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raft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聊聊raft

算法raft的由来

Raft是一种分布式一致性算法,最初由Diego Ongaro和John Ousterhout于2013年提出。Raft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易于理解和实现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用于解决分布式系统中的一致性问题。


Raft的由来可以追溯到Paxos算法,Paxos是一种经典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由Leslie Lamport于1990年提出。尽管Paxos算法非常强大和有效,但其复杂性使得理解和实现变得困难,导致Paxos的广泛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Ongaro和Ousterhout决定设计一种更容易理解和实现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这就是Raft的诞生。Raft算法采用了一种领导者-跟随者的模型,将系统的角色划分为领导者、跟随者和候选人,使算法的运作更加直观和清晰。


Raft算法的设计原则包括:


领导者选举:Raft通过周期性的选举过程选择一个领导者,领导者负责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和复制日志等操作。

日志复制:领导者负责接收客户端请求并将其转化为日志条目,然后将日志条目复制到其他跟随者节点,以实现日志的复制和同步。

安全性:Raft通过多数派原则来保证安全性,只有当大多数节点确认了一个日志条目后,该条目才会被提交并执行,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容错性:Raft通过选举机制和日志复制等方式来处理节点故障和网络分区等容错情况,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Raft协议包含以下三种角色:


领导者(Leader):领导者是Raft协议中的主要角色,负责协调整个集群的操作。领导者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将其转换为日志条目。然后,领导者将日志条目复制到其他节点(跟随者)并通知它们复制结果。领导者还负责处理日志的提交和执行,并在需要时发起新的选举过程。

跟随者(Follower):跟随者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节点角色。它们接收来自领导者和候选人的消息,并根据接收到的消息更新自己的状态。跟随者通常被动地响应客户端的读取请求,而写入请求需要由领导者处理。如果跟随者长时间未收到领导者的消息,它们可以成为候选人并参与选举过程。

候选人(Candidate):候选人是一种临时角色,用于参与领导者选举过程。当节点成为候选人后,它会向其他节点发送选举请求,并等待其他节点的投票。如果候选人收到了大多数节点的选票,它将成为新的领导者。如果在选举过程中没有节点获得大多数选票,那么将重新进行选举。

Raft协议中的领导者选举过程是确保集群中只有一个领导者负责协调操作的重要步骤。下面是领导者选举的详细过程:

  1. 初始状态:当集群启动或者发生领导者失效时,所有节点的角色都是跟随者(Follower)。
  2. 候选人状态:一个跟随者可以成为候选人(Candidate),它会增加自己的当前任期号(Term)并开始选举过程。任期号是一个递增的整数,用于区分不同的选举周期。
  3. 选举请求:候选人向其他节点发送选举请求(RequestVote),包含自己的任期号、最后一条日志条目的索引和任期号等信息。候选人等待其他节点的响应。
  4. 投票响应:收到选举请求的节点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投票决策。如果节点未投票或者候选人的任期号大于自己的任期号,则投票给候选人,并将自己的任期号更新为候选人的任期号。否则,拒绝投票。
  5. 选举结果:候选人在选举过程中,需要获得大多数节点的选票才能成为新的领导者。如果候选人收到了大多数选票,它将成为新的领导者。否则,如果在选举超时时间内没有候选人获得大多数选票,那么重新开始新的选举过程。
  6. 领导者身份:当候选人成为新的领导者后,它会向其他节点发送心跳消息(AppendEntries)以维持自己的领导者地位。其他节点接收到心跳消息后成为跟随者,并更新自己的领导者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举过程中,Raft协议使用了随机化的选举超时时间。每个节点都有一个随机的选举超时时间范围,如果在该时间范围内没有收到心跳消息或者选举请求,节点会开始新的选举过程。这个随机化的机制有助于避免选举冲突和脑裂现象。

Raft协议作为一种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已经在多个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以下是一些使用Raft协议的应用案例:

  1. 分布式数据库:Raft协议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例如,CockroachDB和TiDB都使用Raft作为其分布式一致性机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2. 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如Etcd和Consul等也使用了Raft协议来实现一致性的数据复制和副本管理。这些系统能够提供高可用性的数据存储和服务发现功能。
  3. 分布式日志系统:Kafka是一个分布式的高吞吐量消息队列系统,它使用了Raft协议来保证分布式日志的一致性和持久性。Raft协议使Kafka能够在多个节点之间可靠地复制消息并实现故障转移。
相关实践学习
【涂鸦即艺术】基于云应用开发平台CAP部署AI实时生图绘板
【涂鸦即艺术】基于云应用开发平台CAP部署AI实时生图绘板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安全
密码学系列之五:MD5、SHA1——一文搞懂哈希函数
密码学系列之五:MD5、SHA1——一文搞懂哈希函数
8778 0
|
关系型数据库 定位技术 数据库
空间数据中台是什么,怎么用?DataQ空间智能全面开放邀测
阿里云空间数据中台不等同于GIS,它是在DataQ数据资源平台中体系化的整合了空间数据的处理能力,用于空间数据治理和空间领域数字化转型需要。DataQ空间智能包括空间数据同步、空间数据查询和浏览、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数据服务和空间数据资产管理等能力。用户可以通过阿里云官网注册账号并开通DataQ的试用白名单来使用DataQ空间智能。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空间数据源的配置、zip压缩方式、计算集群的设置等问题。DataQ空间智能公共云的开通,将大幅度降低体验和试用的门槛和成本,为线下项目的选型做好准备;同时仍然需要一定的技术投入和耐心,但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大势所趋,空间数据中台是必然的选择。
空间数据中台是什么,怎么用?DataQ空间智能全面开放邀测
|
Cloud Native Linux 网络虚拟化
深入理解Linux veth虚拟网络设备:原理、应用与在容器化架构中的重要性
在Linux网络虚拟化领域,虚拟以太网设备(veth)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vet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网络设备,它在Linux内核中以成对的形式存在,允许两个网络命名空间之间的通信🔗。这篇文章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veth的概念、作用、重要性,以及在容器和云原生环境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Linux veth虚拟网络设备:原理、应用与在容器化架构中的重要性
|
存储 SQL 缓存
聊聊性能,如何合理设置索引?
【6月更文挑战第1天】本文介绍了数据库索引过多的索引会使更新表的速度变慢,增大数据库体积和维护成本。索引过多的风险包括降低增删改操作性能、增大数据库体积、增加存储压力和维护开销,以及加大SQL Server优化开销。建议的核心表索引不超过7个,普通表不超过5个,小型表不超过3个。针对索引过多的问题,文章提出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
520 4
聊聊性能,如何合理设置索引?
|
网络协议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ava一分钟之-GraalVM Native Image:构建原生可执行文件
【6月更文挑战第13天】GraalVM Native Image是Java开发的创新技术,它将应用编译成独立的原生可执行文件,实现快速启动和低内存消耗,对微服务、桌面应用和嵌入式系统有重大影响。本文讨论了如何使用Native Image,包括常见挑战如反射与动态类加载、静态初始化问题和依赖冲突,并提供了解决方案和代码示例。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GraalVM工具,开发者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充分利用Native Image提升应用性能。
588 5
|
10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Linux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大模型开发:你如何确保你的模型对于不同群体是公平的?
确保AI模型公平性的关键步骤包括:审查和处理数据以消除偏见,定义公平性度量,使用正向公平算法,进行敏感性分析,持续监控和审计模型,设立公平性目标,提供团队培训,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减少模型对不同群体的系统性差异,促进公正。
529 2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植物生长监测与优化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植物生长监测与优化
843 0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Docker
全栈开发实战:结合Python、Vue和Docker进行部署
【4月更文挑战第10天】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Vue.js和Docker进行全栈开发和部署。Python搭配Flask创建后端API,Vue.js构建前端界面,Docker负责应用的容器化部署。通过编写Dockerfile,将Python应用构建成Docker镜像并运行,前端部分使用Vue CLI创建项目并与后端交互。最后,通过Nginx和另一个Dockerfile部署前端应用。这种组合提升了开发效率,保证了应用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适合不同规模的企业使用。
721 4
|
定位技术
使用Echarts实现地图展示
使用Echarts实现地图展示
3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