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欧盟正式发布了《欧洲人工智能战略》,为AI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计划。这一战略旨在促进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强调了公私投资的增加,以确保人工智能的伦理法律框架。
随后的2019年,欧盟进一步加强了对人工智能伦理的关注,发布了《可信人工智能伦理指南》,明确了合法性、伦理符合和稳健性三大特征。在这一指南中,欧盟明确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的期望,强调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合法性要求人工智能系统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伦理符合要求在设计和实施中考虑社会和伦理原则,而稳健性则强调了系统应该是可靠和安全的。这为欧盟的人工智能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在技术和道德上取得平衡。
然而,欧盟并未止步于此,2021年,欧盟委员会进一步提出了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法案(草案)》。这个法案的制定是基于风险预防的理念,旨在全面规制人工智能的使用。法案将风险分为不可接受、高、低和最小四类,并根据不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这一法案的范围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关键基础设施、教育、产品安全、就业和公共服务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法案规定了高风险AI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对其设计、开发、部署和运行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监管。这对于确保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欧盟还出台了《欧盟人工智能责任指令(草案)》,旨在解决受害人索赔难的问题。这一指令强调了在人工智能系统导致损害时,受害人应该有权向责任方寻求赔偿。这一规定为建立人工智能责任体系提供了法律支持,使得在人工智能系统带来不良后果时,受害人能够更容易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两份法案的提出标志着欧盟在人工智能监管领域的重要进展。它们不仅对欧盟内部的人工智能设计和应用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欧盟的做法体现了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保障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全而采取的积极监管措施。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引领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