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一瞥-网络初识

简介: 惊鸿一瞥-网络初识

💕"Echo"💕

作者:Mylvzi

文章主要内容:惊鸿一瞥-网络初识

一.网络的发展过程

网络的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单机时代->局域网时代->广域网时代->互联网时代

单机时代:就是每个机器之间是没有联系的,无法互相发送消息

局域网时代:机器与机器之间实现了小范围的通信!这都要归功于一个"伟大"的机器–>路由器,机器与机器之间通过路由器实现了互相通信,路由器(Router)是一种硬件设备,有五个接口,一个是WAN接口,用于和其他路由器进行连接,其余四个接口都是LAN接口,用于和计算机设备进行连接.

当然,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加,我们可以使用交换器来扩展路由器的端口,其有一个接口是用来专门和路由器的LAN口进行连接,其余接口都可以和计算机设备进行连接,一个交换器上带有多个LAN接口

广域网时代:将多个局域网连接起来就构成了广域网,实际上,广域局域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主要还是通过连接设备的多杀来进行划分,确定的

二.与网络有关的基本概念

1.IP地址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地址就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地址

IP地址使用32位.四个字节的数字来进行表示,为了方便起见,每个字节通过 0-255之间的数字进行表示,并使用'.'进行分割,

如:190.0.89.110

就是一个IP地址,我们称这种表示方法为"点分十进制"

如何查看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

  1. 打开命令行
  2. 输入ipconfig

注意:

127.0.0.1是一个特殊的IP地址–“回环IP地址”,即如果将目的IP地址设置为回环IP地址,就相当于给自己发送消息

2.端口

端口是计算机用于区分不同应用程序的标志

端口号是由两个字节的数据组成,范围是 0 -65535,但是其中有一些固定的端口号供系统使用,其中:0 ~ 1023 为知名端口号,这些端口预留给服务端程序绑定广泛使
的应用层协议,如:

22端口:预留给SSH服务器绑定SSH协议

21端口:预留给FTP服务器绑定FTP协议

23端口:预留给Telnet服务器绑定Telnet协议

80端口:预留给HTTP服务器绑定HTTP协议

443端口:预留给HTTPS服务器绑定HTTPS协议

3.协议

协议就是一种约定,是通信双方均需要遵守的一种约定

网络数据的传输是通过光信号/电信号进行传播的,光/电信号只能传播0/1,为了更好的进行数据的传输,设置了一些网络通信间的协议,通过这些协议,可以更加灵活的实现数据的识别,转化,传输等

一般来说,协议由一下三个部分组成:

  1. 语法:即数据表与控制信息的格式

就好比打电话,要规定好通话双方之间的交流语言:普通话

  1. 语义:规定发出何种控制信息,要做出什么响应等

即打电话的时候双方根据对方的话进行相应的回应,比如对方骂你,那你也肯定要骂回去,骂回去的这个动作就是相应,是根据对方的这个语义进行的回应

  1. 时序:规定事件执行的先后顺序

协议最终在网络传输中以数据包 的形式进行体现!!!

4.五元组

网络通信需要有五元组,源IP,源端口,目的IP,目的端口,以及协议类型,五元组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就类似于发快递

源IP:发件人地址

源端口:发件人姓名

目的IP:收件人地址

目的端口:收件人姓名

协议类型:快递公司

5.协议的分层

由于网络之间的通信十分复杂,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根据协议的定位/作用进行了分层,不同协议之间遵守着"上层协议调用下层协议,下层协议为上层协议提供支持"这样的规则

对协议进行分层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协议,就像管理一个大的公司,老板不可能直接管理到每一个基层员工,但是老板可以在基层员工中选出中层领导,再让这些中层领导去管理基层员工,老板只需要管理中层领导即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分层的最大好处,类似于面向接口编程,规定好不同层之间数据传输的接口,提供方与使用方通过这个接口来进行交互

对于使用方来说,不需要知道接口内部的具体实现细节,只需要通过接口来进行使用即可,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门槛

对于提供方来说,封装了内部的细节,只需提供接口即可

这样做的好处还是利于进行扩展和维护,单独对提供方进行修改并不会影响到使用方,对使用方进行修改也不会影响到提供方,类似于低耦合性的代码!

6.网卡

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是一种计算机硬件设备,用于将计算机连接到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上。它通常安装在计算机的主板上,负责管理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网卡根据翻译可以理解为"网络的接口",即计算机设备通过网卡这个接口就可以和网络建立连接,就可以上网了~~

二.OSI网络模型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网络模型是一个抽象的框架,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协议及其交互,用于帮助人们更好的立即网络之间的传输,该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并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负责特定的功能。注意,这是一个概念模型,而不是具体的协议,从上至下可以分为七层

这里对OSI网络模型不做过多的介绍,重点掌握OSI网络模型的一个简化TCP/IP五层传输协议

三.TCP/IP五层传输协议

应用层:如何使用得到的数据

相较于数据的传输过程,程序员更加关注的是如何使用获得的数据,在应用层,就是为了确定应用程序是如何使用数据的

传输层:只关注起点和终点

就比如淘宝购物,站在商家的角度,他只关注发件人地址/电话和收件人地址和电话,至于中间的传输过程,快递是怎么传输的并不在意

网络层:路径规划

网络层就是做路径规划,就像快递运输一样,从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点的路径有很多,要考虑运输成本/效率/时间 等等,类似的,网络之间的连接也是十分复杂的,从一个ip到达另一个ip之间可能有多种选择,需要在网络层做出路径规划,这个路径规划有一个专业名词–>路由选择,即通过各种算法找到起点和中间之间最快速,最经济的传输路径,找到最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机

