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先来看一个sql语句
SELECT * FROM demo_table where key1 > 'a' and key1 < 'c';
假设我们为key1列设置二级索引,索引结构为B+树
对于上面这个sql有两种执行方式:
1. 以全表扫描的方式执行该查询
全表扫描也就是直接扫描全部的聚簇索引记录,针对每一条聚簇索引记录,都判断搜索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发送到客户端,否则跳过这条记录。
2. 使用idx_key1,也就是对应key1列的索引来执行该查询
- 过程
可以根据搜索条件 key1 > ‘a’ and key1 < ‘c’ 得到对应的扫描区间 (‘a’,‘c’),然后扫描该区间中的二级索引记录。由于二级索引记录idx_key1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的不是完整的用户记录信息,而是只存储了二级索引列key1列和主键id这两个列,而我们的sql查询的列表是 *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获取每条二级索引记录对应的聚簇索引记录(通过在二级索引记录中得到的主键id去然后去聚簇索引中查询完整的用户信息),也就是执行回表操作,然后获取到完整的用户信息发送给客户端。
- 执行回表的代价
对于InnoDB存储引擎来说,索引中的数据都是存放在磁盘中的,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将磁盘中的数据加载到内存当中。这些数据页会被存放到磁盘中的一个或多个文件中,页面的页号对应着该页在磁盘文件中的偏移量,以16k大小的页面为例,页号为0的页面对应着这些文件中偏移量为0的位置,页号为1的页面对应着文件中偏移量为16k的位置。
我们知道B+树每层节点也就是每个数据页会使用双向链表连接起来,上一个节点和下一个节点的页号可以不相邻(不过会尽量相邻)。
也就是说idx_key1在扫描区间(‘a’,‘c’)中的二级索引记录所在的页面的页号会尽可能相邻,即使这些页面的页号不相邻,但是一个页面也可以存放很多记录,也就是说在执行完一次页面IO后,就可以把很多二级索引记录加载到内存当中。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要查询的数据量比较小。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通过二级索引得到的id值是没有规律的,因为二级索引是通过二级索引列来排序的,我们每得到一条二级索引记录,就要通过二级索引记录中的主键id去聚簇索引中查询,也就是需要执行回表操作。如果对应的聚簇索引的数据不在内存中,就需要将页面从磁盘加载到内存。由于要读取很多id值不连续的聚簇索引记录,而这些聚簇索引记录分布在不同的数据页中,这些数据的页号也没有规律,因此会造成大量的随机IO。
上面说的可能有点啰嗦,总结一下就是:
我们通过二级索引来查询的时候,通过二级索引建立的B+树存储的不是完整的用户记录,并且是按照二级索引列来排序的,主键id是无序的,当我们要查询完整的用户记录时,就需要回表。由于主键id在二级索引中没有顺序,所以主键id可能分布在多个页面,这个时候需要读取多个页面,造成大量的IO,如果是有序的可能就分布在一个页面,这样一次就读取到内存了
- 最好不要使用二级索引的情况
当需要执行回表操作的记录越来越多,使用二级索引查询的效率也就越来越低,有些查询宁可全表扫描也不使用二级索引。比如key1值在’a’ ~ ‘c’ 之间的用户数占总记录的99%以上,如果使用二级索引的话,有99%以上的id值都需要执行回表操作,回表的代价上面已经提到了。
一般情况下,可以给查询语句指定LIMIT子句来限制查询返回的记录数,这可能会让查询优化器倾向于选择使用二级索引+回表的方式来进行查询。
创作不易,点个赞吧~👍
最后的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