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传播原理的反向传播算法

简介: 反向传播原理的反向传播算法

反向传播原理的反向传播算法

1. 反向传播原理解释

在神经网络中,反向传播算法是一种用于训练多层神经网络的常用方法。它通过计算损失函数对每个参数的梯度,然后使用梯度下降算法来更新参数,从而最小化损失函数。反向传播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链式法则来计算损失函数对每个参数的梯度,然后沿着梯度的反方向更新参数,以降低损失函数的值。

2. 反向传播算法步骤

反向传播算法可以分为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个阶段。前向传播阶段是通过输入数据和当前参数计算出模型的输出,而反向传播阶段是通过计算损失函数对每个参数的梯度,并利用梯度下降算法来更新参数。

2.1 前向传播

前向传播阶段是通过输入数据和当前参数计算出模型的输出。假设我们有一个多层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对于每一层,前向传播的计算可以表示为:

输入数据

X = ...

第一层隐藏层

Z1 = np.dot(X, W1) + b1

A1 = activation(Z1)

第二层隐藏层

Z2 = np.dot(A1, W2) + b2

A2 = activation(Z2)

输出层

Z3 = np.dot(A2, W3) + b3

A3 = softmax(Z3)

其中,X是输入数据,W1, W2, W3分别是每一层的权重,b1, b2, b3分别是每一层的偏置,activation表示激活函数,softmax是输出层的激活函数。Z1, Z2, Z3分别是每一层的输入,A1, A2, A3分别是每一层的输出。这样就完成了前向传播的计算。

2.2 反向传播

反向传播阶段是计算损失函数对每个参数的梯度,并利用梯度下降算法来更新参数。假设损失函数为交叉熵损失函数,对于输出层的参数,损失函数对参数的梯度可以表示为:

计算输出层的梯度

dZ3 = A3 - y

dW3 = np.dot(A2.T, dZ3)

db3 = np.sum(dZ3, axis=0, keepdims=True)

更新参数

W3 -= learning_rate * dW3

b3 -= learning_rate * db3

其中,dZ3是输出层的梯度,dW3, db3分别是输出层的权重和偏置的梯度,y是真实标签,learning_rate是学习率。对于隐藏层的参数,损失函数对参数的梯度可以表示为:

计算隐藏层的梯度

dA2 = np.dot(dZ3, W3.T)

dZ2 = dA2 * derivative_activation(Z2)

dW2 = np.dot(A1.T, dZ2)

db2 = np.sum(dZ2, axis=0, keepdims=True)