数据链路层:节点之间的传输

更关注中间过程,用于确定两个地址之间的运输方式,就像运快递一样,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走水路还是公路?数据链路层就是用于确定数据在节点之间的运输方式

物理层:硬件设备

一个数据传输的例子:

A通过qq 发送"hello" 给B

首先QQ这个程序会在应用层这个层面上对"A向B传输消息"这个动作进行打包.将要传输的信息以一种特定的格式进行打包,比如可以这么打包:源qq,目的qq,发送时间,发送内容,qq就会按照这样的格式进行数据的打包,将打包好的数据交给传输层进行传输,为什么要打包呢?其实这也是一种协议,是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约定,应用层通过上述格式来进行消息的传递,应用层的这种协议程序员可以自定义,一以下就是一种设计模式

应用层通过操作系统的api将数据报交给传输层,同样的,传输层会根据传输层的协议对传输进来的数据报进行进一步的打包,封装,主要是通过两个协议:

  1. UDP协议
  2. TCP协议

这里的打包本质上还是一个字符串拼接的过程,在应用层打包好的数据报的基础上拼接一个报头,比如可以拼接一个UDP的报头:

UDP报头中是二进制的数据,其中最关键的信息是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传输层打包好之后又会传递到网络层,网络层又会对传入的数据报进行进一步的封装,在网络层主要是通过IP协议对数据报进行封装,在原有的数据报的基础上,拼接一个IP协议的报头,报头内部也是二进制数据,主要存放源IP和目的IP

紧接着,数据报又会被传输到数据链路层中,又会进一步的进行封装,这一层主要是通过以太网进行封装

紧接着,数据链路层打包好的数据报又会被传入到物理层之中,物理层主要是将传入的数据报数据转换为光/电信号

这样的一个过程,从上至下对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层层拼接的过程被称为封装,即对要传输的数据不断地添加报头,存储网络传输中需要的信息

同样的,当用户尝试获取数据时,会对数据进行层层解封,这被称为分用

以上就是网络初识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网络的知识将会一一呈现!


目录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TensorFlow API
TensorFlow与Keras实战:构建深度学习模型
本文探讨了TensorFlow和其高级API Keras在深度学习中的应用。TensorFlow是Google开发的高性能开源框架,支持分布式计算,而Keras以其用户友好和模块化设计简化了神经网络构建。通过一个手写数字识别的实战案例,展示了如何使用Keras加载MNIST数据集、构建CNN模型、训练及评估模型,并进行预测。案例详述了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训练过程和预测新图像的步骤,为读者提供TensorFlow和Keras的基础实践指导。
797 59
|
9月前
|
前端开发 运维 应用服务中间件
操作系统智能助手OS Copilot新功能
作为一名公司的研发人员,我虽主要从事前后端开发,但也对云服务有所了解。在安装并体验OS Copilot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其强大功能和便捷性。安装过程顺利直观,-t功能可快速测试命令输出,节省时间并提供有益信息;-f功能提升了批量任务处理和调试脚本的效率;管道功能虽有改进空间,但整体显著提升工作效率,特别是在处理复杂脚本和自动化任务时,减少了错误率。我相信OS Copilot未来潜力巨大,期待其进一步优化。
操作系统智能助手OS Copilot新功能
|
12月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数据挖掘
CAP 快速部署项目体验评测
本文介绍了使用CAP(云应用平台)的体验,涵盖模板选择与部署、性能测试与监控、二次开发与调试等方面。作者选择了RAG模板并成功部署,通过性能测试验证了应用的稳定性,进行了二次开发并提出改进建议。CAP在模板库丰富度、产品引导与功能满足度等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实时数据分析和定制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总体而言,CAP是一个强大的云应用开发平台,适合快速构建和管理应用。
180 19
|
12月前
|
缓存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9大高性能优化经验总结,Java高级岗必备技能,强烈建议收藏
关注【mikechen的互联网架构】,10年+BAT架构经验倾囊相授。本文介绍了9种性能优化方法,涵盖代码优化、数据库优化、连接池调优、架构层面优化、分布式缓存、异步化、Web前端优化、服务化、硬件升级、搜索引擎和产品逻辑优化。欢迎留言交流。
|
12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安全
ConcurrentHashMap核心原理,这次彻底给整明白了!
ConcurrentHashMap核心原理,这次彻底给整明白了!
118 0
ConcurrentHashMap核心原理,这次彻底给整明白了!
|
敏捷开发 定位技术 开发者
poc Proof of Concept
Proof of Concept(简称 POC)是概念验证的意思。在软件开发领域,POC 通常用于验证某个想法或概念是否可行。它通常是一个小型项目或原型,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证明某个想法或技术的有效性。POC 可以帮助开发者在项目开始之前确定技术的可行性,减少开发过程中的风险。
2044 3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数据库
Django与MySQL:配置数据库的详细步骤
Django与MySQL:配置数据库的详细步骤
|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解释 TCSEC 和 ITSEC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
729 0
|
算法 API 缓存
高并发架构设计三大利器:缓存、限流和降级问题之固定窗口限流算法的原理是什么
高并发架构设计三大利器:缓存、限流和降级问题之固定窗口限流算法的原理是什么
158 0
|
敏捷开发 缓存 JavaScript
阿里云云效产品使用合集之流水线运行慢该如何优化
云效作为一款全面覆盖研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云端效能平台,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高效协同、敏捷研发和持续交付。本合集收集整理了用户在使用云效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问题涉及项目创建与管理、需求规划与迭代、代码托管与版本控制、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与发布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