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和管理进入“法时代”

简介:

6月1日起,《网络安全法》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这在网络安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从法律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利益,有效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安全,而且还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挥互联网的巨大潜力。

首部网络安全法

助建和谐网络环境

《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网络安全的专门性综合性立法,它使未来网络安全有法可依,网络空间在法律框架下将营造出更加良好和谐的环境。

《网络安全法》全文共7章79条,包括总则、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法律责任以及附则。除法律责任及附则外,根据不同的对象,可将各条款分为六大类:国家责任与义务,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职责划分,网络运营者责任与义务,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责任与义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相关条款,以及其他。

《网络安全法》有六个突出亮点,第一,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第二,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第三,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第四,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第五,建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第六,确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数据跨境传输的规则。

为网民撑起

三大“保护伞”

《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

法律明确,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举报。这为我们的未成年人上网安全,提供了法律保护。

法律提到,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微信公众号未经允许禁发新闻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今日正式实行,新规明确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许可、运行、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并将各类新媒体纳入管理范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五条“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规定中,第十五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新闻信息,应当转载国家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注明新闻信息来源、原作者、原标题、编辑真实姓名等,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和新闻信息内容,并保证新闻信息来源可追溯”。

微信公众号发布和转载新闻的功能受到限制,转载新闻时必须提前验证新闻的真实性并注明来源,以减少虚假信息的出现,避免内容传播过程中被扭曲,更能防止谣言蔓延的情况发生。

网络实名制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8日在官网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7.31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6.9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3.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发布,使得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网时代到来,网络安全也不再是儿戏,不管是新闻媒体和公众号发布、转载信息,还是广大网友的留言评论都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了。

规定第十三条中“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服务,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提供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对用户身份信息和日志信息负有保密的义务,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

规定中的第二十四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或拒不改正的,暂停新闻信息更新,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文章
|
SQL 监控 安全
网络安全中的安全漏洞管理与修复:技术深度剖析
【7月更文挑战第8天】安全漏洞的管理与修复是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的安全审计、更新与补丁管理、漏洞扫描与评估、及时修复及持续监控与响应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然而,网络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关注最新的安全动态和技术发展,持续优化安全策略和管理流程,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
|
安全 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专栏】IT 知识百科:访问控制列表(ACL)是网络安全的关键机制,用于定义和管理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
【4月更文挑战第28天】访问控制列表(ACL)是网络安全的关键机制,用于定义和管理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ACL工作原理包括定义规则、匹配规则和执行操作。标准ACL基于源IP过滤,扩展ACL则提供更多筛选条件。时间及用户基础的ACL提供更细化的控制。优点在于增强安全性和精细管理,但管理复杂性和性能影响也是挑战。未来,ACL将趋向智能化和自动化,与更多安全技术结合,以提升网络安全。**
758 0
|
存储 监控 安全
网络安全的前沿防线:漏洞管理、加密技术与安全意识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已成为企业和个人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安全的三大支柱:漏洞管理、加密技术和安全意识。我们将分析最新的网络安全漏洞案例,揭示其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应对策略;介绍先进的加密技术如何保护数据安全;并强调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对于防范网络威胁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内容的分享,读者将获得关于如何构建坚固的网络安全防线的实用知识。
116 13
|
SQL 安全 算法
网络安全的盾牌与剑:漏洞管理与加密技术
在数字化浪潮中,网络安全成为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数据不被侵犯的重要屏障。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中的两大核心要素—漏洞管理和加密技术。我们将分析常见网络漏洞的类型及其防御策略,并深入讨论加密技术如何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同时评估安全意识在防范网络攻击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实用的网络安全知识框架,以增强个人和组织的网络防护能力。
|
安全 测试技术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的守护者:漏洞管理、加密技术与安全意识
【7月更文挑战第23天】本文旨在揭示网络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漏洞管理、加密技术和安全意识。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些领域的最新发展,包括如何识别和修复安全漏洞,加密技术的演变以及如何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安全意识。通过分析当前的威胁模型和防御策略,本文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网络安全知识框架,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
|
SQL 安全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的屏障:漏洞管理、加密技术与安全意识的协同进化
【7月更文挑战第8天】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网络安全成为维护信息完整性和隐私保护的关键。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的核心要素—漏洞管理、加密技术和安全意识—它们如何共同构筑起防御网络威胁的坚固壁垒。我们将分析这些要素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如何适应不断演变的网络攻击手段。通过深入浅出的解释,旨在提升公众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并促进更有效的安全实践。
|
安全 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网络安全的隐形盾牌:漏洞管理、加密技术与安全意识培养
【6月更文挑战第17天】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网络安全成为维护信息资产和保障个人隐私的重要防线。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安全的三大支柱:网络漏洞管理、先进的加密技术和用户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分析最新的攻击案例、介绍前沿的防御措施,并强调教育在提升整体网络安全水平中的关键作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网络安全知识框架,帮助他们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保持警惕,有效应对安全挑战。
|
安全 算法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的护城河: 漏洞管理与加密技术的双剑合璧
【6月更文挑战第20天】在数字世界的战场上,网络安全是防御的第一道防线。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安全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安全漏洞管理和加密技术。我们将从实战角度出发,分析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和漏洞类型,并讨论如何通过有效的漏洞管理策略来减少风险。同时,文章还将介绍加密技术的原理,以及它在保护数据隐私和完整性方面的作用。最后,我们将强调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对于防范网络威胁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
安全 网络安全 文件存储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交汇点:漏洞管理、加密技术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了保障数据资产和隐私保护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安全漏洞的识别与管理、加密技术的应用以及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安全意识。通过分析最新的统计数据和具体案例,文章旨在揭示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其对现代网络环境的影响。
113 0
|
安全 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网络安全的守护者:漏洞管理、加密技术与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网络安全成为了维护个人隐私和企业资产的重要防线。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安全中的三大支柱:漏洞管理、加密技术和安全意识。通过分析最新的统计数据和具体案例,文章揭示了网络攻击的常见手段和防御策略,强调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议。旨在为读者提供实用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共同构筑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10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