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03.常用协议(TCP UDP)(二)

简介: 【HCIA】03.常用协议(TCP UDP)

ARP的工作原理 (1)

网络设备一般都有一个ARP缓存(ARP Cache)。ARP缓存用来存放IP地址和MAC地址的关联信息。

在发送数据前,设备会先查找ARP缓存表。如果缓存表中存在对方设备的ARP表项,则直接采用该表项中的MAC地址来封装帧,然后将帧发送出去。如果缓存表中不存在相应信息,则通过发送ARP Request报文来获得它。

学习到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会被放入ARP缓存表中存放一段时间。在有效期内(缺省:180s),设备可以直接从这个表中查找目的MAC地址来进行数据封装,而无需进行ARP查询。过了这段有效期,ARP表项会被自动删除。

如果目标设备位于其他网络,则源设备会在ARP缓存表中查找网关的MAC地址。然后将数据发送给网关。最后网关再把数据转发给目的设备。

ARP的工作原理 (2)

主机1的ARP缓存表中不存在主机2的MAC地址,所以主机1会发送ARP Request来获取目的MAC地址。

ARP Request报文封装在以太帧里。帧头中的源MAC地址为发送端主机1的MAC地址。此时,由于主机1不知道主机2的MAC地址,所以目的MAC地址为广播地址FF-FF-FF-FF-FF-FF。

ARP Request报文中包含发送端MAC地址、发送端IP地址、目的端MAC地址、目的端IP地址,其中目的端MAC地址的值为0。ARP Request报文会在整个网络上传播,该网络中所有主机包括网关都会接收到此ARP Request报文。

ARP的工作原理 (3)

所有的主机接收到该ARP Request报文后,都会检查它的目的端IP地址字段与自身的IP地址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则该主机将不会响应该ARP Request报文。如果匹配,则该主机会将ARP请求报文中的发送端MAC地址和发送端IP地址信息记录到自己的ARP缓存表中,然后通过ARP Reply报文进行响应。

ARP的工作原理 (4)

主机2会向主机1回应ARP Reply报文。

ARP Reply报文中的发送端IP地址是主机2自己的IP地址,目的端IP地址是主机1的IP地址,目的端MAC地址是主机1的MAC地址,发送端MAC地址是自己的MAC地址,同时操作类型被设置为Reply。

ARP Reply报文通过单播传送。

ARP的工作原理 (5)

主机1收到ARP Reply以后,会检查ARP报文中目的端IP地址字段与自身的IP地址是否匹配。如果匹配,ARP报文中的发送端MAC地址和发送端IP地址会被记录到主机1的ARP缓存表中。

ICMP

  • 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
  • ICMP用来传递差错、控制、查询等信息
  • 它要负责告诉源主机为什么网络断了以及为什么网络不通
  • 基于IP工作,ICMP前面封装的是IP,IP前面封装的是以太
  • ICMP是TCP/IP协议簇的核心协议之一,它用于在IP网络设备之间发送控制报文,传递差错、控制、查询等信息
  • 由Type与Code构成
  • ping的type与code发送80,回应00

ICMP差错检测

  • ICMP Echo Request和ICMP Echo Reply分别用来查询和响应某些消息,进行差错检测。
  • ICMP Echo消息常用于诊断源和目的之间的网络连通性,还可以提供其他信息,如报文往返时间等。
  • 会发送三次不同的端口号

ICMP错误报告

  • 当网络设备无法访问目标时,会自动发送ICMP目的不可达报文到发送端设备。

ICMP定义了各种错误消息,用于诊断网络连接性问题;根据这些错误消息,源设备可以判断出数据传输失败的原因。比如,如果网络中发生了环路,导致报文在网络中循环,最终TTL超时,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会发送TTL超时消息给发送端设备。又比如如果目的不可达,则中间的网络设备会发送目的不可达消息给发送端设备。目的不可达的情况有多种,如果是网络设备无法找到目的网络,则发送目的网络不可达消息;如果网络设备无法找到目的网络中的目的主机,则发送目的主机不可达消息。

ICMP应用-Ping

ICMP的一个典型应用是Ping。Ping是检测网络连通性的常用工具,同时也能够收集其他相关信息。用户可以在Ping命令中指定不同参数,如ICMP报文长度、发送的ICMP报文个数、等待回复响应的超时时间等,设备根据配置的参数来构造并发送ICMP报文,进行Ping测试。

Ping常用的配置参数说明如下:

  1. -a source-ip-address指定发送ICMP ECHO-REQUEST报文的源IP地址。如果不指定源IP地址,将采用出接口的IP地址作为ICMP ECHO-REQUEST报文发送的源地址。
  2. -c count指定发送ICMP ECHO-REQUEST报文次数。缺省情况下发送5个ICMP ECHO-REQUEST报文。
  3. -h ttl-value指定TTL的值。缺省值是255。
  4. -t timeout指定发送完ICMP ECHO-REQUEST后,等待ICMP ECHO-REPLY的超时时间。

