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车,聪明的路”距离市场还有多远?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公网NAT网关,每月750个小时 15CU
简介: 随着油价连续上涨,新能源汽车再次迎来利好。在能够蚕食燃油车市场的“历史机遇”面前,新能源车却玩起了涨价。这并不是新能源“傲娇”,而是主战场已经开始悄悄转换,从堆料砸性价比,迈向了智能化升级的路。在这一波军备竞赛中,车联网无疑是一个可操作的、能立竿见影提升产品力的、能迅速拉开与燃油车代差的选项。

新能源“卷”起来后,车联网成产品力高地


近期,世界局势迎来百年不遇之动荡,动荡也一视同仁地影响到了车主的“钱袋子”——汽油油价“七连涨”让车主直呼“加不起油”,新能源车恐怕将迎来新的利好。


然而事情却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补贴退坡、保费上涨、上游供应链出现原材料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下,陷入内卷的新能源车竟然纷纷心照不宣地同时宣布了“涨价”。因为彼此都清楚,通过粗暴堆料已经难以对竞品形成倾轧。



近期,新能源头部企业比亚迪抛出重磅消息:公司将停止生产燃油车。此消彼长的是,比亚迪持续加大物联网和车联网方向的投入业务,使智能汽车始终保持在高速发展状态。比亚迪在车联网上的激进,也成为其他新能源势力树立了标杆。在“堆料 ”已经不现实的情况下,想要在日益内卷的售车大潮中完成对市场需求的加速消化,就必须回到新能源车区别于传统燃油载具的本源——智能化。


燃油车由于本身的电气设计局限和机械部件的极端工况,是难以实现大规模传感终端的布置、驱动一整套的感知服务系统。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车联网无疑是一个可操作的、能立竿见影提升产品力的、能迅速拉开与燃油车代差的选项。



何况,造车新势力再怎么后知后觉,也该听见市场和政策倾斜的信号:公开数据显示,全球市场搭载智能网联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超过45%,预计至2025年可达到接近60%的市场规模。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中提出,要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起晚的鸟儿没虫吃,在供应链限制堆料、市场和政策向车联网化倾斜的情况下,各新能源势力不可避免地开启新一轮的“内战”,车联网就是他们的产品力高地。



落地车联网,云边端一体会成为车企们的必修课


在各产业纷纷走向“云边端一体化”产业升级的大潮中,车联网是“云边端”趋势在汽车垂类方向的具象体现。


汽车智能化,并不等于车联网,车联网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一环。


以现在的视角来看,汽车智能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有个形象的说法:智能汽车和燃油车的区别在于,燃油车再怎么智能化依然是车,而智能化的汽车则是一个套着汽车外壳的机器人,运输只是副业而已。


对于智能汽车,乘员享受的一切服务,都来源于对乘员要求、对路面信息、对道路障碍的精确感知与响应。现在陷入风口浪尖的自动驾驶,或者暂时我们还可以称其为辅助驾驶,就是智能汽车未来的一种应用场景。与车机聊天、用车载多媒体K歌、担任智慧矿山的旷工等等,都是目前“已探明”的智能汽车用途。为了让这个机器人更“耳聪目明还能干”,加强感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所难免。


这个机器人除了吃“电”之外,还需要另外一种生命资源:算力



智能汽车无论如何发展,如激光雷达、摄像机、传感器之类的感知终端都是智能化互动的基石,其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经过传输、再经过解析之后反馈,才形成我们认知中的“人车互动”。


这个过程,就是智能汽车的三大基本功:“通感算”——通信、感知、运算。


各家车企想要使麾下产品更为智能化,更有竞争力,绕不开“通感算”这三点基本功。


目前即将开启新一轮腥风血雨厮杀的新能源车企,想要赋予产品更强的竞争力,需要做的不是使“通感算”任何一块成为长板,而是三者的平衡与统合,形成车路协同处理。汽车终于面临现在所有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产业同样的选择——云边端一体化。车联网,正是云边端一体化在汽车垂直领域的落地。


很长一段时间内,造车新势力都致力于通过硬件升级、车机系统优化使得车辆更为智能化,这种强化感、算的做法并不可持续,单论芯片就能令车企望而却步——全球“缺芯”问题短时间内并无好转的希望。除“芯”外,锂、钴、镍等动力电池原料也受到制约,严重影响新能源出货和产业净值,走上高端化、提高客单价就成为了车企的必然选择。推动车联网建设,可以维持智能汽车保持高速产品迭代,对车企来说可灭“近火”。


长期看来,车联网也是大势所趋。交通的数字化能够让服务更为精细化,给车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车主的权益,可以说是一步怎么落子都不会出错的妙着,投注车联网,实为新能源车企的“远虑”。



车数据“腾云驾雾”需要什么样的“云”?


