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Graph Analytics图计算快速上手之K-core算法

简介: K-Core算法是一种用来在图中找出符合指定核心度的紧密关联的子图结构,在K-Core的结果子图中,每个顶点至少具有k的度数,且所有顶点都至少与该子图中的 k 个其他节点相连。K-Core通常用来对一个图进行子图划分,通过去除不重要的顶点,将符合逾期的子图暴露出来进行进一步分析。K-Core图算法常用来识别和提取图中的紧密连通群组,因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线性)及较好的直观可解释性,广泛应用于金融风控、社交网络和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作者:郑光杰

引言

K-Core算法是一种用来在图中找出符合指定核心度的紧密关联的子图结构,在K-Core的结果子图中,每个顶点至少具有k的度数,且所有顶点都至少与该子图中的 k 个其他节点相连。K-Core通常用来对一个图进行子图划分,通过去除不重要的顶点,将符合逾期的子图暴露出来进行进一步分析。K-Core图算法常用来识别和提取图中的紧密连通群组,因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线性)及较好的直观可解释性,广泛应用于金融风控、社交网络和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K-Core算法介绍

一张图的 K-Core子图是指从图中反复去掉度(不考虑自环边)小于 k 的节点之后得到的子图。该计算过程是一个反复迭代剪枝的过程,在某一轮剪枝之前度大于等于 k 的节点,可能会在该轮剪枝后变为度小于 k。比如3-core子图的切分过程如图1所示:

3-core子图切分过程

3-core子图切分过程

TuGraph-Analytics实现K-Core算法

要运行K-Core算法,我们可以指定使用的图,直接在图查询里调用K-Core算法,语法形式如下:

INSERT INTO tbl_result
CALL kcore(3) YIELD (id, value)
RETURN id, value;

运行该语法之后,就可以从图中查询到k=3的子图的id以及该id的邻居数。
TuGraph-Analytics 已经内置了许多算法,如果想要自定义算法,可以基于AlgorithmUserFunction接口实现,比如自定义k-core 算法实现如下:

package com.tugraph.demo;

import com.antgroup.geaflow.common.type.primitive.IntegerType;
import com.antgroup.geaflow.dsl.common.algo.AlgorithmRuntimeContext;
import com.antgroup.geaflow.dsl.common.algo.AlgorithmUserFunction;
import com.antgroup.geaflow.dsl.common.data.RowEdge;
import com.antgroup.geaflow.dsl.common.data.RowVertex;
import com.antgroup.geaflow.dsl.common.data.impl.ObjectRow;
import com.antgroup.geaflow.dsl.common.function.Description;
import com.antgroup.geaflow.dsl.common.types.StructType;
import com.antgroup.geaflow.dsl.common.types.TableField;
import com.antgroup.geaflow.model.graph.edge.EdgeDirection;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List;

@Description(name = "kcore", description = "built-in udga for KCore")
public class KCore implements AlgorithmUserFunction<Object, Integer> {
   
   

    private AlgorithmRuntimeContext<Object, Integer> context;
    private int k = 1;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AlgorithmRuntimeContext<Object, Integer> context, Object[] params) {
   
   
        this.context = context;
        if (params.length > 1)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Only support zero or more arguments, false arguments "
                    + "usage: func([alpha, [convergence, [max_iteration]]])");
        }
        // 设置k值,默认k=1
        if (params.length > 0) {
   
   
            k = Integer.parseInt(String.valueOf(params[0]));
        }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RowVertex vertex, Iterator<Integer> messages) {
   
