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种设计模式全面解析-原型模式进阶之原型管理器:集中管理对象原型的设计模式之道

简介: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全面解析-原型模式进阶之原型管理器:集中管理对象原型的设计模式之道

软件开发中,我们经常需要创建和复制对象。然而,有时候直接创建对象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或代码重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原型模式应运而生。而使用原型管理器(Prototype Manager)来集中管理原型对象可以进一步提高灵活性和可维护性。本文将详细介绍原型管理器的用途、与其他设计模式的结合实践,并重点讨论处理深克隆和浅克隆的问题。


一、原型管理器的作用与实践



原型管理器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储库,用于管理和提供原型对象的克隆副本。它能够集中管理多个原型对象,并提供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获取和复制这些对象。这种集中化的管理方式带来了以下优点:

  • 提高创建对象的效率:通过原型管理器,我们可以在需要时直接克隆原型对象,避免了重复创建对象的开销。
  • 简化对象创建过程:原型管理器将创建对象的过程集中在一处,使得创建逻辑更加清晰,代码更易维护。
  • 促进对象的复用:原型管理器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使用原型对象,提高了代码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原型管理器的实践,让我们结合工厂方法模式和单例模式来演示其用法。


1、创建原型接口和具体原型类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原型接口 Prototype,其中包含 clone 方法用于克隆对象。

public interface Prototype extends Cloneable {
    Prototype clone();
}


然后,我们创建具体的原型类 ConcretePrototype1ConcretePrototype2,它们实现了 Prototype 接口并重写了 clone 方法。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totype1 implements Prototype {
    @Override
    public Prototype clone() {
        try {
            return (ConcretePrototype1) super.clone();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null;
        }
    }
}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totype2 implements Prototype {
    @Override
    public Prototype clone() {
        try {
            return (ConcretePrototype2) super.clone();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null;
        }
    }
}


2、创建原型管理器

接下来,我们创建原型管理器 PrototypeManager,它负责集中管理原型对象并提供克隆副本。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PrototypeManager {
    private static Map<String, Prototype> prototypes = new HashMap<>();
    public static void registerPrototype(String key, Prototype prototype) {
        prototypes.put(key, prototype);
    }
    public static Prototype clonePrototype(String key) {
        Prototype prototype = prototypes.get(key);
        if (prototype != null) {
            return prototype.clone();
        }
        return null;
    }
}


在上述代码中,PrototypeManager 使用一个 Map 数据结构来存储原型对象,其中键是对象的标识符,值是原型对象本身。

registerPrototype 方法用于注册原型对象,将其添加到管理器中。

clonePrototype 方法根据指定的键来获取对应的原型对象,并通过克隆方法创建并返回一个克隆副本。


3、使用原型管理器和其他设计模式的实践

原型管理器与其他设计模式的结合使用可以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下面以工厂方法模式和单例模式为例,演示如何结合这些模式来使用原型管理器。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工厂类 ProductFactory,它使用原型管理器来创建产品对象。

public class ProductFactory {
    public static Product createProduct(String type) {
        Prototype prototype = PrototypeManager.clonePrototype(type);
        if (prototype instanceof Product) {
            return (Product) prototype;
        }
        return null;
    }
}


在上述代码中,ProductFactory 中的 createProduct 方法根据传入的类型(键),通过原型管理器获取对应的原型对象,并将其转换为产品对象。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单例类 Application,它使用工厂方法来创建产品对象。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private static Application instance = new Application();
    private 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Applicati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public void run() {
        Product product = ProductFactory.createProduct("Type1");
        if (product != null) {
            product.doSomething();
        }
    }
}


在上述代码中,Application 是一个单例类,通过 getInstance 方法获取唯一的实例。在 run 方法中,我们使用工厂方法创建产品对象,并调用其方法。


二、处理深克隆和浅克隆的问题

在使用原型模式时,我们常常需要考虑克隆对象的属性类型。默认情况下,克隆操作是浅克隆,即只复制基本类型的属性值,而引用类型的属性仍然指向相同的对象。这可能导致在修改克隆对象时,原对象的引用类型属性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具体原型类中进行深克隆的处理。深克隆会复制引用类型属性所指向的对象,从而确保克隆对象和原对象的引用类型属性指向不同的对象。


下面是一个修改后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处理深克隆和浅克隆的问题: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totype1 implements Prototyp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List<String> list;
    public ConcretePrototype1(String name, List<String> list) {
        this.name = name;
        this.list = list;
    }
    // 深克隆
    @Override
    public Prototype clone() {
        try {
            ConcretePrototype1 clone = (ConcretePrototype1) super.clone();
            clone.list = new ArrayList<>(list);  // 创建新的列表对象并复制原列表的元素
            return clone;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null;
        }
    }
    // 省略其他方法和属性
}


