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线程安全

简介: 在多线程编程中,线程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线程安全可能到导致数据不一致,应用程序崩溃和其他不可预测的后果。本文将深入探讨线程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通过Java代码示例演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引言:

在多线程编程中,线程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线程安全可能到导致数据不一致,应用程序崩溃和其他不可预测的后果。本文将深入探讨线程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通过Java代码示例演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线程安全的根本原因

这里先观察一个线程不安全的例子:

public class Test {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count++;
            }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count++;
            }
        });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这里我们想要得到 count 的值为200,但是运行的结果却不是。


这里的 count++ 实际操作分为3步:


1. load把数据从内存,读到 cpu 寄存器中(可能先t1,也可能先t2)。


2. add 将寄存器中的数据进行 +1。


3. save 把寄存器中的数据,保存到内存中 。


因为线程的调度是随机的,所以在 count++ 时会出现下面等很多不同的结果

739daeee17787ea1baf189d1a3b6a47d_3519e022063d4e1ba11ecabeb5222f12.png



针对以上我们可以知道产生线程安全的原因:


1. 操作系统中,线程的调度是随机的


2. 两个线程针对同一个变量进行修改


3. 修改操作,不是原子性的


   此处count++是 非原子 的操作(先读,再修改)


4. 内存可见性问题


解决线程安全

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可以将代码块或方法标记为同步的,这样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它。这可以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数据。


public class Test {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private static Object locker = 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locker)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count++;
                }
            }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synchronized (locker)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count++;
                }
            }
        });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这串代码,对其进行 synchroniezd 加锁后,答案就能是200了

synchronized 的特性

1. 互斥性

2.可重入性

互斥性

synchronized 会起到互斥效果, 某个线程执行到某个对象的 synchronized 中时, 其他线程如果也执行到 同一个对象 synchronized 就会阻塞等待。


进入 synchronized 修饰的代码块, 相当于 加锁


退出 synchronized 修饰的代码块, 相当于 解锁


可重入性

在下面的代码中,increase 和 increase2 两个方法都加了 synchronized, 此处的 synchronized 都是针对 this 当前 对象加锁的. 在调用 increase2 的时候, 先加了一次锁, 执行到 increase 的时候, 又加了一次锁. (上个锁还没释 放, 相当于连续加两次锁)

class Counter {
    public int count = 0;
    synchronized void increase() {
        count++;
    }
    synchronized void increase2() {
        increase();
    }
}

死锁

哲学家就餐问题:


假设有几个哲学家,围着一个桌子(上有一盘菜),每两个人之间有1个筷子,哲学家吃饭的的时间是随机的,吃饭的时候会拿起左右两边的筷子(先拿左边的,没拿起右手的不会放下左手的),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吃的,但是如果同时拿起左边的筷子,就 " 卡 "到这了 。

f49f912a4196023f40a02dd48f7784ca_340a809d32d84d8bbef73bf7e7f99d85.png


死锁的原因

1. 互斥使用,当一个线程持有一把锁时,另一个也想要得到锁,就必须阻塞等待(锁的基本特性)


2. 不可抢占,当锁已经被线程1拿到后,线程2只能等待1主动释放(锁的基本特性)


3. 请求保持,一个线程尝试获取多把锁(代码结构:下面例子)

4fd745fce696365ef3b8826d10d02b2a_b74c2cd1ce5d44509de0eb4833661084.png



4. 循环等待(代码结构:哲学家就餐问题)


解决死锁

所以解决死锁1,和 2是锁的本质不能改变


我们只能调整:


对于3来说,改变代码结构


对于4来说,约定加锁的顺序


volatile关键字

1. 保存内存可见性


2. 不保证原子性


保存内存可见性

讨论内存可见性的话,就不得不谈论一下下面的知识点:


计算机cpu访问数据(存在内存中)的时候,会先读出来,放到寄存器中,再进行运算。cpu读内存的操作相对于其他操作来说是比较慢的。所以编译器为了提高效率,把本来要读内存的操作,优化成了读寄存器,减少了读内存的操作。eg:

public class Demo17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int isQuit = 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1 = new Thread(() -> {
            while (isQuit == 0) {
                // 循环体里啥都没干.
                // 此时意味着这个循环, 一秒钟就会执行很多很多次.
            }
            System.out.println("t1 退出!");
        });
        t1.start();
        Thread t2 = new Thread(() ->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 isQuit: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 一旦用户输入的值, 不为 0, 此时就会使 t1 线程执行结束.
            isQuit = scanner.nextInt();
        });
        t2.start();
    }
}

这里即使你输入的不是0,也会一直循环!!!


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在变量的前面加上volatile!!!


目录
相关文章
|
Unix Shell Linux
如何使用 Awk 打印文件中的字段和列
如何使用 Awk 打印文件中的字段和列
|
8月前
|
人工智能
云工开物合作动态丨中央美术学院与阿里云签约,推动人工智能和艺术与设计学科融合发展
2024年12月8日,中央美术学院与阿里云在厦门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结合艺术与技术优势,在人工智能与艺术交叉学科的课程共建、学生实践等方面展开合作。阿里云通过“云工开物”计划提供算力资源和PAI ArtLab平台,助力师生高效创作,推动艺术与设计类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
|
安全 机器人 测试技术
宇树Unitree Z1机械臂使用教程
本文是宇树Unitree Z1机械臂的使用教程,包括建立机械臂通信、基本运行demo、ROS Gazebo仿真demo、键盘控制demo、手柄控制demo、moveit真实机械臂demo以及其他高级控制demo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教程涵盖了软件安装、环境配置、代码下载、编译运行等内容,并提供了机械臂操作的实用技巧。
1311 1
|
XML 缓存 自然语言处理
项目中常用到的缓存中间件场景
数据缓存是指数据库查询缓存,每次访问页面的时候,都会先检测相应的缓存数据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就连接数据库,得到数据,并把查询结果序列化后保存到文件中,以后同样的查询结果就直接从缓存表或文件中获得。
531 90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处理
|
监控 数据挖掘 测试技术
教师评价系统
教师评价系统
790 0
教师评价系统
|
存储 数据库
构建树工具类
在系统设计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树型结构,所以建立一个构建树的工具类,封装关于树操作的一些通用方法,方便使用。
274 1
|
运维 Cloud Native Serverless
重磅!阿里云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全新升级:加码核心权益,与伙伴共赢新未来
重磅!阿里云云原生合作伙伴计划全新升级:加码核心权益,与伙伴共赢新未来
25113 1
|
存储 监控 安全
RFC 系列文档和 RFC 编辑器的相关说明
第一个征求意见 (Request for Comments,RFC) 文档于 1969 年 4 月发布,作为设计和构建我们现在所知的互联网的努力的一部分。从那时起,RFC 系列一直是致力于记录 Internet 技术规范的档案系列,包括 Internet 研究和工程社区的一般贡献以及标准文档。
845 0
RFC 系列文档和 RFC 编辑器的相关说明
数据包络分析(DEA)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评价多输入指标和多输出指标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将多投入与多产出进行比较,得到效率分析,可广泛使用于业绩评价。
1222 0
数据包络分析(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