目前算力升级遇到瓶颈,通信稳步升级,那么摆在新能源车企面前的问题,很显然并不是“是否上云”,而是:多少数据、什么数据需要上云。


从车联网目前落地情况来看,重心还是在人和车、车和车、车和道路设备的处理上。业界专家则认为,这个格局将很快被打破,这个智能化的范围,将覆盖到道路上的一切物体。百度CEO李彦宏在最近的新书《智慧交通》中就表示,未来的智慧交通将是“智慧的车,聪明的路”,不但是汽车单方面与车主、行人、车辆交互,更会涵盖一切道路智能终端,届时交通这个场景爆发的数据量,将是史无前例的庞大。



和所有走上云边端道路的产业一样,车企们面对数据,终将给出“云边端一体”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车联网的策略。哪些数据在端完成运算,哪些数据需要上传原始的、哪些数据需要处理后再上传,哪些数据处理需要车载智能终端/服务器的算力调配完成……需要经过最合理的调配,以及最高频的迭代。


这种解决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车主反馈刹车失灵的时候,需要调取“踩刹车力度”这个原始数据才能明确责任,以及改进产品,就需要在上云这件事上进行规划。今后“聪明的路”走入现实生活,会对车企“数据上云”的策略性和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自己搭建云又是另一个复杂的问题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灵活地应用成熟的公有云、定制云,或许会成为造成新势力的一项选择,毕竟没有人能预计到将来“车路协同”需要怎么样的车联网。


作为由汽车、电子、信息通信、服务平台、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深度融合的车联网产业。其产业链,技术深度远比想象的要复杂。能看得见的是车机系统带来的各种智能体验,看不见的是支撑车联网背后的云计算、大数据、AI、安全、物联网等服务,以及车企的业务平台和第三方合作平台的融合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决定车联网的未来创新和发展制高点。



然而车联网行业当前普遍面临痛点如下:


1.用户平均日活提升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汽车已成为家庭必备交通工具,每天通勤固定用车,节假日出游,这成为每天数据采集上传的必备过程。

2.海量数据并发接入


随着日活用户提高,单用户平均在线时间更长,采集数据包含车辆状态信息、位置信息、环境感知,人车行为数据等,平台负载逐渐增大,业务面临高并发冲击与成本的双重挑战。

3.数据价值难以挖掘


车联网海量数据面前,企业缺乏有效手段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让数据融会贯通,为企业的业务创新和运营的效率提升提供原动力。

4.缺乏使能套


车联网应用开发急需应用套件来降低开发成本和缩短上线时间,使应用快速开发、易于部署,避免在额外的硬件和软件上进行大量的投资,并进行许多复杂的工作。


5.车联网数据安全问题


车联网领域涉及各种车以个体为单位的差异化数据采集环境,复杂的网络传输环境,涉及到企业数据、车辆数据、用户数据等核心数据资产,尤其是车辆控制、辅助驾驶等场景,遭受攻击和数据泄露将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


6.高频率技术更迭


随着新型车企的不断加入,汽车行业开启了多条赛道,各家发布的新车型频率越来越高。车联网企业需要保持新技术的高度关注,快速迭代,提升研发效率。才能应用市场的快速变化及满足市场需求。


车联网形态下数据的爆炸式增长,需要强大的系统算力,以及需要强算力网络和低时延网络质量的支撑。然而,在车联网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车企因历史原因,应用架构仍部署在传统IDC环境。传统IDC在面对以上一系列挑战之后,成为了车联网创新发展的阻碍。此时,“云+网+边”服务成为了车联网的下一代基础设施架构。


