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教程(service篇)-概念和原理(上)

本文涉及的产品
应用型负载均衡 A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网络型负载均衡 N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k8s教程(service篇)-概念和原理(上)

01 引言

声明:本文为《Kubernetes权威指南:从Docker到Kubernetes实践全接触(第5版)》的读书笔记

Service 主要用于提供网络服务,通过Servicel的定义,能够 为客户端应用提供稳定的访问地址(域名或IP地址)和负载均衡功能,以及屏蔽后端Endpoint的变化,是Kubernetes实现微服务的核心资源。

本文详细讲解下Service的相关概念及原理。

02 Service的概念

2.1 Service的概念

下面演示在没有Service之前,是如何访问一个多副本的应用容器组提供的服务。

以Tomcat容器为例,其Deployment资源文件定义如下: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webapp
spec:
  replicas: 2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webapp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webapp
    spec:
      containers:
      - name: webapp
        image: kubeguide/tomcat-app:v1 
        ports:
        - containerPort: 8080

创建完成后,查看每个pod的ip地址:

客户端应用可以直接通过这两个Pod的IP地址和端口号8080访问Web服务,例如:curl 10.0.95.22:8080

但是,提供服务的容器应用通常是分布式的,通过多个Pod副本共同提供服务(还需要考虑扩缩容的问题),要实现动态感知服务后端实例的变化,会大大增加客户端系统实现的复杂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ubernetes引入 Service资源类型

2.2 概念

Service实现的是微服务架构中的几个核心功能:全自动的服务注册、服务发现、 服务负载均衡等

2.2.1 创建Service的方式

2.2.1.1 使用kubectl expose命令创建

命令如下:

kubectl expose deployment webapp 
service/webapp exposed

查看新创建的Service,可以看到系统为它分配了一个虚拟IP地址(ClusterIP 地址),Service的端口号则从Pod中的containerPort复制而来:

通过curl 169.169.140.242:8080 也是可以访问的。访问时,会被自动负载分发到了后端两个Pod之一:10.0.95.22:8080或10.0.95.23:8080

2.2.1.2 资源文件创建

除了使用命令,还可以使用yaml资源文件的方式来创建: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webapp
spec:
  ports:
  - protocol: TCP
    port: 8080
    targetPort: 8080
  selector:
    app: webapp

Service定义中的关键字段是ports和selector:

  • ports:定义部分指定了Service本身的端口号为8080;
  • targetPort:指定后端Pod的容器端口号;
  • selector:定义部分设置的是后端Pod所拥有的 label:app=webapp

使用kubectl create命令创建后,能看到和使用kubectl expose命令创建Service的效果一样。

2.2.2 Endpoint

一个Service对应的 “后端” 由Pod的IP和容器端口号组成,这在k8s系统中称为Endpoint

可以通过kubectl descirbe svc 命令查看Endpoint列表,如:


Kubernetes自动创建了与Service关联的Endpoint资源对象,这可以通过查询Endpoint对象讲行查看:

03 负载均衡机制

当一个 Service 对象在 Kubernetes 集群中被定义出来时,集群内的客户端应用就可以通过服务IP访问到具体的Pod容器提供的服务了。

从服务IP到后端Pod的负载均衡机制,则是由每个Node上的kube-proxy负责实现的。通过Service的负载均衡机制,Kubernetes实现了一种分布式应用的统一入口,免去了客户端应用获知后端服务实例列表和变化的复杂度。。

3.1 kube-proxy的代理模式

目前kube-proxy提供了以下代理模式(通过启动参数--proxy-mode设置):