更新参数

W2 -= learning_rate * dW2

b2 -= learning_rate * db2

其中,dA2是上一层的梯度,derivative_activation是激活函数的导数。同样的,对于更多隐藏层和参数,可以类似地计算梯度并更新参数。

3. 参数介绍和完整代码案例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反向传播算法的Python实现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 激活函数
def activation(x):
return 1 / (1 + np.exp(-x))
# 激活函数的导数
def derivative_activation(x):
return x * (1 - x)
# Softmax函数
def softmax(x):
exp_x = np.exp(x - np.max(x, axis=1, keepdims=True))
return exp_x / np.sum(exp_x, axis=1, keepdims=True)
# 定义神经网络结构
input_size = 3
hidden_size = 5
output_size = 2
# 初始化参数
W1 = np.random.randn(input_size, hidden_size)
b1 = np.zeros((1, hidden_size))
W2 = np.random.randn(hidden_size, hidden_size)
b2 = np.zeros((1, hidden_size))
W3 = np.random.randn(hidden_size, output_size)
b3 = np.zeros((1, output_size)
# 训练数据
X = np.array([[0, 1, 2], [3, 4, 5]])
y = np.array([0, 1])
# 设置超参数
learning_rate = 0.01
num_iterations = 1000
# 反向传播算法
for i in range(num_iterations):
# 前向传播
Z1 = np.dot(X, W1) + b1
A1 = activation(Z1)
Z2 = np.dot(A1, W2) + b2
A2 = activation(Z2)
Z3 = np.dot(A2, W3) + b3
A3 = softmax(Z3)
# 计算损失函数
loss = -np.sum(np.log(A3[np.arange(len(X)), y]))
# 反向传播
dZ3 = A3
dZ3[np.arange(len(X)), y] -= 1
dW3 = np.dot(A2.T, dZ3)
db3 = np.sum(dZ3, axis=0, keepdims=True)
dA2 = np.dot(dZ3, W3.T)
dZ2 = dA2 * derivative_activation(A2)
dW2 = np.dot(A1.T, dZ2)
db2 = np.sum(dZ2, axis=0, keepdims=True)
dA1 = np.dot(dZ2, W2.T)
dZ1 = dA1 * derivative_activation(A1)
dW1 = np.dot(X.T, dZ1)
db1 = np.sum(dZ1, axis=0, keepdims=True)
# 更新参数
W3 -= learning_rate * dW3
b3 -= learning_rate * db3
W2 -= learning_rate * dW2
b2 -= learning_rate * db2
W1 -= learning_rate * dW1
b1 -= learning_rate * db1
# 打印损失函数
if i % 100 == 0:
print("Iteration %d, loss: %f" % (i, loss))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激活函数、激活函数的导数和Softmax函数。然后定义了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初始化参数。接下来是训练数据和超参数的设置。最后是反向传播算法的具体实现,包括前向传播、计算梯度和更新参数。在每次迭代中,我们打印出损失函数的值。

通过这个完整的反向传播算法的Python实现示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反向传播算法的原理和步骤。同时,通过调整超参数和神经网络的结构,我们也可以应用反向传播算法来训练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

相关文章
|
2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算法
神经网络分类算法原理详解
神经网络分类算法原理详解
51 0
|
1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详解AI作画算法原理
AI作画算法运用深度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GAN),通过学习大量艺术作品,模拟艺术家风格。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图像特征,GAN中的生成器和判别器通过对抗训练生成艺术图像。循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可提升作品质量。这种技术开创了艺术创作新途径。
|
2天前
|
算法 数据可视化
【视频】Copula算法原理和R语言股市收益率相依性可视化分析
【视频】Copula算法原理和R语言股市收益率相依性可视化分析
|
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视频】K近邻KNN算法原理与R语言结合新冠疫情对股票价格预测|数据分享(下)
【视频】K近邻KNN算法原理与R语言结合新冠疫情对股票价格预测|数据分享
10 0
|
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大数据
【视频】K近邻KNN算法原理与R语言结合新冠疫情对股票价格预测|数据分享(上)
【视频】K近邻KNN算法原理与R语言结合新冠疫情对股票价格预测|数据分享
|
5天前
|
数据可视化 算法
【视频】Copula算法原理和R语言股市收益率相依性可视化分析-1
【视频】Copula算法原理和R语言股市收益率相依性可视化分析
16 0
|
24天前
|
存储 算法 编译器
【数据结构】栈算法(算法原理+源码)
【数据结构】栈算法(算法原理+源码)
【数据结构】栈算法(算法原理+源码)
|
29天前
|
缓存 算法 关系型数据库
深度思考:雪花算法snowflake分布式id生成原理详解
雪花算法snowflake是一种优秀的分布式ID生成方案,其优点突出:它能生成全局唯一且递增的ID,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同时,该算法灵活性强,可自定义各部分bit位,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此外,雪花算法生成ID的速度快,效率高,能有效应对高并发场景,是分布式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件。
深度思考:雪花算法snowflake分布式id生成原理详解
|
1月前
|
算法
PID算法原理分析及优化
这篇文章介绍了PID控制方法,一种广泛应用于机电、冶金等行业的经典控制算法。PID通过比例、积分、微分三个部分调整控制量,以适应系统偏差。文章讨论了比例调节对系统响应的直接影响,积分调节如何消除稳态误差,以及微分调节如何减少超调。还提到了数字PID的实现,包括位置式、增量式和步进式,并探讨了积分饱和和微分项的优化策略。最后,文章简述了串级PID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并强调了PID控制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4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