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测试人员的信

简介:

我两年多的测试生涯到头了。我想再这里总结一下点点滴滴。以及我也会说明我为什么选择离开。在中国有着很多很多的软件测试,很多迫于环境,迫于leader,迫于很多原因,导致只是一个“执行者”。以下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大家可以借鉴,也可吐槽,大家随意。
  首先在测试的时候需要有一些心理暗示,其实未必是暗示,可能是给自己的一些自信。
  第一:产品一定是有bug的。
  无论你测试什么产品,一定是需要报有这样的心态。为什么?其实就如一句说的“如果自己都不爱自己,那么就不要奢望别人来爱你”。如果连测试潜意识里面都觉得产品是没有bug的那么还能有谁认为产品是有bug的呢?
  测试的历史上有两种验证方法,一种是测试是用来验证产品一定是没有bug的,一种是测试是用来验证产品是有bug的。无论哪种你都要有一种原则,要有一种信念。就如人生漫漫长路一样,我们必须坚信自己的梦想,坚信自己是能够成功的。那么才有可能,才有希望。当碰见挫折的时候,当迷茫的时候,才不会真的被打败。
  一个新的feature,一个刚刚fix的bug,一个用户反馈,一个不起眼的问题。我们都需要坚信里面有缺陷的。没有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个细节是完美的。
  许多公司从上级到下属对于产品的质量根本没有概念,又或者对于质量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测试产生力量,需要用各种事实依据去告诉公司,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产品质量的真想。国外的公司相对好点,国内有很多公司是需要有这种有责任感的测试存在。
  第二,任何的bug都是能够repro的
  无论你面对一个很小的功能测试,还是很复杂的场景化的测试,又或者说某个用户很简单明了的描述了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坚定不移的告诉自己,只要是一个bug就是有重现步骤的。
  微软曾经有测试,一个问题的重现步骤长达50步。虽然可能不是最佳的步骤,但是依然对于解决问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自然,在实际中很多情况下的确会碰见一下子找不到重现步骤的方法。找不到方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开bug,dev可以fix这个bug。但是谁都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真的修复这个问题。还可能因此出现很多regression的bug。所以找到一个bug的repro step可以说是一个测试基本功也是体现价值的地方。
  和第一点一样,只有你自己信念中去相信了,那么你才有可能成功。
  第三,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在很多情况下,dev或者同事会告诉测试“这个功能很小,没有bug的”“简单测一下就好啦”等等的话。我主张还是不要太相信任何一个人。
  面对bug,我们需要好好的理清问题的根源逻辑,在进行一个完全的测试之后告诉自己“这个功能基本上不会有很大,或者很block用户的问题”;面对一个讨论,不要听到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任何的决定都没有完全正确的。我们需要自己亲手去验证很多决定和设计,小到你可以google,找出各种证据来证明某些事情。大到你可以进行用户数据搜集,很多企业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一个有sense的测试,我相信必须什么事情都亲手去实践去证明!
  以上说了这么多,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还是测试么?ok,我认为真正的一个测试满足以上三点是远远不够的。以下是我认为一个有sense的测试,记住是有sense的测试需要做到的。
  第一:探知精神 乐于学习
  为什么我将这两个放在一起呢。两者密不可分。我所在公司是做android产品的。目前中国国内很多企业也是一样的问题,就是只是在乎自己的产品怎么样,并不会很关心你的发展。作为测试,必须有探知精神,必须乐于学习。比如你测试A平台的B产品,如果只是一味的测试,只是一味的报bug。的确你会有进步,做任何一行你都会有进步,行行都能够出状元。但是几年光阴一过去,当别人或者自己问问自己,自己真的知道了多少?可能对于自己公司做的产品很了解之外,一无所知。那么这样对于自身发展又有什么好处呢?
  探知,对于任何一个design,任何一个bug,任何一个细节都需要去探知。这样无论你做了多久,无论你是否做多少个项目都会依然有进步。时不时的问问自己,对于这个产品feature真的了解很透彻么?对于产品功能逻辑很清楚么?对于这个产品所在平台了解么?业内是不是主流的tools都清楚了呢?是不是自己已经没有了进步的余地了。这样自己会明了很多。
  第二:责任
  这点可能很多人会说,测试最基本的不就是责任么?没有责任怎么去做一个测试呢?是的,责任每个人都有,程度是不同的。你作为一个tester,需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勿以bug小而不重视,本质上依然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相反的,很多测试对于产品是负责了,对于自己却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只是一个傀儡,天天被人操控着。做这个做那个,我觉得这种是更加可悲的。
  如果你作为一个tester leader,那么你的责任不是去指挥别人做事情,不是去拍老板马屁。而是自己不要忘记进一步的学习,不要忘记对于任何的细节去了解。更不要忘记如果出了什么问题,自己勇于承担这个责任。真正的leader是什么?需要在流程以及技术上面有自己的sense,需要不停的去完善项目流程,从而提高测试team的效率以及项目的效率。
  第三:通过各种渠道找到bug repro step
  bug会从各个渠道发现。公司内部bug bash的时候,用户反馈的问题,自己找到的问题。老板发现的问题等等。这个时候能否找到repro step就是体现一个测试的价值所在了。
  测试往往碰见的问题是这样的。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欣喜若狂!但是然后问问自己“我刚刚做了什么”,基本上很多人都不知道。有的时候是有log可以取,但是log只是一个告诉开发如何dev去解决bug的。所以找出重现步骤才是王道。并非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可以有两个做法,一个就是自己在测试的时候留个心眼,养成时不时回忆自己做了哪些操作。一个就是养成一边测试一边记录log的方法,这个方法相对很保险,不过前提是自己需要有完全看得懂log的能力。
  另外一类bug是从用户这里报出。用户一般是无知的,根本不会懂你产品的逻辑,可能描述出来的错误和真正的错误根本就是天差地别。这个时候就需要测试去按照经验以及各种方法去判断。判断出用户说的产品的真正的问题在哪里,然后使用各种方法(automation.etc)去模拟bug产生的环境。这样一来,bug在修复的情况下能够在公司内部马上得到confirm。这样无论是对于产品,用户,还是公司都是一种无限大的利益。

