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系统目录结构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Linux 系统目录结构

Linux 系统目录结构

登录系统后,在当前命令窗口下输入命令:

ls /

你会看到如下图所示:

树状目录结构:

以下是对这些目录的解释:

/bin:

bin 是 Binaries (二进制文件) 的缩写, 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

/boot:


这里存放的是启动 Linux 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

/dev :

dev 是 Device(设备) 的缩写, 该目录下存放的是 Linux 的外部设备,在 Linux 中访问设备的方式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etc:

etc 是 Etcetera(等等) 的缩写,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home:

用户的主目录,在 Linux 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如上图中的 alice、bob 和 eve。

/lib:

lib 是 Library(库) 的缩写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 Windows 里的 DLL 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lost+found:

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当系统非法关机后,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

/media:


linux 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等,当识别后,Linux 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

/mnt:

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 /mnt/ 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

/opt:


opt 是 optional(可选) 的缩写,这是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比如你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默认是空的。

/proc:


proc 是 Processes(进程) 的缩写,/proc 是一种伪文件系统(也即虚拟文件系统),存储的是当前内核运行状态的一系列特殊文件,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这个目录的内容不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我们也可以直接修改里面的某些文件,比如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屏蔽主机的ping命令,使别人无法ping你的机器: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root:

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也称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


/sbin:

s 就是 Super User 的意思,是 Superuser Binaries (超级用户的二进制文件) 的缩写,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selinux:

这个目录是 Redhat/CentOS 所特有的目录,Selinux 是一个安全机制,类似于 windows 的防火墙,但是这套机制比较复杂,这个目录就是存放selinux相关的文件的。


/srv:

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sys:


这是 Linux2.6 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该目录下安装了 2.6 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sysfs 。


sysfs 文件系统集成了下面3种文件系统的信息:针对进程信息的 proc 文件系统、针对设备的 devfs 文件系统以及针对伪终端的 devpts 文件系统。


该文件系统是内核设备树的一个直观反映。


当一个内核对象被创建的时候,对应的文件和目录也在内核对象子系统中被创建。


/tmp:

tmp 是 temporary(临时) 的缩写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


/usr:

usr 是 unix shared resources(共享资源) 的缩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于 windows 下的 program files 目录。


/usr/bin:

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usr/sbin:

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


/usr/src:

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


/var:

var 是 variable(变量) 的缩写,这个目录中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我们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


/run:

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存储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当系统重启时,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应该被删掉或清除。如果你的系统上有 /var/run 目录,应该让它指向 run。


在 Linux 系统中,有几个目录是比较重要的,平时需要注意不要误删除或者随意更改内部文件。


/etc: 上边也提到了,这个是系统中的配置文件,如果你更改了该目录下的某个文件可能会导致系统不能启动。


/bin, /sbin, /usr/bin, /usr/sbin: 这是系统预设的执行文件的放置目录,比如 ls 就是在 /bin/ls 目录下的。


值得提出的是,/bin, /usr/bin 是给系统用户使用的指令(除root外的通用户),而/sbin, /usr/sbin 则是给 root 使用的指令。


/var: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系统上跑了很多程序,那么每个程序都会有相应的日志产生,而这些日志就被记录到这个目录下,具体在 /var/log 目录下,另外 mail 的预设放置也是在这里。


系统启动必须:


/boot:存放的启动Linux 时使用的内核文件,包括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

/etc:存放所有的系统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列表,更改目录下的文件可能会导致系统不能启动。

/lib:存放基本代码库(比如c++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sys: 这是linux2.6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该目录下安装了2.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sysfs 。sysfs文件系统集成了下面3种文件系统的信息:针对进程信息的proc文件系统、针对设备的devfs文件系统以及针对伪终端的devpts文件系统。该文件系统是内核设备树的一个直观反映。当一个内核对象被创建的时候,对应的文件和目录也在内核对象子系统中

指令集合:


/bin:存放着最常用的程序和指令

/sbin:只有系统管理员能使用的程序和指令。

外部文件管理:


/dev :Device(设备)的缩写, 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注意:在Linux中访问设备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media:类windows的其他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等,识别后linux会把设备放到这个目录下。

/mnt: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mnt/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

临时文件:


/run: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存储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当系统重启时,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应该被删掉或清除。如果你的系统上有 /var/run 目录,应该让它指向 run。

/lost+found:一般情况下为空的,系统非法关机后,这里就存放一些文件。

/tmp: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

账户:


/root:系统管理员的用户主目录。

/home:用户的主目录,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

/usr: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

/usr/bin: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与指令。

/usr/sbin: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

/usr/src: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

运行过程中要用:


/var:存放经常修改的数据,比如程序运行的日志文件(/var/log 目录下)。

/proc:管理内存空间!虚拟的目录,是系统内存的映射,我们可以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这个目录的内容不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我们也可以直接修改里面的某些文件来做修改。