模式 描述
userspace模式 用户空间模式,由kube-proxy完成代理的实现,效率最低,不再推荐使用
iptables模式 kube-proxy通过设置Linux Kernel的iptablesi规则,实现从Service到后端Endpoint列表的负载分发规则,效率很高。
——————————
但是,如果某个后端Endpoint在转发时不可用,此次客户端请求就会得到失败的响应,相对于 userspace模式来说更不可靠,此时应该通过为Pod设置readinessprobe(服务可用性健康检查)来保证只有达到ready状态的Endpoint才会被设置为Service的后端Endpoint。
ipvs模式 在Kubernetes1.11版本中达到Stable阶段,kube-proxy通过设置Linux Kernel的netlink接口设置IPVS规则,转发效率和支持的吞吐率都是最高的。

ipvs模式要求Linux Kernel启用IPVS模块,如果操作系统未启用IPVS内核模块,kube-proxy则会自动切换至iptables模式。同时ipvs模式支持更多的负载均衡策略,如下所述:
——————————
rr(round-robin):轮询;
lc(least connection):最小连接数;
dh(destination hashing):目的地址哈希;
sh(source hashing):源地址哈希;
sed(shortest expected delay):最短期望延时;
nq(never queue):永不排队。
kernelspace模式 Windows Server上的代理模式

3.2 会话保持模式

Service支持通过设置sessionAffinity实现基于客户端IP的会话保持机制,即:首次将某个客户端来源IP发起的请求转发到后端的某个Pod上,之后从相同的客户端 IP发起的请求都将被转发到相同的后端Pod上

配置参数为 service.spec.sessionAffinity,也可以设置会话保持的最长时间(service.spec.sessionAffinityConfig.clientIP.timeoutSeconds),例如下面的服务将会话保持时间设置为10800s(3h):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webapp
spec:
  sessionAffinity: ClientIP 
  sessionAffinityConfig:
    clientIP:
      timeoutSecondes: 10080
  ports:
  - protocol: TCP
    port: 8080
    targetPort: 8080
  selector:
    app: webapp

04 Service的多端口设置

一个容器应用可以提供多个端口的服务,在Service的定义中也可以相应地设置多个端口号。

在下面的例子中,Service设置了两个端口号来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如web服务和management服务(下面为每个端口号都进行了命名,以便区分):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webapp
spec:
ports:
- port: 8080
  targetPort: 8080
  name: web
- port: 8005
  targetPort: 8005 
  name: management
selector:
app: webapp

另一个例子是同一个端口号使用的协议不同,如TCP和UDP,也需要设置为

多个端口号来提供不同的服务: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kube-dns
  namespace: kube-system 
  labels:
    k8s-app: kube-dns
    kubernetes.io/cluster-service: "true" 
    kubernetes.io/name: "KubeDNS"
spec:
  selector:
    k8s-app: kube-dns
  clusterIP: 169.169.0.100
  ports:
  - name: dns 
    port: 53
    protocol: UDP
  - name: dns-tcp
    port: 53
    protocol: TCP

05 将外部服务定义为Service

普通的Service通过Label Selector对后端Endpoint列表进行了一次抽象,如果后端的Endpoint不是由Pod副本集提供的,则Service还可以抽象定义任意其他服务,将一个Kubernetes集群外部的已知服务定义为Kubernetes内的一个Service, 供集群内的其他应用访问

5.1 场景

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

  • 已部署的一个集群外服务:例如数据库服务、缓存服务等;
  • 其他Kubernetes集群的某个服务;
  • 迁移过程中对某个服务进行Kubernetes内的服务名访问机制的验证。

Service指向外部服务如下图所示:

5.2 定义

对于这种应用场景,用户在创建Service资源对象时不设置Label Selector(后端Pod也不存在),同时再定义一个与Service关联的Endpoint资源对象,在Endpoint中设置外部服务的IP地址和端口号,例如: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my-service
spec:
  ports:
  - protocol: TCP
    port: 80
    targetPort: 80
-----------
apiversion: v1
kind: Endpoints
metadata:
  name: my-service
subsets:
- addresses:
  - IP: 1.2.3.4
  ports:
  - port: 80
相关实践学习
深入解析Docker容器化技术
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Docker是世界领先的软件容器平台。开发人员利用Docker可以消除协作编码时“在我的机器上可正常工作”的问题。运维人员利用Docker可以在隔离容器中并行运行和管理应用,获得更好的计算密度。企业利用Docker可以构建敏捷的软件交付管道,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的信誉为Linux和Windows Server应用发布新功能。 在本套课程中,我们将全面的讲解Docker技术栈,从环境安装到容器、镜像操作以及生产环境如何部署开发的微服务应用。本课程由黑马程序员提供。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容器服务 ACK 容器服务 Kubernetes 版(简称 ACK)提供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管理能力,支持企业级容器化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阿里云虚拟化、存储、网络和安全能力,打造云端最佳容器化应用运行环境。 了解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kubernetes
目录
相关文章
|
Kubernetes 容器
K8S的Service的LoadBanlance之Metallb解决方案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Kubernetes中使用MetalLB来实现Service的LoadBalancer功能,包括MetalLB的部署、配置、以及通过创建地址池和部署服务来测试MetalLB的过程。
574 2
K8S的Service的LoadBanlance之Metallb解决方案
|
6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Kubernetes
2025 超详细!Lens Kubernetes IDE 多平台下载安装与集群管理教程
Lens 是一款企业级 Kubernetes 可视化操作平台,2025版实现了三大技术革新:AI智能运维(异常检测准确率98.7%)、多云联邦管理(支持50+集群)和实时3D拓扑展示。本文介绍其安装环境、配置流程、核心功能及高阶技巧,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并解决常见问题。适用于 Windows、macOS 和 Ubuntu 系统,需满足最低配置要求并前置依赖组件如 kubectl 和 Helm。通过 Global Cluster Hub 实现多集群管理,AI辅助故障诊断提升运维效率,自定义监控看板和插件生态扩展提供更多功能。
|
7月前
|
运维 分布式计算 Kubernetes
ACK One多集群Service帮助大批量应用跨集群无缝迁移
ACK One多集群Service可以帮助您,在无需关注服务间的依赖,和最小化迁移风险的前提下,完成跨集群无缝迁移大批量应用。
|
9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Docker
《docker高级篇(大厂进阶):5.Docker-compose容器编排》包括是什么能干嘛去哪下、Compose核心概念、Compose使用三个步骤、Compose常用命令、Compose编排微服务
《docker高级篇(大厂进阶):5.Docker-compose容器编排》包括是什么能干嘛去哪下、Compose核心概念、Compose使用三个步骤、Compose常用命令、Compose编排微服务
493 24
|
11月前
|
Kubernetes 持续交付 微服务
深入浅出:理解 Kubernetes 核心概念
Kubernetes 是一个由 Google 开源的容器编排平台,用于自动化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它已成为微服务架构下的行业标准。本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 Kubernetes 的核心概念和组件,包括 Master 和 Node 组件、Pod、Service、Deployment 等,并提供了基本操作示例和实战应用,帮助你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容器环境。
|
9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Docker
《docker高级篇(大厂进阶):5.Docker-compose容器编排》包括是什么能干嘛去哪下、Compose核心概念、Compose使用三个步骤、Compose常用命令、Compose编排微服务
《docker高级篇(大厂进阶):5.Docker-compose容器编排》包括是什么能干嘛去哪下、Compose核心概念、Compose使用三个步骤、Compose常用命令、Compose编排微服务
524 6
|
10月前
|
存储 Kubernetes 调度
K8S中的核心概念
【10月更文挑战第26天】云原生环境下的安全问题易被忽视,导致潜在风险。应用层渗透测试和漏洞扫描是检测安全的关键,尤其是对于CVE漏洞的修复。然而,常见误解认为安全由外部防护处理且不易引入问题。
|
Kubernetes 网络安全 容器
在K8S中,有个服务使用service的nodeport进行暴露,发现访问不到如何排查?
在K8S中,有个服务使用service的nodeport进行暴露,发现访问不到如何排查?
KUBERNETES04_Service服务ClusterIP、NodePort方式、Ingress域名访问、路径重写、限流操作(五)
KUBERNETES04_Service服务ClusterIP、NodePort方式、Ingress域名访问、路径重写、限流操作(五)
295 0
KUBERNETES04_Service服务ClusterIP、NodePort方式、Ingress域名访问、路径重写、限流操作(五)
KUBERNETES04_Service服务ClusterIP、NodePort方式、Ingress域名访问、路径重写、限流操作(四)
KUBERNETES04_Service服务ClusterIP、NodePort方式、Ingress域名访问、路径重写、限流操作(四)
276 0
KUBERNETES04_Service服务ClusterIP、NodePort方式、Ingress域名访问、路径重写、限流操作(四)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