最新内容请见作者的GitHub页:http://qaseven.github.io/

相关文章
|
21小时前
|
云安全 人工智能 安全
AI被攻击怎么办?
阿里云提供 AI 全栈安全能力,其中对网络攻击的主动识别、智能阻断与快速响应构成其核心防线,依托原生安全防护为客户筑牢免疫屏障。
|
10天前
|
域名解析 人工智能
【实操攻略】手把手教学,免费领取.CN域名
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购买万小智AI建站或云·企业官网,每单可免费领1个.CN域名首年!跟我了解领取攻略吧~
|
4天前
|
安全 Java Android开发
深度解析 Android 崩溃捕获原理及从崩溃到归因的闭环实践
崩溃堆栈全是 a.b.c?Native 错误查不到行号?本文详解 Android 崩溃采集全链路原理,教你如何把“天书”变“说明书”。RUM SDK 已支持一键接入。
429 191
|
3天前
|
数据采集 消息中间件 人工智能
跨系统数据搬运的全方位解析,包括定义、痛点、技术、方法及智能体解决方案
跨系统数据搬运打通企业数据孤岛,实现CRM、ERP等系统高效互通。伴随数字化转型,全球市场规模超150亿美元,中国年增速达30%。本文详解其定义、痛点、技术原理、主流方法及智能体新范式,结合实在Agent等案例,揭示从数据割裂到智能流通的实践路径,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释放数据价值。
|
8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安全
国内主流Agent工具功能全维度对比:从技术内核到场景落地,一篇读懂所有选择
2024年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达52.9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471亿美元,亚太地区增速领先。国内Agent工具呈现“百花齐放”格局,涵盖政务、金融、电商等多场景。本文深入解析实在智能实在Agent等主流产品,在技术架构、任务规划、多模态交互、工具集成等方面进行全维度对比,结合市场反馈与行业趋势,为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科学选型指南,助力高效落地AI智能体应用。
|
4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安全 NoSQL
阿里云通过中国信通院首批安全可信中间件评估
近日,由中国信通院主办的 2025(第五届)数字化转型发展大会在京举行。会上,“阿里云应用服务器软件 AliEE”、“消息队列软件 RocketMQ”、“云数据库 Tair”三款产品成功通过中国信通院“安全可信中间件”系列评估,成为首批获此认证的中间件产品。此次评估覆盖安全可信要求、功能完备性、安全防护能力、性能表现、可靠性与可维护性等核心指标,标志着阿里云中间件产品在多架构适配与安全能力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313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