在上述代码中,ConcretePrototype1 类中添加了一个名为 list 的引用类型属性,并在 clone 方法中进行了深克隆。


总结:

原型管理器是一种有助于集中管理对象原型的设计模式,它能够提高对象创建的效率和代码的可维护性。通过与其他设计模式的结合实践,如工厂方法模式和单例模式,我们可以进一步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同时,在处理深克隆和浅克隆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克隆方式,并在具体原型类中进行相应的处理。深克隆和浅克隆的选择将影响对象属性的独立性和引用对象的共享性。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你对原型管理器的概念和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实际开发中,原型管理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对象原型,并提高代码的效率和可维护性。



然而,设计模式世界中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探索。在下一篇博文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另一个引人入胜的设计模式,为你带来更多惊喜。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
|
5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Script Java
【设计模式】【创建型模式】原型模式(Prototype)
一、入门 什么是原型模式?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通过复制现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而不是通过实例化类。 原型模式的核心是克隆(Clone),即通过复制现有
168 15
|
7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Java
【再谈设计模式】备忘录模式~对象状态的守护者
备忘录模式属于行为型设计模式。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不破坏对象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并外部化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以便之后可以将该对象恢复到这个状态。原发器(Originator):创建一个备忘录,用于记录当前时刻它的内部状态。原发器还可以使用备忘录来恢复其内部状态。备忘录(Memento):存储原发器对象的内部状态。备忘录应该防止原发器以外的其他对象访问其内部状态。负责人(Caretaker):负责保存备忘录,但不能对备忘录的内容进行操作或检查。
276 82
|
8月前
|
设计模式 供应链 安全
【再谈设计模式】中介者模式 - 协调对象间交互的枢纽
中介者模式定义了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组对象之间的交互方式。中介者使得各对象之间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降低了它们之间的耦合度。它通过将对象之间的交互逻辑集中到中介者对象中,使得系统的结构更加清晰,易于维护和扩展。
151 18
【再谈设计模式】中介者模式 - 协调对象间交互的枢纽
|
7月前
|
设计模式 SQL Java
【再谈设计模式】解释器模式~语法的解析执行者
解释器模式定义了一种语言的语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来解释该语言中的句子。它使用类来表示每个语法规则,并且通过递归调用这些类的方法来解释表达式。本质上,它将一个复杂的表达式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部分,然后按照特定的语法规则进行解析和执行。
133 8
|
8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Go
【再谈设计模式】状态模式~对象行为的状态驱动者
状态模式属于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将对象的行为封装在不同的状态类中,使得对象在不同的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上下文(Context):这是一个包含状态对象的类,它定义了客户感兴趣的接口,并维护一个具体状态对象的引用。上下文将操作委托给当前的状态对象来处理。抽象状态(State):这是一个抽象类或者接口,它定义了一个特定状态下的行为接口。所有具体的状态类都实现这个接口。具体状态(Concrete State):这些是实现抽象状态接口的类,每个具体状态类实现了与该状态相关的行为。
193 18
|
9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Java
「全网最细 + 实战源码案例」设计模式——原型模式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通过复制现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适用于创建成本高或复杂的对象场景。其核心思想是“克隆”,避免直接实例化类。结构上分为抽象原型类、具体原型类和客户端。优点包括减少对象创建成本、隐藏复杂性、简化实例创建;缺点是处理循环引用的复杂对象时较为麻烦。实现步骤为定义原型类、重写`clone()`方法并调用。注意事项包括浅拷贝与深拷贝的区别及`Cloneable`接口的使用。
128 20
|
10月前
|
设计模式 XML Java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自定义Spring框架篇】Spring核心源码分析+自定义Spring的IOC功能,依赖注入功能
本文详细介绍了Spring框架的核心功能,并通过手写自定义Spring框架的方式,深入理解了Spring的IOC(控制反转)和DI(依赖注入)功能,并且学会实际运用设计模式到真实开发中。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自定义Spring框架篇】Spring核心源码分析+自定义Spring的IOC功能,依赖注入功能
|
10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创建型模式分为5种: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10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10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结构型模式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按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它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组织接口和类,后者釆用组合或聚合来组合对象。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结构型模式比类结构型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结构型模式分为以下 7 种: • 代理模式 • 适配器模式 • 装饰者模式 • 桥接模式 • 外观模式 • 组合模式 • 享元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