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基础篇——initcall

简介: Linux内核基础篇——initcall

写过Linux驱动的人都知道module_init宏,因为它声明了一个驱动的入口函数。

除了module_init宏,你会发现在Linux内核中有许多的驱动并没有使用module_init宏来声明入口函数,而是看到了许多诸如以下的声明:

static int __init qcom_iommu_init(void)
{
 int ret;
 ret = platform_driver_register(&qcom_iommu_ctx_driver);
 if (ret)
  return ret;
 ret = platform_driver_register(&qcom_iommu_driver);
 if (ret)
  platform_driver_unregister(&qcom_iommu_ctx_driver);
 return ret;
}
device_initcall(qcom_iommu_init);
static int __init ebsa110_init(void)
{
 arm_pm_idle = ebsa110_idle;
 return platform_add_devices(ebsa110_devices, ARRAY_SIZE(ebsa110_devices));
}
arch_initcall(ebsa110_init);

上述举例的两个驱动入口分别使用了device_initcall()arch_initcall()来声明驱动入口,这些本质上都是对initcall的调用,module_init也如此。

initcall等级

Linux内核对initcall进行了等级划分,每一种类型的initcall都有对应等级,等级0-7。

路径:include/init/init.h

/* initcalls are now grouped by functionality into separate 
 * subsections. Ordering inside the subsections is determined
 * by link order. 
 * For backwards compatibility, initcall() puts the call in 
 * the device init subsection.
 *
 * The `id' arg to __define_initcall() is needed so that multiple initcalls
 * can point at the same handler without causing duplicate-symbol build errors.
 */
#define __define_initcall(fn, id) \
 static initcall_t __initcall_##fn##id __used \
 __attribute__((__section__(".initcall" #id ".init"))) = fn; \
 LTO_REFERENCE_INITCALL(__initcall_##fn##id)

id越小等级越高,Linux会按照等级由高到低顺序执行:

/*
 * Early initcalls run before initializing SMP.
 *
 * Only for built-in code, not modules.
 */
#define early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early)
/*
 * A "pure" initcall has no dependencies on anything else, and purely
 * initializes variables that couldn't be statically initialized.
 *
 * This only exists for built-in code, not for modules.
 * Keep main.c:initcall_level_names[] in sync.
 */
#define pur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0)
#define cor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1)
#define core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1s)
#define postcor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2)
#define postcore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2s)
#define arch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3)
#define arch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3s)
#define subsys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4)
#define subsys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4s)
#define fs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5)
#define fs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5s)
#define rootfs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rootfs)
#define devic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6)
#define device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6s)
#define lat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7)
#define late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7s)
#define __initcall(fn) device_initcall(fn)

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根据优先级依次对设备进行初始化,例如会先初始化与架构相关的,然后再初始化内核子系统。

Linux对initcall的调用

在Linux启动时,会依次遍历所有等级的initcall,以完成一系列的初始化。

initcall的调用流程:

start_kernel->
   kernel_init->
      kernel_init_freeable->
         do_basic_setup->
            do_initcalls->
               do_initcall_level()

do_initcalls()函数中,会遍历所有等级的initcall,完成初始化。

static void __init do_initcalls(void)
{
 int level;
 size_t len = strlen(saved_command_line) + 1;
 char *command_line;
 command_line = kzalloc(len, GFP_KERNEL);
 if (!command_line)
  panic("%s: Failed to allocate %zu bytes\n", __func__, len);
    //遍历所有等级的initcall,level变量对应等级
 for (level = 0; level < ARRAY_SIZE(initcall_levels) - 1; level++) {
  /* Parser modifies command_line, restore it each time */
  strcpy(command_line, saved_command_line);
  do_initcall_level(level, command_line);//执行该等级下的所有函数
 }
 kfree(command_line);
}

do_initcall_level()会执行对应等级下的所有函数:

static void __init do_initcall_level(int level, char *command_line)
{
 initcall_entry_t *fn;
 parse_args(initcall_level_names[level],
     command_line, __start___param,
     __stop___param - __start___param,
     level, level,
     NULL, ignore_unknown_bootoption);
 trace_initcall_level(initcall_level_names[level]);
 for (fn = initcall_levels[level]; fn < initcall_levels[level+1]; fn++)
  do_one_initcall(initcall_from_entry(fn));
}

module_init等级

module_init宏使用的是device_initcall,等级为6

#define devic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6)
......
#define __initcall(fn) device_initcall(fn)
......
#define module_init(x) __initcall(x);

在一些内核驱动中,直接使用了device_initcall()来声明驱动入口,其效果与使用module_init是一样的。

end

猜你喜欢

RISC-V SiFive U64内核——HPM硬件性能监视器

RISC-V SiFive U64内核——L2 Prefetcher预取器

RISC-V SiFive U54内核——PMP物理内存保护

RISC-V SiFive U54内核——PLIC平台级中断控制器

RISC-V SiFive U54内核——CLINT中断控制器

RISC-V SiFive U54内核——中断和异常详解

系统明明有很多内存,却无法分配出一片大块内存?

