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最常见的微服务发布和引用的方式

简介: 【2月更文挑战第18天】

想要构建微服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服务提供者如何发布一个服务,服务消费者如何引用这个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这个服务的接口名是什么?调用这个服务需要传递哪些参数?接口的返回值是什么类型?以及一些其他接口描述信息。


1、RESTful API

RESTful API 的方式,主要被用作 HTTP 或者 HTTPS 协议的接口定义,即使在非微服务架构体系下,也被广泛采用。


下面是开源服务化框架Motan发布 RESTful API 的例子,它发布了三个 RESTful 格式的 API,接口声明如下:

@Path("/rest")
 public interface RestfulService {
     @GET
     @Produces(MediaType.APPLICATION_JSON)
     List<User> getUsers(@QueryParam("uid") int uid);
 
     @GET
     @Path("/primitive")
     @Produces(MediaType.TEXT_PLAIN)
     String testPrimitiveType();
 
     @POST
     @Consumes(MediaType.APPLICATION_FORM_URLENCODED)
     @Produces(MediaType.APPLICATION_JSON)
     Response add(@FormParam("id") int id, @FormParam("name") String name);

具体的服务实现如下:

public class RestfulServerDemo implements Restful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List<User> getUsers(@CookieParam("uid") int uid) {
         return Arrays.asList(new User(uid, "name" + uid));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estPrimitiveType() {
         return "helloworld!";
     }
 
     @Override
     public Response add(@FormParam("id") int id, @FormParam("name") String name) {
         return Response.ok().cookie(new NewCookie("ck", String.valueOf(id))).entity(new User(id, name)).build();
     }

服务提供者这一端通过部署代码到 Tomcat 中,并配置 Tomcat 中如下的 web.xml,就可以通过 servlet 的方式对外提供 RESTful API。

<listener>
     <listener-class>com.weibo.api.motan.protocol.restful.support.servlet.RestfulServletContainerListener</listener-class>
 </listener>
 <servlet>
     <servlet-name>dispatcher</servlet-name>
     <servlet-class>org.jboss.resteasy.plugins.server.servlet.HttpServletDispatcher</servlet-class>
     <load-on-startup>1</load-on-startup>
     <init-param>
         <param-name>resteasy.servlet.mapping.prefix</param-name>
         <param-value>/servlet</param-value>  <!-- 此处实际为servlet-mapping的url-pattern,具体配置见resteasy文档-->
     </init-param>
 </servlet>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dispatcher</servlet-name>
     <url-pattern>/servlet/*</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这样服务消费者就可以通过 HTTP 协议调用服务了,因为 HTTP 协议本身是一个公开的协议,对于服务消费者来说几乎没有学习成本,所以比较适合用作跨业务平台之间的服务协议。比如你有一个服务,不仅需要在业务部门内部提供服务,还需要向其他业务部门提供服务,甚至开放给外网提供服务,这时候采用 HTTP 协议就比较合适,也省去了沟通服务协议的成本。


2、XML配置

XML 配置方式,这种方式的服务发布和引用主要分三个步骤:

  • 服务提供者定义接口,并实现接口。
  • 服务提供者进程启动时,通过加载 server.xml 配置文件将接口暴露出去。
  • 服务消费者进程启动时,通过加载 client.xml 配置文件来引入要调用的接口。


以服务化框架 Motan 为例,它还支持以 XML 配置的方式来发布和引用服务。


首先,服务提供者定义接口。

public interface FooService {
    public String hello(String name);
}

然后服务提供者实现接口。

public class FooServiceImpl implements FooService {
    public String hello(String name)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invoked rpc service");
        return "hello " + name;
    }
}

最后服务提供者进程启动时,加载 server.xml 配置文件,开启 8002 端口监听。server.xml 配置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motan="http://api.weibo.com/schema/motan"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2.5.xsd
   http://api.weibo.com/schema/motan http://api.weibo.com/schema/motan.xsd">
    <!-- service implemention bean -->
    <bean id="serviceImpl" class="quickstart.FooServiceImpl" />
    <!-- exporting service by Motan -->
    <motan:service interface="quickstart.FooService" ref="serviceImpl" export="8002" />
</beans>

