • AI 原生应用对网关的需求超越了传统的路由和负载均衡功能,承载了更大的 AI 工程化使命。 • AI Infra 的一致性架构至关重要,API 网关、消息队列、可观测是 AI Infra 的重要组成。
|
19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监控
智能化运维:AI在IT基础架构管理中的应用
【6月更文挑战第8天】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AI)如何革新传统的IT运维领域,实现智能化的故障预测、自动化的修复流程以及高效的资源分配。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AI技术如何优化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提升网络性能监控的准确性,并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42 2
|
24天前
|
人工智能 容器 运维
活动回顾丨AI 原生应用架构专场·北京站 PPT 下载
5 月 24 日,飞天技术沙龙首个 AI 原生应用架构专场在北京举办。
|
1月前
|
人工智能
邀您参会丨飞天技术沙龙 AI 原生应用架构专场·北京站
飞天技术沙龙 AI 原生应用架构专场·北京站报名中。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辉瑞 AI 方法登 Science,揭示数以万计的配体-蛋白质相互作用
【5月更文挑战第15天】辉瑞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论文,利用深度学习模型PLIN预测和分析数以万计的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有望加速药物研发,提高药物效果和安全性。实验显示模型在1000多对数据上表现良好,但对复杂相互作用和泛化能力仍有待改进。[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k5864)
25 3
|
1月前
|
人工智能 IDE 前端开发
首款 AI Native IDE Framework,OpenSumi 3.0 正式发布!
展望未来,开发者只需定义明确的目标,例如添加新的接口功能,而 AI Agent 则有能力在一个具备运行环境的Workspace 中,自主操控编辑器、终端和浏览器等工具,自动化完成一系列标准的软件开发任务。
186 1
|
30天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测试技术
探索软件自动化测试的未来:AI驱动的测试策略构建高效可靠的微服务架构:后端开发的新范式
【5月更文挑战第28天】 在软件开发的世界中,测试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步骤。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项目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手动测试方法逐渐显得力不从心。本文旨在探讨自动化测试的最新趋势——人工智能(AI)驱动的测试策略。我们将分析AI如何通过智能化的测试用例生成、测试执行优化以及结果分析来提高测试效率和精确性。文章还将讨论实施AI测试策略的挑战与机遇,为软件测试工程师提供未来技术转型的视角。 【5月更文挑战第28天】 在当今软件开发的快速迭代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已经难以满足业务敏捷性和可扩展性的需求。微服务架构作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以其服务的细粒度、独立部署和弹性伸缩等特性,正逐
|
3天前
|
缓存 运维 监控
探索微服务架构中的API网关模式
在微服务架构的海洋中,API网关是连接客户端与众多微服务群岛之间的桥梁。本文将深入探讨API网关的设计原则、核心功能以及在现代软件架构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益和面临的挑战。
|
2天前
|
存储 监控 负载均衡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发现机制
【6月更文挑战第25天】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发现是确保各独立服务组件能够高效、可靠通信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探讨服务发现的基本原理、核心组件以及在现代云原生应用中的最佳实践,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化理解和实现服务发现机制的指导思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