实战 | RISC-V Linux入口地址2M预留内存优化

RISC-V Linux启动之页表创建分析

RISC-V Linux汇编启动过程分析

RISC-V 入门笔记(新手必看!)

教你在QEMU上运行RISC-V Linux

OpenSBI三种固件的区别

写给新手的MMU工作原理

内核调试之devmem直接读写寄存器

相关文章
|
23天前
|
算法 Linux 调度
深入理解Linux内核调度器:从基础到优化####
本文旨在通过剖析Linux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调度器,为读者揭开其高效管理CPU资源的神秘面纱。不同于传统的摘要概述,本文将直接以一段精简代码片段作为引子,展示一个简化版的任务调度逻辑,随后逐步深入,详细探讨Linux内核调度器的工作原理、关键数据结构、调度算法演变以及性能调优策略,旨在为开发者与系统管理员提供一份实用的技术指南。 ####
61 4
|
27天前
|
缓存 算法 Linux
深入理解Linux内核调度器:公平性与性能的平衡####
真知灼见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完全公平调度器(CFS),通过剖析其设计原理、工作机制以及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揭示它是如何在众多进程间实现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与高效性的。不同于传统的摘要概述,本文旨在通过直观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让读者仿佛亲身体验到CFS在复杂系统环境中游刃有余地进行任务调度的过程。 ####
43 6
|
12天前
|
缓存 网络协议 Linux
深入探索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优化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优化方法,通过分析当前主流的几种内核优化技术,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有效提升系统性能与稳定性。文章首先概述了Linux内核的基本结构,随后详细解析了内核优化的必要性及常用手段,包括编译优化、内核参数调整、内存管理优化等,最后通过实例展示了这些优化技巧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果,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实用的Linux内核优化指南。 ####
38 1
|
17天前
|
算法 Linux 开发者
Linux内核中的锁机制:保障并发控制的艺术####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中实现的多种锁机制,包括自旋锁、互斥锁、读写锁等,旨在揭示这些同步原语如何高效地解决资源竞争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通过分析不同锁机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本文为开发者提供了在高并发环境下进行有效并发控制的实用指南。 ####
|
25天前
|
缓存 资源调度 安全
深入探索Linux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配置与优化####
本文作为一篇技术性深度解析文章,旨在引领读者踏上一场揭秘Linux内核配置与优化的奇妙之旅。不同于传统的摘要概述,本文将以实战为导向,直接跳入核心内容,探讨如何通过精细调整内核参数来提升系统性能、增强安全性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逐步揭示那些隐藏在命令行背后的强大功能,为系统管理员和高级用户打开一扇通往极致性能与定制化体验的大门。 --- ###
58 9
|
24天前
|
缓存 负载均衡 Linux
深入理解Linux内核调度器
本文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核心组件之一——内核调度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哲学。不同于常规的技术文章,本摘要旨在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Linux内核的调度机制,通过分析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在多核处理器环境下的表现,揭示调度器如何平衡公平性和效率。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完全公平调度器(CFS)的设计细节,包括它如何处理不同优先级的任务、如何进行负载均衡以及它是如何适应现代多核架构的挑战。此外,本文还简要概述了Linux调度器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对实时任务支持的改进和对异构计算环境的适应性。
39 6
|
25天前
|
缓存 Linux 开发者
Linux内核中的并发控制机制:深入理解与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探讨Linux操作系统中用于实现多线程和进程间同步的关键技术——并发控制机制。通过剖析互斥锁、自旋锁、读写锁等核心概念及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本文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工具来构建高效且稳定的应用程序。 ####
39 5
|
25天前
|
算法 Unix Linux
深入理解Linux内核调度器:原理与优化
本文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调度器(Scheduler)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参数调整和代码优化来提高系统性能。不同于常规摘要仅概述内容,本摘要旨在激发读者对Linux内核调度机制深层次运作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文章将覆盖的关键话题,如调度算法、实时性增强及节能策略等。
|
26天前
|
存储 监控 安全
Linux内核调优的艺术:从基础到高级###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的调优方法。文章首先概述了Linux内核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随后详细阐述了内核调优的重要性及基本原则。通过具体的参数调整示例(如sysctl、/proc/sys目录中的设置),文章展示了如何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优化系统性能,包括提升CPU利用率、内存管理效率以及I/O性能等关键方面。最后,介绍了一些高级工具和技术,如perf、eBPF和SystemTap,用于更深层次的性能分析和问题定位。本文旨在为系统管理员和高级用户提供实用的内核调优策略,以最大化Linux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
|
25天前
|
Java Linux Android开发
深入探索Android系统架构:从Linux内核到应用层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Android操作系统的复杂架构,从其基于Linux的内核到丰富多彩的应用层。我们将探讨Android的各个关键组件,包括硬件抽象层(HAL)、运行时环境、以及核心库等,揭示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支持广泛的设备和应用。通过本文,您将对Android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理解其如何平衡开放性与安全性,以及如何在多样化的设备上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