   

        boolean isFinish = false;
        //第一轮迭代将所有顶点初始化,目标点的value值初始化为-1,并向邻点发送消息
        if (this.context.getCurrentIterationId() == 1) {
   
   
            this.context.updateVertexValue(ObjectRow.create(-1));
        } else {
   
   
            // v = 0,则表示需要删除
            int currentV = (int) vertex.getValue().getField(0, IntegerType.INSTANCE);
            if (currentV == 0) {
   
   
                return;
            }

            // 计算点的输入消息数
            int sum = 0;
            while (messages.hasNext()) {
   
   
                sum += messages.next();
            }
            // 如果点接收的消息数小于k的则需要删除
            if (sum < k) {
   
   
                isFinish = true;
                sum = 0;
            }
            // 更新当前点的值为接收消息数
            context.updateVertexValue(ObjectRow.create(sum));
        }

        if (isFinish) {
   
   
            return;
        }

        // 向点的邻居发送消息
        List<RowEdge> outEdges = this.context.loadEdges(EdgeDirection.OUT);
        for (RowEdge rowEdge : outEdges) {
   
   
            context.sendMessage(rowEdge.getTargetId(), 1);
        }

        List<RowEdge> inEdges = this.context.loadEdges(EdgeDirection.IN);
        for (RowEdge rowEdge : inEdges) {
   
   
            context.sendMessage(rowEdge.getTargetId(), 1);
        }
        // 向本点送消息,防止该点因没有消息不会触发下次迭代
        context.sendMessage(vertex.getId(), 0);
    }

    @Override
    public StructType getOutputType() {
   
   
        return new StructType(
            new TableField("id", IntegerType.INSTANCE, false),
            new TableField("v", IntegerType.INSTANCE, false)
        );
    }
}

TuGraph-Analytics运行K-Core算法

图定义

如果想要在dsl中运行k-core算法,我们可以第一步先进行图定义,比如:

CREATE GRAPH IF NOT EXISTS g (
  Vertex v (
    vid int ID,
    value int
  ),
  Edge e (
    srcId int SOURCE ID,
    targetId int DESTINATION ID
  )
) WITH (
  storeType='rocksdb',
  shardCount = 1
);

图构建

有了图定义之后,我们就可以往这个图中导入点边数据,将这个图构建起来。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v_source (
    v_id int,
    v_value int
) WITH (
  type='file',
  //vertex文件中保存了点的信息,文件放在与KCore类目录下的resources目录下,此处可以换成其他数据源
  geaflow.dsl.file.path = 'resource:///input/vertex'
);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e_source (
    src_id int,
    dst_id int
) WITH (
  type='file',
    //edge文件中保存了边的信息,文件放在与KCore类目录下的resources目录下,此处可以换成其他数据源
  geaflow.dsl.file.path = 'resource:///input/edge'
);

USE GRAPH g;
INSERT INTO g.v(vid, value)
SELECT
v_id, v_value
FROM v_source;

INSERT INTO g.e(srcId, targetId)
SELECT
 src_id, dst_id
FROM e_source;

图分析与输出

当图构建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图数据基础上进行分析查询和结果输出了。

//定义结果表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tbl_result (
  v_id int,
  value int
) WITH (
  type='file',
   geaflow.dsl.file.path = '/tmp/result'
);

//注册kcore函数
CREATE Function kcore AS 'com.tugraph.demo.KCore';

USE GRAPH g;
INSERT INTO tbl_result(v_id, value)
//调用kcore函数,并返回结果
CALL kcore(3) YIELD (vid, value)
RETURN vid, value
;

运行示例

基于以上定义的dsl,我们以图1的数据作为输入,来计算一下图1的3-core子图。

输入

//vertex文件内容: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edge文件内容:
1,3
2,3
3,4
3,9
3,5
4,9
4,5
5,9
5,6
5,7
6,7
6,8
7,8

输出

3,3
4,3
5,3
9,3

总结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如何在TuGraph Analytics上实现K-Core算法,如果你觉得比较有趣,欢迎关注我们的社区(https://github.com/TuGraph-family/tugraph-analytics)。开源不易,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给我们star支持一下~


GeaFlow(品牌名TuGraph-Analytics) 已正式开源,欢迎大家关注!!!

