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算法 —— 一文搞懂Transformer !!

简介: 神经网络算法 —— 一文搞懂Transformer !!

前言

本文将从 Transformer的本质、Transformer的原理 和 Transformer架构改进三个方面,搞懂Transformer。


一、Transformer的本质

1. Transformer架构

主要由输入部分(输入输出嵌入与位置编码)、多层编码器、多层解码器以及输出部分(输出线性层与Softmax)四大部分组成。

Transformer架构

(1)输入部分

  • 源文本嵌入层:将源文本中的词汇数字表示转换为向量表示,捕捉词汇间的关系。
  • 位置编码层:为输入序列的每个位置生成位置向量,以便模型能够理解序列中的位置信息。
  • 目标文本嵌入层(在解码器中使用):将目标文本中的词汇数字表示转换为向量表示。

(2)编码器部分

  • 由N个编码器层堆叠而成。
  • 每个编码器层由两个子层连接结构组成:第一个子层是多头自注意力子层,第二个子层是一个前馈全连接子层。每个子层后都接有一个规范化层和一个残差连接。

(3)解码器部分

  • 由N个解码器层堆叠而成。
  • 每个解码器层由三个子层连接结构组成:第一个子层是一个带掩码的多头自注意力子层,第二个子层是一个多头注意力子层(编码器到解码器),第三个子层是一个前馈全连接层。每个子层后都接有一个规范化层和一个残差连接。

(4)输出部分

  • 线性层:将解码器输出的向量转换为最终的输出维度。
  • Softmax层:将线性层的输出转换为概率分布,以便进行最终的预测。

2. Encoder-Decoder(编码器-解码器)

左边是N个编码器,右边是N个解码器,Transformer中的N为6

Encoder-Decoder (编码器-解码器)

(1)Encoder 编码器

  • Transformer中的编码器部分一共6个相同的编码器层组成。
  • 每个编码器层都有两个子层,即多头自注意力层(Multi-Head Attention)层和逐位置的前馈神经网络(Position-wise Feed-Forward Network)。在每个子层后面都有残差连接(图中的虚线)和层归一化(LayerNorm)操作,二者合起来称为 Add&Norm 操作。

Encoder(编码器)架构

(2)Decoder 解码器

Transformer中的解码器部分同样有6个相同的解码器层组成。

每个解码器层都有三个子层,掩码自注意力层(Masked Self-Attention)、Encoder-Decoder自注意力层、逐位置的前馈神经网络。同样,在每个子层后面都有残差连接(图中的虚线)和层归一化(LayerNorm)操作,二者合起来称为 Add&Norm操作。

Decoder(解码器)架构

二、Transformer的原理

Transformer工作原理

1. Multi-Head Attention(多头自注意力)

它允许模型同时关注来自不同位置的信息。通过分割原始的输入向量到多个头(head),每个头都能独立地学习不同的注意力权重,从而增强模型对输入序列中的不同部分的关注能力。

Multi-Head Attention(多头自注意力)

(1)输入线性变换

对于输入的Query(查询)、Key(键)和Value(值)向量,首先通过线性变换将它们映射到不同的子空间。这些线性变换的参数是模型需要学习的。

(2)分割多头

经过线性变换后,Query、Key和Value向量被分割成多个头。每个头部都会独立地进行注意力计算。

(3)缩放点积注意力

在每个头内部,使用缩放点积注意力来计算Query和Key之间的注意力分数。这个分数决定了在生成输出时,模型应该关注Value向量的部分。

(4)注意力权重应用

将计算出的注意力权重应用于Value向量,得到加权的中间输出。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根据注意力权重对输入信息进行筛选和聚焦。

(5)拼接和线性变换

将所有头的加权输出拼接在一起,然后通过一个线性变换得到最终的Multi-Head Attention输出。

2. 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缩放点积注意力)

它是Transformer模型中的多头注意力机制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缩放点积注意力)

(1)Query、Key和Value矩阵

Query矩阵(Q):表示当前的关注点或信息需求,用于与Key矩阵进行匹配。

Key矩阵(K):包含输入序列中各个位置的标识信息,用于被Query矩阵查询匹配。

Value矩阵(V):存储了与Key矩阵相对应的实际值或信息内容,当Query与某个Key匹配时,相应的Value将被用来计算输出。

(2)点积计算

通过计算Query矩阵和Key矩阵之间的点积(即对应元素相乘后求和),来衡量Query与每个Key之间的相似度或匹配程度。

(3)缩放因子

由于点积操作的结果可能非常大,尤其是在输入维度较高的情况下,这可能导致softmax函数在计算注意力权重时进入饱和区。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缩放点积注意力引入了一个缩放因子,通常是输入维度的平方根。点积结果除以这个缩放因子,可以使得softmax函数的输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4)Softmax函数