服务提供者加载 server.xml 的代码如下: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public class 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classpath:motan_server.xml");
        System.out.println("server start...");
    }
}

服务消费者要想调用服务,就必须在进程启动时,加载配置 client.xml,引用接口定义,然后发起调用。client.xml 配置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motan="http://api.weibo.com/schema/motan"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2.5.xsd
   http://api.weibo.com/schema/motan http://api.weibo.com/schema/motan.xsd">
    <!-- reference to the remote service -->
    <motan:referer id="remoteService" interface="quickstart.FooService" directUrl="localhost:8002"/>
</beans>

服务消费者启动时,加载 client.xml 的代码如下。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ApplicationContext ctx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classpath:motan_client.xml");
        FooService service = (FooService) ctx.getBean("remoteService");
        System.out.println(service.hello("motan"));
    }
}

通过在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之间维持一份对等的 XML 配置文件,来保证服务消费者按照服务提供者的约定来进行服务调用。在这种方式下,如果服务提供者变更了接口定义,不仅需要更新服务提供者加载的接口描述文件 server.xml,还需要同时更新服务消费者加载的接口描述文件 client.xml。


一般是私有 RPC 框架会选择 XML 配置这种方式来描述接口,因为私有 RPC 协议的性能要比 HTTP 协议高,所以在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场景下,采用 XML 配置的方式比较合适。但这种方式对业务代码侵入性比较高,XML 配置有变更的时候,服务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都要更新,所以适合公司内部联系比较紧密的业务之间采用。如果要应用到跨部门之间的业务调用,一旦有 XML 配置变更,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协调不同部门做升级工作。


3、IDL文件

IDL 就是接口描述语言(interface description language)的缩写,通过一种中立的方式来描述接口,使得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的对象和不同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以相互通信交流。比如你用 Java 语言实现提供的一个服务,也能被 PHP 语言调用。


DL 主要是用作跨语言平台的服务之间的调用,有两种最常用的 IDL:一个是 Facebook 开源的 Thrift 协议,另一个是 Google 开源的 gRPC 协议。无论是 Thrift 协议还是 gRPC 协议,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类似的。


gRPC 协议使用 Protobuf 简称 proto 文件来定义接口名、调用参数以及返回值类型。


比如文件 helloword.proto 定义了一个接口 SayHello 方法,它的请求参数是 HelloRequest,它的返回值是 HelloReply。

// The greeter service definition.
service Greeter {
  // Sends a greeting
  rpc SayHello (HelloRequest) returns (HelloReply) {}
  rpc SayHelloAgain (HelloRequest) returns (HelloReply) {}
}
// The request message containing the user's name.
message HelloRequest {
  string name = 1;
}
// The response message containing the greetings
message HelloReply {
  string message = 1;
}

假如服务提供者使用的是 Java 语言,那么利用 protoc 插件即可自动生成 Server 端的 Java 代码。

private class GreeterImpl extends GreeterGrpc.GreeterImplBa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Hello(HelloRequest req, StreamObserver<HelloReply> responseObserver) {
    HelloReply reply = HelloReply.newBuilder().setMessage("Hello " + req.getName()).build();
    responseObserver.onNext(reply);
    responseObserver.onComple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HelloAgain(HelloRequest req, StreamObserver<HelloReply> responseObserver) {
    HelloReply reply = HelloReply.newBuilder().setMessage("Hello again " + req.getName()).build();
    responseObserver.onNext(reply);
    responseObserver.onCompleted();
  }
}

假如服务消费者使用的也是 Java 语言,那么利用 protoc 插件即可自动生成 Client 端的 Java 代码。

public void greet(String name) {
  logger.info("Will try to greet " + name + " ...");
  HelloRequest request = HelloRequest.newBuilder().setName(name).build();
  HelloReply response;
  try {
    response = blockingStub.sayHello(request);
  } catch (StatusRuntimeException e) {
    logger.log(Level.WARNING, "RPC failed: {0}", e.getStatus());
    return;
  }
  logger.info("Greeting: " + response.getMessage());
  try {
    response = blockingStub.sayHelloAgain(request);
  } catch (StatusRuntimeException e) {
    logger.log(Level.WARNING, "RPC failed: {0}", e.getStatus());
    return;
  }
  logger.info("Greeting: " + response.getMessage());
}

