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近两年大模型的不断发展,它们在各个领域展示出了惊人的能力,可以说是在各个领域到了“开花结果”的阶段。比如最近技术圈比较火的阿里云的通义千问已经可以自己写代码、跑代码了,作为开发者,我觉得这种能力不仅提高了开发效率,还推动了编程实践向更高层次的转变和发展。但是,在使用大模型自动生成代码时,我们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代码可能会曲解开发者的需求。那么本文就来分享一下个个人的体验以及如何优化这种情况。
体验使用通义千问自己写代码、跑代码
作为开发者,根据我体验的几个同类型的大模型经验来看,使用大模型自动生成代码的体验是非常令人兴奋和有趣的,对于开发者来讲在日常开发中编写重复代码是一个无意义的操作,所以借助自动写代码大模型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加聚焦核心业务逻辑,我觉得非常的有价值和意义。就拿我体验的阿里云通义千问来讲,通过与通义千问进行交互,我可以通过描述问题、需求或逻辑,并获得生成好的代码块,这种方式减少了手动编写代码的工作量,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与计算机自然交互的新方式。
虽然大模型写代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觉得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生成的代码质量也在逐步提高,所以我也是很期待大模型写代码成熟时期的到来。
目前大模型生成的代码可能会曲解需求,该如何优化?
不用多说,只要体验过目前市面上的大模型生成代码工具,都知道会有一些体验瑕疵,但是在面对大模型生成的代码与开发者需求有偏差的情况时,可以做到规避或者避免,下面简单分享几个优化的方法,来避免被曲解需求,具体如下所示:
- 明确的问题描述:为了减少代码曲解开发者需求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在与大模型交互时提供更加明确和详细的问题描述,尽量避免模糊的描述,确保问题陈述清晰、具体,涵盖所需的功能和预期的行为,这是避免曲解需求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指定编码规范和约束:大模型生成的代码可能不符合特定的编码规范和约束,为了优化生成的代码,我们可以在与大模型交互时明确指定所需的编码规范和约束,比如,指定代码风格、命名约定、性能要求等,以确保生成的代码与项目的整体一致性。
- 进行迭代和反馈:大模型是可以学习和改进的,我们可以通过进行迭代和反馈来优化生成的代码,在使用大模型自动生成代码后,仔细审查生成的代码,识别其中的问题并提供反馈,这样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开发者的需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改进。
- 结合人工智能和开发者思维:虽然大模型可以自动生成代码,但人工智能的参与仍然是必要的,开发者可以通过与大模型的交互来生成初始代码,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代码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这种人工智能与人的智慧的结合可以确保生成的代码更好地满足开发者的需求。
- 验证和测试:在使用大模型生成的代码之前,进行验证和测试是必要的,编写针对生成代码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以确保其满足预期的功能和质量要求,通过验证和测试,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并纠正代码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最后
通过本文的分享介绍,我觉得使用大模型自动生成代码和运行代码的能力,在提高开发效率和推动编程实践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虽然目前技术圈这些大模型还不太完善,可能会在理解开发者需求方面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但通过明确问题描述、指定编码规范、进行迭代和反馈、结合人工智能和开发者自己的思路以及验证和测试,我们可以优化生成的代码,使其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我们可以期待在代码编写和执行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软件开发带来更高效和创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