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算法介绍-->快速排序

简介: 常用算法介绍-->快速排序

本篇文章我们来介绍一下快速排序的算法

1.简介

快速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 它是不稳定的。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的一种划分交换排序,采用的是分治策略(一般与递归结合使用),以减少排序过程中的比较次数,它的最好情况为O(nlogn),最坏情况为O(n^2),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2.基本思想

选择一个基准数,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达到全部数据变成有序。  

3.步骤

(1)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基准值。 (2) 将所有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 (3) 递归地把基准值前面的子数列和基准值后面的子数列进行排序。

注意:基准元素/左游标/右游标都是针对单趟排序而言的, 也就是说在整个排序过程的多趟排序中,各趟排序取得的基准元素/左游标/右游标一般都是不同的。对于基准元素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一般我们选取数组中第一个元素为基准元素(假设数组随机分布)。

4.以下是介绍详细步骤

选取上述数组的第一个元素6作为基准元,左游标是 i 哨兵,右游标是 j 哨兵,它们遵循的规则如下: 一、左游标向右扫描, 跨过所有小于基准元素的数组元素, 直到遇到一个大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的数组元素, 在那个位置停下。二、右游标向左扫描, 跨过所有大于基准元素的数组元素, 直到遇到一个小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的数组元素,在那个位置停下。 然后进行交换即可 相遇在进行最后一次交换

最后一次两个哨兵相遇 探测结束 作为最后一次交换

以下是代码实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 交换两个元素的值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emp = a;
    a = b;
    b = temp;
}
// 分区函数,将小于pivot的元素放在左边,大于等于pivot的元素放在右边
int partition(std::vector<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nt pivot = arr[high]; // 选取最后一个元素作为pivot
    int i = low - 1; // 记录分区位置
    for (int j = low; j <= high - 1; j++) {
        if (arr[j] < pivot) {
            i++;
            swap(arr[i], arr[j]);
        }
    }
    swap(arr[i + 1], arr[high]); // 将pivot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return i + 1; // 返回分区位置
}
// 快速排序函数
void quickSort(std::vector<int>& arr, int low, int high) {
    if (low < high) {
        int partitionIndex = partition(arr, low, high); // 获取分区位置
        quickSort(arr, low, partitionIndex - 1); // 对左半部分递归排序
        quickSort(arr, partitionIndex + 1, high); // 对右半部分递归排序
    }
}
// 打印数组元素
void printArray(const std::vector<int>& arr) {
    for (int num : arr) {
        std::cout << num << " ";
    }
    
    std::cout << std::endl;
}
int main() {
    std::vector<int> arr = {5, 9, 3, 1, 8, 6, 2, 7};
    std::cout << "Original array: ";
    printArray(arr);
    quickSort(arr, 0, arr.size() - 1);
    std::cout << "Sorted array: ";
    printArray(arr);
    return 0;
}

总结:快速排序算法 是数据结构与算法中比较基础的算法 他是设置左右指针 进行探测  遵循一定的规则 当探测完了 两指针(引用)相遇 进行最后一次交换  整个算法结束

好了 本篇文章就到这里 在这里 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课程:

https://xxetb.xetslk.com/s/2PjJ3T

相关文章
|
5月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快速排序-数据结构与算法
快速排序(Quick Sort)是一种基于分治法的高效排序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选择基准(pivot),将数组划分为左右两部分,使得左侧元素均小于基准,右侧元素均大于基准,然后递归地对左右两部分进行排序。时间复杂度平均为 O(n log n),最坏情况下为 O(n²)(如数组已有序)。空间复杂度为 O(1),属于原地排序,但稳定性不佳。 实现步骤包括编写 `partition` 核心逻辑、递归调用的 `quickSort` 和辅助函数 `swap`。优化方法有随机化基准和三数取中法,以减少最坏情况的发生。
295 13
|
10月前
|
搜索推荐 C语言
【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升级版--三路快排详解 + 实现(c语言)
本文介绍了快速排序的升级版——三路快排。传统快速排序在处理大量相同元素时效率较低,而三路快排通过将数组分为三部分(小于、等于、大于基准值)来优化这一问题。文章详细讲解了三路快排的实现步骤,并提供了完整的代码示例。
314 4
|
10月前
|
存储 搜索推荐 Python
用 Python 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logn)$。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良好,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退化为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2)$。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代码进行调整和修改,或者尝试使用其他优化策略来提高快速排序的性能
251 61
|
11月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Shell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十二:希尔排序、快速排序(递归、好理解)、归并排序(递归、难理解)
这篇文章介绍了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三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概念、实现思路、代码实现及其测试结果。
296 1
|
11月前
|
搜索推荐
冒泡排序(Bubble Sort)以及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和快速排序(Quick Sort)详细解析
冒泡排序(Bubble Sort)以及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和快速排序(Quick Sort)详细解析
178 1
|
11月前
|
搜索推荐 Java Go
深入了解快速排序算法
深入了解快速排序算法
245 2
|
搜索推荐 算法 Java
现有一个接口DataOperation定义了排序方法sort(int[])和查找方法search(int[],int),已知类QuickSort的quickSort(int[])方法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
该博客文章通过UML类图和Java源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适配器模式将QuickSort类和BinarySearch类的排序和查找功能适配到DataOperation接口中,实现算法的解耦和复用。
174 1
现有一个接口DataOperation定义了排序方法sort(int[])和查找方法search(int[],int),已知类QuickSort的quickSort(int[])方法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
|
11月前
|
存储 搜索推荐 算法
【排序算法(二)】——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深层解析
【排序算法(二)】——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深层解析
|
11月前
|
算法 Python
Python算法编程: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
Python算法编程: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
126 0
|
11月前
|
搜索推荐 C语言 C++
【C语言】指针篇-精通库中的快速排序算法:巧妙掌握技巧(4/5)
【C语言】指针篇-精通库中的快速排序算法:巧妙掌握技巧(4/5)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