假如服务消费者使用的是 PHP 语言,那么利用 protoc 插件即可自动生成 Client 端的 PHP 代码。

$request = new Helloworld\HelloRequest();
    $request->setName($name);
    list($reply, $status) = $client->SayHello($request)->wait();
    $message = $reply->getMessage();
    list($reply, $status) = $client->SayHelloAgain($request)->wait();
    $message = $reply->getMessage();

由此可见,gRPC 协议的服务描述是通过 proto 文件来定义接口的,然后再使用 protoc 来生成不同语言平台的客户端和服务端代码,从而具备跨语言服务调用能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描述接口定义时,IDL 文件需要对接口返回值进行详细定义。如果接口返回值的字段比较多,并且经常变化时,采用 IDL 文件方式的接口定义就不太合适了。一方面可能会造成 IDL 文件过大难以维护,另一方面只要 IDL 文件中定义的接口返回值有变更,都需要同步所有的服务消费者都更新,管理成本就太高了。

image.png

具体采用哪种服务描述方式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如果只是企业内部之间的服务调用,并且都是 Java 语言的话,选择 XML 配置方式是最简单的。如果企业内部存在多个服务,并且服务采用的是不同语言平台,建议使用 IDL 文件方式进行描述服务。如果还存在对外开放服务调用的情形的话,使用 RESTful API 方式则更加通用。


相关文章
|
XML 应用服务中间件 API
微服务架构下的服务发布和引用方案(上)
微服务架构下的服务发布和引用方案
155 0
微服务架构下的服务发布和引用方案(上)
|
XML Java API
微服务架构下的服务发布和引用方案(下)
微服务架构下的服务发布和引用方案
171 0
|
2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API
微服务架构演变与架构设计深度解析
【11月更文挑战第14天】在当今的IT行业中,微服务架构已经成为构建大型、复杂系统的重要范式。本文将从微服务架构的背景、业务场景、功能点、底层原理、实战、设计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解析,并结合京东电商的案例,探讨微服务架构在实际应用中的实施与效果。
144 6
|
2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API
微服务架构演变与架构设计深度解析
【11月更文挑战第14天】在当今的IT行业中,微服务架构已经成为构建大型、复杂系统的重要范式。本文将从微服务架构的背景、业务场景、功能点、底层原理、实战、设计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解析,并结合京东电商的案例,探讨微服务架构在实际应用中的实施与效果。
54 1
|
29天前
|
Java 开发者 微服务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Spring Cloud** 是一套基于 Spring 框架的**微服务架构解决方案**,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组件,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尤其是微服务架构。
158 69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
28天前
|
运维 监控 持续交付
微服务架构解析:跨越传统架构的技术革命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将一个大型的单体应用拆分为多个小而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172 36
微服务架构解析:跨越传统架构的技术革命
|
4月前
|
安全 应用服务中间件 API
微服务分布式系统架构之zookeeper与dubbo-2
微服务分布式系统架构之zookeeper与dubbo-2
|
4月前
|
负载均衡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微服务分布式系统架构之zookeeper与dubbor-1
微服务分布式系统架构之zookeeper与dubbor-1
|
5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Docker
云原生之旅:从容器到微服务的架构演变
【8月更文挑战第29天】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云原生技术以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弹性管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本文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带领读者了解云原生的基本概念,探索容器化技术的奥秘,并深入微服务架构的世界。我们将一起见证代码如何转化为现实中的服务,实现快速迭代和高效部署。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会为你打开一扇通往云原生世界的大门。
|
5月前
|
负载均衡 应用服务中间件 持续交付
微服务架构下的Web服务器部署
【8月更文第28天】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特别是在可扩展性和维护性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微服务架构应运而生。微服务架构通过将应用程序分解成一系列小型、独立的服务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微服务架构中有效部署和管理Web服务器实例,并提供一些实际的代码示例。
163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