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好地阅读源码?

简介: 最近,为了提高团队成员技术水平,考察了大家源码阅读情况。作为第一期任务,选择了spring框架,范围是spring-beans,spring-context,spring-core,以及spring-web。考核方式为:了解spring框架作用、核心概念,并选择感觉最重要的几个类进行详细阐述。

一 背景

   最近,为了提高团队成员技术水平,考察了大家源码阅读情况。作为第一期任务,选择了spring框架,范围是spring-beans,spring-context,spring-core,以及spring-web。考核方式为:了解spring框架作用、核心概念,并选择感觉最重要的几个类进行详细阐述。

   从效果上看,距离预期还有很大差距。很多人还是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看代码,怎样去看,看过之后收获什么。所以,本文给一些看源码的建议,和可供参考的方法。

二 为什么看源码?

   我们预期是通过看源码,了解目标框架/工具的运行原理和结构设计。对于成熟、出色的框架,那么代码一般是经过锤炼的。通过深入阅读,可以看到其中的优秀设计,良好的代码规范,合理的数据结构应用,设计模式运用。诸如netty等框架,也会包含网络、通道、并发等优秀的处理方案。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通过上面的阐述,那么我们预期的目标就是:

1、目标框架/工具的原理和设计深入理解;

2、代码规范、设计模式学习借鉴

3、问题解构、方案架构设计思路

三 看什么

   在选择要研究的源码,优先推荐技术体系内,应用较多且成熟的框架/中间件。这样选择的原因:

1、源码质量有保障。我们希望看源码是尽可能吸收好的地方,同时也不希望染上不好的代码习惯;

2、对框架有一定了解;因为平时有应用,所以对其不是一无所知。正好在研读的过程中,与我们的使用方式、官方最佳实践能够进行对照验证,甚至一些已知可能的bug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如果是不熟悉的,那么我们很难快速进入这样的状态;

3、官方资料/文档相对较多,可以作为参考资料,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去快速验证想法的正确与否

   一些例子:比如我们使用的语言是java,那么ssh框架就几乎是首选,尤其是spring,几乎是对Java开发者要求必须掌握的内容;如果想要看中间件,那么消息队列如kafka、rocketmq都是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rpc框架如dubbo,网络通信如netty,数据库mysql(可以与mysql技术内幕、或官方文档搭配学习),缓存redis都可以作为第一选择。

四 怎么看

   在选择了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怎么看了。方法也同样重要。

4.1 明确目标

   首先,我们肯定不能直接铺开所有,这会导致进度的不可控,也不利于整体脉络、结构的梳理。所以,可以从最基础的特性、概念开始。还是以spring为例,最重要的两个概念:IOC 和 AOP。我们首先选择IOC。IOC指依赖翻转,那么这可以包含多少问题?先自己思考几分钟,这都涉及哪些子问题,

1,

2,

3,

好,我们看答案:

   你是否想到了上面的全部?如果没有,那么覆盖了多少?如果差的比较多,那么说明尽管对这个领域有一点了解,但并不深入,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去弥补这个缺陷。

   ok,现在了解了涉及到哪些问题,那么我们将在看源码的过程中去逐个验证。

4.2 有所取舍

   框架的代码大多都是几万行、几十万行的量级。从类的角度来看,也会有数百上千个类来支持其背后的设计。我们不可能全部看一遍,而且也没有必要。所以,找到主流程入口,以此为切入点,去梳理整个流程是不错的选择。

   在主流程清晰之后,再去逐渐扩展,主次分明。

4.3 深度&广度

   在技术领域覆盖上,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选择。是先深入一项,还是全面铺开,优先技术广度?