将云、网、边服务一体化融合,为车联网提供基础设施一站式部署解决方案。通过公有云服务部署车联网平台,结合专有云网络,连接全球分布式边缘计算节点,便于就近覆盖终端用户。配合精准的云网调度系统,将用户的请求分配就近节点,助力终端用户获得最佳体验。



云网边一体化基于产业链能力的融合,为车联网业务架构落地如下能力:


1.业务架构上云:基于公有云服务(如云服务器、AI、大数据、MySQL、对象存储、安全等),构建面向联接车联网的平台,开放架构易于外部系统,打通研、产、销环节。同时整合数据采集、处理、执行三大能力,实现短时间内处理更重要价值的数据,轻松处理高并发连接,满足车企业务全球化运营需求。


2.边缘计算协同:通过公有云+边缘云协同,可拓展车联网平台服务,实时就近分发全国乃至海外客户。通过排列本地优先级、实行数据过滤和智能化以减少数据流量,为更重要的流量处理保留了有限的网络带宽,并通过对车况和驾驶行为等车辆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在云上实现人和车的数字画像,通过精准车主驾驶行为及出行场景分析,以做到智能内容分发和业务推荐。


3.云交换网互联:基于开放式和一体化的云原生网络,为车联网平台联接全球公有云、海量边缘云、自有数据中心、企业分支等全场景。构筑车联网坚实、安全、可靠的“第一公里”网络。云交换网络可充分减少由网络和距离导致的延迟,为汽车提供安全可靠联接,支撑亿级海量联接和百万级高并发。同时借助云交换网络可将多个异构环境的数据和业务结构分离,帮助车企掌控数字资产,汇聚第三方内容和网络应用生态,构筑以车企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并提供属地化的业务逻辑和应用智能,实现采集、转发、计算、推断在本地,训练、管理、配置在云端,使得应用具有灵便、快速反应的能力,帮助企业大大降低成本。


云、网、边一体化协同解决方案,构建面向联接的车联网平台,提供高安全、高性能、高可靠的车联网“第一公里网络”服务支撑,并保障强算力网络和低时延网络质量,让车联网业务在实际应用时顺畅、稳定,为车联网企业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相关文章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
人形机器人火了,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随着“擎天柱”的推出,让人形机器人这一新兴赛道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这是否就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开启呢?
122 0
人形机器人火了,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
传感器 机器人 定位技术
瞻仰女王遗容也能科技感拉满?用机械臂托住棺木360度旋转,6700万民众只需3天
瞻仰女王遗容也能科技感拉满?用机械臂托住棺木360度旋转,6700万民众只需3天
241 0
瞻仰女王遗容也能科技感拉满?用机械臂托住棺木360度旋转,6700万民众只需3天
|
人工智能 机器人 5G
顺为资本冯铮:我们距离《头号玩家》中的「Metaverse」还有多远?
顺为资本冯铮:我们距离《头号玩家》中的「Metaverse」还有多远?
171 0
顺为资本冯铮:我们距离《头号玩家》中的「Metaverse」还有多远?
|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 PostgreSQL
为什么打车和宇宙大爆炸有关
希望通过本次课题,与大家探讨为什么打车和宇宙大爆炸有关。分析打车和秒杀之间的共同点、难点,应该如何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为什么打车和宇宙大爆炸有关
|
芯片
水熊虫成为首个实现星际旅行的地球生物?利用激光,「载虫飞船」将达到光速30%
水熊虫成为首个实现星际旅行的地球生物?利用激光,「载虫飞船」将达到光速30%
241 0
水熊虫成为首个实现星际旅行的地球生物?利用激光,「载虫飞船」将达到光速3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人工智能
快速行驶的自动驾驶,离现实还有多远?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萌芽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成长为创业的风口。
121 0
快速行驶的自动驾驶,离现实还有多远?
|
人工智能 算法 机器人
瘫痪父亲穿机械骨骼接女儿放学引热议!清华新研究助力无拐杖行走
瘫痪父亲穿机械骨骼接女儿放学引热议!清华新研究助力无拐杖行走
152 0
|
供应链 安全 大数据
区块链距离“大爆炸的奇点”已不遥远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部分,区块链产业发展受热议。两会期间20 余位代表委员提交相关建议,产业应用落地速度和范围都在加快......区块链距离“大爆炸的奇点”已不遥远。
325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