将缩放后的点积结果输入到softmax函数中,计算每个Key相对于Query的注意力权重。Softmax函数将原始得分转换为概率分布,使得所有的Key的注意力权重之和为1。

(5)加权求和

使用计算出的注意力权重对Value矩阵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输出。这个过程根据注意力权重的大小,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与Query更匹配的Value上。

三、Transformer架构改进

1. BERT

BERT 是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它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 双向Transformer编码器 ,这使得模型可以同时考虑输入序列的前后上下文信息。

BERT架构

(1)输入层(Embedding)

Token Embeddings:将单词或字词转换为固定维度的向量。

Segment Embeddings:用于区分句子对中的不同句子。

Position Embeddings:由于Transformer模型本身不具备处理序列顺序的能力,所有需要加入位置嵌入来提供序列中单词的位置信息。

(2)编码层(Transformer Encoder)

BERT模型使用双向Transformer编码器进行编码。

(3)输出层(Pre-trained Task-specific Layers)

MLM输出层:用于预测被掩码(masked)的单词。在训练阶段,模型会随机遮盖输入序列中的部分单词,并尝试根据上下文预测这些单词。

NSP输出层:用于判断两个句子是否为连续的句子对。在训练阶段,模型会接收成对的句子作为输入,并尝试预测第二个句子是否是第一个句子的后续句子。

2. GPT

GPT 也是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它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使用了 单向Transformer编码器,这使得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输入序列的上下文信息。

(1)输入层(Input Embedding)

将输入的单词或符号转换为固定维度的向量表示。

可以包括词嵌入、位置嵌入等,以提供单词的语义信息和位置信息。

(2)编码层(Transformer Encoder)

GPT模型使用单向Transformer编码器进行编码和生成。

(3)输出层(Output Linear and Softmax)

线性输出层将最后一个Transformer Decoder Block的输出转换为词汇表大小的向量。

Softmax函数将输出向量转换为概率分布,以便进行词汇选择或生成下一个单词。

来源:架构师带你玩转AI

目录
相关文章
|
2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从另一个视角看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就是可微分的k-NN算法
注意力机制可理解为一种“软k-NN”:查询向量通过缩放点积计算与各键的相似度,softmax归一化为权重,对值向量加权平均。1/√d缩放防止高维饱和,掩码控制信息流动(如因果、填充)。不同相似度函数(点积、余弦、RBF)对应不同归纳偏置,多头则在多个子空间并行该过程。
216 6
|
23天前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UASNs、AUV】无人机自主水下传感网络中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问题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UASNs、AUV】无人机自主水下传感网络中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问题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调度
14种智能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14种方法)实现数据预测分类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14种智能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14种方法)实现数据预测分类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188 0
|
7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监控
网络管理监控软件的 C# 区间树性能阈值查询算法
针对网络管理监控软件的高效区间查询需求,本文提出基于区间树的优化方案。传统线性遍历效率低,10万条数据查询超800ms,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区间树以平衡二叉搜索树结构,结合节点最大值剪枝策略,将查询复杂度从O(N)降至O(logN+K),显著提升性能。通过C#实现,支持按指标类型分组建树、增量插入与多维度联合查询,在10万记录下查询耗时仅约2.8ms,内存占用降低35%。测试表明,该方案有效解决高负载场景下的响应延迟问题,助力管理员快速定位异常设备,提升运维效率与系统稳定性。
41 4
|
1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采用蚁群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
使用蚁群算法来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重和偏置,克服传统BP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收敛速度慢、对初始权重敏感等问题。
142 5
|
1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算法
【无人车路径跟踪】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驱动迭代学习控制(ILC)算法,用于具有未知模型和重复任务的非线性单输入单输出(SISO)离散时间系统的无人车的路径跟踪(Matlab代码实现)
【无人车路径跟踪】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驱动迭代学习控制(ILC)算法,用于具有未知模型和重复任务的非线性单输入单输出(SISO)离散时间系统的无人车的路径跟踪(Matlab代码实现)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并行计算 算法
【CPOBP-NSWOA】基于豪冠猪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多目标鲸鱼寻优算法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CPOBP-NSWOA】基于豪冠猪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多目标鲸鱼寻优算法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27天前
|
算法 数据挖掘 区块链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式联运车辆路径网络优优化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式联运车辆路径网络优优化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并行计算
【创新未发表!】基于BKA算法优化-BP、HO算法优化-BP、CP算法优化-BP、GOOSE算法优化-BP、NRB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回归预测比较研究(Matlab代码)
【创新未发表!】基于BKA算法优化-BP、HO算法优化-BP、CP算法优化-BP、GOOSE算法优化-BP、NRB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回归预测比较研究(Matlab代码)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资源调度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定向改进预测的动态多目标进化算法(LSTM-DIP-DMOEA)求解CEC2018(DF1-DF14)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定向改进预测的动态多目标进化算法(LSTM-DIP-DMOEA)求解CEC2018(DF1-DF14)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