Tracert

  • 查看网络在哪个节点断开,或者查看网络走哪条路径
  • 由ICMP的TTL超时消息和UDP的端口不可达报文合成
  • Tracert显示数据包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每一跳。

Tracerty应用-Tracert

ICMP的另一个典型应用是Tracert。Tracert基于报文头中的TTL值来逐跳跟踪报文的转发路径。为了跟踪到达某特定目的地址的路径,源端首先将报文的TTL值设置为1。该报文到达第一个节点后,TTL超时,于是该节点向源端发送TTL超时消息,消息中携带时间戳。然后源端将报文的TTL值设置为2,报文到达第二个节点后超时,该节点同样返回TTL超时消息,以此类推,直到报文到达目的地。这样,源端根据返回的报文中的信息可以跟踪到报文经过的每一个节点,并根据时间戳信息计算往返时间。Tracert是检测网络丢包及时延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以帮助管理员发现网络中的路由环路。

•Tracert常用的配置参数说明如下:

1.-a source-ip-address指定tracert报文的源地址。

2.-f first-ttl指定初始TTL。缺省值是1。

3.-m max-ttl指定最大TTL。缺省值是30。

4.-name使能显示每一跳的主机名。

5.-p port指定目的主机的UDP端口号。

源端(RTA)向目的端(主机B)发送一个UDP报文,TTL值为1,目的UDP端口号是大于30000的一个数,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大于30000的UDP端口号是任何一个应用程序都不可能使用的端口号。

第一跳(RTB)收到源端发出的UDP报文后,判断出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不是本机IP地址,将TTL值减1后,判断出TTL值等于0,则丢弃报文并向源端发送一个ICMP超时(Time Exceeded)报文(该报文中含有第一跳的IP地址10.0.0.2),这样源端就得到了RTB的地址。

源端收到RTB的ICMP超时报文后,再次向目的端发送一个UDP报文,TTL值为2。

第二跳(RTC)收到源端发出的UDP报文后,回应一个ICMP超时报文,这样源端就得到了RTC的地址(20.0.0.2)。

以上过程不断进行,直到目的端收到源端发送的UDP报文后,判断出目的IP地址是本机IP地址,则处理此报文。根据报文中的目的UDP端口号寻找占用此端口号的上层协议,因目的端没有应用程序使用该UDP端口号,则向源端返回一个ICMP端口不可达(Destination Unreachable)报文。

源端收到ICMP端口不可达报文后,判断出UDP报文已经到达目的端,则停止Tracert程序,从而得到数据报文从源端到目的端所经历的路径(10.0.0.2;20.0.0.2;30.0.0.2)。

 

免费ARP

  • 配完ip的时候发送一个arp检测是否arp冲突

 

目录
相关文章
|
1天前
|
网络协议 JavaScript 安全
深入浅出TCP 与 UDP
深入浅出TCP 与 UDP
12 0
|
4天前
|
缓存 网络协议 算法
TCP传输协议与UDP传输协议的特点与分析
网络协议如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语言)一样,计算机之间能够进行相互通信是因为它们都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即网络协议。 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在不同的层次中有许多不同的网络协议,如图所示: 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传输层的协议,即考虑应用程序之间的逻辑通信。简单来说就是数据该如何发送给其他机器;
|
6天前
|
监控 网络协议 安全
TCP和UDP面试题提问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可靠的协议,提供确认和重传机制,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适合网页浏览、邮件收发等。UDP则是无连接、轻量级协议,不保证数据可靠性,但适合实时应用如语音视频通话和在线游戏,追求低延迟。
|
13天前
|
移动开发 网络协议 视频直播
25.Python 网络编程:TCP和UDP编程
25.Python 网络编程:TCP和UDP编程
19 2
|
14天前
|
网络协议 Linux Windows
测试端口是否开放 tcp端口 udp端口 测试服务器端口连通性
测试端口是否开放 tcp端口 udp端口 测试服务器端口连通性
|
14天前
|
XML JSON 算法
网络原理(1)——UDP协议
网络原理(1)——UDP协议
16 0
|
18天前
|
网络协议 Java
Java的Socket编程:TCP/IP与UDP深入探索
Java的Socket编程:TCP/IP与UDP深入探索
19 0
|
16天前
|
网络协议 应用服务中间件 网络性能优化
解析TCP /UDP协议的 socket 调用的过程
【6月更文挑战第2天】该文介绍了传输层的两种主要协议TCP和UDP的区别。TCP是面向连接、可靠的,提供顺序无错的数据传输,而UDP则是无连接、不可靠的,不保证数据顺序或不丢失。
|
19天前
|
域名解析 缓存 网络协议
|
20天前
|
网络协议 网络性能优化
TCP和UDP协议的特点和用途
TCP是面向连接、可靠的传输协议,提供按序交付和流量控制,适合网页浏览、邮件及文件传输等需要高可靠性的场景,例如在线购物交易数据的准确传输。而UDP是无连接、不可靠但速度更快的协议,具有较小的头部开销,常用于实时应用如在线游戏和语音通话,其低延迟特性适合对即时性要求高于准确性的场合,如多人在线游戏中的即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