扩展用的:


/opt:默认是空的,我们安装额外软件可以放在这个里面。

/srv:存放服务启动后需要提取的数据(不用服务器就是空)


注:

在 Linux 或 Unix 操作系统中,所有的文件和目录都被组织成以一个根节点开始的倒置的树状结构。


文件系统的最顶层是由根目录开始的,系统使用 / 来表示根目录。在根目录之下的既可以是目录,也可以是文件,而每一个目录中又可以包含子目录文件。如此反复就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文件系统。


在Linux文件系统中有两个特殊的目录,一个用户所在的工作目录,也叫当前目录,可以使用一个点 . 来表示;另一个是当前目录的上一级目录,也叫父目录,可以使用两个点 … 来表示。


. :代表当前的目录,也可以使用 ./ 来表示;

… :代表上一层目录,也可以 …/ 来代表。

如果一个目录或文件名以一个点 . 开始,表示这个目录或文件是一个隐藏目录或文件(如:.bashrc)。即以默认方式查找时,不显示该目录或文件。

相关实践学习
日志服务之使用Nginx模式采集日志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日志服务控制台创建Nginx模式的Logtail配置快速采集Nginx日志并进行多维度分析。
相关文章
|
6天前
|
Linux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50 23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
3月前
|
Linux
在 Linux 系统中,“cd”命令用于切换当前工作目录
在 Linux 系统中,“cd”命令用于切换当前工作目录。本文详细介绍了“cd”命令的基本用法和常见技巧,包括使用“.”、“..”、“~”、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以及快速切换到上一次工作目录等。此外,还探讨了高级技巧,如使用通配符、结合其他命令、在脚本中使用,以及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提高工作效率。
194 3
|
3月前
|
监控 安全 Linux
在 Linux 系统中,网络管理是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常用的网络命令及其适用场景
在 Linux 系统中,网络管理是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常用的网络命令及其适用场景,包括 ping(测试连通性)、traceroute(跟踪路由路径)、netstat(显示网络连接信息)、nmap(网络扫描)、ifconfig 和 ip(网络接口配置)。掌握这些命令有助于高效诊断和解决网络问题,保障网络稳定运行。
143 2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监控
Linux缓存管理:如何安全地清理系统缓存
在Linux系统中,内存管理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安全地清理系统缓存,特别是通过使用`/proc/sys/vm/drop_caches`接口。内容包括清理缓存的原因、步骤、注意事项和最佳实践,帮助你在必要时优化系统性能。
230 78
|
1月前
|
缓存 安全 Linux
Linux系统查看操作系统版本信息、CPU信息、模块信息
在Linux系统中,常用命令可帮助用户查看操作系统版本、CPU信息和模块信息
109 23
|
2月前
|
Linux Shell 网络安全
Kali Linux系统Metasploit框架利用 HTA 文件进行渗透测试实验
本指南介绍如何利用 HTA 文件和 Metasploit 框架进行渗透测试。通过创建反向 shell、生成 HTA 文件、设置 HTTP 服务器和发送文件,最终实现对目标系统的控制。适用于教育目的,需合法授权。
88 9
Kali Linux系统Metasploit框架利用 HTA 文件进行渗透测试实验
|
3月前
|
缓存 Java Linux
如何解决 Linux 系统中内存使用量耗尽的问题?
如何解决 Linux 系统中内存使用量耗尽的问题?
275 48
|
2月前
|
存储 监控 Linux
嵌入式Linux系统编程 — 5.3 times、clock函数获取进程时间
在嵌入式Linux系统编程中,`times`和 `clock`函数是获取进程时间的两个重要工具。`times`函数提供了更详细的进程和子进程时间信息,而 `clock`函数则提供了更简单的处理器时间获取方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函数,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性能分析和资源管理。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个函数,提高嵌入式系统编程的效率和效果。
121 13
|
3月前
|
存储 缓存 Ubuntu
Ubuntu Linux目录结构
理解Ubuntu Linux的目录结构对系统管理、维护和故障排除至关重要。每个目录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存放内容,通过了解这些目录,可以更高效地管理系统文件,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希望本文对你深入理解Ubuntu的目录结构有所帮助。
100 1
|
3月前
|
Ubuntu Linux 网络安全
linux系统ubuntu中在命令行中打开图形界面的文件夹
在Ubuntu系统中,通过命令行打开图形界面的文件夹是一个高效且实用的操作。无论是使用Nautilus、Dolphin还是Thunar,都可以根据具体桌面环境选择合适的文件管理器。通过上述命令和方法,可以简化日常工作,提高效率。同时,解决权限问题和图形界面问题也能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掌握这些技巧,可以使Linux操作更加便捷和灵活。
9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