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设计模式(17)—状态模式

简介: 小谈设计模式(17)—状态模式

专栏介绍

专栏地址

link

专栏介绍

主要对目前市面上常见的23种设计模式进行逐一分析和总结,希望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看一下,会持续更新的。希望各位可以监督我,我们一起学习进步,加油,各位。


状态模式

状态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一个对象在内部状态发生变化时改变其行为。状态模式将对象的行为封装在不同的状态类中,通过改变对象的状态来改变其行为。

关键角色

上下文(Context)

上下文是一个包含状态的对象,它定义了客户端与状态对象的交互接口。上下文中维护了一个指向当前状态的引用,并且在运行时可以切换到不同的状态。上下文将客户端请求委派给当前状态对象处理。

抽象状态(State)

抽象状态是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它定义了状态对象的通用行为。具体状态类需要实现这个接口或继承这个抽象类,并且根据具体的状态来实现相应的行为。

具体状态(Concrete State)

具体状态是实现抽象状态的具体类。每个具体状态类都代表了上下文在特定状态下的行为。具体状态类负责处理上下文的请求,并在需要时切换到其他状态。

核心思想

将状态的判断和状态的行为分离,使得状态的变化不影响行为的变化。通过将状态的行为封装在具体状态类中,可以方便地添加新的状态或修改现有状态的行为,同时也避免了状态判断的复杂性。

Java程序实现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抽象状态类 State,其中包含一个处理请求的方法 handleRequest():

public abstract class State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
}

然后,我们创建两个具体状态类 ConcreteStateA 和 ConcreteStateB,它们分别实现了抽象状态类 State:

public class ConcreteStateA extends St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处理请求,当前状态为A");
    }
}

public class ConcreteStateB extends St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处理请求,当前状态为B");
    }
}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上下文类 Context,其中包含一个指向当前状态的引用,并提供了一个方法 setState() 用于切换状态和一个方法 request() 用于处理请求:

public class Context {
    private State currentState;

    public Context() {
        // 初始化为初始状态
        currentState = new ConcreteStateA();
    }

    public void setState(State state) {
        currentState = state;
    }

    public void request() {
        currentState.handleRequest();
    }
}

最后,我们可以在客户端代码中使用上下文类来测试状态模式的效果: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

        // 处理请求,当前状态为A
        context.request();

        // 切换状态为B
        context.setState(new ConcreteStateB());

        // 处理请求,当前状态为B
        context.request();
    }
}

输出结果

处理请求,当前状态为A
处理请求,当前状态为B

分析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通过状态模式实现了一个简单的上下文对象 Context,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状态来处理请求。通过切换状态,上下文对象可以改变其行为。这样,我们可以方便地添加新的状态类或修改现有状态的行为,而不需要修改客户端代码。

优缺点分析

优点

1

通过将状态的行为封装在具体状态类中,可以使得状态的变化对客户端透明,客户端只需要与上下文进行交互,不需要关心具体的状态。

2

增加新的状态类相对容易,符合开闭原则,不需要修改现有的代码。

3

将状态的行为集中到具体状态类中,使得代码更加清晰,易于维护和扩展。

缺点

1

当状态的行为比较少或简单时,使用状态模式可能会导致类的数量增加,增加了代码的复杂性。

2

如果状态之间存在相互转换的复杂逻辑,可能需要引入其他模式来处理状态之间的转换。

总结

状态模式是一种通过将状态的行为封装在具体状态类中,使得状态的变化不影响行为的设计模式。它可以使代码更加清晰、易于维护和扩展,适用于状态变化较多且状态之间的行为差异较大的场景。

相关文章
|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之 State(状态模式)
设计模式之 State(状态模式)
113 0
|
30天前
|
设计模式 网络协议 数据可视化
Java 设计模式之状态模式:让对象的行为随状态优雅变化
状态模式通过封装对象的状态,使行为随状态变化而改变。以订单为例,将待支付、已支付等状态独立成类,消除冗长条件判断,提升代码可维护性与扩展性,适用于状态多、转换复杂的场景。
251 0
|
6月前
|
设计模式 网络协议 Java
【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状态模式(State)
一、入门 什么是状态模式?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允许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其行为,使其看起来像是改变了类。状态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对象的状态封装成独立的类,并将
286 16
|
9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Go
【再谈设计模式】状态模式~对象行为的状态驱动者
状态模式属于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将对象的行为封装在不同的状态类中,使得对象在不同的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上下文(Context):这是一个包含状态对象的类,它定义了客户感兴趣的接口,并维护一个具体状态对象的引用。上下文将操作委托给当前的状态对象来处理。抽象状态(State):这是一个抽象类或者接口,它定义了一个特定状态下的行为接口。所有具体的状态类都实现这个接口。具体状态(Concrete State):这些是实现抽象状态接口的类,每个具体状态类实现了与该状态相关的行为。
318 18
|
设计模式 网络协议 Java
【十五】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状态模式(Java)
文章详细介绍了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这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用于处理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的行为变化。文中通过案例分析,如银行账户状态管理和屏幕放大镜工具,展示了状态模式的应用场景和设计方法。文章阐述了状态模式的动机、定义、结构、优点、缺点以及适用情况,并提供了Java代码实现和测试结果。状态模式通过将对象的状态和行为封装在独立的状态类中,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十五】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状态模式(Java)
|
设计模式 Java 测试技术
Java设计模式-状态模式(18)
Java设计模式-状态模式(18)
161 0
|
设计模式 JavaScript Go
js设计模式【详解】—— 状态模式
js设计模式【详解】—— 状态模式
279 7
|
设计模式 Go
[设计模式 Go实现] 行为型~状态模式
[设计模式 Go实现] 行为型~状态模式
153 3
|
设计模式
状态模式-大话设计模式
状态模式-大话设计模式
114 0
|
设计模式 存储
行为设计模式之状态模式
行为设计模式之状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