   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建议是在具备工作能力的前提下(不影响我们日常工作进度),优先深入一门,集中攻克核心问题,之后再去钻研其他; 在语言基础、框架、消息中间件、数据库、缓存等每个领域都有一项最常用的技术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之后,再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好的设计往往是相通的,同一领域的不同技术之间,也往往存在着很多类似的设计,并基于各自的目标适用领域在方向上有所取舍。而在我们对其中一项具有相当理解程度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融会贯通。

五 输出产物

   阅读源码的同时,最好记录下一些东西。例如关键流程的梳理结果、核心类的设计方式、关键问题的答案/推测、还存在疑惑的问题等,这些是我们后续迭代深入的依据,也能加深印象。

   继续以spring源码阅读为例。首先,了解代码整体结构之后,可以得到大概的设计结构:

然后,通过阅读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容器,可以得到下面的refresh方法执行流程:

类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的结构图(继承、实现关系):

   在输出上述产物的过程中,会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整理,也就是所谓的”结构化“。有了这样的输出,我们就可以在后续再次回溯,或在向其他人讲述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这些结构知识,并最终落实到我们的脑海中。

   “零散的知识点不是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才是。”

相关文章
|
2月前
|
运维 监控 Java
Linux常用命令行大全:14个核心指令详解+实战案例
在服务器管理与开发运维领域,Linux 指令是构建技术能力体系的基石。无论是日常的系统监控、文件操作,还是复杂的服务部署与故障排查,熟练掌握指令的使用逻辑都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核心前提。然而,对于初学者而言,Linux 指令体系往往呈现出“参数繁多易混淆”“组合使用门槛高”“实际场景适配难”等痛点——例如 ls 命令的 -l 与 -a 参数如何搭配查看隐藏文件详情,grep 与管道符结合时如何精准过滤日志内容,这些问题常常成为技术进阶的阻碍。
|
3月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安全
如何快速上手【Spring AOP】?核心应用实战(上篇)
哈喽大家好吖~欢迎来到Spring AOP系列教程的上篇 - 应用篇。在本篇,我们将专注于Spring AOP的实际应用,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和场景分析,帮助大家掌握AOP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而在后续的下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Spring AOP的实现原理和底层机制。 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是Spring框架中的核心特性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横切关注点(如日志记录、性能统计、安全控制、事务管理等)的问题,提高代码的模块化程度和复用性。
|
3月前
|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
深度剖析【Spring】事务:万字详解,彻底掌握传播机制与事务原理
在Java开发中,Spring框架通过事务管理机制,帮我们轻松实现了这种“承诺”。它不仅封装了底层复杂的事务控制逻辑(比如手动开启、提交、回滚事务),还提供了灵活的配置方式,让开发者能专注于业务逻辑,而不用纠结于事务细节。
|
3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开发者
如何快速上手【Spring AOP】?从动态代理到源码剖析(下篇)
Spring AOP的实现本质上依赖于代理模式这一经典设计模式。代理模式通过引入代理对象作为目标对象的中间层,实现了对目标对象访问的控制与增强,其核心价值在于解耦核心业务逻辑与横切关注点。在框架设计中,这种模式广泛用于实现功能扩展(如远程调用、延迟加载)、行为拦截(如权限校验、异常处理)等场景,为系统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
4月前
|
缓存 安全 Java
Spring 框架核心原理与实践解析
本文详解 Spring 框架核心知识,包括 IOC(容器管理对象)与 DI(容器注入依赖),以及通过注解(如 @Service、@Autowired)声明 Bean 和注入依赖的方式。阐述了 Bean 的线程安全(默认单例可能有安全问题,需业务避免共享状态或设为 prototype)、作用域(@Scope 注解,常用 singleton、prototype 等)及完整生命周期(实例化、依赖注入、初始化、销毁等步骤)。 解析了循环依赖的解决机制(三级缓存)、AOP 的概念(公共逻辑抽为切面)、底层动态代理(JDK 与 Cglib 的区别)及项目应用(如日志记录)。介绍了事务的实现(基于 AOP
172 0
|
4月前
|
存储 缓存 NoSQL
Spring Cache缓存框架
Spring Cache是Spring体系下的标准化缓存框架,支持多种缓存(如Redis、EhCache、Caffeine),可独立或组合使用。其优势包括平滑迁移、注解与编程两种使用方式,以及高度解耦和灵活管理。通过动态代理实现缓存操作,适用于不同业务场景。
422 0
|
4月前
|
缓存 安全 Java
第五章 Spring框架
第五章 Spring框架
|
Python
python之print函数
python之print函数
189 0
|
JavaScript 算法 前端开发
虚拟Dom
虚拟Dom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