欢迎给我们 Star 哦!

Welcome to give us a Star!

GitHub👉https://github.com/TuGraph-family/tugraph-analytics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们的博客 https://geaflow.github.io/

相关文章
|
3月前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算法
大数据-106 Spark Graph X 计算学习 案例:1图的基本计算、2连通图算法、3寻找相同的用户
大数据-106 Spark Graph X 计算学习 案例:1图的基本计算、2连通图算法、3寻找相同的用户
82 0
|
3月前
|
JSON 算法 数据可视化
测试专项笔记(一): 通过算法能力接口返回的检测结果完成相关指标的计算(目标检测)
这篇文章是关于如何通过算法接口返回的目标检测结果来计算性能指标的笔记。它涵盖了任务描述、指标分析(包括TP、FP、FN、TN、精准率和召回率),接口处理,数据集处理,以及如何使用实用工具进行文件操作和数据可视化。文章还提供了一些Python代码示例,用于处理图像文件、转换数据格式以及计算目标检测的性能指标。
90 0
测试专项笔记(一): 通过算法能力接口返回的检测结果完成相关指标的计算(目标检测)
|
4月前
|
算法 数据可视化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LK光流提取算法的图像序列晃动程度计算matlab仿真
该算法基于Lucas-Kanade光流方法,用于计算图像序列的晃动程度。通过计算相邻帧间的光流场并定义晃动程度指标(如RMS),可量化图像晃动。此版本适用于Matlab 2022a,提供详细中文注释与操作视频。完整代码无水印。
|
4月前
|
算法 C++
如何精确计算出一个算法的CPU运行时间?
如何精确计算出一个算法的CPU运行时间?
|
5月前
|
算法 Go Python
[算法]计算斐波拉契数列
[算法]计算斐波拉契数列
|
5月前
|
算法
计算空间物体包围球的两种算法实现
计算空间物体包围球的两种算法实现
63 0
|
6月前
|
存储 算法 Python
“解锁Python高级数据结构新姿势:图的表示与遍历,让你的算法思维跃升新高度
【7月更文挑战第13天】Python中的图数据结构用于表示复杂关系,通过节点和边连接。常见的表示方法是邻接矩阵(适合稠密图)和邻接表(适合稀疏图)。图遍历包括DFS(深度优先搜索)和BFS(广度优先搜索):DFS深入探索分支,BFS逐层访问邻居。掌握这些技巧对优化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59 1
|
6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算法
「AIGC算法」图搜索算法详解
本文探讨了图搜索算法,包括遍历和最短路径搜索。DFS和BFS是遍历算法,前者使用栈深入搜索,后者用队列逐层遍历。Dijkstra、Bellman-Ford、A*、Floyd-Warshall和Johnson算法则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文中还给出了DFS的Python实现示例。这些算法在路径规划、网络分析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204 0
|
5天前
|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室内障碍物射线追踪算法matlab模拟仿真
### 简介 本项目展示了室内障碍物射线追踪算法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通过Matlab 2022a实现,包含完整程序运行效果(无水印),支持增加发射点和室内墙壁设置。核心代码配有详细中文注释及操作视频。该算法基于几何光学原理,模拟信号在复杂室内环境中的传播路径与强度,涵盖场景建模、射线发射、传播及接收点场强计算等步骤,为无线网络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基于GA遗传优化的CNN-GRU-SAM网络时间序列回归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基于MATLAB2022a实现时间序列预测,采用CNN-GRU-SAM网络结构。卷积层提取局部特征,GRU层处理长期依赖,自注意力机制捕捉全局特征。完整代码含中文注释和操作视频,运行效果无水印展示。算法通过数据归一化、种群初始化、适应度计算、个体更新等步骤优化网络参数,最终输出预测结果。适用于金融市场、气象预报等领域。
基于GA遗传优化的CNN-GRU-SAM网络时间序列回归预测算法matlab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